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協定

慕尼黑協定英語:捷克語:德語:;1938年9月29日─9月30日)是英國法國納粹德國意大利王國四國首腦──張伯倫(首相)、達拉第(總理)、希特勒元首/總理)、墨索里尼領袖)在德國慕尼黑召開的會議。英法為避免戰爭爆發,簽署《慕尼黑協定》。而犧牲捷克斯洛伐克蘇台德地區,出賣了未在場的捷克斯洛伐克利益,是一項綏靖政策。

英國首相張伯倫在機場對群眾揮舞著與希特勒簽署的和平協定,同時宣稱“帶回了一代人的和平”1938年9月30日
二战导火線

根据《慕尼黑协定》,納粹德国获得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协议签署后,匈牙利王國波兰第二共和國也参与了对捷克斯洛伐克的瓜分。1938年11月,希特勒以仲裁者身份将斯洛伐克南部10390平方公里的土地及85.4万的人口及喀爾巴阡魯塞尼亞交予匈牙利王國(第一次維也納仲裁裁決)。波兰亦派遣武装部队侵略捷克斯洛伐克,并占领了切欣地区。

然而吞并苏台德地区后,德国在1939年出兵捷克斯洛伐克,先后扶植傀儡政权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捷克人)和斯洛伐克共和国(斯洛伐克人),捷克斯洛伐克实际消失。

概要

1938年3月,納粹德國兵不血刃地實踐德奧合併後,開始注意下一個侵略目標捷克斯洛伐克。由於靠近兩國邊境的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地區有300多萬德意志族,一方面,希特勒指使納粹黨徒和部分民眾要求“民族自治”、“脫離捷克斯洛伐克”;另一方面,希特勒又聲稱不能容忍德國境外的德意志族受到“欺侮”,要替他們“伸張正義”,準備用“軍事行動掃蕩捷克”,為其陳兵邊界創造輿論條件。希特勒於9月12日威脅說,如果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不給蘇台德地區的德意志族以“公平待遇”,德國就要採取行動。而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自然也不願任人宰割,也開始局部動員,加強了邊界的作戰兵力。

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捷克斯洛伐克作為奧匈帝國構成國在英法保護下恢復了主權,與法國簽訂有互助條約,所以如果德國和捷克斯洛伐克交戰,英法按照條約必然捲入戰爭。9月13日,法國內閣開了一整天的會,以尋求對策。當晚,總理達拉第決定請英國首相張伯倫出面調解。

9月13日晚上,英國首相張伯倫希特勒發出一封十萬火急的電報,表示要和希特勒見面,希望“和平解決”這一問題。

9月15日張伯倫飛往德國。會面結束後,張伯倫連夜趕回倫敦,與法國人一起向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施壓,要他們根據民族自決原則解決蘇台德地区問題。

9月22日希特勒又提出新要求:捷克斯洛伐克境內以德意志族為主要居民的地區必須由德國軍隊立即佔領,捷克斯洛伐克軍隊必須於9月28日全部撤出蘇台德地區。

對此,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不僅表示拒絕,還宣布了全國總動員。波兰与此同时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的扎奥尔杰

9月27日,希特勒下令德軍7個師進入德捷邊界前沿陣地。由於9月28日是希特勒要求捷政府答复的最後期限,捷克斯洛伐克無意接受他的要求,為防止不測,還下令立即徵召了100萬兵員。戰爭似有一觸即發之勢。

9月29日,張伯倫第二次飛往德國。當日,在慕尼黑召開了由希特勒、墨索里尼、張伯倫、達拉第參加的德意英法四國首腦會議,規定把蘇台德區“轉讓”給德國。而割讓領土的捷克斯洛伐克,卻沒有權力出席會議。這就是著名的“慕尼黑協定”。

9月30日,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表示拒絕該協定,但英法表示,如果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不同意,那麼英法就沒有義務協防捷克。最終,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妥協,同意割讓領土。

  • 希特勒在這次會議上曾聲稱,蘇台德地區是他對西方的最後一次領土要求。張伯倫對此毫不懷疑,回到倫敦下飛機的時候,還興高采烈地聲稱,他帶回來“一代人的和平”。希特勒卻食言,在1939年3月吞併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