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視廣播歷史

香港的電視廣播始於1957年,1957年5月29日,隨著商營有限廣播電台在香港的成立和電視服務「麗的映聲」推出,麗的呼聲電視(後改名為亞洲電視,簡稱亞視、ATV)正式掀開了香港電視廣播的歷史第一頁。1967年11月19日,邵逸夫創建了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無綫電視,簡稱無綫、TVB)。其後,佳藝電視(佳視)於1975年9月7日加入,開啟免費電視市場「三台鼎立」的局面。但佳藝電視只持續不到3年便在1978年8月22日倒閉,從此開始了亞洲電視(ATV)與無綫電視(TVB)長達40年的「收視之戰」,後來一直處於弱勢的亞視一直積弱,形成了所謂的慣性收視現象和一台獨大的局面。

雖然2013年香港電視不獲發牌,但之後幾年陸續增加三個免費電視台。2014年港台電視正式啟播,伴隨著2016年4月亞洲電視結束本地免費電視廣播,其模擬和數碼頻道分別由港台電視及香港電視娛樂接手。香港電視娛樂(HKTVE,即ViuTV)於2016年4月開台,而奇妙電視(現名香港開電視)亦於2017年5月啟播。計及無綫電視、港台電視、香港電視娛樂及奇妙電視,香港電視廣播將步入有4個免費電視台的時代。香港電視廣播業格局長期在兩台之爭後,進入四台分立的局面。

1950至1960年代

首間電視台

英國麗的呼聲在香港的分公司於1949年3月22日成立,並於1957年5月29日在香港成立商營有線廣播電台,正式推出電視服務「麗的映聲」,此為香港第一家電視台和遠東首間的有線電視。揭開香港電視廣播的歷史第一頁。

當時“麗的”以收費方式提供服務,成立初期向每個用戶收取25元的月費,有小部分用戶40元租電視機,其他大部分用戶買黑白不同品牌的電視機,但需要36元電視授權費,以當時的水平來說相當昂貴,一般市民難以負擔,所以「電視」在當時的香港是上流社會奢侈品

相對照其他亞洲和中文地區看,香港不可算特別先進。因為日本此前的1953年開始無線電視廣播,中國大陸則在1958年作為華文社會第一個地區開展無線電視廣播。

首間無線廣播電視台

隨着麗的映聲啟播後,電視發展已經開始成熟,1961年,香港政府參考歐美日本的做法引進免費電視市場,委派了工作小組撰寫研究報告,及草擬監管法例,最終在1964年11月4日通過《電視條例》並批出一個15年電視牌照期限,包括5年專利的無線電視廣播商業牌照。

1966年1月26日,香港政府邀請財團競投地面電視廣播牌照,引來六個財團競逐,當中包括由希慎興業大股東利氏家族、余仁生家族成員余經緯、邵逸夫旗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等人、英國獨立電視台、機利文洋行(現太平洋行)及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合組的「香港電視集團」、由商業電台怡和集團組成的財團(它們其後再夥拍恒生銀行創辦人林炳炎家族幾位後人成立佳藝電視),以及以獨資形式參與競投的日本富士電視台等。最後「香港電視集團」得到牌照,並在1967年11月19日以「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通稱“無綫電視”,或“無綫”)名義推出免費電視廣播服務。繁体字中,「」與「」為同一個字的不同寫法,“”為電視台名稱;“”指以大氣電波廣播的電視。

1970年代

競爭

1970年,香港電台成立公共事務電視部,製作電視節目透過商營電視台播出,《獅子山下》便是當中的代表作。 而無綫推出免費電視服務後,免費電視發展的威力相當大,根據1973年出版的《香港年鑑》,至1972年12月,香港家庭有79.6%已經有電視機,當中有55萬台收看無綫,而麗的只得4.3萬台收看,而可以收看兩台共8.3萬台。最終麗的映聲於不得不於1973年12月1日,提供免費電視廣播服務,並改名「麗的電視」,早於1970年開始,無綫電視為全香港首次提供彩色廣播,1972年正式全彩色廣播;麗的電視也在1973年全面改用彩色播映,同年無綫電視接辦香港小姐競選節目。

