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温家宝的争议

对温家宝的争议介绍与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相关的批评和争议。温家宝被媒体称为1949年以来中国最具争议的总理,[1]其争议性主要集中于地质学出身且没有丰富的地方主政经验,被称为经济门外汉,[2]担任总理后没有抓住相对有利的国际大环境对中国大刀阔斧改革,反而使用政策手段在国内制造分化和仇恨,一方面政策性压制河南上海等地,阻碍其发展,另一方面过度政策性扶持家乡天津造成巨大泡沫,批评观点指温家宝政策性腐败对国家造成的伤害甚于官员个人贪腐。温家宝任上四万亿投资计划对社会造成的深远负面影响也是以张维迎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挞伐对象。虽然其任内中国GDP高速增长,但应归功于中国自1980年代以来的改革开放的惯性推动[1],特别是在加入世贸组织后使中国处于国际阶梯上有利位置造就的,[1][3]然而科技创新对中国GDP的贡献率只占40%(2011年),美德日等国则高达80%以上。[4]截止温家宝执政的2012年,财富500强中国上榜排名靠前企业全是石油、电力和银行等垄断行业,美国则多为科技企业。[5] 经济学家茅于轼在2011年表示温家宝政府只注重GDP数量,不注重GDP质量。[6]在个人品行方面,温家宝被指曾出卖赵紫阳、是導致六四鎮壓的罪魁、踩著六四學生的鮮血獲得一路高昇,且其惯于伪装、作秀和煽情,[7]因而民间戏称溫家寶是影帝。温家宝更被《纽约时报曝光拥有巨额家族财富[1]

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温家宝

执政能力争议

评论指,温家宝没有及时改进前任总理朱镕基推行改革后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比如分稅制改革造成的跑部錢進问题,[8]在中央有人脉关系的地方政府能相当容易地获得国务院的支持,没有人脉关系的则需要利用驻京办关系网,通过送礼或者贿赂国务院相关官员以获得地方发展所需资金或项目。[9]此外,温家宝任职期间,中国经济失衡的局面扩大,各地区发展落差和贫富差距增加。土地财政引发官僚和企业家经由土地买卖和房地产投机的暴利方式致富,不注重GDP质量及盲目扩大产能导致土地和水的毒化、空气污染加剧[10]。虽然温家宝任职期间多次宣称进行房地产调控并宣称调控有效果[11][12],然而在其任内中国大陆房价却伴随着调控一路攀升而暴涨数倍[13],高房价引发的社会问题和家庭伦理悲剧时常引发关注[14]。另外,温家宝亦在不同场合表态将努力缩小贫富差距[15],然而在其任内的十年,中国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报告称到2012年中国家庭的基尼系数达到了0.61,贫富差距举世罕见。[16]

2008年温家宝政府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出台了四万亿投资计划,2009年新增贷款接近10万亿,被指用力过猛、刺激过度、大水漫灌,虽在短期内保住了经济增速,然也只是把衰退势头推后,[17]但却造成了长期严重后遗症。[18]虽然其本人不断辩解,但大批学者[19]对其批判质疑并未间断,四万亿带来的货币泛滥造成产能过剩、通货膨胀、房价飙涨、巨额地方债务、银行坏账、生产率水平下降、低效投资和严重的资源浪费等一系列负面效果,使中国错失经济结构调整的最佳时期[20],造成长期型结构性破坏[21]。具体危害表现在,其一,中国在四万亿投资前已处于资产泡沫状态,四万亿方案又向市场继续注入无限流动性,导致资产泡沫进一步膨胀,地价房价物价的虚高一方面抬高了中国制造业的成本,加速了制造业外迁,伤害了中国实体经济;另一方面通货膨胀以劫贫济富的方式让民众手里的资金贬值,洗劫民间财富伤害了普通民众。[22]其二,地方政府主导的大规模投资还存在重复投资、低效投资、无效投资乃至权力寻租以及豆腐渣工程,严重浪费了中国资源。[23]其三,很多过剩的产能都是本应该淘汰的落后产能,四万亿进一步加剧产能过剩,企业明知亏损还要生产,引发同行业恶性竞争。[24]温家宝政府本该以“转型困境”来对待这场危机,但却选择了不惜一切代价“保增长”,从结果看,这项决策是灾难性的,复苏成本大到威胁中国的国家经济安全。2003年朱镕基卸任总理职务时交给温家宝一个中国经济社会相对良性发展之局[25],但经过温家宝十年任期,他交给继任者李克强的却是一个危机四伏、百病丛生的烂摊子[26]

2004年7月10日,新加坡《海峽時報》报道称,在当月的政治局会议上,时任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与溫家寶進行了長時間的爭論,陈良宇指责溫家寶推行的宏觀調控已嚴重傷害江蘇、浙江和上海等東部省市经济,在未來幾年更將阻礙中國經濟發展,並向在場的政治局委員派發相關數據,陳良宇要求国务院反思宏觀調控政策,並警告溫家寶及其內閣,如果堅持推行宏观调控,必須承擔由此引起的傷害經濟的政治責任。 [27]

2011年10月6日,德国之声发文评论称,温家宝虽然饱读诗书且位高权重,虽有宰辅之命,却无宰辅之才,同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宰相相比,温家宝显然技不如人,治国能力让人不敢恭维。在上任之初,体制内外的人都对其抱有一定的好感,但是屡屡失信于民,对其反感的人越来越多。[2]

