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市

庐山市,原名星子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九江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位于庐山南麓、鄰鄱阳湖西岸,是旅游名市。

庐山市
县级市

庐山市陶渊明石像

庐山市的地理位置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隶属行政区江西省九江市
区划类别县级市
区划代码360483
政府驻地南康镇
总面积774 平方千米
总人口(2011年末)26.4万人
时区UTC+8北京时间
电话区号+86 
網站:www.lushan.gov.cn
您可以在維基文庫中查找此百科條目的相關原始文獻:
宋朝《虎溪三笑图》,画中陶渊明慧远陆修静相聚庐山,象征三家虽形态各异而殊途同归,预示着三者之间开始交流与汇通。参考:中科院-中国社会科学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明宪宗朱见深作《一团和气图》,与《虎溪三笑图》有异曲同工之处。参考:故宫博物院
五代荆浩所作匡庐图,取景于庐山南秀峰风景区内。参考:荆浩艺术研究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1890年摄,清代江西南康府县衙历史照片。[1]

总面积为894平方公里(2005年),截至2011年末人口为26.4万;市人民政府驻南康镇。市城有周瑜点将台,五老峰下有白鹿洞书院温泉镇的泉水有天然硫磺矿,水温在70-90度。江西省工人疗养院就设在温泉。秀峰风景区内的瀑布诗仙李白作《望庐山瀑布》而老幼皆知。金星砚制作技艺被收录于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Ⅷ—76)。

1975年星子县出土《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被认定为海内孤本。2008年,据此重编的两部古籍善本入选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2][3]

历史

历史沿革

荷兰人约翰·纽霍夫在1665年所画的南康府港口风景图

自古为“南国咽喉,西江锁钥,江右之门户”,因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辞海》提到,(南康)城濒鄱阳湖西岸,形势险要,晋末刘裕卢循,南朝梁王僧辩侯景明太祖陈友谅,清洪秀全曾国藩,皆在此地。

清同治《星子县志》记载,夏商周时期,星子在《禹贡》杨州之域,“西据敷浅原(即庐山),东汇泽于彭蠡”。“春秋时,周景王9年(公元前535年),星子地域逐渐为楚国所有”。周敬王10年(公元前509年),吴王阖闾攻打楚国,归属吴国(今吴障岭,即吴国屏障之义)。周元王4年(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国,故又归属越国。战国时代,周显王35年(公元前334年),楚威王熊商征讨越国,杀越王无疆。次年,收回原被吴国占去的全部土地,因而,这里又属楚国。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归九江郡辖。汉高祖6年(公元前201年),设淮南国豫章郡柴桑县,星子在其境。魏黄初3年(公元222年),东吴孙权设武昌郡,柴桑属武昌。晋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划武昌的柴桑,庐州的浔阳,设浔阳郡。南朝仍循旧置。隋文帝平陈,废浔阳郡设江洲,废汝南、柴桑二县,设浔阳县。开皇18年(公元598年),更名彭蠡县。大业3年(公元607年),废江洲改为九江郡,彭蠡更名湓城。唐武德4年(公元621年),复设江洲,立浔阳县;8年(公元625年)湓城并入浔阳。

五代杨溥大和年间(929~935),于庐山之南立星子镇,派兵驻守,因境内有石(即落星墩)浮于水面如星,故得其名。

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设置南康军,治所在今庐山市;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为南康路明朝洪武年间改为西宁府南康府杨熊祥于1905年升任南康府知府,直至1912年辛亥革命该府建制被废。

三朝是南康府的治所之所在,曾经是一个州府级的城市。

2016年4月,江西省人民政府撤销星子县,设立县级庐山市,九江市庐山区牯岭镇划归庐山市管辖。同时庐山区更名为濂溪区

2016年5月30日,江西省庐山市正式挂牌成立[4]

宗教历史

受山南灵山秀水的影响,儒教、佛教及道教追随者钟情于此,在此读书、游览、隐居或过化。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南巡,射蛟寻阳,登汉阳峰,封匡俗为南极大明公。庐山因此声名远播。

咸康六年(340年),王羲之寻阳,后卜居于金轮峰下。西域高僧佛陀跋陀罗(一说为佛陀耶舍)来见,羲之雅重其德,因舍宅为归宗寺以居之。归宗寺为庐山首座佛寺。开先寺、归宗寺、栖贤寺、万杉寺及海会寺成为庐山五大佛教丛林。又有广佛禅院、慈航寺、紫云寺、龙驹寺等。

山南道教传播早于佛教,东晋葛洪在观音崖炼丹;南朝陆修静修行于简寂观,达七年之久。471年,陆修静撰道藏三洞经书目录等道教经典,创立南天师道,成为一代宗师。简寂观内有道藏阁,是当时全国最大的道教经库。庐山市又有白鹤观、元(玄)妙观等。

2013年1月,游客在秀峰景区发现曾杀害秀峰寺全部僧徒的侵华日军第101师团饭塚国五郎[5]的被翻新、打磨的墓碑,翻新墓碑事件引起争议。[6]

2013年3月,江西省考古研究所在秀峰寺发掘出一座明代覆钵式塔状壁画墓。据考,此为大然禅师及其弟子的宿塔。墓中出土的赑屃碑座[7]、香炉、青花碟盘等器物和壁画,为秀峰寺的历史提供了佐证。[8]

儒学、理学

南唐升元四年(940年),李氏朝廷在庐山白鹿洞开设庐山国学,开创了都城之外办国学的先河。南宋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理学家朱熹知南康军(今庐山市),重建书院,订立学规,大力发扬儒学