1974年4月1日,香港政府正式終止電視授權費,是因為香港市民有足夠能購買電視機而不再是奢侈品。另外佳藝電視(佳視)於1975年9月7日啟播,引入市場競爭,成為香港第三家免費電視台。

無綫電視開台初期推出的電視劇,由於製作班底是舞台劇工作者出身,故劇集成份以舞台劇成份為多,直至高層周梁淑怡取材美國故事《午夜情》,並以香港酒店為背景的首部百集長劇《狂潮》啟播後,一改舞台劇的方法,使香港掀起了一股追看電視劇的熱潮。以後,無綫製作《家變》、《強人》、《大亨》等百集長劇,使無綫變成了眾台之冠。

周梁淑怡後來過檔佳藝電視,亦從無綫電視帶同一班精英到佳視,使三間電視台的實力鼎足而立。

麗的電視原先因為起步點太晚,為三台之末,但監製麥當雄製作的《大丈夫》等劇開始為麗的挽回口碑,後來與蕭若元製作《鱷魚淚》、《變色龍》等電視劇,攻擊無綫的歡樂今宵時段,取得一定的成功。

周梁淑怡過檔佳藝電視為總經理後,大幅改組佳視節目,甚至動員大量物力開拍長篇劇《名流情史》。不過,由於當時香港政府發牌予佳藝電視時加入了限制,佳視需要讓出部份黃金時段作教育節目的廣播,形成先天性的缺陷。當時更在報章大幅頭版宣傳所謂「七月攻勢」,但周梁淑怡仍然為成績平平下台。佳藝電視曾推出金庸名著為電視劇,掀起武俠劇熱潮,迫得無綫電視和麗的電視大量購入金庸和古龍名著。最後在面對激烈競爭下,經營更形困難,結果不到3年,佳藝電視在1978年8月22日倒閉。

佳藝電視倒閉後,各有一半人才流向無綫電視與麗的電視,自此無綫電視與麗的電視的競爭日漸白熱化,1978年麗的製作百集長篇劇《鱷魚淚》,就是為了狙擊無綫長壽綜藝節目《歡樂今宵》。其後,麗的繼續以劇集搶奪《歡樂今宵》時段不愛看綜藝節目的觀眾,迫到《歡樂今宵》不得不推出靈異單元劇《幻海奇情》及其後一些神怪劇來留住觀眾。

無綫電視在七十年代平日晚間時段推出單元劇,1979年麗的電視針對該弱點在該時段推出自製武俠劇《天蠶變》,成功重擊無綫單元劇並致其遭到腰斬,使無綫不得不從片場拉回正在拍電影的收視保證鄭少秋,開拍《楚留香》對付,終才收復失地。

1980年代

麗的電視最後一次反敗為勝

1980年,麗的電視動員全台力量拍攝蕭若元構想的民初鄉土劇大地恩情》系列,以清末農村為背景,由農村社會瓦解、清朝倒台、袁世凱稱帝、五四運動直皖戰爭為止。

而當時無綫電視則推出該台台柱一王(鄭少秋)五(李司棋鄭裕玲等)的長劇《輪流傳》反擊,被強調悲情的《大地恩情》打至七零八落,據當時回到無綫電視的劉天賜所言,《輪流傳》的劇種不及對台麗的電視的劇集,缺乏長遠計劃,在一段時間內並沒能化解《大地恩情》的威脅。需要換另外一個電視劇,開一個劇種來對陣。結果《輪流傳》就被抽起腰斬,並成為香港電視史上、無綫電視開臺以來首部被腰斬的的電視劇。[1]

後來無綫電視推出《上海灘續集》,之後再推出《千王之王》,由謝賢汪明荃當主角才能收復失地。兒童節目方面,無綫電視開創華語界先河,於1982年引入首套日本賣埠的長壽動畫《》(1982/2/1-1999/6/29稱為《叮噹》)。

從麗的到亞視的多次易主

麗的電視在這10年間3度易主。麗的電視英國母公司在加拿大投資洗衣廠失利,決定收縮東亞地區業務,遂於1981年3月把麗的電視出售予澳洲財團。但不出2年股權又出現變化,商人邱德根透過旗下的遠東集團收購“麗的電視”股權,並於1982年9月24日正式易名為目前之「亞洲電視」(簡稱「亞視」),更改台徽以遠東集團標誌為藍本,改為一枚鑲金邊的橙紅色古代銅錢,坊間又稱金錢台。