2011年10月28日,香港《東方日報》發表文章對溫家寶的執政能力提出質疑,溫家寶是地質專業出身,經濟不是他的特長,另外也缺乏基層工作經驗,升爲總理后由其領導的政府所制定的經濟政策忽冷忽熱,並為既得利益集團左右,使中國經濟一團亂[28][29]。该报2013年还发表评论文章称温家宝掌权经济十年,虽然GDP已是世界第二,但付出的代价却是极其高昂的,比如资源透支、环境污染、贫富分化、矛盾尖锐。这十年中国经济是畸形发展的,住房、教育、医疗成为压在百姓身上新的三座大山,八千里壮美山河早已变成残山剩水,对此老百姓不会忘记也难以忘记。

2011年10月22日,香港中文大學財務學講座教授郎咸平沈阳对学员培训开讲时,要求听众不得录音录像,不得在微薄发感想,在演讲中,郎咸平直指国务院不作为,欠下36万亿债务,并直接点名批评温家宝水平太低,看不懂经济。[30]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张鸣在接受德新社采访中表示,温家宝十年任期成就不多,快速增长的GDP不能归功于领导人,而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动力推动。在温家宝的十年里,本该进行工业转型并没有出现。张鸣称许多问题在不断积累,比如收入差距、官民冲突、城乡差别、医保问题,这些问题全都没有解决。张鸣认为,温家宝的十年是中国失去的十年,并将这十年与勃列日涅夫时代进行比较。勃列日涅夫是苏联僵化的化身。[31]

中国经济泡沫

中國自温家宝执政的2010年開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有观点指出看似非常強大,但灌水成分之高遠超想像。[32]由于中國的美元GDP是建立在国内居民不能自由換匯的基礎之上,在外匯市場上,美元的需求和人民幣的供給被人為限制,致使人民幣處於高估狀態,在这种情况下用汇率折算出來以美元計價的GDP自然也處於高估狀態。其次,用各国貨幣發行量除以各国GDP就可以相對得知各國GDP的品质,中国有超高的貨幣發行量,相当一部分货币并没有生產出商品和服務,只是制造了虚假GDP。超高的貨幣發行量体现在中國房地產估值佔GDP480%,[32]比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前房产估值佔日本GDP215%还高出一倍多,这在人類历史上是史無前例的。[32]

畸形的經濟發展也体现在中國GDP結構上,構成GDP的大頭是政府主导的投資,由于銀行是國家的,所以很多地方政府或國企的貸款就算還不上,國有銀行還是會遵照高层指示用各種手段(例如債轉股、購買地方債券等)繼續放款,制造出利息可以回收且總資產愈來愈龐大的假象。中國上市公司總利潤絕大部分集中在金融和房地產業,在一个外匯不能自由兌換,土地、銀行皆為國有的国度,只要銀行不断放貸,讓企業可以一直投資基建和房地產,那么这个国家就可以創造出看起來非常高的GDP。[32]各地不考虑实际需求的建设甚至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中国有限资源严重浪费。[33]

经济学家何清涟指出,在温家宝下台前后的2013年上半年,中国房地产总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8%,与此对应的是在经济泡沫破灭时,日本房地产投资占GDP的数值也从未超过9%;在美国,2008年因“两房”引发金融危机,这一数值也没有超过6%。中国房地产开发出现“地王”与“鬼城”并存,“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共舞的景象,中国的房价和收入比是全世界之最,导致80%以上的中国人无力购房,官员是购置房产的一大主体。已购房的平民家庭不是由父母辈背负“房债”,就是自己成为房奴。中国互联网调查和对冲基金Pivot资本数据均显示,超三分之二的中国人都希望房地产这一经济泡沫尽快破灭。[34]

限塑令颁行争议

塑料污染

2007年12月31日,温家宝领导的中国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温家宝的这一政策将原来超市免费提供的塑料袋转嫁到消费者头上,一个200年都无法降解的塑料袋,出厂价以分计算,却以3毛左右的价格卖给消费者,使中国各大超市赚得盆满钵满。[35]统计显示,全球每年塑料总消费量约为4亿吨,中国消费6000万吨以上。在很多消费者看来,相比便携的需求,对几毛钱的塑料袋成本整体感受不明显,但在不少超市,靠着温家宝政府出台的政策,每年仅出售塑料袋就能赚上千万元。[36]

2017年《观察者网》引述《人民日报》的报道称“限塑令”9周年已名存实亡沦为“卖塑令”,[37]直到2020年1月16日李克强政府领导的中国发改委联合中国生态环境部发布“禁塑限塑令”,要求在2025年对不可降解塑料逐渐禁止、限制使用。[38]2020年8月28日中国商务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务领域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公布禁塑限塑阶段性责任,要求各省市完成各阶段目标任务。[39]

批准神农架机场

2008年11月12日,温家宝在国务院常务会上批准在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建设神农架机场[40] 神农架不仅人烟稀少而且整个神农架林区都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区,限制开发,[41]所以神农架机场的建设引發中国网民怒骂和媒体质疑,[41]机场在建设过程中削平5座山峰、填埋数百个溶洞,网民直斥以发展的名义赚钱是造孽。[42]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杨重光发表评论称该机场对环境是大面积的破坏,机场周边及相关区域都会遭受影响,他说经济的发展要有一个前提,就是要保护自然,单纯为了增加GDP而对环境进行大规模毁灭性破坏,经济发展的目的就毫无意义。[43]而且实际上该机场不仅未能实现盈利,自开通运营以来处于年年亏损状态,靠政府补贴运营,实际旅客量不到2万人,远未达到21万人年吞吐量的设计目标。[44]

河南经济发展

郑东新区的建设在温家宝主政中国国务院时期一度受阻[45]

