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兵变
甲子兵变,為1924年10月23日發生在北京的一場兵變。馮玉祥藉此推翻直系大總統曹錕。由於時為甲子年,故稱甲子兵變或甲子政變,因發生於中華民國北洋政府首都北京,也稱北京政變、北京事變或首都革命。
甲子兵变 | |||
---|---|---|---|
日期 | 1924年10月 | ||
地點 | |||
起因 | 冯玉祥意圖推翻吴佩孚,日本不滿吴佩孚的反日政策,皖系希望擴大影響力 | ||
結果 | 曹錕被囚禁且被革職,親日的奉系擊敗直系 | ||
衝突方 | |||
領導人物 | |||
背景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冯玉祥被任命为“讨逆军”第三军总司令,出古北口迎战热河方向的奉军。十月份,直系吳佩孚率重兵與奉系張作霖正在山海關激戰不休,陷入僵局。孙中山曾指示于右任、焦易堂、徐季龙等秘密与冯玉祥、胡景翼、孙岳联系,对其做策反工作。孙中山送给冯玉祥六千本《三民主义》、一千本《建国方略》和《建国大纲》。冯玉祥将这些书发给其官兵阅读学习。
经过
10月23日,冯玉祥率部返回北京,包围了总统府,劫持了時任大總統的直系曹錕,将其囚禁在团城,推倒了第二次顏惠慶內閣。迫使直系控制的北京政府下令停战并解除吴佩孚的职务,同屬直系的孫傳芳(浙閩分支)早與馮玉祥暗中達成協議,選擇作壁上觀,任憑馮玉祥监禁大总统曹锟和成立“国民军”。
后事
政变后,冯玉祥授意國務總理黃郛通过了《修正清室优待条件》,11月5日,馮玉祥命其部下鹿鍾麟與李石曾和張璧奉「攝行大總統黃郛命令」,帶著《修正清室優待條件》宣言文件,帶領軍隊佔領紫禁城,要求溥儀簽署宣統皇帝退位聲明,取消皇帝尊稱和離開紫禁城,並稱如果拒絕,就用多門火炮將故宮夷為平地。溥儀別無選擇,只能無奈答應在兩天內收拾個人物品離開。離開紫禁城之後,溥儀先前往父親載灃的宅邸醇親王府居住,並由國民軍進行保護(實際上是監視)。1925年2月24日,溥儀在鄭孝胥、陳寶琛和日本人的協助下,裝扮成商人經東交民巷日本大使館至使館前方的火車站乘車逃往天津市,先後居住於天津市日租界的張園和靜園。[3]
11月30日,冯玉祥勒令曹锟四弟曹锐自杀。冯玉祥无法控制局面,遂邀请南方廣州軍政府的孙中山北上商议。随后又与奉系军阀达成协议,为让督理山东军务的皖系郑士琦阻止直系沿津浦路北上,同意请段祺瑞入主北京,任中华民国执政。孙中山入京後即生病,1925年3月12日病逝于北京。段祺瑞继续主持善后会议,会后成立临时参政院,行使国会职能,其後解散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並正式廢除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1925年11月冯玉祥策动郭松龄叛奉,郭失败,奉军入关。1926年4月9日冯玉祥驱逐段祺瑞,随即被奉系击败,撤出北京,在南口大战中坚持了3月,后撤回至西北偏僻地区。
評價
参考文献
- Sheridan (1966), pp. 139–145.
- Sheridan (1966), pp. 144–145.
-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遊中國/前清官邸靜園 「末代皇帝」溥儀落難安樂,《東森新聞網》
- 中華書局版《胡適來往書信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