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
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英语:,简称;法语:,简称;德语:,简称),是欧盟三大支柱的第二支柱。1993年11月1日在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也称欧洲联盟条约)生效时由其前身“欧洲政治合作”转变而来。
歐洲聯盟 |
本文是 |
歐盟高峰會(首腦會議)
|
其他機構
|
政策與議題
|
選舉
|
法律
|
目标
其目标在欧洲联盟条约第11条得以规定:
- 维护联盟共同价值、基本利益、独立和不受侵犯
- 加强联盟的安全
- 维护和平,加强符合相应国际条约规定的国际安全
- 促进国际合作
- 发展并加强民主与法治,以及尊重人权和基本自由
执行
根据欧洲联盟条约第18条第3款规定,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由欧盟理事会秘书长作为高级代表执行。这一职位直到随着1999年5月阿姆斯特丹条约的生效,才由西班牙人哈维尔·索拉纳于同年10月18日开始担任。在2004年5年任期届满后,索拉纳得以连任这一职位。
内容与组成
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尤其是在1998、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之后得到了迅速发展。
在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框架内设立的欧盟机构有:欧盟安全研究学院(The European Union Institute for Security Studies, EUISS)、欧盟卫星中心、一般事务与外事关系理事会(The General Affaires and External Relations Council, GAERC)、政治与安全委员会(The Political and Security Committee, PSC)。
簽署 生效 條約 |
1948 1948 布魯塞爾條約 |
1951 1952 巴黎條約 |
1954 1955 布魯塞爾條約修正 |
1957 1958 羅馬條約 |
1965 1967 合并条约 |
1975 N/A 欧洲理事会成立 |
1986 1987 單一歐洲法案 |
1992 1993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
1997 1999 阿姆斯特丹条约 |
2001 2003 尼斯条约 |
2007 2009 斯本條約 |
||||||||||
歐盟三支柱 | |||||||||||||||||||||
歐洲各共同體 | |||||||||||||||||||||
歐洲原子能共同體(Euratom) | |||||||||||||||||||||
歐洲煤鋼共同體 (ECSC) | (條約於2002年終止) | 歐洲聯盟 (EU) | |||||||||||||||||||
歐洲經濟共同體 (EEC) | 歐洲共同體 (EC) | ||||||||||||||||||||
TREVI | 司法與內政合作 (JHA) | ||||||||||||||||||||
刑事領域警務與司法合作 (PJCC) | |||||||||||||||||||||
歐洲政治合作 (EPC) | 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 (CFSP) | ||||||||||||||||||||
(鬆散的個體) | 西歐聯盟 (WEU) | ||||||||||||||||||||
(條約於2010年失效) | |||||||||||||||||||||
參見條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