批评指,温家宝任内在教育[45]、工业[46]、交通[47]和区域政策等方面全方位打压河南,限定河南主抓农业生产,河南耕地占中国16分1,粮食总产量却占中国10分之1,[48]而且不断加码向河南摊派粮食增产任务,在中国十二五规划中,中国粮食产量到2020年须增加1000亿斤,温家宝领导的国务院分配给河南省的增产任务就达到300亿斤。[49]河南拥有将近一亿人口,但高等教育落后,高校数量和等级对比人口相差悬殊,因此河南决定在郑东新区建设龙子湖高校园区来提高大学办学环境,然而2006年温家宝以违法用地为名禁止了龙子湖高校园区的建设,当时多所正在建设的大学被迫停工,致使工地荒芜多年。[45]同年,温家宝对美国加州多个企业原计划投资500亿美元的郑州加州工业城项目的用地指标拒绝审批[46],这个原本可以提升郑州产业结构和城市品位、带来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项目因为温家宝的干预而未能实施。[50]使郑州乃至全国错失美国科技项目布局的重大历史机遇。[51]温家宝用手中的权力打压郑州发展的行为引发当地官员强烈质疑。[52]大批河南网民多年在百度贴吧中部吧发帖控诉温家宝,又因中部吧经常探讨政治议题,导致多次封禁直至永久关闭。

除教育和工业外,在交通领域,温家宝任内,素有铁路心脏之称的郑州铁路局被拆分,优质资产被剥离,河南南部的信阳、漯河、驻马店、平顶山和周口辖区铁路划归武汉铁路局[47]在区域政策方面,中原城市群概念在2003年李克强任河南省委书记时既已规划,[53]此后河南一直希望得到国务院政策层面的支持,但是温家宝对河南周边其他省份出台的区域规划相继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唯独中原城市群不予批复,河南官方媒体《大河报》2010年发文直言“河南塌陷”[54]卢展工就任河南省委书记后,为中原经济区造势,同时,基于温家宝对河南严苛的土地政策[55],极具争议的河南平坟运动向坟地要土地的政策在河南多个地市展开。在道义压力下,温家宝下台前,终于批复了中原经济区,媒体发文称是安慰奖,再不批复说不过去[56]

由于温家宝不公平的政策,其当政10年间河南省的发展遭遇重重阻碍,河南的廉价原材料和劳动力对外服务,同时还要提供廉价粮食。温家宝在任期届满下台前突击安排将近60岁“高龄”的亲信谢伏瞻担任河南省省长一职,以期继续对河南保持影响力。[57]谢伏瞻在河南任职期间存在带病提拔官员问题,在河南平坟运动期间有平坟书记之称且引起极大民怨的徐光于2017年被其提拔为河南省副省长,2018年谢伏瞻被调离河南,2019年徐光因严重腐败落马。[58]

上海经济发展

上海自贸区最早在2003年就有所规划,但却因为温家宝的强力阻挠而长期未能获得立项,最终在温家宝退休后,才由习近平李克强韩正等人成功设立

中国大陆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上海自贸区,最早在2000年前后,陈良宇主政上海时期即有发展规划。2006年,胡锦涛上海市考察调研时提出:要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大中心,但当时上海建立自贸区的许多经济改革创新的计划遭到当时中央政府的强大阻挠而基本没有进展,直到温家宝卸任半年前,才批示建立上海国际中心的提议,要求各个部门积极研讨与配合。但此后,上海自贸区建设还是被搁浅了,一直到温家宝退休之前,都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59]。直到温家宝卸任,李克强接任总理,上海自贸区才摆脱了长年难产的困境。温家宝任内,中央政府还在公务员薪酬、国产大飞机、迪斯尼乐园以及上海世博会等重大事宜上压制上海。 [60] [59]另一方面,上海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洋山深水港在筹建时,温家宝政府以没有资金为由拒绝拨付款项支持,但与此同时温家宝却将国家4000亿元人民币的巨额资金投入其家乡的港口——天津港的建设,但天津港由于地理条件原因,既非中转港也非不冻港,故这样的安排被认为是很不合理的,是扶植自己家乡的行为,最终天津港并没有发挥其当初所宣称的拉动北方经济的效果,因此被专家戏称为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废港”。[61]

发展家乡天津

温家宝全力扶植的天津港于2015年8月发生了严重的危化品仓库爆炸事故,震惊全球

批评意见指,温家宝在任内打着宏观调控的名义,利用手中的权力超常规扶植自己家乡天津,尽管天津对周边的山东河北辽宁等地的经济辐射能力有限,且经济规模远低于北京,[62]但温家宝在2006年把天津在历届中央政府的定位从之前的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直接改为北方经济中心,[63]利用政策手段,通过年增30%以上的固定投资对其强刺激。[64]同时温家宝把面积高达2270平方公里的滨海新区设立为国家级新区,定位为北方门户和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短短三年时间投资规模飙升上万倍,从2006年的700亿元飙升至2009年的1.5万亿元,2013年投资规模更是上海的2倍、广州的2.3倍、深圳的4倍,与整个英国的城建投资规模持平,中科院院士陆大道批评其贪大求快,债台高筑。[65]然而14多年之后滨海新区依然地广人稀,又经历2016年GDP造假事件,GDP被挤去三分之一水分。[66]

