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接輝
生平
胡接輝是萬曆三十七年(1622年)的舉人,獲授天台知縣,轉任南京四川道御史,上疏減免江西和浙江的新賦稅;巡按南直隸期間淮安、徐州遇上旱災與蝗害,同期吳淞口又出現風災,他請求賑災使人民存活[1]。流寇肆虐,他建立烽墩及砲台,發出檄文、帶領士兵到皖江,在巢縣駐重兵扼守全湖,同時推薦史可法、凌義渠。崇禎十三年(1640年),胡接輝彈劾自己勉勵同官抵禦敵人,得出掌河南道,因年老請求退休,寫下《大易貞一經》、《三忠文選》等作品。隆武帝繼位,原職起用他,福京失守後悲憤而死[3][2]。
引用
- 錢海岳《南明史·卷四十五·列傳第二十一》:胡接輝,字東升,廬陵人。萬曆三十七年舉於鄉。授天台知縣,遷南京四川道御史。疏汰江、浙新賦。巡按南直,淮、徐旱蝗,吳淞風災,請賑多全活。
- 乾隆《吉安府志·卷四十四·人物志》:胡接輝,號東井,廬陵人。……辭歸,著《貞一》義、修《三忠文選》。
- 錢海岳《南明史·卷四十五·列傳第二十一》:寇警,立烽墩火礮,檄兵赴皖,親之行間,設重兵巢縣,扼全湖。薦史可法、凌義渠。崇禎十三年,自劾以勵同仇。掌河南道,以老乞休。紹宗即位,起故官。福京亡,悲憤卒。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