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鼎文

蔣鼎文1893年-1974年1月2日),銘三,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浙江諸暨盘山(亦称磨石山)人。獲青天白日勳章,曾當選當選為第一屆國民大會浙江省代表

追贈陸軍一級上將 蔣鼎文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1893年[1]
 大清浙江諸暨盘山
逝世1974年1月2日(1974歲-01歲-02)(81歲)
 中華民國台北市
政党 中國國民黨
获奖抗战胜利勋章
青天白日勳章

早年

光緒十九年(1893年)生[1][lower-alpha 1]

幼讀私塾,後入翊忠書院(翊忠學堂,校長吳仲懷先生,前清的舉人,當地鄉哲[1])。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後投筆從戎,在杭州參加學生軍[1]民國元年(1912年)學生軍併入紹興大通陸軍學堂(紹興軍事學堂[1]),後轉入浙江講武堂

1914年畢業後入浙江督署守備隊,歷任排、連長。1915年去廣東,供職於援閩浙軍總司令部。

1919年投廣東護法軍政府[1]。1921年任非常大總統府參謀副官。1922年任北伐軍滇黔贛軍第一路司令部參謀。

中年經歷

1923年3月任大元帥大本營兵站總監部參謀。1924年5月任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第二學生隊區隊長和教官。10月任軍校教導團第一營副營長兼第二連連長,參加了平定廣州商團事變

1925年2月參加第一次東征討伐陳炯明淡水之役,營長沈應時受傷,乃升任營長;棉湖之役身負重傷,傷癒後升任教導第一團中校副團長,不久任第二師第五團團長。10月第二次東征時留守廣州。

1926年7月參加國民革命軍北伐,10月攻克武昌後,任收編委員會委員。

1927年1月升任總司令部直屬傷兵團少將團長;4月攻克南京後,任南京警備團團長;8月任浙東警備司令寧波市公安局局長;10月26日任第一軍第一師師長。

1928年1月任第一軍副軍長兼第一師師長,並參加第二期北伐。同年7月25日因北伐完成,各軍縮編,任第九師師長。

1929年3月率部平定桂系武漢事變後,任第二軍軍長。後又參加了討伐石友三、討伐唐生智的戰役。中原大戰爆發後,率部討伐馮、閻,戰後進駐洛陽,兼任隴海路西段警備司令

1931年7月任第四軍團總指揮,率部進入江西,參加對中共中央蘇區第三次圍剿

1932年1月日軍進攻上海,蔣鼎文率兩部增援十九路軍,停戰後,擔任上海守衛。6月任津浦路南段警備司令。同年冬兼任川湘鄂贛皖蘇浙七省水警總局局長。

1933年春兼任武漢編練處處長,9月參加第五次圍剿,任五省剿匪軍北路軍前敵總指揮兼第二路軍總指揮。同年11月率部鎮壓閩變[4]

1934年2月任剿匪軍東路總司令兼第二路軍總指揮,再度對中共中央紅軍進行圍剿,10月共軍向西突圍而逃。11月27日改任駐閩綏靖公署主任。

1935年4月3日授陸軍二級上將銜。11月選任中國國民黨第五屆中央執行委員。

1936年,奉命鎮壓兩廣事變[5]

1936年7月任國防會議委員,12月任西北剿匪前敵總司令,督師圍剿陝北紅軍,西安事變中被扣押,後受張學良委託,往返西安南京,傳達蔣中正手令。

1937年抗戰軍興,10月4日任第四集團軍總司令,11月17日特派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西安行營主任。

1938年6月任陝西省主席兼中國國民黨陝西省黨部主任委員、陝西省保安司令,11月兼任第三十四集團軍總司令。

1939年2月任第十戰區司令長官。1941年5月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西安辦公廳主任。

1942年1月12日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兼冀察戰區總司令,駐洛陽

1944年春,日軍開始打通大陸的豫湘桂会战,蔣與副司令長官湯恩伯指揮所部與日軍激戰於豫中、豫西,是役第三十六集團軍總司令李家鈺力戰殉國,7月蔣鼎文因豫中會戰失利引咎辭職,任軍事參議院參議。

1945年5月選任中國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同年赴上海,棄官經商。

1947年(民國三十六年)1月遊歷歐美回國後,參選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1948年以原籍浙江省諸暨縣當選為第一屆國民大會浙江省代表,並任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顧問。

1949年7月任國防部東南區點驗整編委員會主任委員,8月赴台灣。退役後任總統府國策顧問、光復大陸設計委員會委員。

逝世

1974年1月2日病逝臺北。留有遺物指揮刀一把[6]

善舉

《重修漳州文廟記》,蔣鼎文撰并書,現藏漳州府文廟

曾捐建家乡的盘山小学,诸暨医院(现诸暨人民医院)。[7]

1967年10月25日,捐贈「商周銅器」11件[8]

影劇

参考來源

文献
腳註
  1. 清光緒十九年生[2][3]
引用
  1.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歷史》編輯委員會: 211頁. 1999-06-01 [2016-01-06]. ISBN 566-671-079-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本期收四篇訪問稿,蔣鼎文先生主要敘述民國三十六年以前軍政經歷。邵百昌先生暢述抗戰勝利後的政府在越南受降的外交折衝、越南政情及盧漢與中央的微妙關係。周合源先生敘述因日治時期參加文化協會,被歸類為左派,民國四十二年被捕,判刑十二年。王家儉先生談就讀師範學院期間,三十八年因「四六事件」被捕,遭拘押,同年八月再度被捕,坐了將近兩年黑牢的經過。另收張朋園先生對護理界談如何推動口述訪問講稿一篇。李毓澍訪問,〈蔣鼎文先生訪問紀錄〉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2. 佛教時間權威資料庫
  3. 中西曆對照查詢系統(明代以降) Chinse and Western Dates Mapping System (Later than Ming Dynasty)
  4. 王宏松. . 館刊第二十八期 (國史館). 2011-06-01 [2011] [2016-01-06].:73-75:77-114nc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5. 王宏松. . 館刊第二十七期 (國史館). 2011-03-01 [2011] [2016-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6).:1-3:5-45nc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6. . 國軍歷史文物館. [2016-01-06].
  7. 陳侃章. . 博客來. [2018-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5).
  8. . 寄情人間-歷年捐贈器物特展.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6-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30).
  9. . 中時電子報 (中國時報). 2015-12-27 [2016-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11).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