除此之外,温家宝还把夏季达沃斯论坛放在天津,把空客A320大飞机制造基地放在天津,把国内第一家股份制商品交易所放在天津,还成立渤海银行。又利用国家资金在天津开展造城运动,包括中新生态城、于家堡金融区、响螺湾商务区、京津新城、蓟县新城、宝坻新城等等,温家宝自私自利的行为对其他领导人造成了恶劣的示范效应,其本质还是权力经济的死灰复燃[67]。最终,温家宝以权力和计划式的政府推动、利用政策红利、通过财政猛药刺激、不考虑市场容量和自身承载能力及实际需求,[68]动用数以万亿计[69]的巨额资金全力扶植的滨海新区所带来的恶果开始显现,关于天津响螺湾商务区和于家堡金融区“空城”、“鬼城”、“睡城”以及闲置的写字楼、烂尾的高楼大厦、空荡的马路之类的报道不仅见诸中国国内媒体,还引发新加坡《联合早报[70]、英国《路透社[71]、法国《费加罗报[72]、美国《CNN[73]和《纽约时报》及《彭博新闻社[74]以及港台等地媒体多年关注报道。日本作家橘玲在2015年出版的《橘玲-中国私论》一书中直言温家宝是天津鬼城超级大泡沫的强力推手[75]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2014年2月主持国务院部委主要负责人会议上称,天津市欠下五万多亿债务,实际上已经破产。2016年穆迪统计报告显示,天津国企总负债和天津财政收入之比已经超过600%,[76]2019年天津物产集团债务违约,这是20年来中国发生的最大宗中资国企美元债违约事件[77]。2020年天津再次发生房地产信托集团2亿债券违约事件,致使投資人蒙受鉅額損失。[78]

六四天安门事件争议

六四事件20周年,香港市民集会要求平反六四

对于温家宝在1989年六四天安门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一直受到中共党内左派的批评,左派将温家宝陪同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天安门广场看望学生并劝学生撤离的行为视作温家宝是赵紫阳集团的证据。[79]六四天安门事件后中共左派元老薄一波王震等人也因此事认为温家宝不适合继续在中央工作。[79]但是《李鹏六四日记》展示了一个与左派眼中温家宝是赵紫阳集团代表人物完全不同的一面。日记中透露温家宝在李鹏宣布戒严之后积极表态坚决拥护戒严令,并且坚决站在党中央、邓小平一边、积极完成中央交给中办的各项任务。温家宝还劝阻赵紫阳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80]并且拒绝赵紫阳要求其给正在加拿大美国访问的时任全国人大委员长万里发电报,召万里提前回国的批示。[81]李鹏称温家宝陪赵紫阳看望学生只是中央决定,是工作内容,并非私人帮派行为。[79]李鹏揭示的内幕,与六四天安门事件之后温家宝再没有踏入过遭长期软禁的赵紫阳家门一事结合在一起,温家宝的政治品格因此备受质疑,中共党内外都是一片谴责之声。[82][83]在赵紫阳失势之后,温家宝不仅从来不提及赵紫阳,甚至赵紫阳在软禁至病危乃至去世,温家宝都没有一丝关怀[84]或者任何表示,依温家宝的权力,这些本是举手之劳,但他什么都没有做。[85]

2003年3月18日,在温家宝担任总理职务第一年的中国两会记者会上,在回答美联社关于什么时候会解除对赵紫阳的软禁时,温家宝没有正面回答问题,而是暗示赵紫阳的处境并不是他关心的问题,温家宝称1989年中国政府对于学生运动的处理是正确的,采取果断措施稳定了国内局势。[86]在次年3月14日两会记者会上,温家宝在回答法新社记者有关为六四天安门事件平反的问题时,温家宝再次为中共派军队镇压学生抗议的决定进行辩护,并且回避中国政府是否会为六四天安门事件平反的提问。温家宝称中国共产党和整个国家的未来在1989年都处于危急关头,但是中共中央成功把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在一起。媒体评论称温家宝的含糊其辞再次反映了中国政府不愿意公开谈论六四天安门事件。[87]2008年9月,温家宝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專訪时,面对CNN记者展示的有关他陪同赵紫阳在天安门广场看望学生的照片时,温家宝神情凝重,沉默许久后说中国在推动经济改革的同时还需要推进政治改革。[88]2011年10月1日,温家宝在中华人民共和国62周年国庆招待会上发表讲话时再次呼吁政改。[89]

对于温家宝在执政后期不断呼吁政治改革的思想转变,学者何清涟撰文认为温有投机的嫌疑,她指出温一向支持党中央的路线,2010年以前看不出任何与中共中央政治路线脱轨的迹象,但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其处理手法遭大批学者质疑及家族财富不断被海外媒体披露后,2010年成为其政治态度发生变化的节点,2010年4月18日温发文纪念胡耀邦,在海外引起波澜,外界历数其与胡家的实际交情及当初背叛赵紫阳之事,认为其转折太大[90]

因六四天安门事件被软禁的赵紫阳在2004年与姚监复的谈话中指出温家宝和胡锦涛都是好人,但不可能有大的作为,姚监复问赵紫阳原因何在,赵紫阳回答说,因为他们都是我们()培养出来的人。他們上大學,當大學生,當研究生都是在共產黨50年代的政治教育下成長的。[91]姚监复将赵紫阳对温家宝的评价解读为温是听从最高领导指挥的驯服工具,绝不敢坚持正义、真理和良心。[92]

影帝作秀争议

温家宝以一介平民之身的甘肃省地质局技术员步入中国政坛,从政治干事、政治处处长、副局长等职位一路高升至国务院总理,历经胡耀邦和赵紫阳两任总书记先后倒台,温家宝在一片大清洗的党内斗争中,都能紧跟形势,安全逃过清洗,成为中共自建党以来唯一一位在四位总书记手下工作但却没被整肃过的高级官员,温家宝在中共党内斗争中表现出非同寻常的生存能力。[93]在总理任职初期,温家宝对外界展现出亲民和清廉的形象,被中国媒体称为平民总理。[94]民间最早将温家宝的言行视为作秀演戏之说已无从考证,网上可供查证最早称温家宝演戏的文章出自独立中文笔会作者赵达功于2004年3月16日发表在美国观察网上的文章,文中称中国当年的政局是江泽民在后台垂帘听政,温家宝在前台演戏。[95]逐渐地,随着温家宝在灾难期间面对媒体频繁流泪[96],以及公开场合发表的很多言论与他领导的国务院所执行的政策有时不仅不一致甚至完全背离[97],再加上有政治化妆师之称的鲁炜对温家宝形象的过度包装,温家宝影帝一说便甚嚣尘上。[98]在社交媒体上,中国的八零后和九零后群体热衷于把温家宝冠以影帝称号,调侃其演技高超。[97]2010年余杰的著作《中國影帝溫家寶》一书的面世更是将温家宝影帝的称谓推向高潮。[99]余杰表示《中国影帝温家宝》一书意在向读者展示一个表里不一、内外有别的温家宝。[97]并表示温家宝不是真正的改革派,是靠出卖赵紫阳才得以升迁的。[100]

