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格手槍

魯格手槍(Luger),正式名稱為“帕拉貝倫手槍”(德語:或Parabellum-Pistole)[1],是一種運用肘節式閉鎖機制的半自動手槍。該槍由奥地利格奧爾格·魯格於1898年設計,並由以德國武器及彈藥兵工廠毛瑟為首等多間工廠於1900年投入生產[2]。魯格的部份設計原素是源自1893年推出的博查特C-93手槍,它在1900年5月獲得瑞士陸軍的採用,並在1908年被德國陸軍所採用,命名為“P08手槍”(德語:或Pistole 08)。

魯格
圖中為魯格P08
类型半自動手槍
全自動手槍(試驗型)
原产地 德意志帝国
服役记录
服役期间德國(1904—1945年)
瑞士(1900年—1970年代)
使用方參看使用國
参与战争/衝突中華民國軍閥戰爭
一戰
俄國內戰
西班牙內戰
蘇芬戰爭
二戰
德蘇戰爭
第二次中日戰爭
法越戰爭
國共內戰
越南戰爭
兩伊戰爭
生产历史
研发者格奧爾格·魯格(Georg J. Luger)
生产商德國武器及彈藥兵工廠(Deutsche Waffen und Munitionsfabriken)
毛瑟
埃爾福特斯潘道的帝國兵工廠
西姆松(Simson)
克里格霍夫(Krieghoff)
維克斯有限公司
伯恩兵工廠
生产日期1908—1942年
基本规格
重量1.92磅(871克)
长度8.75英吋(222毫米)
枪管长度98—203毫米
(3.9—8.02英吋)

子弹7.65×21毫米帕拉貝倫彈
9×19毫米帕拉貝倫彈
.45 ACP(相當罕見)
枪机槍管短行程後座作用,肘節式閉鎖
发射模式半自動
枪口初速350—400米/秒
有效射程50米
供弹方式8發彈匣、32發彈鼓
瞄具缺口照門及準星

魯格手槍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為德軍的制式手槍,它在二戰過後仍然被東德的人民警察所使用。

服役歷史

瑞士採用的1900年型魯格手槍

7.65×21毫米口徑的魯格於1900年5月被瑞士陸軍所選中並採用,成為該槍的第一個用戶,在瑞士服役的魯格被命名為「1900年型手槍」(Pistole 1900),它有著一根長4.7寸的槍管。

德國海軍1904年型手槍

魯格手槍於1904年被德意志帝國海軍所選中並採用,這種海軍版本的魯格有著一根長5.9寸的槍管和兩段式的後照準器,它被命名為「1904年型手槍」(Pistole 04)。

魯格P08

後來在1908年,魯格亦被德國陸軍所列裝,以取代前線部隊中的M1879帝國轉輪手槍。該版本被命名為「1908年型手槍」(Pistole 08),它具有一根長3.9寸的槍管並發射9毫米魯格彈。該版本亦是魯格手槍最普遍和廣為人知的型號,並是德國陸軍於兩次大戰中普遍使用的制式手槍。雖然在1938年起魯格開始逐步被更新及更先進的瓦爾特P38所取代,然而直至二戰結束為止它仍沒有完全被取代。

魯格炮兵型

一種被稱為炮兵型的卡賓槍型魯格亦裝備了德國陸軍的炮兵部隊,以作為一種早期的個人防衛武器。該版本的正式名稱為「1908年加長型手槍」(Lange Pistole 08),它的特徵是擁有一根長7.9寸的槍管、表尺式後照準器(能夠調校至800米)以及一個可兼作槍套使用的可拆式木製槍托。它亦能夠使用一種大容量的32發彈鼓(Trommelmagazin 08)。

美國曾在1900年購入1000枝7.65×21毫米口徑的魯格手槍用於測試,後來他們亦測試了9毫米口徑的版本。但從美菲戰爭期間美軍使用.38口徑轉輪手槍無法有效鎮壓當地服用麻藥的遊擊隊的經驗得出,他們仍需要更大口徑的子彈。

.45口徑的魯格(下)

於1906-1907年,美軍展開了對大口徑半自動手槍的測試,為此德國武器及彈藥兵工廠向他們提供了兩枝發射.45 ACP彈的魯格手槍用作測試,它們的序號分別為「1」和「2」。其中1號樣槍的命運不明,而且它並沒有被退還給廠商。而2號樣槍則通過了測試,並被售給了收藏家。後來美軍再向德國武器及彈藥兵工廠訂購了200枝樣槍。這些.45口徑的魯格手槍數量十分稀少,現在已難以找到,因此成為了一些收藏家眼中的極品。

魯格手槍亦在兩次大戰中分別成為了協約國同盟國士兵的戰利品。然而在二戰期間,有德軍士兵把魯格手槍當成「餌」,以誘殺嘗試拾取戰利品的盟軍士兵。

設計

空倉掛機狀態的魯格P08

作為最早期的半自動手槍之一,魯格採用了來自博查特C-93手槍的肘節式閉鎖(Toggle Lock)設計,擊發時槍管和槍機會因後座力而向後移動,其槍栓肘節會向上升起並向後屈曲,以完成整個閉鎖的過程。這種設計跟現代大部份半自動手槍採用的滑套設計有所出入。此槍具有兩種口徑可供選擇,分別為7.65×21毫米口徑型及9×19毫米口徑型。另外在1906年至1907年,為了參與美軍的新一代手槍選拔,魯格也曾推出過發射.45 ACP槍彈的版本。

