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委員會專員

歐盟委員會專員組成歐盟委員會。 每名專員專責被歐盟委員會主席派配的政策職責,執行一名政府內閣部長職責。 每名專員分別來自一個歐盟成員國,但總共不超過27名。

歐洲聯盟

本文是
歐洲聯盟的政治與政府
系列条目之一

委任

首先,歐洲聯盟各成員國現屆政府,同時徵詢歐盟委員會主席意見,各提名一位同一黨派的專員。 不論如何能力強的提名人,歐盟委員會主席會委任他/她出掌影響力高的政策事務。 提名後,全體準委員會,需要經過歐洲議會舉行的聽證會批准。 歐盟委員會主席可基於提名人不適合為理由,重組準委員會名單,或徵求成員國推出新提名,以免被歐洲議會否決準委員會名單。 基於歐洲議會不可以分別否決每一位提名人的原因,雙方達成共識,只可刪除最不適合的提名,但有較少問題的提名可被通過,使新屆歐盟委員會可迅速就職。 (TEU Article 17:7

雖然各專員由成員國提名,但就職後只准為歐洲聯盟利益而辦事。 新屆歐盟委員會由歐盟高峰會獲任命後,各專員向歐洲法院法官讀出"在歐洲法院前宣讀鄭重聲明"宣誓就職。 在2010年5月3日起,"在歐洲法院前宣讀鄭重聲明"被附加擁護歐洲聯盟基本權利憲章的內容。

以下為"在歐洲法院前宣讀鄭重聲明"英文版本:[1]

歷代變更

直至2004年止,歐盟人口最高五大成員國(英、法、德、意、西)可各提出兩位歐盟委員會專員提名。 2004年歐盟擴張導致各成員國只可提名一人。 2003年生效的尼斯条约亦指明歐盟委員會專員上升至頂點27位後,專員數目必要少於歐盟成員國數目。 專員的精確數目應由歐洲理事會一致表決通過,及未來擴張後,歐盟成員國將同等輪流提名。 2007年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加盟隨後,上述條款在2009年生效。 [2]

在2009年,有提議向無權提名歐盟委員會專員的唯一成員國,即時自動提名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的權力,啟動所謂26+1方程式。 [3]其他曾浮動關於控制專員數目增加的建議包括:向少國新增次專員(junior commissioner)職位,[4]和新增"超級專員"(super commissioner)職位。 [5]

里斯本條約生效後,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和歐盟外交專員合併為一。 職權被擴充後,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成為一位當然歐盟委員會副主席,並主持歐盟理事會外長級會議。 [6][7]

問責

每一位歐盟委員會專員必須向歐洲議會問責。 歐洲議會有權動用不信任動議,逼使全屆歐盟委員會請辭。 提出不信任動議,需要提明議員總數起過三分之二通過、然後獲全體歐洲議會的大比數通過,才可成效。 雖然此權力仍沒行使,歐洲議會在1999年,關於歐盟委員會多項貪污指稱,曾威脅雅克·桑特動用不信任動議。 回應貪污指稱,桑特委員會自動全體請辭。

薪酬

每一位歐盟委員會專員的基本月薪,被歐洲議會規限固定為歐洲公務員隊伍甲級官員的112.5%,現時為19,909.89[8][9]歐盟委員會主席的基本月薪為歐洲公務員隊伍甲級官員的138%(即是24,422.80)、每位副主席為125%(即是22,122.10[8]、和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為130%(即是23,006.98)。 [10];另加額外津貼。[8]

政策職責

可参阅巴羅佐委员会的专员资料。

每一屆歐盟委員的範疇均由委員會主席決定。 每一位專員領導的範疇,不會與歐盟委員會屬下部門對等。

歐洲公務員隊伍

每一位歐盟委員會專員可被公務員下屬受影響。 歐洲公務員隊伍是永久性職員,但獲政治任命的委員會專員最長受限任職5年。 意味著公務員為長期利益因素,擁有歐盟委員會運作經驗。 若一位掌握其下政策職責運作的專員,擁有強勢領導才能,能夠遏止歐洲公務員隊伍的力量。 帕斯卡爾·拉米是一例子,因為成員國政府沒有必要提名預級至歐盟工作。 [11]