中国资深记者高瑜认为温家宝是一个口头空谈改革的人物,她还说温家宝担任中国副总理期间,朱镕基一再催促其取消农业税,但一直拖到2005年才取消。[101]另一方面,温家宝当政时期,物价居高不下,房价更是成倍上涨,受国家控制的粮价却基本保持不变,农业部经管司副司长黄延信直言这样的价格不合理,对农民不公平。[102]

明镜网》刊文称温家宝是一个保守、刻板、缺乏灵活性的人,由于他对外界谈论民主,给人以开明的印象。这种言谈被认为是他应付海内外舆论的手段。文中还称温家宝是中国既得利益集团的总理,而非中国人民的总理,虽然他总是在电视上做出亲民的姿态,其实背后他更多地是讨好既得利益集团。[103]

2008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闭幕时温家宝在记者会上回答记者有关胡佳受审一案时回应,“中国是法治国家,这些问题都会依法加以处理”,并承诺尽快施行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104]。对于此事,有媒体评论他在公然撒谎和表演作秀[105][106]

2010年6月23日,博讯网引述《前哨杂志》的文章称,家财万贯的温家宝出任总理本不是问题,但是温家宝偏偏喜欢作秀,伪装简朴,而且伪装的十分夸张。[107]2004年温家宝到河南视察时让他的工作人员提着一双开了口的旅游鞋到鞋摊去修补。[108]时隔两年,温家宝再次到河南考察,在时任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和省长李成玉以及上百人簇拥下,他的工作人员又提着这双旅游鞋,在众目睽睽之下拿去修补。[108]在场的记者抓住机会写了几篇马屁文章。在场的官员看在眼里,不禁对温家宝这一套伪装水平十分佩服,对于他这种作秀,愚弄老百姓的做法十分反感,甚至内心作呕。[107][109]

2011年7月,甬台温铁路列车追尾事故发生后,温家宝解释未能及时赶到事故现场的原因时称:“我想如实地跟大家讲,我生病了,11天了,在病床上,今天(28日)医生才勉强允许我出行。”[110]但此种讲法受到网民质疑,因为在他所声称的这11天病期中并沒有一直在病床上,而是在北京出席过多场公开活动。[111]

2011年10月1日,温家宝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考察期间询问饭菜价格时,北航学生范祺锋告诉温家宝鸡蛋是五毛钱一个[112],温家宝听到范祺锋的话后称物价已经稳定下来了,2011年以来,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居高不下,尤其当年9月份的统计,农产品连涨6周[113],在这种情况下,温家宝的这一番谈话[114]引发了五毛蛋争议。中国网民抱怨温家宝只是一个善于装模做样演戏的影帝,这次是和学生一起演双簧[115]

温家宝在2010年表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116]2012年又表示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基础,[117]然而温家宝不管在中国各省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或是区域经济政策公平以及收入分配公平等方面都没有做出过明显改善,在区域政策公平方面还有人为恶化的情况,甚至还不断提拔声称要防止务工人员收入过快上涨而引发民怨的亲信谢伏瞻。[118]

2012年法国国际广播电台刊文称,温家宝在2012年3月14日记者会上关于王立军事件明确点出薄熙来问题属于路线斗争性质。当时,温家宝声称薄熙来主政重庆期间,违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搞文革那一套,开历史倒车。法广的文章称中共很多权力斗争均是以路线斗争的名义展开的,温家宝关于薄熙来问题,路线斗争是幌子,权力斗争才是实质。体现出中国社会缺乏真正的价值取向,谎言盛行、唯利是图、见利忘义、造假肆虐、诚信不彰才是社会现实。[119]

2008年9月23日,温家宝在美国纽约美国友好团体午宴上发表演讲时声称自己对三鹿毒奶粉事件感到痛心,然而温家宝非但没有自责,反而主动希望留给后人两项精神遗产,即遇到灾难不退缩、政府不应有特权,同时还希望人们以后能记住他。[120]2012年温家宝发表了相反的言论,在该年的两会记者会上他希望人民把他做过的事连同他这个人都忘掉。[121]同年11月20在對泰國僑界代表講話時表示退休后要归隐林泉,再次希望人們把他忘掉。[122]但温家宝退休后多次公开露面,《东网》对此发表评论称,多次重申希望人們把自己忘記的溫家寶,退休後一再違背自己的承諾,頻頻露面。2014年温家宝仍穿着那雙舉世聞名的運動鞋到訪興隆縣六道河中學自證清廉,对于27亿美元家族财富报道和儿子溫雲松入股華銳風電带来的145倍财富增值,文章质问究竟是温云松眼光独到,还是拼爹所致,溫家寶不是選擇直接面對和好好澄清,而是跑到農村學校上課騙騙農村小朋友。[123]

