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儀純皇后

孝儀純皇后满语穆麟德hiyoošungga yongsonggo yongkiyaha hūwangheo太清hiyouxungga yongsonggo yongkiyaha hvwangheu1727年10月23日-1775年2月28日),姓氏满化为魏佳氏[1]。内管领魏清泰之女,乾隆帝之皇后,嘉慶帝生母。本為正黃旗包衣管領下人,后抬旗滿洲鑲黃旗

孝仪纯皇后 魏佳氏
清朝皇貴妃→清朝嘉慶帝追封皇后
前任:繼皇后那拉氏
繼任: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
國家清朝
魏氏(魏佳氏)[1]
不詳
位號魏貴人→令嬪→令妃→令貴妃→令皇貴妃→皇后(追封[註 1]
旗籍正黃旗包衣管領滿洲鑲黃旗
氏族魏氏(姓氏满化為魏佳氏)
出生雍正五年九月初九日(1727年10月23日)
婚姻名份
逝世乾隆四十年正月二十九日(1775年2月28日)(48歲)
谥号令懿皇貴妃→孝仪皇后→孝儀純皇后→孝儀恭順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聖純皇后
坟墓清裕陵
親屬
父親内管领魏清泰
母親楊佳氏
高宗純皇帝弘曆
夫之父世宗憲皇帝胤禛
夫之嫡母孝敬憲皇后烏拉那拉氏
夫之母孝聖憲皇后钮祜禄氏
夫之元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
夫之繼室继皇后那拉氏
兄弟德馨
皇十四子永璐 (1757年-1760年)
皇十五子仁宗睿皇帝颙琰 (1760年-1820年)
皇十六子 (1763年-1765年)
皇十七子慶僖親王永璘 (1766年-1820年)
皇七女固倫和静公主 (1756年-1775年)
皇九女和碩和恪公主 (1758年-1780年)

早期生平

雍正五年(1727年)九月初九日出生,生母楊佳氏和祖母曾擔任過雍正元年立封妃時宣册的女官[2],清朝的確有内管領福晉擔任冊封妃嬪、皇子福晉女官的實例。乾隆年間通過內務府選秀而入宮,入宫时间位份及待遇不明,僅知在乾隆十年十九岁已經封為魏貴人

乾隆帝御制詩《孝賢皇后陵酹酒》其中一句的「舊日玉成侶,依然身傍陪。」(乾隆帝自注:令懿皇貴妃為皇后斫教養者今並附地宮。)推測魏佳氏有可能曾是孝賢皇后身邊學規矩女子,由內務府選秀入宮後,即被送到孝賢皇后位下學規矩,稱為「學規矩女子」[註 2],但暫時未見有確實證據。

乾隆十年(1745年) 正月二十三日,魏貴人詔封為令嬪,根据《鸿称通用》的记载,封号“令”对应的满文为“mergen”,意为“聪明的,睿智的”。乾隆十年十一月十七日,以工部尚書哈達哈為正使,内閣學士伍齡安為副使,冊封魏貴人為令嬪。令嫔有六个宫女,人数少于同级别舒嫔(六个宫女和一个官女子)。

乾隆十三年(1748年)令嬪之父内管领清泰,負責已故孝賢皇后供桌上的餑餑,因「遲誤獻供餑餑」而被罰,因他有「加四級」的官銜,便銷去所加二級抵,現加兩級;五月,令嬪、舒嬪已晉封為妃,陳貴人已晉封為嬪,陸常在、那常在、林常在已晉封為貴人,嫻貴妃與嘉妃此時並未晉封,七月,乾隆帝正式詔封嫻貴妃那拉氏为皇貴妃,嘉妃為貴妃、令嬪與舒嬪為妃、陳貴人為嬪[3]。乾隆十四年(1749年)四月初五日,以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陈大受为正使,礼部侍郎木和林为副使,冊封為令妃[4]

乾隆十六年九月二十二日,奉旨:「令妃娘家包衣渾托和人 (即包衣管領人),著从本旗包衣牛錄撥出,欽此」。同月,查出清泰之三子閒散德保沒有任何差事,所以德保獲取錄為内務府衙門內的筆帖式。令妃家欠债,当铺为四百一十六两,其私债四百四十两银,其家族无力偿还,遂寬免令妃娘家所欠下的當鋪銀和私債,動用官鋪的生息銀兩作為賠付。另外,賞給她家每年租金一百五十兩、田地六頃八十九畝。然而此赏赐少于同时期怡嫔娘家得到赏赐,北京住房六十一间、北京周围土地六顷,这些土地每年可以取租二百二十两。另赏给北京房屋28间,这些房屋每年可以取租一百二十两。[5]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七月十五日,在圓明園五福堂生下皇七女固倫和静公主。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正月,隨駕南巡;同年七月十七日,生皇十四子永璐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七月十四日,生皇九女和碩和恪公主

