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經羲
李經羲(1857年-1925年9月18日)字仲仙、仲轩,号悔庵、蜕叟。安徽省廬州府合肥縣人,清末民初政治家。清末历任各地巡抚、总督,中华民国时期曾任国务总理。他是李鸿章三弟李鹤章之子。
李經羲 | |
---|---|
性别 | 男 |
出生 | 1857年 大清安徽省合肥 |
逝世 | 1925年9月18日 中华民国上海 | (67–68歲)
别名 | 李仲仙、李仲轩 |
职业 | 國務院總理兼財政總長 |
亲属 | (父)李鹤章 (岳父)赵继元 (夫人)赵喜官 (子)李国松、李国筠 (孙)李家骕 (曾孙)李道豫 |
生平
清末经历
1879年(光緒5年),作为廩膳生(廩生)取得優貢。朝考一等,授知县。1885年(光緒11年),因报效海防经費,获优先选任道員。2年之后,被任命为四川省永寧道道员。1893年(光緒19年),補授湖南省盐法長宝道道员。1897年(光緒23年),補授湖南按察使。1898年(光緒24年)任福建布政使,1899年(光緒25年)任雲南布政使。[1]
1901年4月21日(光绪二十七年三月初三日),由云南布政使升任广西巡撫。1901年5月21日(光绪二十七年四月初四日),同云南巡抚互调职务。[1][2]光緒28年(1902年)末,就任貴州巡撫并兼貴州提督。1904年5月30日(光绪三十年四月十六日),调任广西巡撫。任内,整顿广西省内的团练、保甲,调查户口,创设随营速成学堂。[1][2]1905年10月9日(光绪三十一年九月十一日),因病辞任,改任安徽铁路矿务总理。[1][2]
1909年(宣統元年)1月,升任雲貴总督,到昆明赴任。任内,他在雲南省开发矿山、振兴实业。此外,他还起用蔡鍔、唐继尧等留学日本的学生,创设雲南陸軍講武堂,为新軍的創設及强化作出了貢献。此外,他还参与同英国等諸国就領土问题进行交涉,并作为总督、巡撫的代表奏请清朝朝廷施行憲政。[1]
李經羲在以上内政改革等方面抱持開明态度,对镇压革命派也并不积极。其手下的蔡鍔、唐继尧等新軍軍人为革命派傾倒。1911年(宣統3年)10月29日夜,革命派发动昆明重九起義。李經羲被俘虜,但在蔡鍔的指示下获得释放,逃往上海。[1]
北洋时期
1913年(民国2年)2月,王芝祥、于右任等人在北京组织国事維持会,李經羲参加。此後,他成为北京政府的政治家。[1]
同年7月二次革命後,李經羲接近袁世凱。11月,代替国会的政治会議設立,李經羲任議長,提出解散国会的提案。1914年(民国3年)1月,兼任約法会議議員資格審定委員会委員長。5月出任参政院参政,10月出任审计院院長。1915年(民国4年)袁世凯称帝,李經羲被封为「嵩山四友」之一(其他三人为徐世昌、趙爾巽、張謇),作为袁世凯的辅佐。但是,同年12月護国战争爆发之际,袁世凯请李經羲游说護国軍的蔡鍔,被李經羲拒绝,此後他拒绝了同袁世凯的一切合作。[1][3]
1917年(民国6年)春开始,李經羲先后担任段祺瑞内閣、伍廷芳临时内閣的財政总長兼盐務署总办。府院之争中,大总統黎元洪一度罢免段祺瑞的国務总理之职,李經羲被任命继任国務总理。但是,在段祺瑞的支持者倪嗣冲及皖系督軍(督軍团)的抵制下,李經羲的就任受到阻碍。6月22日,李經羲终于就任国務总理。但是,7月1日張勳復辟,李經羲内阁被迫总辞職。李經羲内閣成为北京政府正式内阁中最短命的内閣。此後,李經羲经天津逃往上海,离开了政治舞台。[1][3][4]
1925年(民国14年)9月18日,李經羲在上海病逝。享年69岁。[1]
參考文献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李經羲 |
嵩山四友 |
---|
徐世昌 - 趙爾巽 - 李經羲 - 張 謇 |
大清
| |||||||||||||||
---|---|---|---|---|---|---|---|---|---|---|---|---|---|---|---|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