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子妃

皇太子妃,是皇太子正妻的正式封號,也是太子妃的一種。東亞史上有記載的首位皇太子妃是中國西漢汉景帝为太子时之正室薄氏(後為孝景薄皇后),是由祖母薄太后为他选择本家族的女子薄氏为太子妃[1]

現時東亞僅有日本保留君主制,也是世界上唯一君主稱為皇的國家,但由於今上天皇無子,故無太子妃。上任日本皇太子妃即現時的雅子皇后;現時與皇太子妃地位相稱的為皇嗣妃紀子,她也成為世界上唯一一位皇嗣妃。

東亞

皇太子妃位號始於中國漢代,後來歷代沿用,並傳至日本朝鮮越南,作為皇太子法定正室位號。皇太子妃身為皇太子的正妻,禮制上與皇太子平等。又因為皇太子的居所稱為東宮春宮,東宮、春宮成為皇太子的代稱,於是東宮妃春宮妃也成為皇太子妃的別稱。

皇太子繼位為皇帝之後,皇太子妃也理當成為皇后,其他妾室册封为妃嫔。但也有出現過在繼位之前皇太子妃即失寵於太子的情況,而太子妃亦得不到皇后身分的情形。也有皇太子妃在丈夫登基前已去世,卻不一定獲追封為皇后。亦有部份朝代的制度規定所有皇太子妻妾在太子登基之後僅冊封為妃嬪,一段時間之後才把原來的太子妃冊封為皇后。由於皇太子妃是從丈夫而來的封號,若皇太子被廢,皇太子妃亦會失去身份。如皇太子較皇太子妃早逝,而其子繼位為帝,皇太子妃可能被尊為皇太后皇太妃

在皇太子繼位之後,太子妃也將成為皇后,因此太子妃的出身和品行都是皇帝在議選時的重點。古代至近代皇太子妃的人選一般由按照一定程序選定。現代日本的皇太子妃候選女性由宮內廳審查和淘汰,對象必須為純粹的日本人、有一定水平的才智和素养、亲属中無犯罪紀錄等,一般挑選名門閨秀或財閥女兒為候選人,再安排相親。皇太子亦容許與民女自由戀愛,並可以提出讓自己的女朋友或心儀的女性納入候選,然而即使與皇太子兩情相悅,仍要經過多重關卡才可成功嫁入皇室成為皇太子妃。如日本上皇明仁的上皇后正田美智子,在明仁仍為皇太子時已和明仁交往,明仁欲迎娶美智子為妃,提出把美智子納入為太子妃候選人,但遭到皇室反對,經過東宮教育掛小泉信三的多次斡旋,美智子才得以成為太子妃[2]。現任天皇德仁在與皇后小和田雅子交往前也曾一度提出兩位心儀女性為太子妃候選,但都被宮內廳審查後淘汰[3]

中國

漢代開始,歷代皇太子正室法定位號皆稱皇太子妃,別稱東宮妃、春宮妃。太子繼位為國君之後,太子妃也理當成為皇后,其他妾室册封为妃嫔。但也有出現過在繼位之前太子妃即失寵於太子的情況,而太子妃亦得不到皇后身分的情形。

汉惠帝为太子时,父亲汉高帝为他选择某功臣的女儿为太子妃[4],这是中国第一位有记载的太子妃。而后世太子妃的人選一般由皇帝為太子選定,太子妃除了身為皇太子的正妻之外,在皇太子繼位之後,太子妃也將成為皇后,因此太子妃的出身和品行都是皇帝在議選時的重點。

清朝乾隆帝颙琰做了几个月公开的皇太子,因此他的嫡福晉喜塔腊氏是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位太子妃。

日本

隋唐律令以儲君為太子。古代日本仿唐制度,以東宮(或稱春宮)借指皇太子。平安時代以後,對於太子多稱坊,妃嬪無嫡庶皆稱御息所。中世皇室式微,不立后,更無太子妃。至江戶時代,多稱皇太子妃為東宮御息所。明治以後復稱儲君為皇太子,儲君正妃為皇太子妃(こうたいしひ)。與廢中宮職而設皇后宮職不同,宮內仍存東宮職,主皇太子及皇太子妃事務。

朝鮮

朝鮮王朝在獨立前,其君主和其餘王室成員的稱呼,都比中國皇室低一階,因此朝鮮王位的繼承人也只能稱王世子,而非皇太子(但仍可稱之為東宮或春宮),連帶的王世子之正妻也只能稱為王世子嬪,其他的稱呼還有;世子嬪嬪宮春宮嬪東宮嬪等等,而在1896年,朝鮮王朝宣布中止與清朝之間的冊封國關係,改號大韓帝國,因而皇室成員的稱號皆提升一級,因此皇太子的正妻亦改稱為妃宮(비궁)、太子妃(태자비)等等。

朝鮮的皇太子妃位號僅見於大韓帝國時期,1897年朝鮮高宗李熙称帝,改国号大韩帝国,王太子李坧改封皇太子,後來李坧娶繼室尹氏,尹氏被封為皇太子妃,她是朝鮮歷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有明載的皇太子妃,也是朝鮮史上最後一位皇太子妃。

值得一提的是,朝鮮王朝大韓帝國最後的王位繼承人李垠,其妻李方子(舊名梨本宮方子女王)在1989年死後,受到當時韓國政府皇太子妃(황태자비)的地位舉行國葬

越南

越南雖為中國藩屬,但對外稱王,對內稱帝,儲君封皇太子,正室封皇太子妃。直至阮朝規定皇族不立正室,也沒有皇太子妃。

翻譯用法

一些歷史上的帝國儲君,如為皇帝之子,可翻譯為皇太子,其正室也可翻譯為皇太子妃。

注释

  1. 汉书·卷九十七上·外戚传第六十七上》孝景薄皇后,孝文薄太后家女也。景帝为太子时,薄太后取以为太子妃。景帝立,立薄妃为皇后,无子无宠。
  2. . [2017-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1).
  3. . [2017-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05).
  4. 许慎《五经异义》:高祖时皇太子纳妃,叔孙通制礼,以为天子无亲迎,从《左氏》义。

參見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