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視3台

公視3台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旗下的一個電視頻道,也是臺灣第一個頻道。創台之初的頻道名稱為「HiHD」,由公視接受行政院新聞局「公共廣電與文化創意、數位電視發展兩年計畫」[1]補助建置經營,2008年5月15日睌上8點起開始試播,第一個播出的節目為連續劇《美味關係[2]。2012年7月24日HiHD正式開播[3],節目內容則以外國電影、戲曲、文化藝術和體育賽事等為主。創台時的頻道名稱「HiHD」的「Hi」是「招呼」、「迎接」之意,「HD」是「High Definition」(高清)之意[4]。2012年8月31日起,頻道名稱由「HiHD」更改為「公視HD」。

公視3台
PTS3
国家/地区 中華民國臺灣
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试播日期2008年5月15日
2012年7月24日
DVB-T數位電視
H.264, 1080i, 16:9
口号看見全新視界、
See the DIFFERENCE
(2008年-2013年3月3日)
打開你的新視界
(2013年3月4日-2016年7月5日)
看見更好的未來(家族頻道通用,2016年7月6日-)
播出地区 臺灣
总部地点 臺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50號
旧称HiHD、公視HD台
取代者公視3台
公視主頻公視台語台
网站频道官方网站

2016年7月6日凌晨兩點起更名為「公視3台」[5],定位為體育賽事、藝文、各國劇集的頻道。

概要

是依據臺灣第二代地面無線數位電視規格,採用H.264/MPEG-4 AVC High Profile @ Level 4壓縮格式進行影像壓縮,採用AAC壓縮技術進行音訊壓縮,透過UHF頻段地面波播送1920×1080i 59.94Hz格式的DVB-T節目。HiHD向行政院申請新臺幣18億元,預定試播2年,至2010年5月截止。

2008年5月15日,HiHD開始試播。

2009年3月27日,HiHD開始發射傳送電子節目表(EPG),使所有可錄影之HD機上盒功能倍加完善。

2012年7月18日,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第494次委員會議決議通過「公共電視高畫質頻道(CH30)正式營運執照申請案」。

2012年7月24日,HiHD正式開播[3]

2012年8月31日,HiHD改名為公視HD臺。

2012年12月3日,公視HD臺更換標誌,標誌中「HD」的外框已改為無外框[6]

2015年1月20日起,正式於中華電信MOD上架。

2016年6月8日,NCC通過公視換照和營運計畫變更案;7月6日起更名為公視3台,頻道號碼也更改為CH11。

聯合報》曾每天刊出公視3台的節目表(2016年因取消「電視節目表」版面而停止刊出,現只在農曆新年期間刊出),《Yahoo!奇摩電影》的「電視時刻」也可查詢得到[7]

建置計畫

節目訊號發射網路的建置計畫分為三期:

  • 第一期建置計畫:建置北部地區及南部地區轉播站之高畫質電視頻道發射網路,訊號涵蓋範圍為臺灣北部地區(大臺北、桃園、新竹部份地區)、南部地區(高高屏、嘉義及雲林部份地區)。
  • 第二期建置計畫:建置中部地區轉播站之高畫質電視頻道發射網路,訊號涵蓋範圍為臺灣中部地區(苗栗、臺中、彰化、雲林部份地區)。
  • 第三期建置計畫:計畫建置東部地區宜蘭、花蓮、臺東三個站臺之高畫質電視頻道發射網路,以提供東部地區民眾收視HD訊號。

轉播站

已經啟用轉播站

已經啟用補隙站

涵蓋地區

  • 北部:全區
  • 中部:全區
  • 南部:全區、屏東縣之平原區
  • 东部:全區
  • 外島:全區

HIHD、公視HD台時期曾播出的節目列表

包含在公視主頻播出的自製或外購的節目、戲劇、紀錄片、與其他頻道合作之體育賽事,及接受文化部(2012年前為行政院新聞局)補助之高畫質戲劇、數位修復電影等。(公視HD台時期的MOD訊號與其他播出方式的節目因版權問題,稍有不同。)

資訊節目

  • 公視藝文大道
  • 美味縱貫現
  • 部落風》(原視節目)
  • 聽聽看

戲劇、電影

體育節目

音樂節目

頻道標誌變遷

注釋

  1. . [2012-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30).
  2. 公視HD節目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2008/5/15)
  3. . [2012-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9).
  4. . [2009-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01).
  5. . [2016-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6).
  6. 公視HD播出畫面(2012年12月3日)
  7. . [2016-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2).
  8. NCC頻率資料庫查詢系統

外部連結

官方

爭議:HiHD時期試播涵蓋範圍與進度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