熙宁四年(1071年),程朱理学创始人之一周敦颐任南康知军,大力发展理学。朱熹成为其集大成者。

正统元年(1436年),翟溥福主政南康府,倡议兴复白鹿书院,重视教化。他聘请教师,会逢月初则探望学子、亲自授课。江西巡抚赵新称他为“江西第一郡守”。后年老请辞,百姓不舍,遂在其死后建祠于湖堤祀之;又配享白鹿书院之三贤祠,与李渤、周敦颐和朱熹共享三贤之誉。[9]

正德十四年(1519年),与理学追随者持不同观点的陆王心学人物之一王阳明平定宁王之乱后,游历庐山、咏诗述怀并刻《记功碑》于秀峰。与朱熹在1175年鹅湖之会激辩的心学大家陆九渊,却曾获朱熹之邀到白鹿洞书院作主旨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讲演,朱熹为此刻“白鹿洞书堂讲义”石碑。[10]

2004年7月,星子县文物研究人员在东牯山灵霄峰发现北宋年间“李氏山房”藏书馆遗址。据考证,李氏山房藏书馆属中国最早、规模最大的私人藏书馆。李常(1027年-1090年),字公铎,建昌(即今永修县)人,黄庭坚之舅父[11][12]。李氏山房原为北宋时楞枷院的白石庵,李常少时与第李布(字公南,一说其兄为李莘)就读于此处的白石僧舍。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弱冠二年后即进士擢第,赠所藏9000余卷书籍与白马庵。李常至交苏轼名篇《李氏山房藏书记》《过建昌李野夫公铎故居》《李公铎白石山房》使该事迹广为流传。苏轼严厉讽刺当时社会“束书不观,游谈无根”之流弊,认为“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赞扬李常赠所藏书是“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丰富的藏书和苏东坡写的诗记,促使海内学子纷至沓来,寻书觅学,为庐山国学、白鹿洞书院的兴盛打下了坚实基础。[13]

杏林文化

杏林”是传统中医学的代名词。经过考证,杏林文化源自庐山山南。[14]

戏曲文化

“西河戏”,又称“弹腔戏”。西河戏形成于清咸丰年间,源自农民庆祝春节时自演自乐的娱乐形式,近年来重新流行。2010年,庐山市西河戏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考据

近人闵孝吉[15]在其所撰《闵孝吉文选》“蕉阴杂话”章中谈及陶渊明故居所在及《南康志》的讹用问题,具有研究价值:近时有研究陶渊明者,印其所著行世,其中有云:「又有人引《南康志》说:『近城五里,地名上京,有渊明故居』,南康郡在今赣县西南,他家住那裏作什麼。」细玩此醉意,是以《南康志》之所载为无稽,而引据《南康志》者为无识;不知江西之南康有二,一为府名,宋置南康军,今之星子县,是其旧治,庐山之阳属星子,山之阴属九江,地皆在赣北,志南康者,此南康也;一为作者所指在今赣县西南之南康,清为南安府,今为县;作者误以昔人之志南康。认为今日之南康县,赣北赣南,相去甚远,宜其致惑渊明,「他家住那裏作什麼」。按江西通志,称渊明故居凡三处,一在瑞州新昌县东二十五里;《图经》云:「陶公始家宜尘,後徙柴桑。」一在南康府城西七里,为玉京山,亦名上京;《名胜志》云:陶诗「铸资家上京」即此。在九江府西南的九十里柴桑山;《名胜志》云:潜陶家於柴桑,即今之楚城乡,去宅北三里许,有靖节墓,唐白居易有〈访陶公旧宅诗〉;又《朱子语录》:卢山有渊明古迹曰上京,《渊明集》作京,今土人作荆,江中有一磐石,石上有痕,云渊明醉卧其上,名渊明醉石。梅县古先生居庐山日,亲访其迹,云今玉京山前里许,有部娄,上为大磐石,夏月水盛时,正在江中;土人云,渊明尝在此石,望开先瀑布,醉眠其上,是与《朱子语录》之说相合也。至若栗里,不近上京;《江西通志》称栗里在今楚城乡,即故柴桑县城。《陶集》中有〈酬丁柴桑〉诗,可见栗里附柴桑城,故得与县令往还也。明正德七年,楚城乡鹿子阪大水,冲出一碑,曰「陶靖节先生故里」;提学李梦阳,据之以复先生坟墓田庐,桑乔《庐山纪事》记之。古曰栗里,今曰鹿子,栗鹿双声,子里叠韵,音虽稍变,犹不离其语柢。上京在今之星子县境,栗星在今之九江县境,作者谓「上京,栗星有百里之遥麼」可应之曰「有」。考索推证,本属难事,在今日图书不备,更为加难;然普通之常识,可自辞典之类以求,亦不致太过疏陋,贻误初学。清时,章太炎谓其弟子黄季刚不轻著书为吝,而人轻著书者为妄;吝不仁,妄不智,有见哉!