後期生平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閏六月初十日,因令妃遇喜而添炭和守月姥姥;九月二十四日,令妃遇喜添炭和守月姥姥添炭停止,說明令妃此時已小產;十一月二十日,令妃詔封為令貴妃;同年十二月十七日,行令貴妃冊封禮,以大学士傅恒为正使,协办大学士刘统勋为副使[6]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三月十八日,令貴妃所生的皇十四子永璐在種痘過程中病逝;同年十月初六日,令貴妃於圆明园天地一家春生下皇十五子永琰,即後來的嘉慶帝。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正月,隨駕南巡;五月二十五日賞予令貴妃八角形銅鍍金架時刻鐘一座;十一月三十日,生皇十六子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十一月三十日,生皇十六子,未命名。

乾隆二十八年(1764年)四月二十八日,忻贵妃戴佳氏难产而死,令贵妃所生的七公主与忻贵妃的女儿八公主赴京郊的静安庄一起为忻贵妃穿孝。

乾隆二十九年(1765年)六月初四日,慎嫔拜尔噶斯氏去世,令贵妃所生的九公主与永璜长子绵德等人为其穿孝。

乾隆三十年(1765年)正月十五日,隨駕南巡;三月十七日,皇十六子去世。五月初十日,晉封令貴妃為令皇貴妃;六月十一日,行皇貴妃冊封禮[7]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正月初八日的內務府滿文奏折顯示,懷孕晚期的儲秀宮皇貴妃魏氏接替被幽禁翊坤宮後殿的繼皇后那拉氏,辦理上元令节内庭主位的餑餑桌張以及詣居圓明園事宜;五月十一日,生皇十七子慶僖親王永璘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八月二十九日,和碩和嘉公主报病急;九月初一日身在熱河的乾隆帝下旨,命留京辦事王大臣通知章嘉活佛和留在北京的皇贵妃魏氏等人,要他们去公主府探病;九月初六日,「皇貴妃額涅、內廷主位等前來,奴才 (和碩額駙福隆安) 於門外跪迎,皇貴妃額涅令奴才上前到車旁謁見。探望公主出來後,奴才送行時,又囑咐奴才稱:看來,公主尚似無礙,你不必過於憂愁焦躁。」怎料,九月初七日,和嘉和硕公主病情急變,皇贵妃急忙带着景仁宮穎妃翊坤宮婉嬪七公主九公主,以及在壽康宮寡居的皇子福晋们赶到公主府[8],去見她最後一面。同年九月初十日,皇貴妃等往和嘉公主府弔喪。

乾隆三十五年 (1770年) 正月,七公主封為固倫和靜公主,七月二十一日下嫁蒙古超勇親王策棱之孫拉旺多尔济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二月,皇贵妃随驾东巡泰山及曲阜。十二月,九公主封为和硕和恪公主。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八月,和恪公主下嫁協辦大學士,一等武毅謀勇公兆惠之子札兰泰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皇贵妃所生兒子皇十五子永琰被秘密立为皇储。十二月二十日,豫妃博爾濟吉特氏薨逝,已出嫁的七公主及七额驸拉旺多尔济为其穿孝,这是唯一一例出嫁的固伦公主为嫔妃服丧例子。说明皇贵妃的女儿并未获得真正嫡公主身份。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七月十五日,庆贵妃薨逝,九公主和皇十五子永琰为其穿孝。

皇貴妃在乾隆三十九年底与乾隆帝从热河回宫之后生病,期间在养心殿东耳房体顺堂养病。

乾隆四十年(1775年)正月初十皇贵妃所生的七公主去世。正月二十五日,奉旨:「著將皇貴妃娘家抬入鑲黃滿州旗,如何辦理編牛錄抬旗之處,命内務府大臣會同該旗大臣等查例後定議具奏[9]。」正月二十九日皇貴妃薨逝,享年四十九歲,乾隆帝公開皇貴妃去世的消息的同時便稱皇貴妃為令懿皇贵妃;乾隆帝命八阿哥同福晋、十二阿哥同福晋、十五阿哥同福晋、大阿哥长子绵德同福晋、五阿哥第五子绵亿在宫内为皇贵妃穿孝,六阿哥、四阿哥长子绵惠、九公主、七额驸拉旺多尔济、九额驸扎兰泰、三阿哥长女额驸丹巴多尔济、四公主长子丰绅济伦在宫外为皇贵妃穿孝,六阿哥、尚书永贵、总管内务府大臣金简总理皇贵妃的丧仪。二月十一日,命简亲王丰讷亨为正使,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官保为副使,赍册宝、诣静安庄,冊諡皇貴妃為令懿皇貴妃;十月二十六日,祔葬於孝贤皇后陵(裕陵)。《令懿皇贵妃金棺奉安祭文》:昔年参近御之班,曾资悔迪;此日侍升仙之驾,如奉生存。(事死如事生)

