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勃

阿勒勃學名Cassia fistula梵語,;《本草拾遗》),讹作阿勃勒(《本草纲目》;台湾通称),又称波斯皂莢(《酉阳杂俎》)、婆羅門皂莢(《本草拾遗》)、腊肠树(《中国植物志》;大陆通称)、豬腸豆(香港通称)、南蛮皂荚(日本通称)、長果子樹牛角树等,或据英语译作黃金雨金急雨,是一種豆科蘇木亞科的植物。原產於南亞南部,從巴基斯坦南部往東直到印度緬甸,往南直到斯里蘭卡。分布在缅甸斯里兰卡印度台灣以及中国大陆的南部、西南部等地,生长于海拔1,000公尺的地区。

阿勒勃
阿勒勃的花序
保护状况

未予评估IUCN 3.1
科学分类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演化支 蔷薇类植物 Rosids
目: 豆目 Fabales
科: 豆科 Fabaceae
属: 臘腸樹屬 Cassia
种: 阿勒勃 C. fistula
二名法
Cassia fistula
L., 1753
異名[1]
  • Bactyrilobium fistula Willd.
  • Cassia bonplandiana DC.
  • Cassia excelsa Kunth
  • Cassia fistuloides Collad.
  • Cassia rhombifolia Roxb.
  • Cathartocarpus excelsus G.Don
  • Cathartocarpus fistula Pers.
  • Cathartocarpus fistuloides (Collad.) G.Don
  • Cathartocarpus rhombifolius G.Don

名称

阿勒勃一名出自《本草拾遗》:“阿勒勃,味苦[註 1],大寒,无毒,主心膈间热风,心黄,骨蒸,寒热,杀三虫。生佛逝国,似皂荚,圆长,味甜好喫[註 2]。一名婆罗门皂荚也。”阿勒勃为梵语之音译。[4]

《酉阳杂俎》作“波斯皂荚”:“波斯皂荚,出波斯国,呼为忽野檐默。拂林呼为阿梨去伐。树长三四丈,围四五尺,叶似构缘而短小,经寒不凋。不花而实,其荚长二尺,中有隔。隔内各有一子,大如指头,赤色,至坚硬,中黑如墨,甜如饴,可啖,亦入药用。”忽野檐默波斯语()之音译,阿梨去伐叙利亚语或梵语音译。[4][5]

《本草纲目》讹作阿勃勒。有人将这一讹名解释为金链花拉丁语名之音譯[6],实为附会。金链花有毒,原产欧洲,与古书中记载的阿勒勃相去甚远。

形态

阿勒勃是一種中型樹,樹身可長至10至20米高,而且生長迅速。阿勒勃是一種落葉樹半常綠樹,葉長15到60厘米,偶數羽狀複葉,每片樹葉有4到8對小葉片,每片長約7到21厘米、闊約4到9厘米,小葉對生,葉面平滑,全緣。花長在約20到40厘米長的下垂狀腋生總狀花序。花的直徑約4到7厘米,花瓣5枚離生,大小略等,雄蕊10枚,花絲黃色彎成勾狀,其中有3枚特長、4枚中等而另3枚較短為不孕性。花落後結出長棍棒狀不開裂莢果,長約30到60厘米,1.5到2.5厘米闊,需時一年才成熟,顏色由綠轉黑褐,每室有一種子,呈扁圓形有褐色光澤,果肉是瀝青狀黑色黏質,有一股刺鼻的氣味。

用途

阿勒勃的嫩叶、花、荚肉、种子均可食用和入药,有輕瀉作用。[2][3][7]阿勒勃是一种安全的轻泻剂和药材[8][9][10],但过量食用仍会导致中毒。[11]樹皮含單寧,可作紅色染料

阿勒勃一般可作景觀樹或行道樹之用,廣泛在熱帶亞熱帶地區種植。花期在5月,初夏滿樹金黃色花,花序隨風搖曳、花瓣隨風而如雨落,所以又名「黃金雨」。為喜溫樹種,以砂質壤土最佳,排水、日照需良好,有凍害地區不能生長。繁殖可用扦插或播種法。

象征

阿勒勃是泰國國花[12],當地稱為「Dok Khuen」,其黃色的花瓣象徵泰國皇室。而2006年在「清邁農業研究中心」(Royal Agricultural Research Center)舉辦的「世界園藝博覽會」即以黃金雨命名稱為「佛曆2549年世界崇頌叻差弗花苑博覽會」(Royal Flora Ratchaphruek 2549),「叻差弗」(Ratchaphruek)是「Dok Khuen」的別名,而「佛曆2549年」即西元2006年,「崇頌」即泰王普密蓬,是泰王登基60週年慶典之一。

阿勒勃亦是印度南部喀拉拉邦的「邦花」,當地稱為「kanikkonna」,是當地新年(Vishu)典禮用的花卉。

注释

  1. 很可能指的是花与叶。[2][3]
  2. 指的是豆荚。[2]

参考文献

  1. . [June 19,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3).
  2. . Advisory Services. University of Veterinary & Animal Sciences. [2021-01-30].
  3. DeFilipps, Robert A.; Krupnick, Gary A. . PhytoKeys. 2018-06-28, 102: 1–341. ISSN 1314-2003. PMC 6033956. PMID 30002597. doi:10.3897/phytokeys.102.24380 (英语).
  4. Laufer, Berthold. . Publications of the Field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Anthropological Series. 1919, 15 (3): i, iii–iv, 185–597, 599–630. ISSN 0894-8380.
  5. King, Daniel. . Routledge. 2018-12-12: 834. ISBN 9781317482116 (英语).
  6. . 隨意窩 Xuite日誌. 2012-06-30 [2019-09-06].
  7. . Flora & Fauna Web. National Parks Board. [2021-01-30].
  8. Abid, Rizwana; Mahmood, Riaz. . Avicenna Journal of Phytomedicine. 2019, 9 (2): 117–125. ISSN 2228-7930. PMC 6448542. PMID 30984576.
  9. Akanmu, M. A.; Iwalewa, E. O.; Elujoba, A. A.; Adelusola, K. A. . African Journal of Biomedical Research. 2004, 7 (1). ISSN 1119-5096. doi:10.4314/ajbr.v7i1.54061 (英语).
  10. Jothy, Subramanion L.; Zakaria, Zuraini; Chen, Yeng; Lau, Yee Ling; Latha, Lachimanan Yoga; Sasidharan, Sreenivasan. . Molecules. 2011/6, 16 (6): 5268–5282. doi:10.3390/molecules16065268 (英语).
  11. . 中時新聞網. [2021-01-30].
  12. . 香港經濟日報. 2020/06/13.
  • 昆明植物研究所. . 《中国高等植物数据库全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花百科》,1997,台灣行道花樹紀行晚春篇
  • 香港古樹名木》,邢福武、丘國賢 主編,天地圖書,ISBN 978-988-211-585-9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阿勒勃
维基物种中的分类信息:阿勒勃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阿勃勒部》,出自《古今圖書集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