又谈及陶渊明慧远陆修静相会,象征三家相处融洽的传说;又考据此地摩崖石刻的历史:东林寺(上) 栗里後生 东林寺在庐山之阴,自莲花洞左侧入溪径,约数里,过太平兴国宫,黄冠之所居,建自宋代,有碑刻,多漫漶不可辨;宫旧称太平观,宋诗人陈与义传,所谓提举江州太平观者,即此是也。宫前有钟鼓楼,其形似雷峰塔,左右列峙,已半圮,不可修复。相传宫系江州义门陈姓[16]宗祠所改建,故有百犬同饲之石槽,槽边有牛栏,其地盖久为田舍矣。再进,下岭,平冈远畴,树多杉松,竹林特茂,村落稀疏,溪水清驶,不涸不溢;有小市,人家数十户,称雁门街,以慧远雁门楼烦人,晚年甚思故里,其弟子遂招雁门人来居之,象其市井,存其语音习俗,以娱慧远。远师弃俗,尚有尘念,此传言之不可尽信也。街後见山门,巍然耸立,榜石题曰晋东林寺,笔法亦可观。入山门,为虎溪;远师在日,送客不过此溪,陶渊明,简寂观道士陆修静,两人相偕来寺,远师送之去,三人言谈,远公不觉过溪,闻虎啸,三人乃抚掌而笑,故画绿传虎溪三笑图。溪上有桥,青石数级而已。再前行,有白莲池,已犁为田,惟田中心约方丈,不可耕,牛至辄脚陷,亦异事也。寺门对香炉峰,峰下有江州司马白香山草堂故址,峰上有御碑亭,明太祖刻石纪周颠仙告太平事。罗汉双剑诸峰,亦近在自前。自香山草堂北行,有石门涧,景幽邃,人罕游焉;谢灵运曾至其地,见诸诗篇。过白莲池,为神运殿,殿旁有出木池,池西头,有石砌圆洞,洞中有巨木,自水上视之,色黝,附以青苔,拔不可出,亦不腐朽;寺僧云:「殿名神运,其构造之材,皆自此池出,今池中之木,其遗材也。」越殿为禅堂,堂後有铜塔七级,高可八市尺,刻《金刚经》全部,字似文徵明楷书体;塔下座,浮雕四力士,面目衣饰,极工致,明万历年间所铸造者,且可层层拆卸;日人来游者,曾以重金贿寺僧,将卜夜毡裹之去,为街中人所悉,告诸地方父老,立呼寺僧,却日人金,逐日人去,古物得以保存;其可拆卸处,今已铜锢,防计窃者。   

东林寺(下) 栗里後生 寺中石刻,有唐代大中六年崔黯撰《复东林寺碑铭》,柳公权书;以碑不知碎於何代,现存者仅一小方,约可拓者三十馀字,漫漶者十馀字。李邕撰书东林寺碑,全碑甚大,现存下段,约三百馀字,旁有蒋之奇翁方纲题名,或云此碑是翻刻者,并非唐代之原刻。王阳明书《游东林寺》七言古诗一首,字作行草,此碑高近丈,已有裂痕,现嵌置壁间。又唐大中八年造经幢一柱,六面书经文,字多不可见,惟幢首所造佛象,以浮雕故,虽残破,尚可墨拓耳。明碑有万历年间御史祁逢吉撰书《古龙泉记》,完好无损,字似赵子昂体。远公塔,在东林西林两寺之间,山势微起,不甚峻,外观方形砖屋,无门可入,仅遥对小大池之一方,嵌青石板於墙中,镌空如古铜钱状,有尺许大,自钱孔向内视,可见塔如荔支形,皆卵石叠成,石之巨细,无大差别;塔下石础,雕刻精工,作云水莲花诸物象。言葬术者,多言庐山北面之地脉[17],远公塔与周运溪墓,分占尽矣。民国十七八年间,有某居士捐建三笑堂,堂既成,有好事者譬历代留题东林寺诗人姓名,断自清亡,为长方木牌,密行细楷,有数百家之多,闻其搜罗考证,亦费经年之力。三笑堂中悬吴兴孙墨千所绘三笑图,说者谓其笔法近马和之。诗人名牌,供祀两侧。游客亦以此为寄宿之地。泉则有名卓锡者,云是远公初至,苦其水远,以杖凿地,且祝之曰:「若某得留此弘法,当有水出。」凿不数寸,即见水。此泉味甚甘,盛於杯中,可略浮出杯面不溢。有名古龙泉者,云是远公咒龙所致,此泉质甚寒,夏日饮之,如饮冰。有名聪明泉者,云是殷仲堪访远公论易,问:「易以何为体 」远公云:「以感为体」。殷云:「岂非铜山东崩,洛钟西应邪 」远公抚掌云:「君侯之聪明,如此水矣。」遂以聪明称此泉。西林寺,远公之法兄惠永所立,在东林之先。两寺相距不半华里,其规模声闻,皆不若东林之大。李义山诗:「崖花涧草西林路,未见高僧且见猿。」二十年前犹彷佛得之。兵戈尘劫,何代无有,名山古刹,恐游人亦绝迹矣。

行政区划

庐山市下辖9个、1个[18]

南康镇白鹿镇温泉镇星子镇华林镇蛟塘镇横塘镇牯岭镇海会镇蓼南乡、东牯山林场和沙湖山管理处

地理

庐山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以山林、湖汊为主;非金属矿产以花岗岩、青石(板石)、钾长石高岭土硅砂为主。

山体

境内西北多山峰、丘陵, 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18座。其中境内庐山主峰汉阳峰最高,海拔1473.4米。以汉阳峰为中心, 群峰环绕。

市东部环鄱阳湖一线,多沙山和沙丘。

市中部为低山丘陵, 以丫髻山为中心, 山丘密布。

市南部是沙湖山,湿地、湖汊和滩涂为主。

地貌、地层

市域冰蚀地貌显著,秀峰内黄岩瀑布即为冰斗地貌。U型谷、角峰、盘谷及羊背山地貌显见,冰川堆蚀的搬运作用对地貌影响也较大。

1860年间,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来华考察时对庐山进行专门地质研究,在其巨著《中国——亲身旅行和据此所作研究的成果》中,介绍了他命名的分布在庐山市境内的庐山片麻岩。