死後追榮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初三日,乾隆帝宣示皇十五子顒琰皇太子,同時追贈皇太子生母魏佳氏為孝儀皇后。十月,命睿亲王淳頴为正使,郑亲王乌尔恭阿为副使,恭赍册宝诣裕陵,冊謚魏佳氏為孝儀皇后。但乾隆帝消减了孝仪皇后神牌升祔奉先殿仪式,下旨曰:“孝仪皇后神牌。升祔奉先殿。前期告祭天、地、太庙一事。亦未免失当。孝仪皇后、乃朕因系嗣皇帝生母。恩旨册赠。止应于奉先殿祭告。若因此而举行天地庙祀大典。转邻于渎。已著不必举行。”[10]

嘉慶道光兩朝加諡,諡號全稱為:孝儀恭順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聖純皇后[1]

嘉庆二年(1797年),乾隆帝下旨命嘉庆帝在他去世后将他和孝仪皇后两人的神牌放在养心殿东佛堂佛龛一起供奉。嘉庆四年二月初二日,仁宗命庄豫德和冯宁依照孝儀皇后像仿画一幅。畫像的衣纹著清柱和嵩贵依照皇后的衣纹式样绘画。按照慣例裱挂一轴,配以象牙轴头,又用万寿锦做囊套。寿皇殿长年供奉高宗纯皇帝圣容的暖阁内,亦供奉过孝贤皇后、孝仪皇后的御容玻璃挂屏、插屏,作為高宗神龛內的陈设物品之一。每年的除夕至次年正月初二日,都會于寿皇殿正殿内安设「一帝二」形式的大型屏风[11]。孝賢皇后和孝儀皇后分別以元配皇后、嗣皇帝之生母的身份享受這種待遇。

公元1928年7月,軍閥孫殿英盜掘了裕陵及慈禧陵後,住在天津溥儀派遺臣載澤、耆齡、寶熙等人到東陵處理善後工作。在清理裕陵地宮時,在棺床西邊的兩棺間發現了穿著黃色袍服,皮肉完好,面目如生,并有笑容,無腐爛,且兩腮及嘴下多皺紋,牙齒未完全脫落的孝儀純皇后的遺體[12][13]

画像

家族

影视作品

  • 電視劇
年份劇名演員剧中姓名、称谓
1989滿清十三皇朝陳迪華令妃
1997还珠格格第一部娟子令妃
1998还珠格格第二部娟子令妃
2001风流才子纪晓岚陈莎莉魏贵妃
2001九岁县太爷高宝宝魏贵妃
2003还珠格格第三部:天上人間陳莉令妃
2006少年嘉庆莊庆宁令貴妃
2007鐵咀銀牙陈敏之儀貴妃
2009嘉庆君游台湾何音魏豔環、令妃
2010大內低手王靜令懿貴妃
2011新还珠格格刘晓晔令妃
2018如懿傳李纯魏嬿婉、炩皇貴妃
2018延禧攻略
金枝玉葉
王樂謙(童年)
吴谨言(成年)
魏璎珞、令皇貴妃

注釋

  1. 皇贵妃逝世后,因其子颙琰被立為太子,母以子貴,乾隆帝冊贈其為皇后[1]
  2. 皇帝看上經內務府選秀入宮或蒙古旗盟出身的女子,就會送到後宮各內廷主位下學規矩,皇后位下的學規矩女子按例都會封為貴人,如和卓氏為和貴人、拜爾葛斯氏為伊貴人。其他內廷主位下的學規矩女子按例封為常在,如霍碩特氏為郭常在、武氏為武常在。

