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蒙古國關係

中蒙關係蒙古語:)指中華人民共和國蒙古國之間的外交關係。由於蒙古人民共和國蘇聯衛星國,因而直至1990年前中蒙關係也長期受中蘇關係影響。自從1980年代末期中蘇關係逐漸恢復,中蒙關係亦開始改善。蘇聯解體後的1990年代起,中國成為蒙古最大貿易伙伴,不少中國企業也在蒙古經營。

中华人民共和国-蒙古国關係

蒙古

中华人民共和国
外交代表機構
蒙古駐華大使館中國駐蒙古大使館
外交代表
大使 图布辛·巴德日勒[1]大使 柴文睿
中華民國與蒙古人民共和國關係

蒙古人民共和国

中华民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蒙古人民共和国關係

蒙古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歷史

古代

1260年,成吉思汗之孫忽必烈建號「中統」,意即「中原正統」[2]。1271年,忽必烈取《周易》“大哉乾元”之语,公佈《建國號詔》,建汉语國號為大元,宣佈新王朝為繼承歷代中原王朝的中華正統王朝[3]。1279年,忽必烈灭亡南宋,結束了中國三百年來南北分治的狀態[4]

1368年,朱元璋领导的农民军结束了元朝的统治,元朝退回蒙古高原,中国史书将之称为北元明朝北元及其后续政权多有征战。

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并开始與蒙古諸部會盟與聯姻。

1634年,皇太极击败北元末代皇帝林丹汗,降伏了东部蒙古诸部。

1644年,明朝被清朝取代。1689年,清朝康熙帝在与俄国签订的国际法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中,首次将“中国”作为正式国号使用,与“俄羅斯”相对[註 1][5],當中的“中國”包括蒙古以及中國東北等地在內的整個清帝國[6][7]。清朝期間,內外蒙古都是大清國的一部分。

近代

清朝滅亡後,中華民國成立,外蒙古在沙俄干涉和鼓動下宣佈獨立。當時中華民國認為其身為清朝繼承者,繼續認為外蒙古是中國的一部分。然而,中華民國因南北內戰和軍閥割據而無法控制該地。結果,外蒙古向蘇俄尋求協助。1919年,中國北洋政府进军外蒙古並取消其自治。兩年後,受羅曼·馮·恩琴領導的俄國白軍影響,中國軍隊被迫撤回。[8]幾個月後由蘇聯紅軍取代。1924年,蒙古人民共和國成立。自從日本侵華戰爭以來,中國並沒有能力重新恢復對外蒙古的實際控制。

二戰結束後1946年,中國國民黨領導的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蘇聯的壓力下,被迫承認外蒙古獨立(國府遷台後一度取消承認)。1949年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國共內戰中獲得勝利後,再次承認了蒙古人民共和國為一獨立國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1952年9月28日蒙古国总理泽登巴尔访问中国

1949年10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蒙古人民共和國建交[9],双方在1950年至1965年期间关系顺利。1952年9月28日,蒙古国总理泽登巴尔访问中国。1955年4月签订了派遣中国员工到蒙古帮助生产建设的协定;1956年8月签订了中国给予蒙古经济和技术援助协定,中国向蒙古提供无偿援助1.6亿(旧)卢布(约合1700多万美元);1958年12月签订了一项经济和技术援助协定,中国向蒙古提供1亿(旧)卢布贷款。1960年5月27日至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访问蒙古,并签署《中蒙友好互助条约》、《科学技术合作协定》、《中国给予蒙古经济技术援助协定》(中国又向蒙古提供贷款2亿(旧)卢布)。1960年9月签订了派遣中国员工帮助蒙古进行生产建设的第二个协定。1961年4月,签订了通商条约。1962年12月25日至27日,蒙古部长会议主席尤睦佳·泽登巴尔访华并签订了《中蒙边界条约》。1964年6月,签订了两国边界议定书[10]

中苏交恶时期

然而,随着中苏交恶后,蒙古迅速倒向苏联、单方面破坏协定,将中国员工全部走。1966年,蒙古和苏联签订《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根据条约,苏军进驻蒙古,最多时多达15万人。蒙古将其军队指挥权交给苏联,武器则由苏方提供,重兵压至中蒙边界。中蒙关系急剧恶化,迫使中国关注北部边境安全[11]。1983年11月,乌兰巴托摔跤队应邀来呼和浩特、北京进行友谊比赛,这是两国冷战20多年后的首次接触。1984年,中國代表團訪問蒙古,兩國標定邊界後才逐漸緩和。1986年,兩國簽訂一系列協議以支撐貿易和建立交通連結。[11]1988年,兩國簽訂關於邊境控制的條約,蒙古与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11]

