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櫃溫王殿

風櫃溫王殿臺灣話),原名靈德溫王殿,台灣澎湖縣廟宇,馬公市風櫃(風櫃尾)公廟,主祀溫府王爺,乃由原流水亨通溫王殿遷奉而來。[1]法師流派為「閭山派」。[2]:60–62

風櫃溫王殿
Fenggui Wenwang Temple
山門、廟前攤販
山門、廟前攤販
漢語拼音
台羅拼音
基本資訊
所在地 臺灣 880 澎湖縣馬公市風櫃60-3號
創建年份  中華民國54年(1965年)
廟格 角頭廟、王爺廟
主神 溫府王爺
例祭 農曆七月廿六(溫府王爺聖誕)

沿革

「風櫃」古稱「風櫃尾」,位居澎南圓頂半島終端,聚落三面環海,東邊與嵵裡接壤,隔海與媽宮內灣的媽宮港西嶼虎井嶼相望,南濱台灣海峽,風櫃尾聚落分作東甲、中甲和西甲三個甲頭,自清領時期以降屬嵵裡澳管轄。[3][4]

風櫃靈德溫王殿建於民國54年(1965年),立廟時間不長,但其主祀神明溫府王爺遷入風櫃尾,相傳可追溯至明朝末年,來自金門的移民移居風櫃尾之時,便將溫王爺千歲信仰引入風櫃尾區域。[1][5][注 1]

清領時期雍正年間,風櫃尾居民於聚落西南端(鄰近風櫃西港口處)搭建祭祀溫府王爺的廟宇,並將廟宇定名為「流水亨通溫王殿」,後來又增祀真武大帝三官大帝文衡聖帝等神祇,作為全風櫃尾最初的公廟。[1][5][6][7]

民國54年(1965年),風櫃尾另行擇地於聚落南端起建新廟,定名為「靈德溫王殿」,亦將原供奉「流水亨通溫王殿」的神祇悉數移奉至新廟,其中包括主神溫王爺在內,原廟僅保留三官大帝的神像,後主神隨之更易,「流水亨通溫王殿」遂更名為「流水亨通三官廟」,而新建的「靈德溫王殿」便取代「流水亨通三官廟」成為風櫃尾全境的公廟,聚落的五營分布也因此重新調整。[1][5][6]

靈德溫王殿建成三十餘年後廟身日益腐朽、樑柱月漸傾圯,風櫃尾民乃發願重建,總計籌措新台幣一億元作為築建廟宇的經費,並擇定於民國86年(1997年)6月20日出火,同年10月22日未時開工,歷時五載寒暑,在民國90年(2001年)7月終告竣工。[5][注 1]

盟軍桌

風櫃尾由於長期為軍事要地,自有文字紀錄以來,遭遇多場戰事,戰場陣亡的冤魂者亦多,包括荷蘭外籍士兵之外,尚有法國傭兵、日本海軍船員等皆埋葬於風櫃尾半島。居民為安撫外國軍馬、避免鬼魂騷擾,便延請溫府王爺來主持鎮魂,舉辦「盟軍桌」普渡活動已歷時百年餘。[8]

圖輯

相關條目

注釋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風櫃靈德溫王殿
  1. 引據〈靈德溫王殿重建沿革碑記〉撰述。(2001年)

參考資料

  1. . 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9) (中文(台灣)‎).
  2. 甘, 村吉. . 澎湖縣: 甘村吉. 2009. ISBN 9789574164110 (中文(台灣)‎).
  3. 許, 玉河. . 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9) (中文(台灣)‎).
  4. . 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6) (中文(台灣)‎).
  5. 劉, 自仁. . 臺灣大百科全書. 2011-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6) (中文(台灣)‎).
  6. . 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6) (中文(台灣)‎).
  7. . 澎湖旅遊達人.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6) (中文(台灣)‎).
  8. 許, 玉河. . 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4) (中文(台灣)‎).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