閩清話

閩清話平話字)是福建省福州市閩清縣通用的方言,在語言學上歸屬於閩東語[1]:265侯官片。閩清話主要以閩清中南部的都裡腔為主。縣城梅城鎮及週邊地區使用和福州話相像的平水腔。閩清北部一帶的則受到古田和閩侯的口音一定的影響。另外,由於行政區域變遷,池園西部個別村子使用尤溪東部的閩東方言。清末閩清六都湖峰村(今坂東鎮湖頭村)人氏黃乃裳所率領的福州移民以及後期移民砂拉越的福州人,其中以閩清人佔多數,因此馬來西亞砂拉越大部分人所使用的福州話即是閩清話[2]。通常情況下閩清話指的是以坂東鎮口音為代表的都裡腔。

閩清話
Mìng-chiăng-uâ
母语国家和地区 中国
区域福建省福州市閩清縣
語系
官方地位
作为官方语言
管理机构
語言代碼
ISO 639-3
ISO 639-6mqig

音韻體系

聲母

正如閩東語絕大多數方言,閩清話一共有十五個聲母。

閩清話(都裡腔)聲母表
pmt
nltstsʰθ
kŋʔh

韻母

閩清話一共有五十個韻母,《戚林八音》中的“秋”和“燒”以及“輝”和“杯”已混同。

閩清話(都裡腔)韻母表
aɛ 西œɔ
iuyei/ai 開/萊
øy/oi 堆/螺ou/au 九/猴əu/eu 口/後ia
ieiu/iəu 修/紹uauo
ui/uai 我/麻ui/uəi 輝/回
iaŋ
ieŋuaŋuoŋyøŋ
eiŋouŋøyŋak
ikukykiak
iekuakuokyøk
eikoukøyk
œʔɔʔiaʔuaʔ
uoʔyøʔ

聲調

閩清話一共有七個聲調,其中陰入 (-ʔ)併入陰去。陽入 (-ʔ)和陽入 (-k)可算是一個聲調。

閩清話(都裡腔)聲調表
調類 陰平 上聲 陰去 陰入 (-ʔ) 陰入 (-k) 陽平 陽去 陽入 (-ʔ) 陽入 (-k)
調值 ˧˥ (35) ˧˧ (33) ˨˩ (21) ˨˩ (21) ˧ (3) ˧˥˧ (353) ˨˦˨ (242) ˥˧ (53) ˥ (5)

註:陰去帶有緊喉成份[ʔ]。

詞彙

  • 麓林:樹林
  • 紅蔥囝:小紅蔥
  • 釘錘囝:鐵錘
  • 月嬭:月亮
  • 別轉儂:外地人

註:以上有部分用詞使用同音字。

参考

  1. 張光宇. .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0. ISBN 9570500743.
  2. . 詩巫華人社團.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