蒙古国成立后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经济互助委员会内部瓦解,使得蒙古丧失往日的经济与战略支柱,而与之三面相临的中国成为它今后生存发展的至关重要因素。随着中俄关系不断改善,中蒙关系也进入快车道。1991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杨尚昆访蒙,这是中蒙建交40多年来中国国家主席首次访蒙。1994年4月,李鹏总理应邀访蒙,提出“中蒙关系五个基本点”,双方签署了《中蒙友好合作关系条约》[12][13]。1998年,蒙古国总统那楚克·巴嘎班迪访问中国,双方发表了《中蒙联合声明》,确立两国未来政治发展基调。1999年7月,江泽民出访蒙古,出席中蒙建交50周年庆祝会[14]。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人民大会堂与蒙古国总统那木巴尔·恩赫巴亚尔会谈,进一步增强各领域合作。2008年6月,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蒙古国乌兰巴托会见了蒙古国总统恩赫巴亚尔,并同蒙古国总理桑吉·巴亚尔举行会谈。2009年6月,中蒙举行“维和使命-2009”维和联合军事训练。2010年6月,温家宝总理抵达乌兰巴托,对蒙古国进行正式访问,分别会见蒙古国总统查希亚·额勒贝格道尔吉国家大呼拉尔主席达木丁·登贝尔勒。2013年10月2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蒙古国总理诺罗布·阿勒坦呼亚格[15]

摩擦

近年來隨著中蒙經貿往來日益密切,赴蒙留學務工,投資開礦和旅遊觀光的中國人越來越多,部分蒙古國民眾抱怨中國“搶走”了當地人的就業機會,加上一些中國人不了解當地語言和習俗,一些不良行為如炫富、商業欺詐和破壞環境等也被當地媒體曝光,亦有部分蒙古國政客和媒體為宣傳「中國威脅論」,以助長和利用蒙古國部分人的民族主義情緒,在一定程度上加深當地一些民眾對華負面情緒。此外,有部分中國大陆網民對蒙表態上不夠理智,甚至有不當言論,如“蒙古国回归中国”论,台湾网民宣称蒙古为中华民国领土等行为亦激发中蒙矛盾。另外,近年來蒙古國出現了一些主張「捍衛民族血統的純潔性」的非政府團體,包括有「站立的藍色蒙古」、「白色納粹十字」、「泛蒙古運動」等,部分有排華暴力行為[16]。在2015年,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多名游客3月28日在蒙古国肯特省不儿罕山游览时,受到极端组织人员的人身攻击和侮辱,受辱视频和照片被上传到社交网站,引发中国国内严重不满以及蒙古国社会各界的关注。据了解,蒙古国警方已经掌握了这件事中挑衅者的相关信息,而中国驻蒙使馆对事件高度关注,向对方外交部门和警方提出严正交涉,要求对方依法严惩肇事者,加大对中国公民的保护力度。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市长巴特乌勒本月2日就这一事件正式道歉,并表示要追究肇事者的法律责任。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3日就这件事表态,肯定巴特乌勒的道歉。[17]

2016年11月18日,西藏流亡精神领袖第十四世达赖喇嘛丹增嘉措于当地时间晚间到访蒙古国,随即遭到来自北京政府的强烈反对与抗议,北京政府认为达赖喇嘛刺激并支持西藏独立主义,因而坚决反对任何已同中国建交的国家与其进行任何形式的交流与往来。后蒙古国澄清达赖喇嘛的访问是宗教访问,并非受到来自蒙古政府官方的邀请,并同意至少在本届政府任期结束前,不会再同意达赖喇嘛以任何形式进入蒙古国,并重申支持中国的领土完整与一个中国政策[18]

2020年9月,中國在内蒙古启动双语教育新政引发争议后,蒙古国前总统查希亚·额勒贝格道尔吉曾多次发表声明支持内蒙古蒙古族民众,呼吁中國保护内蒙古族母语[19]。额勒贝格道尔吉其后致信习近平表示抗议后,被中国驻蒙古大使馆退回[20][21][22],柴文睿在信中详细阐述了中国的立场和民族政策[23]

經貿

1952年10月4日,中蒙签署《经济及文化协定》

兩國的官方關係因歷史因素的關係而緊密連結。中國是蒙古的主要出口夥伴國,出口到中國的貨品达蒙古出口额的88.9%。与此同时,中国也是蒙古的主要進口夥伴國,從中国的進口额占的蒙古進口额的37.6%。

