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住房问题
中国住房问题与中国的土地问题交织在一起,而自1980年代开始,中国大陆的城市化进程加速,大量人口由农村移居城市。至2010年代,六成人口居住于城市之中。在这一背景下,住房问题成为中国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系列 |
---|
人口 |
社会 |
文化 |
中国大陆地区城市中的房价收入比排名世界14,约为23%,2015年平均房价每平方8500元[1],按月工资4000计算需要两个人不吃不喝工作9年才能买的起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另一方面,包括农村在内,中国89%的家庭拥有自己的房产[1]。现行土地制度下,城市房屋的业主仅拥有房屋产权和70年的土地使用权,并且需一次性缴纳完70年的房产税。同时,中国地方政府高度依赖高价出让土地获取财政收入,包括各种杂税,最终房价的60%成为政府的收入[2],相比股票债券投资房产有着更高的回报以及更低的风险[3],導致大量的資金湧入房市,这些都会抬高房价。
城市住房问题
21世纪初房价的高涨
1999年4月3日中国国务院制定了住房公积金条例,职工每月从工资中上缴一定比例给银行,这些资金属于职工个人,用以解决住房问题,不得挪作其他用途,企业也提供一定的住房公积金补贴[4]。
2003年,中国国土部门出台了《关于清理各类园区用地加强土地供应调控的紧急通知》,停止别墅类用地的土地供应[5]。自改革开放后中国房地产行业迅速发展[6],北京市的房价上涨最快,2003年到2013年上涨了7倍[3]。通货膨胀也会抬高房价,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深圳的房价曾下跌了39%,但又回涨回来[3]。
去库存政策与房价短暂下行
2015年12月18日至21日召开的中国中央经济会议提出“化解房地产库存”[7],会议提出靠农民工市民化消化掉三、四线城市住房和鼓励中产阶级以上人群多买房,开发租赁市场两个想法[8]。中国有超过1.7亿外出打工的农民工,2014年有超过3500万的农民工举家外出,相比跨省打工的农民工,留在省内打工的更容易拖家带口,也更有买房的意愿[9]。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调查显示改善生活和子女教育是最重要的,除了高房价之外,新市民的社会福利也难以保障[9]。对此中央还鼓励开发商降价,提出使房价回到合理价格[10],同时减少买房限制,鼓励个人投资房产[11]。部分地方还出台了价格补贴,但与高房价和政府土地收入相比依然是天方夜谭。会议还提出户籍改革:允许农业转移人口等非户籍人口在就业地落户,使他们形成买房需求[12]。
2015年11月末,中国商品房待售面积达6.96亿平方米[7],按照人均住房面积30平米计算,這些空房可容纳0.22亿人居住[13],这不包括在建住房和已经批准建设,如果加上建设中的51亿平方米房产面积算和71亿平方米的已批未建住房房产面积,库存共计134亿平方米[8]。分析认为社会消费水平最高的60后、70后,而他们的子女大多都是“独一代”,他们长大成人后将继承父母和祖父母的房子,拥有多套房子[1],屆時空房將會變得很多,而政府也會從賣地獲得錢改為抽房產稅獲得資金,而房子的管理與開支與折舊將會造成持房者的巨大麻煩,因此必然會陷入供過於求的狀態,這可能會引發更強的下跌壓力。
2016年一线城市房价居高不下、二、三、四线城市库存情况严重[2]。房產銷售下跌後,開始轉向較可負擔的中小城市。但是到了2018年初開始,三、四线城市房價經成長後,也已經達到平台期,特大城市均價則已經面臨下跌的狀況,下跌的狀態下,房產本身的折價會導致房產本身屬於負債,因此房地產市場大規模遇冷,也造成經濟不景氣的問題。[14]
购买力水準
中国中部和东北预估2015年平均工资45000元/每年,平均每月3750元;丝绸之路经济带略高于中部,中国西部预估2015年平均工资49000元/每年,平均每月4000元;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平均工资每月6500元[15]。房屋均价是每平方8500元[1]。虽然在二三线城市房价不会太高,但普遍收入过低,除去生活消费,不会有太多的积蓄[2]。2015年中国中央银行的调查显示,过半群众认为房价过高难以接受而且房价基本不变[16][17][18][19]。世界银行1998年对96个地区的统计资料显示:家庭收入在999美元以下的国家,房价收入比平均数为13.2;家庭收入在3000美元-3999美元的国家,房价收入比平均数为9;家庭收入在10000美元以上的国家,房价收入比平均数为5.6[2]。中国大陆地区房价收入比排名世界14,约为23%。[2][20]。
参见
脚注资料
- 商业见地网. . 腾讯网. 2015-1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07).
- . 腾讯财经. 2015-1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07).
- 华尔街见闻. . 腾讯网. 2015-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7).
- . 新华网. 2002-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05).
- 刘文昭. . 腾讯评论. 2015-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8).
- 中华工商时报. . 新华网. 2011年10月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11月1日).
- . 新华网. 2015年12月2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1月5日).
- 张德笔. . 腾讯评论. 2015-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5).
- 王杨. . 腾讯评论. 2015-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7).
- 中国青年报. . 新华网. 2015年12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1月5日).
- 南京日报. . 新华网. 2015年12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05).
- 北京商报. . 新华网. 2015年12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1月5日).
- 陈思进. . 腾讯财经.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21).
- . [2019-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 . 腾讯网. 2015-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3).
- . 新京报. 2015年12月2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1月4日).
- 中国新闻网. . 腾讯网. 2015-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8).
- . 新京报. 2015年3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1月4日).
- . 中国新闻网. 2015年12月2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1月4日).
- . 腾讯财经. 2015-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