抗日战争前, 地质学家李四光对庐山(包括山南)地区进行详细地质调查,得出庐山有大量第四季冰川遗迹的结论,并著书《庐山地质志略》《冰期之庐山》阐释。

庐山市山峰、丘陵及其高程(单位m)[19]
名称位置高程名称位置高程名称位置高程名称位置高程名称位置高程
汉阳峰市城西北1473.4小汉阳峰汉阳峰北侧1412犀牛峰汉阳峰南侧1438紫霄峰汉阳峰西南1384双剑锋峰(上)汉阳峰东南1324
五老峰太乙村东北与牯岭交界1358狮子峰五老峰南侧1187.5梭子冈太乙村东北与牯岭交界1169含鄱岭太乙村北与牯岭交界1211香山香炉峰西北侧765
太乙峰太乙村北侧1229犁头尖太乙村西北侧1293九奇峰太乙村西侧1295仰天坪[20]太乙村西与牯岭交界1362七贤峰汉阳峰东1055
放马场紫霄峰西南1155大脑包归宗北1192马耳峰庐山垄社北与牯岭交界1100晒谷石庐山垄社北与牯岭交界1430双剑峰(下)秀峰西北832.8
文殊峰双剑峰东南500香炉峰双剑峰西南755姊妹峰香炉峰东南侧529五乳峰七贤峰东403.2张家山秀峰西侧183
团山太乙村东北900朱砂峰团山南850毛笔尖太乙村东910凌霄峰毛笔尖东910石人峰栖贤寺西侧343
红石崖石人峰西713.5瘦马岭红石崖西南958下马颈瘦马岭东南450上马颈下马颈西南607陶家山下马颈南400
鹤鸣峰秀峰寺北930龟背峰鹤鸣峰西南800鸡笼山归宗寺东北371封家山鸡笼山北435落星山县城西南湖边96
余峰封家山西742金鸡峰封家山与余峰之间870石镜峰归宗北420金轮峰归宗西北793南康尖归宗西北850
杨家岭归宗西北南康尖南侧484尖山归宗东侧200西牯山尖山东侧333黄龙山温泉南侧440牛屎墩县城十里湖内27
大埂隘口南256猴子岭隘口西南与九江县(江州区)交界145竹棍脑狮子岭北侧与九江县(江州区)交界264桃花尖隘口西与九江县(江州区)交界241 丫髻山
灰山隘口西南与九江县(江州区)交界190双峰脑隘口西北与九江县(江州区)交界215乌沙塄隘口西北252雨岭头关口南侧369牛脖岭关口东侧438
尖山蓼花镇西北108沙岭蓼花镇东南湖边136扬澜山新池东北湖边118杨泗山蓼南乡西北40落星石县城十里湖内27
高岭杨泗山北60大排岭白鹿镇北284长岭大排岭东湖边132汪家山大排岭南162.4金锭山白鹿镇东北193
雷公岭白鹿镇东湖边85大岭白鹿镇东南149火焰山白鹿镇东湖边36芝山白鹿镇西北五老峰下449.8排山岭白鹿镇西北252.6
玉京山县城西北郊324红茅尖县城西北、秀峰东侧197狮子山县城西269东牯山县城狮子山南549沙湖山沙湖山管理处驻地31

湖泊

庐山市湖泊、湖汊为鄱阳湖的一部分, 面积353.2平方公里。此外,内陆湖星罗棋布。

庐山市湖汊及内陆湖一览表[19]
湖泊名称地点面积(平方公里)湖泊名称地点面积(平方公里)
梅西湖白鹿镇东北6公里6王家湖陈家湖东侧0.4
麻头池白鹿镇东5公里6粥边湖寺下湖南侧2
珠琳湖白鹿镇东偏北5公里5叶汊湖陈家湖西南侧0.5
神灵湖县城东北1公里0.8虾湖王家湖南侧0.43
十里湖县城南门外13朱家汊湖王叶汊湖南侧0.27
钱家湖东牯山与流星山之间1.5牛轭湖苏家垱乡南5公里8
蓼花池蓼花镇南5公里3.4西汊湖与牛轭湖西南相连7
兜督湖新池街北3公里0.02大湖西汊湖西侧1.3
安全湖新池街北2.5公里0.4对汊湖西汊湖西南侧0.23
龙溪湖蛟塘镇南1公里2长湖沙湖山北侧3
寺下湖苏家垱乡东侧10龙潭湖沙湖山西南2.5公里0.5
曲湖苏家垱乡西南3公里0.73扒湖沙湖山南2公里0.6
潮州套龙溪湖南侧4铜扒湖沙湖山南3公里0.8
蚌湖潮州套东南侧29沙湖沙湖山东侧6.6
陈家湖苏家垱乡南3公里0.67黄梅汊湖新池街南4公里28

重要地址

沈周山水画庐山高图。画作景取于庐山五老峰山南之景。参考:CNTV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江西日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庐山松

鄱阳湖大坝

落星墩

南康府谯楼

始建于宋代的南康府谯楼俗称周瑜点将台,元代至正年间重建,元末毁于战乱,后经过明代重修,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谯楼楼座向南,呈方形,采用本地花岗石砌垒而成,基宽27.9米,纵深15米,高5.46米,中有拱门通道。门旁有清朝南康知府刘方溥所书的对联,上联是“曾是名贤过化,前茂叔后考亭,我亦佰姓长官,且试问催科抚字。”,下联为“纵使绝险称雄,背匡庐面彭蠡,谁作一方保障,敢徒凭形势山川?”。[21]

紫阳堤

紫阳堤,又称南康星湾石堤,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始建于北宋年间,长500余米,堤内又疏浚两个停泊之所,可容小船千艘,后因年久失修逐渐崩坍。南宋淳熙七年(1180年),朱熹知南康军,着手大力修复,后人们以他的别号“紫阳”命名之。现在,这一遗迹仍然保存完好,内外两堤坚固如防,层层垒叠的花岗石块基础依旧,古闸依稀可见,是我国古代水利史上的伟大杰作。