司法合作

中国与蒙古在1997年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蒙古国引渡条约》,并于1999年生效。中国籍的经济犯,或者从内蒙古逃离者或异议人士,都可以依照协议,被蒙古方面遣送回中国[24]

援助

2020年COVID-19疫情率先在中国爆发,蒙古国政府各部组织开启“永久邻居—暖心支持”援助中国行动。2月27日下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同蒙古国总统哈勒特马·巴特图勒嘎会谈。会谈结束后,巴特图勒嘎总统向习近平递交了蒙方向中方赠送三万只羊的证书[25];随后三万只羊在蒙古境内贴春膘[26]。10月22日,经过养膘的蒙古捐赠羊开始在扎门乌德口岸、二连浩特口岸进行交接[27]

而随着疫情在全球的扩散,3月29日,中国政府援助蒙古国第一批抗疫物资28日在蒙首都乌兰巴托顺利交接[28]。4月10日,中国援蒙第二批物资交接[29]。9月3日,中国政府援蒙古国第三批抗疫物资交接[30]。11月20日,中国紧急向蒙古国援助一批核酸检测仪器和试剂[31]。11月29日蒙古国疫情再起,蒙古国政府对部分地区采取全民警戒状态延长至12月11日,以巩固抗疫效果。11月30日,中国援蒙医疗设施陆续进入蒙古国,此事得到蒙古国政府及民众的高度评价[32]

重大事件

  • 焚毀蒙古駐華大使專車事件

註釋

  1. 尼布楚条约》满文本中亦采用“Dulimbai Gurun-i enduringge xôwangdi”(“中国的至圣皇帝”或“中国大圣皇帝”)的称谓。

参考文献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018-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4).
  2. 王啟龍《藏傳佛教在元代政治中的作用和影響》,《普門學報》第8期,2002年3月
  3. 李蓉嵐《論元朝科舉對明清科舉制度的影響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資治文摘》,2010/02
  4. David Morgan. . Wiley-Blackwell. 2007: 113. ISBN 978-1-4051-3539-9.
  5. 徐俊. . 湖北武昌: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11月: 27. ISBN 7-5622-2277-0 (中文).
  6. 宋念申《清俄碰撞:欧亚相遇中重塑“中国”》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澎湃研究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2015-12-09
  7. Zhao, Gang. 32 (Number 1). Sage Publications. January 2006 [23 May 2014]. JSTOR 20062627. doi:10.1177/009770040528234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4-03-25).
  8. Kuzmin, S.L. History of Baron Ungern: an Experience of Reconstruction. Moscow, KMK Sci. Pres, p.156-293. - ISBN 978-5-87317-692-2
  9. (PDF). International Boundary Study (The Geographer, Bureau of Intelligence and Research). August 1984, (173): 2–6 [2008-06-1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6-09-16).
  10. 李援朝主编. . 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6.08: 64–65. ISBN 7-5060-0748-7.
  11. . Library of Congress. [2008-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05).
  12. 余伟兵主编;邱代来,程良珍副主编. .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2.12: 96–97. ISBN 978-7-5629-3352-6.
  13. 何东君主编. . 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8.12: 346. ISBN 978-7-5011-8655-6.
  14. 本书编写组编. .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0.01: 262–270. ISBN 7-80136-409-0.
  15. 陈致中主编. .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2015.03: 16–19. ISBN 978-7-80257-644-5.
  16. . [2015-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30).
  17. . 新华网/北京晨报. 2015-04-06 [2020-11-13].
  18. . BBC. 2016-11-17 [2019-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7).
  19. . 自由亞洲電台. [2020-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7).
  20. . www.cna.com.tw. [2020-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6) (中文(台灣)‎).
  21. 彭琤琳. . 香港01. 2020-09-26 [2020-09-26] (中文(香港)‎).
  22. .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2020-09-26 [2020-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7) (中文(简体)‎).
  23. 彭琤琳. . 香港01. 2020-09-26 [2020-11-13].
  24. 800中国公民持30日旅游签证进入蒙古 涉「洗钱」等罪名被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RFA 2019-11-01
  25. . www.guancha.cn. [2020-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8).
  26. 网易. . news.163.com. 2020-04-15 [2020-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5).
  27. . 新华网. [2020-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4).
  28. . www.xinhuanet.com. [2020-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5).
  29. . www.nmgredcross.org. [2020-12-07].
  30. 康彦龙. . news.cctv.com. [2020-12-07].
  31. 北京日报客户端. . finance.sina.com.cn. 2020-11-20 [2020-12-07].
  32. 人民日报. . 人民日报. 2020-12-02 [2020-12-07].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