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命
算命,或稱命理學,是一種所謂能利用個人資訊,例如臉與手的紋路,出生八字、姓名筆劃等配合術數來預測一個人的性格、能力、未來發展或判斷命運吉凶福禍等的行為。
中國的算命很早就傳播至东亚其他地區,成為漢字文化圈傳統文化的一部份。「算命」的依宣稱的原理不同,可區分古代的占卜、筮法、望氣、周易卜卦、八字(四柱、六柱、子平之术)、紫微斗数、面相、手相、奇门遁甲、堪輿风水(青乌之术),今日亦流行西洋的星座、水晶球、塔羅牌等等等。
歷史
中国预测的历史源远流长,其起源有据可考可追溯到最早的伏羲氏,之后周文王演八卦,则算命开始逐步得以发展。但具体的发展过程比较漫长。每一代都有或多或少的贡献。实际上,《周易》本身也被认为是一本最早的卜筮之书(明 许仲林《封神演义》第十一回 羑里城囚西伯侯:詩曰: 君虐臣奸國事非,如何信口泄天機。若非丹陛忠心諫,已見藁街血肉飛。 羑里七年沾化雨,伏羲八卦闡精微。從來世運歸明主,漫道岐山日正輝。……且言姬昌一至羑里。教化大行,軍民樂業,閒居無事,把伏羲八卦,反復推明,變成六十四卦,中分三百八十爻象,守分安居,全無怨主之心。後人有詩贊曰:七載艱難羑里城,卦爻一一變分明。)
算命的历史相傳始於戰國時代的;另一相傳源自唐代的李虛中,但化名為。想要算命的人,多會求助於某些對命理有鑽研或是受人推崇者,中國古代稱這類人物叫作「算命先生」。在西洋社會中的塔羅牌和星座占星也是一種算命方式。隨著網路的發達,在網路上也可以經由輸入自己的資料來得到算命的結果。
科學觀點
算命所言並無科學依據,僅與統計的原理有些相似性,因此也有研究進行算命與統計的關聯性,一項始於1958年、針對2000多名在英國倫敦一帶出生且出生時間彼此只差幾分鐘的人做的長期追蹤研究顯示,這些人彼此間在性格、職業、智能、焦慮等級、各項技能的能力各方面的表現,皆不相似,而根據占星術的理論,這些人在這些方面應該彼此會非常相似;另外對於700多名占卜師的研究顯示,儘管這些占卜師對自己的預測相當有自信,但他們的預測結果並不優於亂猜所得到的結果。[1]
算命現今是人们嘗試趋吉避凶的一种形式,如算算今年流年是否顺利等,雖然算命並無科學依據,但研究顯示人們在面對壓力時會變得較為迷信[2],而民间多將算命用于各类未来事占测,應用在命名或裝飾一般來說可以得到振奮人心的效果,因此可以說算命是一种与科学技术无法帶來有利的結果时,人們求取心安及嘗試掌控未來的一种手段。而另一方面,基於嚴謹的統計學產生的數據,科學化的「算命」確實存在並廣泛被保險公司使用著,透過個人居住地的工作和習慣、年齡、性別等資料,針對可能發生的意外進行預測,這種廣義上的算命在產業上則被實用化,因此不同承保人存在著十分精細設計的保險費額。而科幻片中針對人類基因採集和分析,以預測人生的生物算命等對未來的想像,至今利用基因技術,預測身體特徵與未來發展的方法,已經可以大規模的利用在農業,以挑選優良品質的個體,但是因為富裕者可能獲得更多的技術資源支持自己的後代,在當前涉及種族的敏感問題,因此這類新興技術都存在著高度爭議。
算命並無科學依據,如上所述,即使是同一地區同一時段出生的人,其性格與能力等也彼此不相似;而依据不同的算命方法及承傳派別所得出的结果有很大的差异,因为各种方法相比有不同的准确率与应期。而算命的方法和过程本身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可复制的(如摇卦)。因此对于算命的结果,反对和存疑的人数不在肯定的人数之下。
算命师与心理咨询师在某种程度上十分相似,工作性质上主要都是为他人解惑。然而,命理或者风水等玄学的传承在如今以唯物主义思想为主流的时代,显得有些“地下化”。真正学有所成者,实际为数不多。反而却涌现大量以此来诈骗钱财的不法之徒(俗称神棍),为华夏古文明再次蒙上了质疑的阴影。
詐騙
事实上,社会中假借民間信仰進行詐騙活动屡见不鲜。中國在民國初年,更加發展出江相派的詐騙集團,借人們的迷信命相和風水而籍詞棍騙,诈骗者们往往假稱自己洩漏天機,故無法或算不準自身,算不準他人時則往往質問他人,一旦找到縫隙,便藉此開脫。因此,算命的结果只能作为一个参考,凡事均会因自己的选择而产生不同的变动。
算命的方法
理论核心是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及八卦易经,理论系统较为复杂深奥。狭义的算命即是对人生辰八字的预测。算命的方法有很多,這些方法又被称作為一門學科;喚命理學,亦入相術類。有學識的算命先生將算命与《五经》之一的《易经》联上關係。 常用來算命的方法包括:
術數
漢代人流行觀察天象,用來推測國運和個人吉凶,並且出現了很多相關著作。這類著作叫做術數或數術。著名的有《漢書‧藝文誌》內《數術略》,為七略之一,包括了110種著作,2558卷。 《數術略》又分為天文、歷譜、五行、蓍龜、雜占、形法六類。
参考资料
- . [2019-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3297215_Lacking_Control_Increases_Illusory_Patter_Perce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