邱德根主政亞洲電視其間,實行緊縮政策,而且更大量開拍劇集外銷。期間開拍大型歷史劇《秦始皇》。亞洲電視後來推出《亞洲小姐選舉》,這類歌舞昇平的選美節目大受歡迎。第一屆亞洲小姐為黎燕珊。無綫電視為了對抗《亞洲小姐》,推出了《健美小姐》。未幾黎燕珊代表《亞洲小姐》參加《亞太小姐選舉》,迫得無綫電視在兩週以內,動員全台力量開拍《楊家將》,每天播半小時,到《亞太小姐選舉》當日為大結局,播出數小時。

不過,亞洲電視在邱德根的帶領下,能夠錄得盈利,而亞視亦在87下半年開拍《滿清十三皇朝》。

1988年,以商人林百欣家族為首的麗新集團及地產商鄭裕彤家族的新世界集團聯手購入「亞洲電視」三份之二股權,作價4億1700萬元。新股東的加入,令亞洲電視在節目製作上,作出一連串的改革和突破。工程部在5月改革訊號發射系統,並與「無綫電視」共用發射天線。[2]

1989年林百欣再以港幣2億3700萬收購邱德根手上餘下全部股權,並向澳門賭王何鴻燊配售5%股權。至此,邱德根結束在「亞洲電視」長達7年的經營[2],並在1月更改臺徽為藍、綠、紅三色絲帶,將中文及英文頻道由黃金臺、鑽石臺易名為「本港台」及「國際台」,頻道名稱一直沿用至亞視結束本地免費電視廣播為止,亦贊助農曆新年煙花匯演。[2]為配合急速發展的戲劇製作,「亞洲電視」在2月租用清水灣片場,作為電視劇製作中心。[2]

亞洲電視當時由鄭裕彤出任主席,委任周梁淑怡出任總經理,並從無綫挖角搶走不少幕前幕後的人才,例如林建明盧海鵬李香琴以及「無綫台聲」蕭亮等,最注目的是成功在無綫密集攻勢下,成功挖角沈殿霞。亦對無綫當時的弱點《歡樂今宵》時段予以攻擊,令無綫需安排節目還擊。亞視在此段期間曾製作過不少經典節目,包括黃霑、倪匡、蔡瀾主持的《今夜不設防》,由諧星吳耀漢向路人搞恶作剧的《吳耀漢攪攪震》,及曾志偉林敏驄合作主持的搞笑節目《開心主流派》等,但這段時期並未持久,由於在大灑金錢下,收視率仍未達預期。1990年代初期,鄭裕彤宣佈減持股份,亞視改由林百欣(林伯)任主席,並集中減低成本。故在麗新集團增持亞視股權並取得控制權後,即宣佈撤換周梁淑怡,並開始「關水喉」(撤资),僅有的優勢未能維持。這段時期反而令無綫集中活力,在1990年代初製作出不少受歡迎節目。

亞洲電視總部大火

1987年11月23日,當時亞洲電視九龍九龍塘廣播道總部發生四級大火,摧毀電視大部份設施。當時作為競爭對手的無綫電視,借出寫字樓作為緊急運作至亞視遷回原址恢復運作止。火警撲滅後,亞視仍能在僅有的資源下作有限度廣播。此外,亞視在1980年代開始,開拓大陸市場,早在1983年,亞視已獲准進入內地市場,與內地合作製作電視劇集,而亞視終於2007下半年遷入新界大埔工業邨,而廣播道原址則被長江實業買入並改建為豪華住宅,並命名為「尚御」。

1990年代

多元化服務

1990年代科技發展一日千里,香港的電視業走進多元化類型年代,1991年麗音廣播技術的引入,使立體聲或雙語廣播成為可能(於該年7月1日起開始採用);另外,圖文電視(此服務最後未有推出)也在同時進行測試,以電腦技術創造虛擬背景的虛擬演播也漸被應用。此外,新的電視台和電台加入,包括免費的衛星電視及收費的香港有線電視先後於1991年8月26日及1993年10月31日啟播,而新城電台亦於91下半年啟播,推出了綜合和主題性的電視頻道。

