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会议列表
本列表列举了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举办的会议。
奥林匹克大会
年份 | 城市 | 主題 | |
---|---|---|---|
第1屆 | 1894年 | 法國巴黎 | 再建立奧運會 |
第2屆 | 1897年 | 法國勒阿弗尔 | 運動衛生學和教育學 |
第3屆 | 1905年 | 比利時布魯塞爾 | 運動和體育 |
第4屆 | 1906年 | 法國巴黎 | 藝術,文學和運動 |
第5屆 | 1913年 | 瑞士洛桑 | 體育心理學和生理學 |
第6屆 | 1914年 | 法國巴黎 | 奧林匹克規章 |
第7屆 | 1921年 | 瑞士洛桑 | 奧林匹克規章 |
第8屆 | 1925年 | 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 | 運動教育學-奧林匹克規章 |
第9屆 | 1930年 | 德國柏林 | 奧林匹克規章 |
第10屆 | 1973年 | 保加利亚瓦爾納 | 奧林匹克運動和它的將來 |
第11屆 | 1981年 | 西德巴登巴登 | 以運動來結合、為運動而結合 奧運會國際合作的將來未來的奧林匹克運動 |
第12屆 | 1994年 | 法國巴黎 | 一百週年奧林匹克大會, 聯合大會 奧林匹克運動捐款給現代社會當代運動員運動在它社會環境運動和大眾宣傳媒介內 |
第13屆 | 2009年 | 丹麥哥本哈根 | 社會角色的那些奧林匹克運動的, 運動員-奧運會-奧林匹克運動組織-奧林匹克精神和年青人-數字化革命 |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全会
以蓝底衬托的会议于奥林匹克大会期间召开,以粉底衬托的会议于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召开。
# | 举办地 | 年份 | 活动 |
---|---|---|---|
1st | 法國 巴黎 | 1894 | 雅典獲選為189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城市。 巴黎獲選為190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城市。[1] |
2nd | 希臘 雅典 | 1896 | |
3rd | 法國 勒阿弗尔 | 1897 | |
4th | 法國 巴黎 | 1901 | 圣路易斯獲選為190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城市。[1] |
5th | 法國 巴黎 | 1903 | |
6th | 英國 伦敦 | 1904 | 罗马獲選為19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城市。[1] |
7th | 比利時 布鲁塞尔 | 1905 | |
8th | 希臘 雅典 | 1906 | |
9th | 荷蘭 海牙 | 1907 | |
10th | 德國 柏林[2] | 1909 | 斯德哥尔摩獲選為191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城市。[1] |
11th | 卢森堡 卢森堡城 | 1910 | |
12th | 奥匈帝国 布达佩斯 | 1911 | |
13th | 瑞士 巴塞尔 | 1912 | |
14th | 瑞典 斯德哥尔摩 | 1912 | 柏林獲選為191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城市。[1] |
15th | 瑞士 洛桑 | 1913 | |
16th | 法國 巴黎 | 1914 | |
17th | 瑞士 洛桑 | 1919 | 安特卫普獲選為192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城市。[1] |
18th | 比利時 安特卫普 | 1920 | |
19th | 瑞士 洛桑 | 1921 | 霞慕尼獲選為1924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城市。 巴黎獲選為192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城市。 阿姆斯特丹獲選為192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城市。[1] |
20th | 法國 巴黎 | 1922 | |
21st | 義大利 罗马 | 1923 | 洛杉矶獲選為193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城市。[1] |
22nd | 法國 巴黎 | 1924 | |
23rd | 捷克斯洛伐克 布拉格 | 1925 | |
24th | 葡萄牙 里斯本 | 1926 | 圣莫里茨獲選為1928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城市。[1] |
25th | 摩納哥 | 1927 | |
26th | 荷蘭 阿姆斯特丹 | 1928 | |
27th | 瑞士 洛桑 | 1929 | 普莱西德湖被选为193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城市。[1] |
28th | 德國 柏林 | 1930 | |
29th | 西班牙 巴塞罗那 | 1931 | 柏林被选为193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城市。[1] |
30th | 美國 洛杉矶 | 1932 | |
31st | 奥地利 维也纳 | 1933 | 加米施-帕滕基兴被选为1936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城市。[1] |
32nd | 希臘 雅典 | 1934 | |
33rd | 挪威 奥斯陆 | 1935 | |
34th | 德國 加米施-帕滕基兴 | 1936 | |
35th | 德國 柏林 | 1936 | 东京被选为194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城市。[1] |
36th | 波蘭 华沙 | 1937 | 札幌被选为1940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城市。[1] |
37th | 埃及 开罗 | 1938 | |
38th | 英國 伦敦 | 1939 | 加米施-帕滕基兴被选为1940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城市。 科尔蒂纳丹佩佐被选为1944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城市。 伦敦被选为194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城市。[1] |
39th | 瑞士 洛桑 | 1946 | 圣莫里茨被选为1948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城市。 伦敦被选为194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城市。[1] |