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在五里镇(后来改名为白鹿镇)。

秀峰

诗圣李白的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所指的瀑布,就是位于庐山市秀峰风景区内的开先双瀑群中的西瀑[22]

秀峰摩崖

观音桥

观音桥位于白鹿镇,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桃花源

桃花源 ,位于庐山南麓隘口镇境内,附近的温泉镇是田园诗派代表人物陶渊明故里。《桃花源记》所描述的地方被认为有可能在此地“康王谷”。[23]
其域内谷帘泉泉水被认为是沏茶用水之上品[24];县域内的庐山云雾茶在宋朝时被奉为贡茶,是中国著名绿茶之一。[25]

东林大佛

位于庐山南麓的东林大佛,宗教道场,建成于2013年。高48米,为世界最高阿弥陀佛铜像[26]

县志

庐山市为古南康府县治所在,存世县志有《南康府志》《星子县志》。[27]

星子名人

《江西通志》中绘制的南康府地图。
1905年的白鹿洞书院摄影。
白鹿洞书院外景。
星子十里桥老照片。
图为侵华日军于1938年8月20日占领星子县城之照片。1938年6月,武汉保卫战展开。中国军队在庐山东牯岭血战日军,牵制住来援之敌,为德安万家岭大捷做出了重要贡献。
  • 陶渊明:处东晋刘宋乱世,仍采菊于东篱,悠然而自得;自号五柳先生,秉性高洁,田园诗大家。
  • 余鼎永乐进士,后任监察御史,官至翰林院侍讲
  • 宋之盛:星子髻山[28]七隐之一。明末清初理学家隐士,江西三山学派首要人物。
  • 于從濂乾隆进士,官至台湾府淡水抚民同知,主掌北台湾内政。
  • 查复经:清乾隆进士[29],初为蠡县,因忤上官,遂该临江府教授。 著《髻山讲义》。
  • 陈玉森:乾隆丁酉,年19举于乡。后屡荐不就。嗣选河南临漳知县,多惠政。后丁忧归乡,临漳人多不忍别之。
  • 劉熙敬:清道光进士,知山西高平县
  • 释修梅:清代僧人。同治年应南康府知府王小初之请,修缮并住持归宗寺。初不应,后慨然允诺。期间,他穿芒鞋、携僧钵,四方募化,终成。后修《归宗寺志》。光绪间坐化。
  • 胡振鹏:2013年,担任全国人大代表
  • 庐山市历代科举名士一览表(部分):
姓名 功名、生平及官爵
卢翰 卢翰,字邦臣,永乐年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与余鼐同入文学二十八宿之列。参与编修《永乐大典<历代名臣奏议卷>》,曾任吏部主事。
陶尚德 陶尚德,字祖容,号剑峰,陶渊明第41世嫡孙。明嘉靖五年中进士,授刑部主事。三年后转任云南御史。嘉靖二十一年擢升为刑部尚书,加封太子太保。后严嵩党猖狂,遂告老还乡。
胡涌 胡涌,号龙川,嘉靖癸丑进士,由刑部主事任漕濮兵备道,开漕河有功,赐二品俸、升河南布政司。
刘熙敬 道光十七年(1837年)中举,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中进士,与名臣徐树铭、李鸿章、沈葆桢、马新贻等同榜。[30]
左运昌 光绪九年(1883年)登进士。
汪回澜 乾隆进士。
陈翰爵 乾隆进士。
胡南藩 胡南藩,字楚雄,号植堂,雍正进士。选授山西临晋知县,未几调四川彭县,后任浔州知府。其在浔州,修城修志,举利除害不胜举。著有《五峰书屋文稿》《松野诗抄》。
干建邦 干建邦,字淑掌,号庐阳,康熙进士。著有《湖山诗集》16卷。
钱正振 康熙进士。
但宗皋 但宗皋,字陶村,明代学者。天启年间举人,知开化县转升知州,后召入国子监纂修国史。
夏应台 夏应,明万历进士,任广东按察司兼提督学政副使。
吴道长 嘉定县知县。

文人足迹

  • 李白七言绝句诗《望庐山瀑布》;《登庐山五老峰》 名句: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名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周敦颐爱莲说》 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1]
  • 苏轼《题西林壁》 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李氏山房藏书记》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名句:①象犀珠玉怪珍之物,有悦于人之耳目,而不适于用。金石草木丝麻,五谷六材,有适于用,而用之则弊,取之则竭。悦于人之耳目,而适于用,用之而不弊,取之而不竭,贤不肖之所得,各因其才,仁智之所见,各随其分,才分不同,而求无不获者,惟书乎!②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③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
  • 王安石《落星寺》 名句:崒云台殿起崔嵬,万里长江一酒杯。
  • 唐寅《登庐山》 名句:匡庐山高高几重,山雨山烟浓复浓。
  •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名句: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32]
  • 康有为《归宗寺》 名句:岭开见归宗,昭旷豁云雾。高标跨金轮,宝塔疑神造。[33]
  • 今人作《星子赋》[34]

明清政治

  • 吴宝秀:到湖口县“以榷税事/忤/税监/巨璫/李道/诬逮/诏狱,槛车/入京,(南康)士民(纷纷)交章颂冤”。[35]
  • 黎世序:治水名家,首创“碎石填河”办法。初任南康府星子县知县时,因资历浅,受到轻视。后涉及河防治理则受到朝廷重用。[36]
  • 张维屏:1851年任南康府知府,爱国人士,著名长诗《三元里》作者。[37]
  • 戚蓼生红学重要人物。乾隆四十七年出任江西南康府知府,强干有吏才,公事一定办完才下班。以劳瘁卒于任上。[38]