科技進一步發展,電視傳送方式走向多元化,包括互聯網、寬頻等傳播技術,業內須重新界定「廣播」的定義;而 互動電視 iTV則於1997年利用電訊盈科前身香港電訊ATM寬頻網絡,推出雙向式收費電視服務,但因不受市場歡迎以及技術未成熟而最終於2002年結束;但後來電訊盈科再次以now寬頻電視now TV)重新推出以寬頻網絡(IPTV)傳送的收費電視。

相比免費電視台,有線電視IPTV提供更多頻道和更多功能。

亞洲電視的追逐

步入1990年代,由周梁淑怡主政亞洲電視的時期結束。1991年,林伯欣及當時亞視行政總裁李寶安邀請陳貝蒂出任藝員資源部、公關宣傳部及中國發展部總監,成功從無綫電視手中奪去《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眾志成城為公益》(即:萬眾同心公益金)的轉播權,更推出時事性綜藝節目《今日睇真D》等。亞視亦推出不少劇集與無綫電視對抗,尤其是在無綫熱播包青天時,利用漏洞同時購入包青天的播映權,與無綫電視同時播出同一集包青天,而此事被評為「雙包事件」,引起社會各界人士關注;由於陳貝蒂上任中國發展部總監後長期駐守北京 ,與國內電視台關係稔熟 ,更捷足先登促成与中國中央電視台合作,拍了中港兩地首部合作劇集《碧血青天楊家將》,使亞視在國內聲名大噪,廣告收益亦大大提升。

繼合作製作,陳貝蒂亦牽線使亞洲電視購入姜文的《中國人在紐約》、《金雞百花獎》等節目 ,後來購入中國中央電視台攝製的三國演義,請來馮兩努作出解說,打開中國攝製的歷史劇在香港播映的熱潮。

當時擁有的當紅藝員計有沈殿霞米雪黃日華甄子丹曾志偉任達華關詠荷張家輝安德尊呂頌賢苑瓊丹劉錫賢等,合作歌手有徐小鳳鄧麗君羅文等。公關宣傳部更由陳貝蒂製立擁有製作隊伍及節目《亞視傳真》陳吸納了趙汝强監製領軍,成為佳話,亦一度扭轉亞視財政赤字局面。但林百欣曹廣玉的主導下,簽署了一張合約,規定亞視拍攝的劇集,只能播出一次,即變為衛視資產,導致亞視不少劇集外流。

但林百欣後來出售亞洲電視股權,由吳征入主,大幅改組亞視節目。亞視的劇集漸漸不再於香港製作,甚至外判,綜藝節目亦開始有所不繼。無綫電視在大灑金錢和本身藝人曝光率高的情況底下,成功收回轉播權和挖走不少當紅亞視藝員。其中劇集方面為了留住人才和轉播權,無綫電視團隊盡能力提升製作質素,也有複製對台亞視成功的方程式,雖然整體創意未比得上亞視,但藉着慣性收視及資金充足的傳統優勢成功保持高企的人氣。此外,亞視並沒有在黃金時段下足夠功夫,偶然引起觀眾注意的節目並不能持續。在連環劇集和綜藝資訊節目攻勢底下,無綫電視最終維持了過去的強勢局面,亞洲電視收視及氣勢卻一落千丈,儘管亞視曾經在1999年以還珠格格成功使無綫緊急請來曾志偉主持《驚天動地獎門人》還擊,但這卻是罕見的例子。

無綫電視的百花齊放

踏入90年代,無綫電視創作的電視劇更多元化,同時亦延續不少在80年代流行的劇種。在傳統劇種方面,在80年代末風靡的時裝恩仇劇(如《流氓大亨》、《義不容情》)繼續流行,90年代初此劇種的領軍人物便是當時的無綫一哥萬梓良,每年均播出一部他主演的電視劇如《大家族》、《巨人》等,大多取得高收視。時裝商戰劇更在1992年播映的《大時代》中達至創作和話題高峰,當中劇情和演員演出至今仍為人拍案叫絕。此後,無綫所創作的時裝家族情仇劇如《笑看風雲》、《天地男兒》、《創世紀》等持續受歡迎,而且匯聚多位當紅小生花旦,陣容龐大(此時的商戰劇代表人物當屬羅嘉良和監製戚其義)。