參考文獻

  1. 清史稿·列傳一》孝儀純皇后,魏氏,內管領魏清泰之女。事高宗為貴人。封令嬪,累進令貴妃。乾隆二十五年十月丁丑,仁宗生。三十年,進令皇貴妃。四十年正月丁丑,薨,年四十九。謚曰令懿皇貴妃,葬勝水峪。六十年,仁宗立為皇太子,命冊贈孝儀皇后。嘉慶、道光累加謚,曰孝儀恭順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聖純皇后。後家魏氏,本漢軍,?入滿洲旗,改魏佳氏。子四:永璐,殤;仁宗;永璘;其一殤,未命名。女二,下嫁拉旺多爾濟、札蘭泰。
  2. 李寅. . 沈阳: 辽宁民族出版社. 2011: 102–103. ISBN 978-7-80722-981-0.
  3. 清實錄·乾隆朝实录·卷之三百十八》乾隆十三年。戊辰。秋。七月。癸未朔......皇帝春秋鼎盛。内治需人。嫻貴妃那拉氏系皇考向日所賜側室妃......○又諭、朕奉皇太后懿旨。嘉妃、令嫔、舒嫔、陈贵人侍奉宫庭。恪勤淑顺。嘉妃著晋封为贵妃。令嫔、舒嫔著晋封为妃。陳貴人著晉封為嬪。欽此。傳諭該部、將應行典禮。察例具奏......
  4. 《清實錄·乾隆朝實錄·卷之三百三十八》乾隆十四年。己巳。夏四月。戊寅朔......○又諭曰。皇貴妃、嘉貴妃、令妃、舒妃、婉嬪初五日進冊寶儀注。内開初六日行謝恩禮......○壬午。上御太和殿宣制......命協辦大學士吏部尚書陳大受為正使。禮部侍郎木和林为副使。持節、冊封令嬪魏氏為令妃。冊文曰。朕惟贊化宮闈。必賴柔嘉之質。服勤内殿宜邀錫命之榮。爰沛綸音。式加象服。爾令嬪魏氏、夙嫻內則。早侍深宫。淑慎居心。雅協珩璜之度恪勤效職。克襄蘋藻之榮。兹仰承皇太后慈諭。以冊印封爾為令妃。爾其欽承休命。永流翟舀之芳。祇荷鴻禧。勉奉掖庭之職。欽哉。
  5. 《乾隆朝滿文寄信檔譯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2012年出版:乾隆十六年九月二十二日,奉旨:令妃娘家包衣管領人,著從本旗包衣牛錄撥出。欽此。
  6. 黃惠賢主編. . 鄭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7: 539. ISBN 7-5348-0216-4.
  7. ,以大学士公傅恒为正使,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陈宏谋为副使。冊文曰:朕惟彤闈讚化,本敬順以揚庥;紫掖升名,表恪恭而錫慶。爰稽彝典,式播溫綸。谘爾令貴妃魏氏,早侍深宮,夙嫻懿範。襄廿年之內治,麟趾凝祥;超九禦之崇班,鳳章優秩。自膺冊命,益茂芳徽。隻事小心,克承歡於璿殿;含章明順,更流譽於椒庭。茲仰奉皇太後懿旨,以冊、寶晉封爾為皇貴妃。尚其勉副慈恩,光昭壼德。永懷淑慎,輝翟服以垂型;彌凜謙衝,綿鴻禧而迓福。欽哉。
  8. 《乾隆三十二年九月份各處用馬清單》,現存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馆藏
  9. 《乾隆四十年二月初七日多羅質郡王永瑢等奏為將皇貴妃娘家入鑲黃旗編為佐领事折》:乾隆四十年正月二十五日,奉旨:著將皇貴妃娘家抬入鑲黃滿州旗,如何辦理编牛錄後抬旗之處,命內務府大臣會同該旗大臣等查例後定議具奏。钦此。钦遵。
  10. 冊文曰:朕惟離繼照以兆明,誕膺福祚;坤承天而正位,長發祥源。賢卜於天,景命方隆於授受;貴征以子,追封允協於尊崇。惟令懿皇貴妃魏氏,德著誠莊,性昭淑順。柔嘉維則,班初亞於三宮;式禮無愆,秩洊升於九禦。六五葉黃裳之卜,歡奉萱闈;千億開朱芾之占,喜宜蘭殿。昔篤生夫睿哲,兆協橫庚;今懋建夫元良,紀符周甲。昭茲來許,萬年之歲月方長;佑我後人,廿載之音容如昨。茲以儲徽克茂,繼序其皇。吉啟密緘,既正前星之號;幸符夙願,將循上日之文。嗣服無疆,承華有自。特溯雲軿於桂閫,用懷月禦於椒塗。茂舉上儀,聿崇升祔。茲冊贈為孝儀皇后。於戲!本篤慶衍禔之德,母允垂儀;循名正言順之規,子當承統。福所基也,爾子孫克紹於鴻圖;禮亦宜之,我國家肇稱之盛典。誌維先定,靈其歆承。
  11. 《寿皇殿尊藏圣容黄册》,清同治二年钞本,現存於故宫博物院图书馆。
  12. 徐鑫. . 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16: 166–167. ISBN 978-7-205-08633-6.
  13. . 都市日報. 2018-08-24 [2018-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7).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孝儀純皇后
孝儀純皇后
大清皇室
出生于:1727年逝世於:1775年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