温家宝任内天灾人祸不断,相继发生过SARS事件汶川大地震中国毒奶粉事件2008年中国雪灾青海玉树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以及数百起大小不等的矿难,2008年5月24日汶川地震灾后,温家宝在北川中学一个教室黑板上写下“多难兴邦”一词,《中国数字时代》刊文称,此后这个成语就屡次被提起,一些官员动辄在“灾难”面前大谈兴邦。如果“多难”真的可以兴邦,是不是要感谢豆腐渣工程、感谢银行赤字、感谢有毒食品、感谢暴力执法、感谢贪污腐败。文章称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多难不一定兴邦,但多演却一定穿帮。[124]

贪腐滥权争议

2004年7月1日,南方系媒体《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邱伟以《平安保险间接大股东‘傀儡富豪’郑建源调查》为题刊发了一篇调查报道,文章间接揭露了时任总理温家宝长子温云松涉嫌国有资产廉价转让腐败内幕,涉及金额高达73.6亿港币,该报道开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史新纪元。[125]报道出炉后,深圳平安保险发布消息称马明哲当年7月16日被叫到北京被温家宝单独问话,博讯网引述消息称,马明哲说股权事宜温家宝总理已经批复,称没有违反法律,但公司在以后的经营和宣传中,不可再提及温云松和优创公司。 [126]始发于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导致平安保险在1999年秋陷入财务困境,当时马明哲写信给温家宝求助,才避过被拆分的命运。[127]之后温家宝家族得到了平安股份,平安保险也成长为中国最大的金融服务公司之一。[127]

2010年1月29日,《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报道称温云松创办的新天域资本公司打算募集巨额私募基金,投资准备股票上市的中国大陆龙头型企业的消息披露后,引发中国政商圈子内不小的震动。[128]2018年1月24日,法广引述香港媒体报道称温云松在其父亲权势庇护下在资本市场上经常“四两拨千斤”,通过杠杆获得惊人收益。香港《东方日报》称,温云松涉及的相关投资表面上看虽然符合市场准则,但实际上每一步都有温氏家族幕后运作,通过其父亲的权势注入无形资源,形成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高效腐败利益链条。报道形容温氏家族成员个个手眼通天,不仅打通体制内外,还贯穿中国境内外,让处处设防的中国金融体系变成一面四面漏风的破墙。[129]

2013年11月14日,《纽约时报》报道称温家宝女儿温如春曾受雇于摩根大通2年,获得180万美元薪酬。[130]报道称摩根大通为了提高在中国的地位,找到化名为常丽丽即温如春主管的名为Fullmark Consultants的咨询公司,公司每月从摩根大通那里收取7.5万美元(当时约合60万元人民币)的报酬,摩根大通与温如春建立联系的同一时期还投资了与温家相关的其他公司。摩根大通当时正遭美国纽约当局更大范围内的贿赂问题调查,包括以合同和工作为利益交换与中国国有企业的生意往来。[131]

2016年5月14日,《华盛顿自由灯塔》报道称巴拿马文件点名温家宝的儿子温云松和女婿刘春航。其中刘春航在国际调查记者联盟(ICIJ)两年前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中就曾榜上有名,报告称刘春航在英属维京群岛(BVI)建立离岸公司Fullmark Consultants。而温家宝之子温云松也曾于同年被曝出利用家族影响从华润集团获取10亿元暴利。[132]亿万富翁汤姆·斯泰尔(Tom Steyer)帮助温家宝家族在离岸“避税天堂”投资。2008年,汤姆·斯泰尔创立的法拉龙资本管理公司伙同高盛红杉资本为中国的天骏传媒融资,但这笔资金最终并没有直接进入中国,而是进入了温云松作为联合创始人的英属维京群岛公司EMarket Holding Group Corp.。[132]

2019年10月15日,《纽约时报》披露德意志银行为赢取在中国的业务而讨好、贿赂该国的政治权贵。[133]报道称根据文件显示德意志银行曾多次试图在2003年至2013年间通过与担任中国总理的温家宝亲属合作以获取业务,该行以推荐招聘的名义通过给潜在客户好处以招揽业务。当时在中国银行业监管机构担任要职的温家宝女婿刘春航推荐的人选和温家宝的女儿推荐的另一名人选双双获聘。2003年10月,德意志银行在北京举办高尔夫球邀请赛,获邀者包括温云松以及与温家关系密切的生意伙伴黄绪怀,黄绪怀没有任何银行业工作经验,但他曾在温家宝夫人张蓓莉经营的钻石公司上班。一个月后温云松和黄绪怀又前往泰国和德国继续打高尔夫。[134]温家宝本人从德意志银行收到了价值超过15000美元的水晶马礼物。[133]

因腐败问题落马的刘铁男被指是温家宝提拔的人,文章指出刘铁男之所以在2011年提前接任中国能源局副局长,是因为温家宝儿子温云松的缘故。刘铁男主管工业局之后将许多项目批给温云松。刘铁男批项目除考虑自身腐败因素外,另外一层就是看中国国务院领导的眼色,只要是温云松私募基金所投向的企业或项目,刘铁男就大开绿灯。 [135]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称,中国国家审计署分别于2010年、2011年和2012年三次调查华润集团的问题,温家宝都曾亲自在这事情上做出过批示。[136]检举华润集团高层涉贪的李建军2013年8月4日在香港接受BBC采访时表示,中央的多次调查都被人為制止,《苹果日报》称是温家宝压下了华润案,[137]但随后李建军否认了相关报道,称《蘋果日報》捏造事實。[138]

2014年8月,香港《太阳报》报道称華潤集團2009年用虚高价格收购山西前首富張新明的金業集團,造成巨額國有資產流失。在收購過程中宋林將價值數十億元的山西優質煤礦讓給温家宝之子溫雲松。根据被逮捕的香港中旅(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王帥廷交代,宋林與溫家寶家庭關係深厚,溫家的多任保姆均是山西人,全是宋林在山西親自找的。[139]

