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四經

黃帝四經》又稱《黃帝書》,為中國戰國時代的哲理典籍,文體押韻,久已失佚,1973年在長沙馬王堆出土,共有4篇:〈十六經〉(舊名〈十大經〉,李學勤認為應命名為〈〉) 、〈經法〉、〈道原〉和〈〉,內容互異,並非成於一手。《黃帝四經》講述人君治國之道,記述了戰國時的一些格言和黃帝傳說,哲理思想以道家為主,融合了墨家法家,採納天人感應之說,強調統治者要依循大自然之道,否則招致災禍,書中亦有道家以弱勝強的理論。《黃帝四經》今有多個英語、法語或日語的譯本,廣受學術界研究。

黃帝四經
《黃帝四經》出土帛書
全名《黃帝四經》
原名〈十六經〉、〈經法〉、〈道原〉、〈稱〉
类型哲理著作
文字中文
国家中國
成书年代戰國時代
篇数4篇
最初著录班固漢書.藝文志》
版本《馬王堆漢墓帛書(壹)》

道家系列條目

道家思想
無為 齊物 逍遙
道家人物
黄帝 三皇五帝 广成子 伊尹 姜尚
老子 關尹子 文子 莊子 列子
環淵 楊朱 黄石公 張良 劉安
道家典籍
老子》《莊子》《列子》《文子
淮南子》《黃帝書
相關條目
諸子百家 兵家 儒家 墨家 法家
黃老 玄學 中医学
道教 佛教 禅宗
道家主题首页

成書與篇章

《黃帝四經》是四篇古佚書,約於戰國中期在楚國成書,屬押韻的詩體[1]:364、355,作者繼承老子范蠡之學,屬於道家,知道前473年吳、越之戰[1]:365、361。其書受另一篇古佚書〈三德〉影響甚深[2]:241。四篇大概不是一人一時之作,前168年在長沙隨葬,寫在《老子》乙本之前,1973年於長沙馬王堆第三號漢墓出土[1]:367、348,沒有總稱,學者唐蘭首先提出,這就是班固漢書.藝文志》著錄的《黃帝四經》,但李學勤和魏啟鵬不同意此名稱[1]:357[3]:350,認為應稱之為《黃帝書》。學術界約定俗成把這四篇文章稱為「黃帝四經」[1]:358、348

  • 〈十六經〉:有15段,最長的一段650字,最短的175字,這15段不一定成於一手,內容比較鬆散。李學勤認為這篇應稱之為「經」[1]:367、360,其舊名為「十大經」[3]:366
  • 〈經法〉:有9段,最長的一段約800字,最短的一段約300字,9段組成完整的一篇作品。《經法》成書晚於《十六經》,發展和整理了後者的內容[1]:358[3]:365
  • 〈道原〉:450多字;
  • 〈稱〉:1600餘字,共有40或41個格言[1]:355。本篇最後一部份是一個表格,把天地、春秋、晝夜等事物分別歸類為陰與陽[3]:351

內容與思想

《經法》以道家思想為主,也包含墨家法家的觀點;《十六經》大多記述黃帝的故事,包括黃帝大戰蚩尤[1]:348、368;《稱》是成語集;《道原》和後來《淮南子》的〈原道〉篇主題相近,都是講述「」,受《道德經》影響較大[1]:348、370。《黃帝四經》把剛柔與陰陽相配,卻完全沒有涉及五行[3]:359、364。《黃帝四經》認為,理想統治者是參「天」、「地」、「人」三者的聖人。天是恒常不變的準則規範,是絕對、客觀、不可違抗的,卻不是有意志的人格神[2]:244、245。書中採取天人感應之說,認為君王舉措失當,會影響大自然,導致失收與蟲害,如君王政策恰當,將受恩於天地,相反則會蒙災[3]:357。人類必須以天地的運行體系為模範,才能得到天的祐護,否則會受天所懲罰;男女之別是不能變更的禮數[2]:246-247。統治者要依時而動,依據四時的循環往復,合理安排農時、征伐、刑罰等政治活動,還要懂得把握時機[2]:248、251。書中並告誡人要自避其禍,不要自取其辱,要戰勝對方,最好辦法是讓對方自己走向失敗[2]:265,在矛盾中不要極端,應適度而行[3]:358-359

版本與譯本

《黃帝四經》出土時,合共有174行字,初版於1974年出版,當中有少量錯誤[1]:350

  • 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編:《馬王堆漢墓帛書(壹)》(北京:文物出版社,1974)。

最佳版本於1980年出版,此版本較可靠,注釋更豐富[1]:351

  • 國家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編:《馬王堆漢墓帛書(壹)》(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

臺灣學者陳鼓應編寫了另一個版本,此版本最為仔細,編者多據押韻韻部,補充缺字[1]:352

  • 陳鼓應:《黃帝四經譯注》(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5)。

中國學者魏啟鵬從文字學和文獻學的角度重新詮釋黃帝四經。

  • 魏啟鵬:《馬王堆漢墓帛書黃帝書箋證》(北京:中華書局,2004)。

翻譯方面,《黃帝四經》有4個英語全譯本:

  • 葉山(Robin D.S. Yates). . New York: Ballantine Books. 1997. ISBN 0345365380 (英语).
  • 雷敦龢(Edmund Ryden). . 台北: Ricci institute. 1997. ISBN 9575462920 (英语).
  • 張純(Leo S. Chang)、馮禹(Yu Feng). .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8. ISBN 0824820088 (英语).
  • Jody Gladding. . Rochester: Inner Traditions. 2011. ISBN 9575462920 (英语).(據樂維法譯本轉譯。)

〈道原〉有一單行英譯本:

  • 冉雲華(Jan Yun-hua). . 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 1980, 7: 195–204 (英语).[1]:366

法語全譯本有一個:

  • 樂維. . Paris: Éditions Albin Michel. 2009. ISBN 2226183159 (法语).

日語全譯本有一個

  • . 澤田多喜男譯註. 東京: 知泉書館. 2006. ISBN 4901654772 (日语).

〈經法〉有一單行日譯本:

  • 高橋庸一郎. . 《甲南國文》. 1980, 30: 101–199 (日语).[1]:354

Paola Carrozza則把〈經法〉譯為意大利文[1]:367

注釋

  1. 雷敦龢(Edmund Ryden). . 《道家文化研究》. 2000, 18: 348–370 (中文(繁體)‎).
  2. 曹峰. . . 台北: 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2006: 241–266. ISBN 9577395805 (中文(繁體)‎).
  3. 雷敦龢(Edmund Ryden). . 艾蘭(Sarah Allan)等 (编). . 張海晏譯. 南京: 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8: 350–368. ISBN 7805199906 (中文(简体)‎).

延伸閱讀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