政治化

瓦爾斯特倫曾表示歐盟需要逐步政治化和爭議化。

歐盟委員會專員只為歐洲聯盟施政,需要保持歐盟行政機關獨立,不可干涉及協助成員國政治。 不論如何,歐盟委員會已經是政治化組織,那政治中立要求已被漸漸腐蝕。 普羅迪委員會時期,安娜·季亞曼托普魯歐盟就業、社會事務與平等機會專員)曾休假參與2004年希臘議會選舉其後勝出和請辭專員職位。 普羅迪本人亦身兼委員會主席身份,角遂2001年意大利普選[12]

2007年,路易斯·米歇爾歐盟發展與人道救援專員)有意途申請休假參選比利時普選的國會議席[13]雖然路易斯·米歇爾擺布本人落選,但歐洲議會發展委員會徵詢 議會秘書處的法律顧問評估,是否路易斯·米歇爾違反歐洲聯盟基本條約[14]路易斯·米歇爾自稱此方式的政治化,是使歐盟與其公民再接合。 及後,歐盟委員會修改專員的行為守則,容許專員"同時積極參與工會或政黨活動"。 每逢參與任何競選活動時,專員"必須同時間退出歐盟委員會內工作"。

其他歐盟委員會專員政治化的例子,遠至支持成員國內本地選舉的候選人物。 內莉·克魯斯歐盟競爭專員)在2005年德國聯邦議院選舉中支持默克爾瑪戈特·瓦爾斯特倫歐盟機構關係與通訊策略專員)在2007年法國總統選舉中支持羅雅爾[12]Wallström defended this claiming that the EU has to get more political and controversial as being a vital role in communicating the Commission.[15]瓦爾斯特倫顯著地從事辯論,和成為首位創辦網誌的歐盟委員會專員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專員的政治目的會導致向歐盟委員會提早請辭,以便競逐國家級官職。 [16]塞浦路斯大選結果公佈後,歐盟衛生專員奇普利亞努提早請辭出任塞浦路斯外長。 [17]同樣地,來自意大利的佛朗哥·弗拉蒂尼亦提早請辭出任意大利外長。 [18]

當成員國提名政要出任歐盟委員會時,實行古雅典的陶片放逐制做法,被貶謫至布魯塞爾不得在所屬國家從政數年。 [19]

相關條文

參閱

  1. EU commission: Wording of the oath.
  2. 參閱附加 Protocol, Article 4
  3. Smyth, Jamie. . Irish Times. 5 September 2009 [2009-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3).
  4. EU divided by plan for 'second-class' commissioners ft.com 07/01/07
  5. 'Big three' strike deal on super commissioner, French VAT cuts, 1% ceilin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euractiv.com 19/02/05
  6. . Europa (web portal). [2007-07-06].
  7. 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 (PDF). 2007-06-20 [2007-06-22].
  8. REGULATION No 422/67/EEC, 5/67/EURATOM OF THE COUNCI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EurLex
  9. Base salary of grade 16, third step is €17,697.68: European Commission: Officials' salari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accessed 19 March 2010
  10. Council Decision of 1 December 2009 laying down the conditions of employment of the High Representative of the Union for Foreign Affairs and Security Polic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EurLex
  11. Former EU Mandarin Spills the Beans on Commission Intrigu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Deutsche Welle
  12. EU commissioner backs Royal in French election euobserver.com
  13. Commissioner Louis Michel to stand in the Belgian parliamentary elections europa.eu
  14. Brussels struggles with communication polic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euobserver.com 09/05/07
  15. Mahony, Honor. . EU Observer. 2008-03-04 [2008-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10).
  16. Latham, Mark. . European Voice. 2008-04-10 [2008-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20).
  17. Igra, Daniel. . European Voice. 2008-04-15 [2008-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20).
  18. Cartledge, Paul. . History & Policy. United Kingdom: History & Policy. July 2006 [9 Decem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4-16) (英语).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