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共產國際協定

反共產國際協定 (又稱防共協定德語:日语:)是納粹德國大日本帝國在1936年11月25日簽訂的反對共產國際蘇聯的協定,由德国外交部长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和日本驻德国大使武者小路公共签署[1]:188–189。此協定後來陸續有其他國家加入。在1939年最初的簽署國只有義大利王國匈牙利王國滿洲國西班牙國。1941年時,這個協定的簽署國包括了保加利亞王國汪精衛國民政府克羅地亞獨立国丹麥保護国政府芬蘭蒙疆联合自治政府羅馬尼亞王國斯洛伐克[2]:49

反共產國際協定
日本驻德大使武者小路公共德国外长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簽署反共產國際協定時的照片
條約類型公約
草案日1936年10月23日
簽署日1936年11月25日
地點納粹德國 柏林
簽署者
最初簽署國

二戰前加入協定(但非最初簽署國)的國家


二戰中加入協定的國家

二战导火線

協定包括3條正文、附屬議定書和秘密附屬檔案。主要內容有:締約國相約互通關於共產國際活動的情報,並緊密合作,協定和採取必要的防止措施;對“受共產國際威脅的第三國”採取防止措施,或共同邀請其加入本協定;設定常設委員會,協定反共事宜。秘密附屬檔案規定:當締約國一方遭到蘇聯進攻或進攻威脅時,另一方不得採取任何有利於蘇聯的行動並立即商討“保護共同利益”的措施;未經雙方同意,不得與蘇聯締結違背本協定精神的任何政治條約。該協定的簽訂是德、日、意法西斯為擴大對外侵略相互借重力量的產物,標誌著軸心國的初步形成。

參見

参考

  1. Hofer, Walther (编). . Frankfurt/Main: Fischer Taschenbuch Verlag. 1982 [1977]. ISBN 3596260841 (德语).
  2. Osmanczyk, Edmund J. 2nd. Bristol: Taylor and Francis. 1990 [1985]. ISBN 0850668336. 已忽略未知参数|url-access= (帮助)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