在一戰期間,德軍還測試了一些被改裝至具全自動射擊功能的魯格手槍,可算是衝鋒手槍的始祖,然而由於被認為是射速過高且難以控制,導致它最終沒有被採用。

使用國

空倉掛機狀態的魯格

登場作品

輕小說

  • 2008年—《緋彈的亞莉亞》:為鍍金槍身P08,由眷屬的卡羯·格拉賽所使用。

電影

  • 1981年—《
  • 1995年—《
  • 1999年—《
  • 2001年—《
  • 2003年—《》
  • 2005年—《金剛
  • 2011年—《美國隊長
  • 2013年—《》:4吋槍管P08由德意志國防軍上尉彼得·卡恩(托馬斯·克萊舒曼飾演)和其他德軍士兵所使用,亦有被蘇聯紅軍所繳獲。
  • 2016年—《》:4吋槍管型由吉米(沙托·科普利飾演)所使用,亦曾被亨利短暫奪取。

電視劇

  • 2005年—《
  • 2006年-2009年—《
  • 2009年—《
  • 2013年—《我們的父輩
  • 2015年—《春梅》:男主角宮本藏的配槍,也出現在其他日本角色使用的場合之中。

動畫

  • 2006年—《》:一把鍍金裝飾,發射.454 Casull子彈的魯格P08炮兵型改良版(被稱為「鐵血帝國魯格特裝型」)由國家社會主義白人團結黨成員弗利茨·斯丹福所持有。然而由於使用者過度炫耀愛槍,因此還沒有開過一槍就被萊薇射殺。
  • 2009年—《幻灵镇魂曲》:反派角色賽斯·瑪斯塔的隨身武器,為4吋鍍銀槍身P08。
  • 2009年—《第一小隊》:型號為P08,出現在軍火庫中。
  • 2009年—《HELLSING 》:反派角色少佐的配槍為P08,由於槍法太爛而不常使用。
  • 2010年—《學園默示錄》:為魯格P08炮兵型,配有彈鼓、槍托,由高城沙耶所使用。
  • 2011年—《罪惡王冠》:為魯格P08型,由恙神涯使用。
  • 2013年—《核爆默示錄》:型號為魯格P08海軍型,被改造成飛鏢槍,由成瀨荊所使用。
  • 2016年—《終末的伊澤塔
  • 2018年—《紫羅蘭永恆花園》:由基爾伯特·布甘比利亞所使用。

電子遊戲

  • 2002年—《重返德軍總部》:初始武器,可以搭配滅音器使用。
  • 2003年—《》:型號為4吋槍管P08,為德軍陣營的專用手槍。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2
  • 2006年—《3
  • 2007年—《Online》:型號為6吋槍管型,命名為「魯格」,並有黃金版、布萊兒專用的「銀製魯格」和透過武器強化系統升級的兩種強化型。
  • 2007年—《2》:以「魯格變形式」(Lugermorph)的名稱登場。
  • 2014年—《英雄與將軍》:為德軍玩家可以擁有的第三把手槍。
  • 2016年—《戰地之王》:於台服AVA戰地之王以80紅票之代價賣出。
  • 2016年—《1》:型號為4吋槍管P08和P08炮兵型。
    • 4吋槍管P08命名為“P08”,單機模式中僅於“事在人為”的過場片段中由一名奥斯曼帝國軍士兵所使用。聯機模式中為所有兵種通用的配槍。
    • P08炮兵型作為主武器登場,命名為“P08炮兵型”,單機模式中由德意志帝國陸軍奥斯曼帝國軍的坦克兵,以及奥匈帝國軍士兵所使用。聯機模式中為坦克兵和飛行員專用武器。
  • 2016年—《重製版》:於2017年8月8日新增到遊戲內,命名為“BR9”,同時帶有P08和瓦爾特P38的特徵,只於聯機模式登場。
  • 2016年—《少女前線》:萌擬人化的少女戰術人形。登場的名稱為P08。
  • 2017年—《恥辱之日》:型號為4吋槍管P08,命名為“P-08”,由德意志國防軍軍官及機槍手所使用。
  • 2017年—《》:型號為4吋槍管P08,命名為“魯格”,使用“延長彈匣”時會改以32發彈鼓供彈但只裝填12發。戰役模式當中由德意志國防軍法國抵抗運動戰士所使用。聯機模式中為解鎖武器。
  • 2018年—《5》:型號為4吋槍管P08及P08卡賓槍型,分别命名為“P08”及“P08-L”。
  • 2018年—《》:型號為4吋槍管P08和P08炮兵型。
    • 4吋槍管P08命名為“P08手槍”,單機模式中由德意志國防軍士兵所使用,聯機模式中為所有兵種通用的配槍。
    • P08炮兵型命名為“P08卡賓槍”,僅於聯機模式登場,為偵察兵的解鎖武器。
  • 2019年—《

註釋

  1. Fitzsimons, Bernard, ed. The Illustrated Encyclopedia of Weapons and Warfare (London: Phoebus, 1977), Volume 16, p.1778, "Luger".
  2. http://www.chuckhawks.com/dwm_luger.htm

參見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