40th | 瑞典 斯德哥尔摩 | 1947 | 奥斯陆被选为195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城市。 赫尔辛基被选为195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城市。[1] |
41st | 瑞士 圣莫里茨 | 1948 | |
42nd | 英國 伦敦 | 1948 | |
43rd | 義大利 罗马 | 1949 | 科尔蒂纳丹佩佐被选为1956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城市。 墨尔本被选为195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城市。[1] |
44th | 丹麥 哥本哈根 | 1950 | |
45th | 奥地利 维也纳 | 1951 | |
46th | 挪威 奥斯陆 | 1952 | |
47th | 芬兰 赫尔辛基 | 1952 | 艾弗里·布伦戴奇当选国际奥委会主席[3] |
48th | 墨西哥 墨西哥城 | 1953 | |
49th | 希臘 雅典 | 1954 | |
50th | 法國 巴黎 | 1955 | 斯阔谷被选为1960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城市。 罗马被选为196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城市。[1] |
51st | 義大利 科尔蒂纳丹佩佐 | 1956 | |
52nd | 澳大利亚 墨尔本 | 1956 | |
53rd | 保加利亚 索非亚 | 1957 | |
54th | 日本 东京 | 1958 | |
55th | 西德 慕尼黑 | 1959 | 因斯布鲁克被选为1964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城市。 东京被选为196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城市。[1] |
56th | 美國 圣弗朗西斯科 | 1960 | |
57th | 義大利 罗马 | 1960 | |
58th | 希臘 雅典 | 1961 | |
59th | 蘇聯 莫斯科 | 1962 | |
60th | 西德 巴登巴登 | 1963 | 墨西哥城獲選為196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城市。[1] |
61st | 奥地利 因斯布鲁克 | 1964 | 格勒诺布尔獲選為1968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城市。[1] |
62nd | 日本 东京 | 1964 | |
63rd | 西班牙 马德里 | 1965 | |
64th | 義大利 罗马 | 1966 | 札幌獲選為197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城市。 慕尼黑獲選為197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城市。[1] |
65th | 伊朗 德黑兰 | 1967 | |
66th | 法國 格勒诺布尔 | 1968 | |
67th | 墨西哥 墨西哥城 | 1968 | |
68th | 波蘭 华沙 | 1969 | |
69th | 荷蘭 阿姆斯特丹 | 1970 | 丹佛獲選為1976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城市。 蒙特利尔獲選為197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城市。[1] |
70th | 荷蘭 阿姆斯特丹 | 1970 | |
71st | 卢森堡 卢森堡城 | 1971 | |
72nd | 日本 札幌 | 1972 | |
73rd | 西德 慕尼黑 | 1972 | 迈克尔·莫里斯·基拉宁当选国际奥委会主席.[4] |
74th | 保加利亚 瓦尔纳 | 1973 | |
75th | 奥地利 维也纳 | 1974 | 普莱西德湖獲選為1980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城市。 莫斯科獲選為198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城市。[1] |
76th | 瑞士 洛桑 | 1975 | |
77th | 奥地利 因斯布鲁克 | 1976 | |
78th | 加拿大 蒙特利尔 | 1976 | |
79th | 捷克斯洛伐克 布拉格 | 1977 | |
80th | 希臘 雅典 | 1978 | 萨拉热窝獲選為1984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城市。 洛杉矶獲選為198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城市。[1] |
81st | 乌拉圭 蒙得维的亚 | 1979 | |
82nd | 美國 普莱西德湖 | 1980 | |
83rd | 蘇聯 莫斯科 | 1980 | 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当选国际奥委会主席。[5] |
84th | 西德 巴登巴登 | 1981 | 卡尔加里獲選為1988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城市。 首尔獲選為198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城市。[1] |
85th | 義大利 罗马 | 1982 | |
86th | 印度 新德里 | 1983 | |
87th | 南斯拉夫 萨拉热窝 | 1984 | |
88th | 美國 洛杉矶 | 1984 | |
89th | 瑞士 洛桑 | 1984 | |
90th | 西德 西柏林 | 1985 | |
91st | 瑞士 洛桑 | 1986 | 巴塞罗那獲選為199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6]阿尔贝维尔獲選為199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城市。[1] |
92nd | 土耳其 伊斯坦布尔 | 1987 | |
93rd | 加拿大 卡尔加里 | 1988 | |
94th | 首尔 | 1988 | 利勒哈默尔獲選為1994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城市。[6] |
95th | 波多黎各 圣胡安 | 1989 | |
96th | 日本 东京 | 1990 | 亚特兰大獲選為199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城市。[6] |
97th | 英國 伯明翰 | 1991 | 长野獲選為1998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城市。[6] |