气候

庐山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冬季常,盛行偏北风;夏季则盛行偏南风。境内庐山山南地区垂直气候差异大。受庐山和鄱阳湖的双重作用,产生狭管效应。春夏交替时,多云雾;冬季受鄱阳湖风口影响,冷空气南下时,风力强劲;夏季季风受庐山山南阻挡,气候闷热。

庐山市,1959–2005气候平均数据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平均高温℃(℉) 8.4
(47.1)
10.3
(50.5)
14.5
(58.1)
20.5
(68.9)
25.3
(77.5)
28.6
(83.5)
32.2
(90)
32.3
(90.1)
28.5
(83.3)
23.1
(73.6)
16.9
(62.4)
10.9
(51.6)
21.0
(69.8)
每日平均气温℃(℉) 4.6
(40.3)
6.4
(43.5)
10.5
(50.9)
16.8
(62.2)
21.8
(71.2)
25.3
(77.5)
28.9
(84)
28.5
(83.3)
24.4
(75.9)
18.8
(65.8)
12.6
(54.7)
6.8
(44.2)
17.1
(62.8)
平均低温℃(℉) 1.9
(35.4)
3.9
(39)
7.8
(46)
13.8
(56.8)
18.8
(65.8)
22.7
(72.9)
26.2
(79.2)
25.8
(78.4)
21.7
(71.1)
16.0
(60.8)
9.7
(49.5)
3.9
(39)
14.3
(57.7)
平均降水㎜(英寸) 53.9
(2.122)
81.4
(3.205)
128.1
(5.043)
189.8
(7.472)
226.5
(8.917)
251.1
(9.886)
162.6
(6.402)
143.0
(5.63)
75.1
(2.957)
55.7
(2.193)
57.1
(2.248)
36.4
(1.433)
1,460.7
(57.508)
每月平均日照时数 108.1 94.1 100.7 121.4 144.2 146.1 225.3 229.5 189.1 169.7 143.8 134.2 1,806.1
来源:. 庐山市人民政府. [2011-11-29].