家族财富争议

由于中国封閉的政治體制與媒體環境,另外中国官员财产公开制度遇到重重阻力以及官员财产难以核实使得财产公示制度总是昙花一现,[140]这些都使得像中國這樣的國家的高官们的财富更容易成為海外媒体揭秘對象。2012年10月25日,记者David Barboza(张大卫)在《纽约时报》发表《Billions in Hidden Riches for Family of Chinese Leader总理家人隐秘的财富)》一文,曝光温家宝家族的巨额财富,文章用大量的数据和图片介绍了温家宝的家人,包括他的母亲、妻子、儿子、女儿和弟弟在温家宝任总理期间变得相当富有,至少累积了27亿美元的财富;其家人投资的领域涉及银行、珠宝、旅游景点、电讯公司、基础设施项目等[141][142]

博讯网称温家宝的部分丑闻是薄熙来蓄意捏造散布的[143]。但学者何清涟对此表示异议,因为温在担任国务院总理后的2004年就出现其家族财富的传闻,首见于《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其夫人出手豪阔被港台媒体揭露,直到2010年西方媒体才报道温云松涉足私募基金之事[144]。“温家族财富浮出路线图”与“温倡言政改”两张时间表对比可知,所谓曝光温家财富是“毛左出于仇恨温倡言改革而报复”之说,何清涟认为是附会之辞[90]

2007年11月2日,台湾《中國時報》、TVBS中天新闻[145]相继報導溫家寶妻子張培莉酷愛珠寶,时任台灣寶石協會理事長余忠達在接受TVBS采访时称張培莉在2006年國際珠寶展上看了戒指耳環選了2件,她手上戴的最少一個要200萬人民幣以上。爆料的台商還展示出張培莉去年來選購時的照片,得知張培莉2007年還會來的消息后還準備了天價的翡翠等,價錢1500萬人民幣左右。 [146]

形象包装争议

2004年5月,升任新华社副社长的鲁炜组织了一个专人团队为温家宝的个人形象包装服务,该团队改变以前对中共领导报道严肃、呆板的做法,他们在报道中大胆刻画温家宝的个人思想及鲜明个性。该团队的作品包括渲染温家宝出身贫贱、与中国网民交流谈患脑溢血母亲、下矿井与矿工一起啃吃馒头、邀农民工到中南海会见、探视爱滋村孤儿、读诗仰望星空、引经据典掉书袋子、替无助的民工讨薪,穿了十年的羽绒[147]、一双被粘合过多次的双星牌旅游鞋[148][149]、面对矿工遗孤总理落泪、深入井下同吃盒饭[150] 等事迹。[98]鲁炜也因此被称为温家宝的形象化妆师[151]

