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

陶淵明365年[1]-427年[3],名元亮,自號五柳先生[4],私諡靖節先生[5]。在唐代文献中,因避唐高祖李渊的讳,被称作陶泉明[6]陶深明[7]潯陽郡柴桑县(今江西省庐山市[8])人。東晉劉宋的文學家,东晋大司马陶侃曾孫,父、祖皆為郡守,自曾祖、祖、及父,都在東晉為臣,但自己一生未曾擔任高官,受王羲之和兒子王凝之提拔而短暫地當過江州祭酒,後擔任鎮軍參軍、建威參軍,在叔叔晉安郡太守 ( 治所在今福州 ) 陶夔協助下當上彭澤縣令,因厭惡當時的政治,做了大約八十天就辭職歸故里,終生不再出仕。

陶渊明
元亮
羲皇上人(這裡的「羲」為伏羲氏)、五柳先生
出生大約在晉廢帝在位年間(一說365年[1]
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逝世宋文帝元嘉四年(427年)(62歲)
潯陽縣[2]
国籍晉、宋
籍贯潯陽柴桑
配偶陳氏、翟氏(翟法賜妹)
儿女5子
父母父:陶逸
母:孟氏
《陶淵明攜子》塑像

思想

陶淵明在青年時期受儒家思想的薰陶,有著「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的入世抱負[9]

三十歲時陶淵明先後入了桓玄晉安帝隆安三年,公元399年)勤王的僚屬,但是後來桓玄篡晉,他又加入了劉裕討伐桓玄的義軍幕府(公元404年)。晉安帝義熙元年(公元405年)[10],他意識到了劉裕也非真心匡復晉室,遂急流勇退以明哲保身,辭去彭澤令以避覆滅之禍,作《歸去來兮辭》以明志(見《歸去來兮辭》第一段最後一句為「撫孤松而盤」,第二段最後一句為「樂夫天命復奚」,各綴最後一字成桓疑)。

公元420年劉裕篡晉後,在貧困躬耕中隱居的陶淵明,以隱喻手法寫下了《桃花源記》表達對此事最大的譴責,「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歎惋。」感嘆暴秦雖然酷虐,此時尤過於秦亂,所以聞者皆歎惋,在《桃花源詩》首即有「嬴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點明其意。

進入劉宋之後,陶淵明貧病加劇,江州刺史檀道濟去勸他棄隱出仕,但是他不受餽贈,不為所動,就是不放棄他隱居求志、不食周粟的風範(因為陶淵明的曾祖父、祖父、父親及自身俱在東晉為官,如同張良其家五世相韓,之後一生為韓報仇)。正如他詩作:「歷覽千載書,時時見遺烈。高操非所攀,謬得固窮節。」他的後半生,正實踐著他入劉宋後所改的名—,一生遂潛龍勿用了!

陶潛《桃花源記》對現實有深刻批判。桃花源中人的生活,與外界並無太大分別,一樣是「往來耕作」,「屋舍儼然」,所不同的是,桃花源居民能和睦相處,「怡然自樂」。桃花源中似乎沒有村社一類的基層組織,又因與世隔絕,外界一切機構組織都無由對之施用權力,人們生活在自由自在的狀態中。文章寓意是,外界社會賴以支撐的社會制度,恰恰是人們不能幸福美滿生活的根源,一切政治、制度、機構都是多餘的,乃是破壞和平安寧的根源。[11]

陶淵明曾經説過:「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千字文》中也有「尺璧非寶,寸陰是競」的格言。

作品

梁昭明太子蕭統搜求陶淵明遺世作品,編為《陶淵明集》七卷录一卷,並為之作传[12]、序[13]

  • 五言诗:《归园田居》、《和郭主簿》、《于西获早稻》、《怀古田舍》、《桃花源》並序(序被通稱為《桃花源記》)、《飲酒》二十首並序、《止酒》、《责子》、《述酒》、《蜡日》、《雜詩》十二首、《詠貧士》、《詠荊軻》、《读山海经》十三首、《挽歌詩》三首等。

辞赋

颐和园长廊彩绘:渊明爱菊

《感士不遇賦》并序、《閑情賦》、《歸去來兮辭》并序。

《五柳先生傳》寄託文章的方式來展現自己的個性情懷,其文章灑脫自然,如文章所說:「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或許五柳先生就像無懷氏、葛天氏那時代的人吧!《晉古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扇上畫贊》、《讀史述九章》、《與子儼等疏》、《祭程氏妹文》、《祭從弟敬員文》、《自祭文》。

小說

成書於南朝的志怪小説捜神後記》十卷舊題為陶潛撰。鲁迅认为“陶潜旷达未必拳拳于鬼神,盖伪托也”[14]