参考文献

  1. 注:据正德《南康府志》和同治《星子县志》记载,南康城拥有完整的府县二级衙门和省、道行署。府署前立有“真儒过化”石牌坊,东门、西门分别题额为“湖山重郡”“理学名邦”。西侧为府衙,东侧为知府邸宅。【图示】府衙自南至北依次:屏墙、宣诏桥、“真儒过化”坊、头门(即周瑜点将台又称南康府谯楼)、仪门、东西科房、东西班房、大堂、六老堂、会客厅、池、花厅、卧房。【图示】知府邸宅自南至北依次为:屏墙、木坊、宅门、东西官厅、雨亭、二堂、三堂、来鹤堂、东西廊房、上房、东侧厨房。府衙西侧建有戏台、土神祠。
  2. . [2014-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7).
  3. 注:邵雍(1011年1月21日-1077年7月27日),字尧夫,有内圣外王之誉。1975年7月,在星子县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横塘镇宋墓中出土靖康年间版本《邵尧夫先生诗全集》。根据墓志《宋故陶公提斡堂长扩中记》显示,墓主为星子人陶桂一,曾任白鹿洞书院堂长,卒于景定二年(公元1261年)。据考,陶桂一所处年代正是宋代程朱理学发展的鼎盛时代,邵尧夫是其代表人物之一。在此之前,理学重要代表人物周敦颐朱熹曾先后担任南康军知军,大力兴复白鹿洞书院。而此书完好保存700多年的事实,证明理学在历史上影响之深。见:吴圣林.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宋版古籍.考古[J].1989年05期。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星子出土宋版文献被认定为海内孤本 研究价值极高 存檔,存档日期2014-06-02.-星子县政府网-国家珍贵文物、出土孤本古籍——宋版邵尧夫诗集精采问世,正式出版
  4. .
  5. 注:饭塚国五郎,日军第101师团101联队长,陆军少将(追晋),曾获三级金鵄勋章;死前曾参加万家岭战役,后因第27师团支援,侥幸逃过全师团遭歼灭的命运。 1938年9月3日庐山保卫战时,《读卖新闻》记者正为其拍照,被国军哨兵发现,打中胸膛而死。毙命后,日军在秀峰龙潭附近为设衣冠冢并立墓碑。上世纪九十年代,其后人曾到此祭奠。
  6. 中新社-庐山秀峰景区惊现侵华日军新石碑 存檔,存档日期2014-08-08.
  7. 注:赑屃(bì xì)碑座位于墓门正中,呈昂首趴伏状,背部中间有一长方形凹槽(为嵌入墓碑之用)。赑屃长1.8米,宽1.05米,高0.55米。据《大明会典》记载,洪武元年规定五品以上官员才可用碑、赑屃,洪武二十九年改为三品以上才能用,而且一品赑屃高三尺六寸(按明朝计量标准,合1.8米),二、三品均为三尺二寸。寺庙经常能见到龟跌碑刻,但必须是经过皇帝批准“敕建”的,如与庐山市隔河相望的都昌县老爷庙定江王赑屃碑座相传为朱元璋敕建。其也多见于宫殿、祠堂或陵墓中。此处的赑屃长1.8米,说明此墓葬的主人身份非同一般。江西日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8. . [2014-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6).
  9. 明史》(卷281):“先是歲歉,民擅發富家粟,及收取漂流官木者,前守悉坐以盜,當死者百余人。溥福閱實,杖而遣之。地濱鄱陽湖,舟遇風濤無所泊,為築石堤百餘丈,往來者便之。廬山白鹿書院廢,溥福倡眾興復,延師訓其子弟,朔望躬詣講授。考績赴部,以年老乞歸。侍郎趙新嘗撫江西,大聲曰:「翟君此邦第一賢守也,胡可聽其去。」懇請累日,乃許之。辭郡之日,父老爭贐金帛,悉不受。眾挽舟涕泣,因建祠湖堤祀之,又配享白鹿書院之三賢祠。三賢者,唐李渤,宋周敦頤、朱熹也。”
  10. 注:1.儒家心学,与理学相对之学派。2.《记功碑》称“于赫皇威,神武不杀”“神器有归”“式昭皇灵”,被认为是王阳明把本应该属于自己的战功归全部功于皇帝的神勇英明。具体请参考:擒获宁王王阳明在九江的战功和游踪 存檔,存档日期2014-08-08.-CNTV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11. 黄庭坚七岁作《牧童诗》:“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李常称黄庭坚有“一日千里之功。”
  12. 宋史》卷三百四十四·列传第一百三:李常,字公择,南康建昌人。少读书庐山白石僧舍。既擢第,留所抄书九千卷,名舍曰李氏山房。调江州判官、宣州观察推官。发运使杨佐将荐改秩,常推其友刘琦,佐曰:“世无此风久矣。”并荐之。
  13. 注:李氏山房遭李成、何世清焚毁,藏书荡无存;后世重修,咸丰六年,再遭太平军焚毁。现在藏书馆只剩下台基矣。光明日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江南都市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14. 注:《太平广记》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神仙传》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和《寻阳志》记载,“灵山之下,其木多杏”;董奉对前来求治者分文不取,只要求重病治愈者种杏树五株,小病治愈者一株,如此数年,得杏树十万余株,杏林百亩;“以杏货谷,赈救贫乏,供给行旅不便者,每年布施二万余担,尚余甚多”。这段事迹就是被中医药学界称道的杏林佳话。现在庐山莲花峰下的龙门沟,有杏林故址。中国文化研究院 存檔,存档日期2014-07-29.-中国广播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15. 注:闵孝吉(1908-1999),字肖伋,号苣斋,九江人。拜古直(号层冰,1885-1959)为师。1947年到台湾,1978年从台湾立法院秘书处退休;曾先后兼教职于东吴大学等。文汇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16. 注:江州义门陈氏,今德安县义门陈村(其他义门陈地方或有称百犬牢)有遗迹,宗人遍布海内外;孔子大同世界之一代表,乌托邦式氏族社会群落。《读史方舆纪要》记载:“株岭山在府西南六十里。又有义门山,在株岭、高良二山间,东去府城七十里,昔义门陈氏居其下。” 走遍中国-义门传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17. 注:中国风水文化追随者认为,庐山外靠长江、内靠鄱阳湖,而这种得天独厚的地地理位置被中国传统风水学解释为,“庐山居其中,长江翼其前,有青龙象;鄱阳湖拥其后,为白虎型”,意即“左青龙,右白虎”。这是风水学所说的“吉星福地”,因为庐山集集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共五教于一山,象征着福、绿、寿、喜、财。而且庐山独特的形、势、理、气,更是自成一条龙脉凤凰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18.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20.
  19. . 2010-11-29 [2014-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8).
  20. 注:《徐霞客游记<游庐山日记>》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称:“越岭东向二里,至仰天坪,因谋尽汉阳之胜。汉阳为庐山最高顶,此坪则为僧庐之最高者。坪之阴,水俱北流从九江;其阳,水俱南下属南康。余疑坪去汉阳当不远,僧言中隔桃花峰,尚有十里遥。”徐霞客观察认为,庐山山脉的水道,在仰天坪的北面,水都向北流,归九江;在仰天坪的南面,水都向南流,归南康(今庐山市)。徐霞客判断,仰天坪为庐山的分水岭。这种说法符合现代科学仪器的实测。徐霞客游庐山记事 存檔,存档日期2014-08-08.
  21. 注:关于南康府谯楼、紫阳堤及抗战时期庐山市的历史,可见于《南康府志》,或星子县政府网站-名文选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22. 注:李白所描写瀑布的就是如今秀峰风景区的开先瀑布。开先瀑布分为两股,东瀑位于双剑峰和文殊峰之间,由于崖口狭窄,瀑水散成数绺,形如马尾,所以又称马尾瀑布;西瀑从鹤鸣峰和香炉峰之间的高崖下落,悬挂数十丈,如同破壁而下,气势雄伟,名为开先瀑或黄岩瀑。李白与开先瀑布 存檔,存档日期2014-08-11.-星子庐山瀑布-CNTV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人民网-庐山瀑布景区经营权屡被倒手、租赁 存檔,存档日期2014-08-08.。参考:《望庐山瀑布》赏析.靳区有.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J].2007年06期。
