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記載

歷史記载,(英语: Recorded history),即信史文字記載之歷史。在文字發明之前,人類通過口頭代代相傳的方式來記憶歷史事件和傳承文化。[1]

蘇米爾楔形文字 使用時期: 前30世紀至1世紀
瑪雅文字 使用時期: 前3世紀至16世紀
商代甲骨文 使用時期: 約前1250至春秋
湖南西部里耶鎮出土的3萬6千餘枚秦簡,記載了秦王政25年至秦二世元年的歷史。
清代欽定四庫全書 史部》残本

史前時代

史前時代是指人類使用文字之前的時代。現代歷史學家通過時代相傳的神話考古研究,來探索在文字記錄出現之前的遙遠歷史。[2] 

山海经》是一部中國先秦古籍,薈萃珍奇博物神話故事地理志。著名學者王國維傅斯年都從歷史學角度研究《山海經》,援用山海經作為史料證據。當代歷史地理學家張步天認為山海經是一部「側重反映上古歷史的珍貴古籍」。

荷馬史詩》是希臘民間口頭相傳的神話傳話和英雄故事,它在歷史、地理、考古學和民俗學方面給後世也提供很多有價值的信息。

歷史編纂學

中國歷史編纂的特點是史官制度,在很早的時候就設有史官,更多信息:中國史學史-史官制度

半坡遗址出土陶器上的陶符是中國新石器時代一種接近文字形式的符號,年代:夏朝(前2070年—前1600年);更多信息:半坡陶符-研究

1899年從來自河南安陽的甲骨上發現了甲骨文。安陽城西北的小屯村,是商晚期國都遺址殷墟的所在地。百餘年來,當地通過考古發掘及其他途徑出土的甲骨已超過十萬塊。此外,在河南、陝西其他地區也有甲骨文出土。这些文字多記錄占卜。有的甲骨沒有記錄占卜,但帶有其他記錄,例如狩獵旅行, 獻祭,戰爭或其他事件的記錄,一般認為,甲骨文是中國目前已經發現的最早歷史記載。這些甲骨文的年代被确定为從商晚期武丁時代开始(约前1250-前1200年)延續到春秋[3]

司馬遷(公元前145~公元前87年)的著作《史记》中所用的因果關係的分析方法、和五種類型的體例編制被後續的史家沿用;《史记》重視周邊多個民族和國家的歷史,並首開記錄社會經濟的範例。[4]

其它著名歷史學家還有班固(32~92年)、陳壽(233~297年)、范曄(398~445年)、劉知幾(661~721年)、杜佑(735~812年)、司馬光(1019~1086年)、章學誠(1738~1801年)等。重要的歷史文獻包括《尚書》《春秋》《左傳》《國語》《二十四史》(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清史稿》《新元史》

参考文献

  1. 李河 《文化是一个故事》第76頁. 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台北 1998. ISBN 9575867564.
  2. 张征雁《混沌初开: 中国史前时代文化》第1-3頁.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4. ISBN 9787220065217
  3. Li, Xueqin. . Journal of East Asian Archaeology. 2002, 4: 321–333. doi:10.1163/156852302322454585.
  4. 张秀平,王晓明《影响中国的100本书-32『史记』》

参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