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

腊八粥,又稱佛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由多种食材熬制的,因應材料不同又有「八寶粥」、「七寶粥」、「五味粥」等名稱。中國民间传说来自天竺[1]。南宋文人周密撰《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腊八喝腊八粥的习俗主要流传于中国北方,一些大的寺庙也会舍粥施膳。

臘八粥
别称八寶粥
类型
起源地中國
主要成分五穀雜糧、豆類、乾果等
菜色变化材料會根據地域而異
腊八粥材料和腊八粥

起源

漢地相傳農曆十二月初八這一天是世尊釋迦牟尼佛佛成道日[2]四大天王從天上來到人間,分別以內裝有八寶飯的金、銀、琉璃、瑪瑙等缽供養世尊,世尊欣然接受後將四缽合而為一。為了紀念佛陀成道,一些佛教寺院會在這天煮粥供佛,並分送十方善信。而這天(農曆十二月初八)習俗上又稱「腊八节」(或稱「法寶節」)。

唐宋盛行臘八食粥的風俗,北宋孟元老著《東京夢華錄》記載:「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隊念佛……諸大寺作浴佛會,並送七寶五味粥與門徒,謂之臘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雜料煮粥而食也。」[3]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也說到:「十二月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各寺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亦名佛粥。」[4]

清朝時,民間百姓準備臘八粥祭祀祖先,分贈親友,以示祝福,又效仿佛門施粥送福,特地送給窮苦人家;吃臘八粥更是宮廷盛事,皇帝、皇后賜文武大臣臘八粥,也發放米果給各大寺院。

舊時,臘月初八吃臘八粥,算是大家萬戶的習俗,甚至主人會爲家裡的雞狗餵上幾勺,花卉果樹枝幹上塗上幾口,認為這樣必能六畜興旺、果實豐收,如童謠裡說道:「臘八粥,臘八飯,小雞吃了就下蛋」。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皇宮的臘八粥用上等奶油、羊肉丁、五穀雜糧,乾果紅棗桂圓栗子花生菱角核桃仁、葡萄乾瓜子仁、金糕青紅絲等材料。民間用雜、核桃、榛子松子之類,盛起後,碗中上鋪乾果色糖

近代有流传于河北廊坊一带的傳說,讲一好吃懒做的浪荡子貪嫖、好賭,花光了祖辈的遗产,在“腊七腊八,冻掉下巴”的日子,已无大米之炊,只好在几个幾乎空空如也的粮倉下摸出幾粒穀子,煮在一起充饥。腊八清晨,邻居们发现浪荡子已经冻死。为志不忘此事,使悲剧不再重演,乡邻们相约每年在腊八这天以各种杂粮煮粥,逐渐成为习俗。

民谣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过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 二十六,炖猪肉,

二十七,宰年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除夕的饺子年年有。

参考文献

  1. 清朝李福 《腊八粥诗》:“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
  2. 釋迦牟尼佛的佛誕、成道日,在北傳佛教(大乘佛教)與南傳佛教(上座部佛教)彼此各有不同日期與習俗。參見腊八节
  3. 维基文库中有關的文本
  4. 维基文库中有關的文本

参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