伪托

  • 北齐阳休之编陶潜集十卷中收入《五孝传》、《四八目》。纪晓岚四库總目提要》指出《五孝传》、《四八目》是伪托。

文學影響

  • 陶淵明流傳至今的作品有詩一百二十餘首,另有文、賦等,人們將他稱作「田園詩人」。他最著名的作品為《桃花源記》,描述了一個他所憧憬的桃花源社會,和諧美好且沒有戰亂,自食其力的社會。使得桃花源與烏托邦齊名,都代表了一個美好的幻想。
  • 陶淵明詩歌表現出蔑視權貴、遺世獨立的氣節,樸實自然的詩風,對後世詩歌的創作影響大而深遠。個性分明,情感真摯,平淡質樸,不大用典,簡潔含蓄,「質而實綺,臞而實腴」,富有意境和哲理,主觀寫意,雜有儒、道各家思想。除了傳統儒家思想外,也深受了道家思想的影響。陶詩「通篇渾厚,難以句摘」,不致力於錘鍊,寫來天真自然。
  • 陶淵明的詩在南北朝時影響不大。劉勰著《文心雕龍》,對陶淵明隻字未提。鍾嶸詩品》雖列之為中品,卻推之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後世對陶詩評價甚高,唐宋以後對陶詩更推崇備至。認爲其詩“其源出於應璩”。梁代昭明太子蕭統對陶淵明推崇備至:“其文章不群,词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15]。《文選》收錄陶淵明的詩文十餘首,是作品被收錄較多的作者。
  • 陶渊明的田园隐逸诗,对唐宋诗人有很大的影响。杜甫诗云:“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宋代诗人苏东坡对陶潜有很高的评价:“渊明诗初看似散缓,熟看有奇句。……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其妙,造语精到之至,遂能如此。似大匠运斤,不见斧凿之痕。”[16]又云:「質而實綺,癯而實腴。」[17]苏东坡更作《和陶止酒》、《和陶连雨独饮二首》,《和陶劝农五首》、《和陶九日闲居》、《和陶拟古九首》、《和陶杂诗十一首》、《和陶赠羊长吏》、《和陶停云四首》、《和陶形赠影》、《和陶影答形》、《和陶刘柴桑》、《和陶酬刘柴桑》、《和陶郭主簿》等109篇和陶诗,可见陶渊明对苏东坡影响之深。且唐代山水田園派代表性詩人孟浩然非常崇拜陶潜,風格與其極為相似。
  • 元代戲曲家馬致遠,因仰慕陶淵明而自號「東籬」,後人輯散曲集為《東籬樂府》。

其他

子嗣

  • 陶淵明有五子陶儼(小名阿舒)、陶俟(小名阿宣)、陶份(小名阿雍)、陶佚(小名阿端)、陶佟(小名阿通),阿雍、阿端是攣生兄弟,另有一女,名字與排行皆不詳。曾於《責子詩》中感嘆:「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阿宣行志學,而不愛文術。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通子垂九齡,但念梨與栗。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及《和劉柴桑》中提及:[弱女虽非男,慰情良胜无。」除長子阿雍為陳氏所生,其他皆為崔氏所生。

軼事

白衣送酒

一年重陽,陶淵明無酒可飲,在籬邊悵望許久,忽有白衣人奉王弘命,為其送酒,陶淵明接過便喝,醉後便歸。[18]

衍生作品

小說

  • 五柳待訪錄》,2017年林秀赫出版的歷史小說,從武人的角度重新詮釋陶淵明。

注釋

  1. 沈约《宋书》卷九三:潜元嘉四年卒,时年六十三。
  2. 《陶征士誄》:元嘉四年月日,卒于尋陽縣之某里。
  3. 龔斌. . .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09. ISBN 978-7-5325-6032-5 (中文(中国大陆)‎).
  4. 陶渊明:《五柳先生傳》
  5. 《陶徵士誄》
  6. 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笑杀陶泉明,不饮杯中酒。
  7. 《南史·卷七十五·列传第六十五·隐逸》:时彭城刘遗人遁迹庐山,陶深明亦不应征命,谓之寻阳三隐。
  8. . [2014-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7).
  9. 龔斌. . .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09. ISBN 978-7-5325-6032-5 (中文(中国大陆)‎).
  10. 龔斌. . .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09. ISBN 978-7-5325-6032-5 (中文(中国大陆)‎).
  11. 郭少棠. .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4: 167.
  12. 蕭統:《陶淵明传》
  13. 蕭統:《陶淵明集序》
  14.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五篇《六朝之志怪书(上)》《鲁迅全集》9
  15. 蕭統:《陶渊明集序》
  16. 惠洪:《冷斋夜话》卷一
  17. 蘇軾:〈與蘇轍書〉
  18. 《續晉陽秋》:陶淵明九日無酒,出籬邊悵望久之,見白衣人至,乃王弘送酒使也。即便就酌,醉而後歸。 《續晉陽秋》

参考文献

  • 归园田居 陶潜, 中华文化研习中心
  • 吳仁杰. .
  • 孟二东译注 《陶渊明集注》 ISBN 978-7-80626-064-7.
  • 梁启超:《陶渊明》;《饮冰室专集之九十六》,《饮冰室合集》12
  • 商業週刊 人本教育札記精選 2016.09.30

研究書目

从维基百科的姊妹计划
了解更多有关
陶渊明”的内容
维基词典上的字词解释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多媒体资源
维基新闻上的新闻
维基语录上的名言
维基文库上该作者的作品
维基教科书上的教科书和手册
维基学院上的學習资源
维基数据上的数据项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