髒話
髒話(又稱粗言穢語、詈語;粵:粗口(亦用於普通話);湘:痞话;闽南语:垃圾話、姦撟(訐譙)、否嘴(歹喙)、粗喙、膦鳥话(东南亚系))是指污言穢語、粗鄙不雅的話,尤其是語句中含有令到週邊聆聽者感到有侮辱、羞辱或冒犯的用字遣詞。此外,因性别、年龄、民族、宗教差异而产生歧視的相关诋毁词语虽也使用恶毒,但通常并不归类为脏话,而是被视为所谓「歧視性字眼」。另有「國罵」一詞,由鲁迅於《論「他媽的」》中提出,指「國家級粗話」。[1]
有時為了避免直接飆出髒話,人們會刻意將髒話用一些不被視為髒話的諧音字或相關字來代替,這種現象又稱為「扭曲髒話」(Minced oath),像台灣一些人常常用的「機車」一詞,就是「扭曲髒話」的一個例子。
定義
對於髒話的定義,始終存在着比较大的岐見。隨着社會的演變,人的認知各有不同、一些過往被視為髒話的字詞,在部分人眼中會變得不具冒犯性。相反的,原本中性的词汇也可能会演变为脏话(典型例子例如“小姐”)。各种语言的脏话,尽管内容相近,但由于语言的结构以及使用规则的不同,具体使用也大相径庭。如某些国家中对于一些保守人士来说,在不当场合直呼神灵名称也可被视为是脏话的一种。
爭議
脏话在公共场合,尤其是媒体广播事业中的使用通常会受到严格限制,如1973年由喬治葛倫主持的美国广播喜剧《七個絕不能在電視節目裏說的字》就导致了聯邦通訊委員會通过一项限制脏话的规定,而美國聯邦法院也在聯邦通訊委員會訴太平洋電台案中贊同該審查法規。雖然一些人認為,粗口帶有侮辱性。但也有觀點認為,對於粗口字眼的理解必須要透過其語境去理解。也有观点认为脏话在语言中的使用有时会起到调味剂的作用,偶尔在非正规场合有一两个脏词不仅无伤大雅,还可以使言语变得连贯而生活化,尤其在許多地區、或是勞動階層,髒話成為了朋友之間表現親密度的問候語,能反映出彼此之間的友好程度。根據香港中文大學學生報的《道德高地的虛妄》,粗口字須在一定的語境下才能產生「侮辱性、不尊重、性騷擾」等意思[2]。根據香港廣播條例,持有廣播牌照之機構不可於節目中使用粗言穢語。
国骂之一
- 肏你媽(操你媽、草你媽)/幹你娘、靠北、靠夭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 粵語髒話罵人大全
- 廣州話粗口研究網
- Maledicta: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erbal Aggression(ISSN US 0363-3659)
- Mellie, Roger, "Roger's Profanisaurus", Fulchester Industries/IFG Ltd.
- Review of Emotions, Taboos and Profane Language by Zsuzsanna Ard
- The BurnMeister A (humorous) tool to add grammatically appropriate profanity to arbitrary English text.
查询維基詞典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