90年代無綫電視亦開創了專業劇這類新的劇種,而這劇種的首部作品便是1992年首播的律政單元劇《壹號皇庭》,由於受到觀眾的歡迎,此後連年製作,至1997年完結,一共製作5輯,其中首3輯為每週放映一集的單元劇,每集講述一個案件,此播映方式在當時頗為新鮮。《壹號皇庭》系列的成功,使無綫製作更多專業劇,並涵蓋不同職業,當中不少這類的電視劇都取得高收視和良好的口碑,使無綫不斷拍攝續集,例如以不同部門警察為題材的《刑事偵緝檔案》系列和《o記實錄》系列、鑑證題材的《鑑證實錄》系列、醫生題材的《妙手仁心》系列以及消防題材的《烈火雄心》系列。憑專業劇而走紅成為當家小生花旦計有歐陽震華陶大宇吳啟華林保怡郭可盈宣萱陳慧珊等。

古裝劇在80年代後期起在香港受歡迎程度持續下滑,至90年代初古裝劇收視普遍低下(唯一一部收視冠軍的古裝劇是作為外購劇的《包青天》),無綫這時亦減少製作古裝劇,然而由於海外錄影帶市場對古裝尤其武俠劇的興趣仍然濃厚,此時無綫製作的古裝劇有不少都是為海外市場而設,當中亦開拍了數部金庸小說相關的同人劇,部分劇在香港只能在翡翠台非黃金時段(下午或深夜)播映。1994年起無綫開始翻拍金庸名著,首作是《射鵰英雄傳》,之後每年均開拍一部金庸武俠劇,直至2000年拍罷《倚天屠龍記》後告一段落,然而這些劇播映後在港反響普遍一般,除《射鵰英雄傳》和《天龍八部》收視突出外,其他金庸武俠劇收視平平,整體話題和反響遠不如7,80年代的第一次金庸翻拍熱潮。然而這些劇在東南亞、台灣以及內地卻受到熱烈歡迎,《神鵰俠侶》、《笑傲江湖》和《天龍八部》在內地更是得到了極高收視率,至今被內地觀眾奉為經典。

無綫電視的長篇處境劇《真情》在1995年播出。亞洲電視當時成功邀請在無綫剛籍《再見亦是老婆》一劇人氣急升的陳秀雯,與在香港漸得支持的台灣演員馬景濤拍攝百多集長劇《再見艷陽天》,被傳媒以之比較。但相比起來,真情有過去無綫強勢加成,亦以日常生活與香港中國大陸、外國的關係更貼近家庭觀眾的生活,結果長做長有,合共播出了1128集,是香港電視史上播放時間第二長的電視劇,創下不少拍攝紀錄,亦曾於666集取得平均收視達40點佳績,以當時一般無綫節目約30點可謂鶴立雞群。

由於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海外錄影帶市場十分蓬勃,而且港劇和香港明星十分受到海外華人喜愛,無綫電視每年平均製作約10部電視電影以及數部錄影帶劇以迎合海外華人的需求,此時成為了無綫最多製作的時期。

儘管無綫在90年代整體而言仍然在收視率中稱霸,卻無可避免地面對收看電視人數下滑的現實。1987年,無綫在黃金時段的平均收視達45點,此後受到多個外在和內在因素影響,包括有線電視的開台、錄影機日漸普及、市民娛樂增多(如電視遊戲機卡拉OK)、以及本身節目質素普遍下降和大量當家小生花旦出走等等,持續滑落至1995年黃金時段平均收視只有24點的低谷,此情況在90年代後期才有所喘定。

綜藝節目方面,90年代初期,長壽節目《歡樂今宵》已進行過多次改革,企圖迎合時下觀眾,收視率依然沒有起色,未能改變其江河日下之勢,終在1994年無限期停播。

無綫電視於1995年推出陳百祥主持的《運財智叻星》,由於嘉賓陣容強勁和複製日本問答互動方式,使沉寂多時的遊戲節目全面復蘇,極受觀眾歡迎,更曾罕有地擊敗向來有穩定高收視的戲劇節目蟬聯10週收視冠軍,最高收視達42點。節目完結後由曾志偉主持《超級無敵獎門人》亦同樣創出高收視率,而且遊戲更多元化。此後近20年,《獎門人系列》就成為無綫知名的長壽經典綜藝節目,而在收視的成功亦促使無綫製作更多同類型的遊戲節目,例如由沈殿霞主持的《公益開心》系列。