98th | 法國 阿尔贝维尔 | 1992 | |
99th | 西班牙 巴塞罗那 | 1992 | |
100th | 瑞士 洛桑 | 1993 | |
101st | 摩納哥 蒙特卡洛 | 1993 | 悉尼獲選為200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城市。[6] |
102nd | 挪威 利勒哈默尔 | 1994 | |
103rd | 法國 巴黎 | 1994 | |
104th | 匈牙利 布达佩斯 | 1995 | 盐湖城獲選為200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城市。[6] |
105th | 美國 亚特兰大 | 1996 | |
106th | 瑞士 洛桑 | 1997 | 雅典獲選為200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城市。[6] |
107th | 日本 长野 | 1998 | |
108th | 瑞士 洛桑 | 1999 | |
109th | 首尔 | 1999 | 都灵獲選為2006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城市。[6] |
110th | 瑞士 洛桑 | 1999 | |
111th | 澳大利亚 悉尼 | 2000 | |
112th | 俄羅斯 莫斯科 | 2001 | 北京獲選為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城市。[6] 雅克·罗格当选国际奥委会主席。[7] |
113th | 美國 盐湖城 | 2002 | |
114th | 墨西哥 墨西哥城 | 2002 | |
115th | 捷克 布拉格 | 2003 | 温哥华獲選為2010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城市。[6] |
116th | 希臘 雅典 | 2004 | |
117th | 新加坡 | 2005 | 伦敦獲選為201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城市。 |
118th | 義大利 都灵 | 2006 | |
119th | 危地马拉 危地马拉城 | 2007 | 索契獲選為2014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城市。 |
120th | 中國 北京 | 2008 | |
121st | 丹麥 哥本哈根 | 2009 | 里约热内卢獲選為201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城市。 |
122nd | 加拿大 温哥华 | 2010 | |
123rd | 南非 德班 | 2011 | 平昌獲選為2018年冬季奥林匹克運動會的舉辦城市。 |
第124屆 | 英國 伦敦 | 2012 | |
第125屆 | 阿根廷 布宜諾斯艾利斯 | 2013 | 东京被选为202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城市,托马斯·巴赫当选为第9任国家奥委会主席,摔跤被加入202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和202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
第126屆 | 俄羅斯 索契 | 2014 | 讨论由托马斯·巴赫主席首先提出的2020奥运日程。 |
第127屆 | 摩納哥 蒙特卡洛 | 2014 | 由阿尔贝二世主持国际奥委会特别会议,讨论并通过了托马斯·巴赫主席的2020奥运日程。 |
第128屆 | 马来西亚 吉隆坡 | 2015 | 北京獲選為2022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舉辦城市。洛桑獲選為2020年冬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舉辦城市。[8] |
第129屆 | 巴西 里約熱內盧 | 2016 | 5个项目入选2020年东京奥运会。 |
第130屆 | 瑞士 洛桑 | 2017 | |
第131屆 | 秘魯 利馬[9] | 2017 | 巴黎獲選為2024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舉辦城市。洛杉磯獲選為202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舉辦城市。 |
第132屆 | 平昌郡 | 2018 | |
第133屆 | 阿根廷 布宜諾斯艾利斯 | 2018 | |
第134屆 | 瑞士 洛桑 | 2019 | 米蘭-科爾蒂納丹佩佐獲選為2026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舉辦城市。 |
未来会议 | |||
第135屆 | 日本 東京 | 2021 | |
第136屆 | 2022 | ||
第137屆 | 中國 北京 | 2022 |
參考文獻
- . [2009-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25).
- Bulletin du Comite International Olympique, issue 26, March 1951, p. 2, available onlin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Comité International Olympique. (PDF). Bulletin du Comité International Olympique. September 1959, (34–35): pp. 22 [2007-07-1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07-07-10).
- Olympic Review, N59, October 1972, p. 355, available onlin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Olympic Review, N154, August 1980, pp. 410-412, available onlin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Past election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IOC
- Olympic Review, August-September 2001, p. 5, available onlin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 [2015-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31).
- . [2015-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09).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