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療
食療是一種中醫及印度醫學[1]等的固有醫學概念,而现代医学則歸類為替代医学。以日常飲食作滋補強身甚至醫療,研究食物對維持健康及防治疾病的作用,即所謂「醫食同源」。在中國及亞洲國家,食療的傳統概念及智慧深入民間。《黃帝內經》中提出「五穀[注 1]為養,五果[注 2]為助,五畜[注 3]為益,五菜[注 4]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益精氣」;唐代孫思邈在《千金要方》有一卷「食治」;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不單介紹藥物,更記載有300多種日常食物的療效,並提出多種食療藥膳方。
事实上,食疗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比如蜂蜜,虽然被众多医书列为“药中上品”,但是它确是民间常用的一种调味剂,更是民间最普遍的一种补品,与入药相较,它更接近与美食养生。
參考文獻
- Diet and Ayurvedic Treatment 的存檔,存档日期2012-10-25.. Department of Ayush.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