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泰松

保泰松是一种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属吡唑酮类衍生物,解热镇痛作用较弱而抗炎作用较强,对炎性疼痛效果好,并能促进尿酸的排泄。

保泰松
系统(IUPAC)命名名称
4-butyl-1,2-diphenyl-pyrazolidine-3,5-dione
临床数据
商品名Butazolidine
合法狀態
合法状态
  • 处方药(-only)
识别
CAS注册号50-33-9  
ATC代码M01AA01 M02AA01
PubChemCID 4781
DrugBankDB00812 
ChemSpider4617 
UNIIGN5P7K3T8S 
KEGGD00510 
ChEBICHEBI:48574 
ChEMBLCHEMBL101 
化学
化学式C19H20N2O2
摩尔质量308.374 g/mol

药理作用

保泰松的解热镇痛作用不及乙酰水杨酸,且毒性较大,故一般不作解热镇痛药用,但其抗炎作用较强,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另外,本品能减少尿酸盐自肾小管的再吸收,有轻度排尿作用,也可用于急性痛风患者。常需连续给药或与其他药物配合使用。亦可用于治疗急性血吸虫病、丝虫急性淋巴管炎、结核病、恶性肿瘤等引起的发热等。

近年研究发现,保泰松消炎、镇痛而产生抗风湿作用的机理不是由于脑垂体-肾上腺兴奋,可能是由于药物在炎症组织中抑制了产生炎症的有关活性物质,如前列腺素的合成、白细胞的活动和转移、溶酶体酶的释放及其活性;镇痛也可能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的结果。

药动学

口服吸收快而完全,约2小时后达血药浓度峰值。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8%。表观分布容积为0.12L/kg,如增加剂量,分布容积亦增大,但血浓度不增加。故重复使用时,其稳态血浓度不呈线性增加。半衰期为56~86小时。可透过胎盘,进入乳汁。本品由肝脏代谢,代谢物为羟基保泰松和γ-羟基保泰松,仍有活性,最终代谢物经尿排出,少量经胆汁排出。

注意与禁忌

保泰松的副作用发生率约为10%~20%,如短程使用则可减少这一比率。对胃肠道刺激较大,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便秘,过量可致消化道溃疡,出现便血。对其他系统也有损害,如皮疹、眩晕、血尿肝炎等。可抑制骨髓引起粒细胞减少,甚至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1][2]如能及时停药则多可恢复,因而应勤查血象,1周内无效果者,不应再用。与双香豆素类抗凝血药、磺胺类、甲磺丁脲降糖药合用,血药浓度增加,毒性增大。有钠、氯潴留作用,高血压水肿心力衰竭病人禁用,并在用药期间限制食盐摄入量。有肝、肾损害及药物过敏史、溃疡病、骨质疏松症者禁用或酌情慎用。

化学性质

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熔点105.5-106.5℃。易溶于丙酮氯仿,溶于乙醇乙醚,几乎不溶于水,溶于氢氧化钠溶液。无臭,味略苦。

生产方法

由氢化偶氮苯与丁基丙二酸二乙酯环合而得。将氢化偶氮苯、丁基丙二酸二乙酯、甲醇钠亚硫酸钠一起加热,剧烈回流1.5h,生成保泰松钠盐,再用乙酸酸化得到保泰松。

参考资料

  1. Peadar Ó Scanaill. (PDF). Irish Veterinary Journal: 766–8. [2015-03-2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2-04-02).
  2. . Canadian Food Inspection Agency. [2015-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17).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