参见

参考文献

  1. . BBC. 2013年03月05日.
  2. . 德国之声. 2011-10-06 (中文(简体)‎).
  3. . 贸易金融网. 2018-03-01.
  4. . 中新网. 2011年04月26.
  5. . BBC. 2012年7月9日.
  6. . 德国之声. 2011年5月3日.
  7. . BBC. 2011年5月27日.
  8. . 开放杂志. 2013-09-07.
  9. . 联合早报. 2009年4月12日.
  10. . 德国之声. [2013年3月18日] (中文(简体)‎).
  11. . 新华网. 2008-11-11 (中文(简体)‎).
  12. . 中华工商时报. 2011年10月27日 (中文(简体)‎).
  13. . 新文化报. 2013-04-08 (中文(简体)‎).
  14. . 华声在线. 2011-01-22 (中文(简体)‎).
  15. . 中国网. 2010-03-05 (中文(简体)‎).
  16. . 京华时报. 2012-12-10 (中文(简体)‎).
  17. . 多维新闻. 2018-12-19 (中文(简体)‎).
  18. . 财联社. 2018-08-23 (中文(简体)‎).
  19. . 新浪网. 2014年4月9日.
  20. . 天和网. 2012-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4月29日).
  21. . 新华网. 2014-04-10.
  22. . 中国经营网. 2010-08-13.
  23. . 腾讯网. 2012年06月04日.
  24. .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 2013/3/8.
  25. . 南方周末. 2003-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9月13日) (中文(简体)‎).
  26. (中文(简体)‎).
  27. . 苹果日报. 2004.07.11 (中文(简体)‎).
  28. . 多維網. 2011年10月28日 [2011年10月28日].
  29. . 東方日報. 2011年10月28日 [2011年10月28日].
  30. . RFI. 2011-11-08.
  31. . 德国之声. 2012-10-31 (中文(简体)‎).
  32. . 報呱. 2019-08-12.
  33. . 每日经济新闻. 2014-10-22.
  34. . BBC. 2013-09-16.
  35. . 凤凰网. 2017年6月12日 (中文(简体)‎).
  36. . 浏阳网. 2016-02-17 (中文(简体)‎).
  37. . 观察者网. 2017-06-10 (中文(简体)‎).
  38. . 腾讯网. 2020-08-06 (中文(简体)‎).
  39. . 新浪网. 2020年08月31日 (中文(简体)‎).
  40. . 新浪网.
  41. . 新浪网.
  42. . 多维新闻网.
  43. . 华声在线.
  44. . 腾讯新闻.
  45. . 新浪网. 2006年10月11日.
  46. . 新浪网. 2006年10月27日.
  47. . 搜狐网. 2019-10-03.
  48. . 中华儿女报刊社. 2012-04-23.
  49. . 新浪网. 2012年07月30日.
  50. . 新浪网. 2005年08月01日.
  51. . 新浪网. 2020年07月02日.
  52. . 博讯网. 2006年10月4日.
  53. . 中国政府网. 2015-09-24.
  54. . 大河报. 2010年8月12日.
  55. . 德国之声. 2012-11-15 (中文(简体)‎).
  56. . 凤凰网. 2011年10月15日.
  57.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10/04/2016.
  58. . 东网. 2019年04月23日.
  59. . 财经网. 2013-08-19 [2014-06-25].
  60. . 中国商人杂志. 2013-10-19 [2014-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4月7日).
  61. . 香港成报. 2013-10-12 [2014-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1月1日).
  62. . 21财经. 2015-07-15.
  63. . 搜狐. 2006年05月22日.
  64. . 腾讯网. 2012年02月06日.
  65. . 财经网. 2017年06月14日.
  66. . 腾讯网. 2018年4月12日.
  67. . 凤凰网. 2012年1月31日.
  68. . 和讯网. 2014年5月13日.
  69. . 端傳媒. 2015-08-16.
  70. . 联合早报. 2019年11月24日.
  71. . 路透社. 2018年6月15日.
  72. . 费加罗报 (参考消息). 2018-08-06.
  73. . CNN. 2015年1月21日.
  74. . 彭博新闻社 (中国日报). 2014-06-30.
  75. . Nico. 2014/09/28.
  76. . 第一财经. 2016-08-25.
  77. . FT中文网. 2019年12月13日.
  78. . 新浪网. 2020年08月25日.
  79. . 纵览中国. 2010-06-02.
  80. . 明报专讯. 2009-05-31 [2011-09-22].
  81. . 德国之声. 2011-09-19 [2011-09-22].
  82. . 德国之声. 2011年9月19日.
  83.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2010年9月14日 [2011-09-22].
  84. . BBC. 2007年03月12日.
  85. . 倍可亲. 2014年04月10日.
  86. . 美国之音. 2003年3月18日.
  87. . BBC. 2004年03月14日.
  88. . 多维新闻. 2019-05-05.
  89. . 美国之音. 2011年10月1日.
  90. . 美国之音. 2014-01-21.
  91. . 美国之音. 01.07.2012 (中文(简体)‎).
  92. . RFI. 2010年9月27日 (中文(简体)‎).
  93. . RFA. 2010-10-20 (中文(简体)‎).
  94. . 新浪网. 2003年06月30日 (中文(简体)‎).
  95. . 博讯网. 2004年3月17日 (中文(简体)‎).
  96. . RFA. 2010-05-11 (中文(简体)‎).
  97. . 美国之音. 2010年8月5日 (中文(简体)‎).
  98. . Chinese.rfi.fr. 2011-03-26 [2017-05-23].
  99. . 中央广播电台. 2010-07-06 [2010-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23).
  100.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2012年11月1日 (中文(简体)‎).
  101. . bbc中文网. 2012年10月26日 (中文(简体)‎).
  102. . 环球网. 2012年11月17日 (中文(简体)‎).
  103. . 明镜网. 2013年6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7月8日) (中文(简体)‎).
  104. . Npc.people.com.cn. 2008-03-19 [2017-05-23].
  105. . News.boxun.com. [2017-05-23].
  106. 温家宝演累了 存檔,存档日期2011-08-14.
  107. . 博讯网. 2010年6月23日.
  108. . 苹果日报. 2006.07.27.
  109. . News.boxun.com. [2017-05-23].
  110. . 新浪网. 2011年7月28日 [2011-09-22].
  111. . 联合早报. 2011-07-29 [2011-09-22].
  112. . 人民网. 2011-09-28 (中文(简体)‎).
  113. . 财经网. 2011-10-04 (中文(简体)‎).
  114. . 青岛新闻网. 2011-10-04 (中文(简体)‎).
  115. . 美国之音. 2011年10月4日 (中文(简体)‎).
  116. . 中新网. 2010年03月14日.
  117. . 第一财经. 2012-04-25.
  118. . 凤凰网. 2008-03-24.
  119. . RFI. 2012-05-01.
  120. . 环球网. 2008-09-25.
  121. . 多维网. 2017-03-28.
  122. . 新浪网. 2012年11月22日.
  123. . 东网. 2014-05-31.
  124. . 中国数字时代. 2013-04-21.
  125. . 博讯网. 2004年7月20日.
  126. . Peacehall.com. 2004-07-02 [2017-05-23].
  127. . 纽约时报. 2012年11月27日.
  128. . RFI. 2010年01月29日.
  129. . RFI. 2018年01月24日.
  130. . 美国之音. 2013年11月14日.
  131. . 纽约时报. 2013年11月14日.
  132. . 美国之音. 2016年5月14日.
  133. . 纽约时报. 2019年10月15日.
  134. . 美国之音. 2019年10月16日.
  135. . 环球华网. 2013-05-25 [2013-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12月11日).
  136. . 台湾中央社. [2018-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1).
  137. . 苹果日报. 2013年8月4日.
  138. . 东方日报. 2013年8月9日.
  139. . 香港雅虎. 2014-08-12.
  140. . 美国之音. 2014年8月20日.
  141. 《纽约时报》如何调查中国公司?,《紐約時報》中文網,2012年10月29日
  142. 问答:《纽约时报》调查报道幕后,《纽约时报》中文网, 2012年10月30日
  143. . Boxun.com. [2017-05-23].
  144. . 美国之音. 2014-01-20.
  145. . YouTube.com. [2017-05-23].
  146. . RFA. 2007-11-05.
  147. 2009-04-20 10:25:27. . News.21cn.com. 2009-04-20 [2017-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25).
  148. . News.qq.com. 1970-01-02 [2017-05-23].
  149. . News.163.com. 2006-07-26 [2017-05-23].
  150. . News.china.com. 2008-12-16 [2017-05-23].
  151. . Bbc.co.uk. 1970-01-01 [2017-05-23].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