90年代香港樂壇處於極盛時期,四大天王王菲等偶像熱潮席捲全港,因此無綫電視在這時期大量為當紅歌星製作音樂特輯,這些特輯大多赴外地取景,配以歌曲創造出浪漫的愛情故事。另外,為顯示無綫電視的氣勢以及吸引觀眾,1991年無綫在《萬千星輝賀台慶》外,另辟《翡翠歌星賀台慶》節目,絕大部分旗下歌星都亮相節目傾力演出,至1998年起隨節目吸引力下降而停播。(其後於2005年起曾復辦)

90年代期間,無綫電視引入不少外購動畫。在廣告商(玩具商或代理)的全力贊助下,許多分別主攻男性和女性的動畫播放,更令無綫擴大了整體播映時段,一星期曾有高於20套動畫節目播出。

2000年代

遊戲節目的逐鹿

在2001年,亞洲電視推出電視遊戲節目百萬富翁。由於百萬富翁並非像獎門人性質的遊戲節目,考驗知識以及技術和運氣,故吸引不少觀眾收看。亞洲電視特地在無綫電視舉行香港小姐選舉決賽當晚,播出藝人特別版。儘管無綫找來張學友黎明郭富城三大天王出任表演嘉賓,但由於黃霑馮寶寶的表現炒熱氣氛,結果在收視率上擊敗2001年香港小姐選舉決賽。

無綫電視在落敗後,緊急招來「福將」香港新秀幫張衛健的機靈小子劇集來與亞洲電視百萬富翁對陣,務求以空間換取時間,結果被亞視百萬富翁一直追打。同時,無綫緊急從外地購入新遊戲節目一筆OUT消,請出鄭裕玲為主持。初期鬥得難分難解,後來百萬富翁,而且一筆out消亦因為針對觀眾對鄭裕玲主持方式的批評作出改善和推出藝人慈善版,使後期無綫收視率可以收復失地。此後亞視一直被壓倒。

尺度

2000年,一批監察電視台尺度的人冒起,有意向廣管局投訴無綫電視和亞洲電視涉及色情、暴力、血腥的畫面。其中無綫因觀眾群較多而收到較多投訴,其中一次投訴動畫《吹波糖危機》,使無綫被罰一個可觀數額,亦導致無綫對動畫作出極大收緊,刪除畫面到了過份的地步。

而自六七十年代開始,日本動畫的主題曲(OP)及片尾曲(ED)也由電視台配上廣東話版,但2000年起,有一批動漫支持者不斷向無綫抗議(因亞視播放動畫時已經沒有配上廣東話版),抗議無綫配上廣東話版,要求以原曲播放,但同時也有動漫愛好支持本土化,而現今使用日文主題曲之動畫多數以《寵物小精靈》(亞洲)、《守護甜心》(其餘部份)和《衝鋒21》為主。加上近年日本動畫能方便地網上觀看,觀眾開始流失。有趣的是,過去的廣東話版動畫歌曲,均被無綫電視以「兒歌」作宣傳。全盛時期,這類「兒歌」更是由天王天后級歌手,如郭富城劉德華陳慧琳等主唱。而無綫曾於1992年至2009年間舉辦《兒歌金曲頒獎典禮》,令這類「兒歌」成為家喻戶曉的歌曲。不過,隨著動畫歌曲要求以日本原曲播放的要求增加,令「兒歌」產量不斷減少,間接令兒歌金曲頒獎典禮永久停辦。

尺度收緊亦漫延至黃金時段。觀眾不只對節目的色情、暴力、血腥的畫面作批評,更開始投訴劇情發展和形式,結果收緊了創作自由。對較保守的無綫電視來說,這令其製作更保守,受到另一批想看好節目的觀眾批評;不過對於觀眾較少的亞洲電視來說,這反而有助其以大膽內容引起話題。