  23. 注:一部分人认为考证桃花源原型地破坏了桃花源的意境 存檔,存档日期2013-05-08.,真正的桃花源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也就是精神乐园。但考证仍不鲜见,如桃花源址及其历史变迁散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又:康王谷史辨析.刘大纯、刘新农.九江师专学报.[J].2000年04期
  24. 注:茶圣陆羽在其茶经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称,“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即流动之活水、少受污染之水才是上品。言陆羽赞称谷帘泉为天下第一泉是不确之事。其事可以见于《煎茶水记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煮茶记》,亦未能确定也。陆羽与谷帘泉考 存檔,存档日期2014-08-08.
  25. . [2014-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8).
  26. 3038. . [2014-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04).
  27. 参考研究:陈林森,星子中学高级教师。点校《南康府志》小记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续二)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续三)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续四)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续五)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续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续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星子县志校对手记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星子话:古雅的方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28. 注:现在的丫髻山
  29. 查: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壬辰科殿试金榜
  30. 参考: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科殿试金榜
  31. 注:北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周敦颐与沈希颜、钱拓共游雩都罗岩,题诗并刻石。后来沈希颜在雩都善山建濂溪阁,周敦颐作《爱莲说》相赠,文后附:“舂陵周惇实撰,四明沈希颜书,太原王搏篆额,嘉祐八年五月十五日江东钱拓上石”。最初版本是碑刻。朱熹《朱文公文集‧卷八十一〈书濂溪先生爱莲说后〉》:“先生尝以‘爱莲’名其居之堂,而为是说以刻焉。”南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年),朱熹任南康军时,曾亲自抄写《爱莲说》,刻石树碑于“濂溪书堂”。如今庐山市有修葺一新的爱莲池。参考:光明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梁绍辉. .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ISBN 9787305019456.
  32. 注:1660年8月至11月,黄宗羲游历庐山后,便写下《明夷待访录》第一篇《原君》。他提出疑问,皇帝是不是真的受命于天,王朝帝国盛衰的天道究竟何在?中国在经历2000余年封建皇权专制之后,黄宗羲第一次提出这种启蒙思想。
  33. 注:康有为三上庐山分别是①清光绪十六年(1889),他感觉“虎豹狰狞守九关,帝阍沉沉叫不得”,“治安一策知难上,只是江湖心未灰”。遂来到海会寺,并题《夜宿海会寺赠至善上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诗,言“开土诛茅五老峰,手植匡山百万松,荡云尽吸明湖水,招月来听海会钟。初地雨花驯白牯,阴崖石气郁苍龙。读书无处归来晚,桂树幽幽烟雾重”。海会寺,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肇基创建。②民国七年(1918)再次来到海会寺,道“五老排云待我回,似曾相识客重来”;又说道“千年铁塔抗金轮,云气光明护此城,风雷万劫不动转,烟霄百丈矗飞惊,墨池犹在风流远,粟里为邻基址平。只有弯溪清净水,卅年又复听泉声”。③民国十五年(1926),题诗“虎溪久塞已无桥,坏殿颓垣太寂寥。无复白莲思旧社,尚存铜塔依高标。华严初译见楼阁,陶谢同游想汉霄。三十八年重到此,重摩柳碑认前朝。”大公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34. . [2014-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8). 外部链接存在于|title= (帮助)
  35. 《明史》/卷23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吴宝秀,字汝珍,平阳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大理评事。历寺正,出为南康知府。湖口税监李道横甚,宝秀不与通。漕舟南还,乘风扬帆入湖口。道欲榷其货,遣卒急追之,舟覆,有死者。道遣吏捕漕卒,宝秀拒不发。道怒,劾宝秀及星子知县吴一元、青山巡检程资阻挠税务,诏俱逮治。给事中杨应文等请下抚按公勘。大学士沈一贯、吏部尚书李戴、国子祭酒方从哲等交章为言,俱不报。宝秀妻陈氏恸哭,请偕行,宝秀不可。乃括余赀及簪珥付其妾曰:“夫子行,以为路费。”夜自经死。宝秀至京,下诏狱。大学士赵志皋上言:“顷臣卧病,闻中外人情汹汹,皆为矿税一事。南康守吴宝秀逮系时,其妻至投缳自尽,阖郡号呼,几成变乱。事关民生向背,宗社安危,臣不敢以将去之身,隐默而不言。”星子民陈英者,方庐墓,约儒士熊应凤等走京师,伏阙讼冤,乞以身代。于是抚按及南北诸臣论救者疏十余上,帝皆不省。一日,司礼田义汇诸疏进御前,帝怒掷地。义从容拾起,复进之,叩首曰:“阁臣跪候朝门外,不奉处分不敢退。”帝怒稍平,取阅阁臣疏,命移狱刑部。皇太后亦闻陈氏之死,从容为帝言。至九月,与一元等并释为民。归家,逾年卒。初,南康士民建祠,特祀陈氏,后合宝秀祀之。天启中,赠太仆少卿,赐祭,录其一子。
  36. 《郎潛紀聞四筆》/卷八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黎世序創碎石填河 黎襄勤公初擢河督,年纔四十,人呼「小黎」。自以新進資淺,於各督撫皆執禮甚恭,侍坐隨行,唯諾維謹。而一涉河防公事,則持論諤諤,不稍媕阿,正身率屬,崇實耐勞。在任十三年,了無蟻穴之隙,省國家公帑無算。性清介澈骨,無妾媵,無玩好,晚年獨居於外,二子皆布衣蔬食,不為貴公子也。以用碎石代掃工,實著奇效,而中外浮議蠭起,憂勞成疾,體瘠於柴,歿時僅五十三歲。宣宗震悼,以詩挽之。建專祠,予上謐,皆出特恩,不由乞請。公病時有羣鶴來,盤旋空中月余,公歿而去。又天現白氣成大圈者三,時方正月,無雲而雷,皆異征也。嗣後河上官民,眾口同詞,稱公已成河神矣。聰明正直,固應歿而為神。按:襄勤初創碎石工,料販失利,官吏亦不便中飽,浮巖卽由此興。一日公乘舟勘工,忽於船頭見一聯雲:「秦始皇抽梁換柱,黎世序碎石填河。」襄勤不為動,浮議旋息。今南河之碎石,東河之博工,後人仿行,皆大為修防之利,而當時眾口訾毀,朝議幾為所搖,可見勞臣任事之難矣。磚工創於栗恭勤公,以東河無石可采,故代以磚。蓋兩公同一用意,藉省帑項耳。
  37. . [2014-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4).
  38. . [2014-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6).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