而另一方面,電視台在處理一些暴露鏡頭時,也漸漸與八九十年代的處理手法不同,例如無綫以及有線電視在播放「鐵達尼號」時,有一場露點鏡頭,均不作刪剪。

數碼電視地面廣播

推行時間及協定

地面電視廣播方面,全球的電視廣播開始走向數碼化,英國美國日本韓國台灣東南亞等地已經推出數碼地面電視廣播,以及高清晰度电视(慣稱,英語:)。而香港政府早於1998年開始研究,並在2004年間,就此作出更全面的研究,並規定當時兩間地面電視廣播營辦商——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VB)及 亞洲電視有限公司(aTV),必須最遲於2007年12月31日正式開始推出包含多頻道平和標準清晰度電視(慣稱,英語:)在內的數碼地面電視廣播服務,以確保如期及順利地推行數碼電視服務,但高清晰度电视這項服務則可選擇推出與否。

根據香港政府於2004年7月公布的香港推行數碼電視的框架里程,包括:

  • 亞洲電視和無綫電視須在2007年年底或之前,以模擬方式(Analog)和數碼方式同步廣播現有服務,並各自在增配的頻道上推出新的數碼服務。
  • 亞洲電視和無綫電視在2008年底或之前,擴展其數碼網絡至覆蓋全港至少75%的人口。
  • 視乎進一步的市場及技術研究結果,港府會指示亞視和無綫在開始同步廣播後的五年內,即在2012年年底或之前,終止模擬電視廣播。

不過,正式終止模擬電視廣播的時間後來不斷推遲,港府先推遲至2015年,後再進一步推遲至2020年或以後。

推出新的數碼電視服務後的同時,市民亦可繼續沿用模擬制式的電視機,繼續接收模擬廣播訊號及頻道,直至2020年或更後模擬訊號關閉,其後所有接收模擬訊號的電視機均必須增設機頂盒,或購買新的、能夠接收數碼電視本地訊號制式及頻道的電視機,才可繼續收看電視。

覆蓋範圍

2007年底地面電視數碼訊號,將先由九龍慈雲山發射站為主,其後的5個主要發射站將在2008年中,不遲於北京奧運開幕前全部運作;而啟播初期的覆蓋範圍,以九龍半島及香港島北部為主,以及新界沙田大埔的部分地區。雖然香港有超過224萬個家庭,每個家庭均有電視機,但大部分家庭若要收看數碼地面電視,首先要改裝大廈天綫,並必須增設由政府電訊管理局所標籤的基本版機頂盒或升級版機頂盒,或者更換內置DMB-TH制式的電視機,才可接收數碼地面電視的頻道。

兩台之頻道與節目安排

香港現有的5條數碼頻譜中,無綫電視將與亞洲電視共用1條數碼頻道作模擬及數碼同步廣播之用。此外,無綫電視與亞洲電視將各獲分配1條額外的數碼頻道,以提供多頻道電視及高清電視等服務。

亞洲電視承諾在2009年年底前,投資超過4億港元,以提供高清晰度電視節目,與多頻道節目混合的數碼服務(主題分別是潮流文化、商業新聞暨財經、購物資訊及娛樂新聞),其中將最遲於2007年年底前,亞洲電視將在大部分時間提供4條標準解像電視頻道,但在黃金時間將轉換至一條高清電視頻道,每天提供2小時的高清晰度電視節目。

而無綫電視則承諾在2009年底前,投資總額超過四億港元提升製作及廣播設備,另撥三億港元籌建發射站,最遲在2007年年底前開設一條高清晰度電視節目頻道,每天播放不少於14小時的高清晰度電視節目及最少每周14小時的自製高清節目。無綫電視的高清電視頻道將會是一條提供綜合娛樂節目的頻道,無綫電視總經理鄭善強先生說可以理解成多了一個具備高清電視質素畫面及聲音的翡翠台。

電視制式問題

無綫電視雖然早於1999年已經開始測試數碼地面廣播,唯香港因盜看收費電視問題嚴重,使香港有線電視於2001年8月已經將原有的模擬電視訊號,轉為數碼訊號廣播,成為香港首間的數碼廣播電視台;由於無綫電視一直希望使用歐洲的DVB-T格式廣播,但亞洲電視卻趨向使用中國新研發的DMB-TH制式,然而中國制式懸而未決,故一直拖延進度,至2005年才有明確的時間表,計劃在2007年首季試播。

2005年7月6日,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宣佈將興建20至30個數碼廣播發射塔;同年10月12日,電視廣播有限公司表示,將與行動電話製造商諾基亞初部研究在香港發展DVB-H流動電視服務,或於2007年提供服務。

直至2006年8月31日,中國才決定數碼廣播制式,故無綫電視表示將先測試內地研究的制式,如果遲遲未能作測試,便考慮採用於2001年測試成功的DVB-T制式。不過亞洲電視則強調,由於其50%市場來自內地,因此不希望使用歐洲制式。2006年10月19日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宣佈已達成共識,選用大陸制式。兩台於同月派員往上海測試,11月邀請中方到港實地測試,計劃12月中向政府正式提呈。有指香港數碼廣播的推出時間,會因此推遲數月,但仍能趕及政府所訂期限,而一些本地軟體商亦會受惠。

2007年6月4日,經兩台商議完成制式問題後,政府宣布,本港地面電視數碼廣播技術制式,決定採用中國DMB-TH制式,無綫電視與亞洲電視於2007年底推出原有四台的標準清晰度電視頻道,以及新增的標清與高清頻道。

收費電視數碼廣播

收費電視方面,Now寬頻電視原先計劃於2005年末,推出高清電視服務[3],其後推延至06年初[4],再因技術問題押後,Now寬頻電視希望在06年第三季能夠推出,其後再延至07年初。

無綫電視話題角色及實力派演員的崛起

步入2000年代,亞洲電視由於種種原因而收視無法有起色,於是傳媒的焦點轉向到無綫電視的電視劇集中。在2000年代初期,無綫的劇集以中篇輕喜劇為主。無綫劇集的一些人物成功引來觀眾正面的反映而人氣急升,例如黃子華鄭裕玲主演的男親女愛,深入民心,劇中仿傚周星馳於電影《唐伯虎點秋香》一幕中,以「小強」作為蟑螂的稱呼,至今仍被廣泛使用,被譽為香港經典劇集之一。郭晉安主演的戇夫成龍亦是一例,成功取得觀眾的熱烈反響,開拍時裝版。而時裝版阿旺新傳中,湯盈盈憑諧趣惹笑的李笑好一角成功冒起,無綫更為她做度身訂做兩個特別綜藝節目。同時,有一些資深實力派演員在演出這些輕喜劇時,以其演技得到觀眾認同而名望大增,例如夏雨在2005年的甜孫爺爺中飾演一個小人物式父親而惹笑連場,因而得到無綫萬千星輝頒獎典禮(2005年)的最佳男配角獎。

與此同時,在輕喜劇以外,香港近年亦興起女性鬥爭類劇集。這風潮的源頭可追索至2004年播出的金枝慾孽,內容描述後宮爭鬥,被坊間認為是反映了現實中的辦公室政治,劇中女演員因而大紅,如鄧萃雯便再創演藝事業高峰,奠定了當今當紅電視女演員的地位。

2007年,無綫電視播放溏心風暴,起用夏雨、李司棋等實力派演員主演,由於溏心風暴涉及家族爭產,而且演員演技精湛,在觀眾中做成強大迴響,開啟了高收視偏向家族爭產式劇集的現象,其後的家好月圓巾幗梟雄等亦如是。於是夏雨李司棋關菊英米雪黎耀祥鄧萃雯的演技受到絕大部分人認同。另外,其他劇集中的突出角色亦有機會讓有實力的演員彈出,如謝天華飾演的Laughing哥,引發之網絡和社會效應也不容忽視。

由於這些劇集能發揮演技,於是一些實力派演員籍這些劇集成功爭取觀眾認同而升為一線演員。亦與當時一些力棒的年青或偶像演員,出現無法接棒的現象有關。

追擊無綫電視霸權

在2000年代,無綫電視業務總經理為陳志雲,陳志雲原本是香港政府政務官,曾在香港電台主持節目,後來改投無綫電視。陳志雲以他個人的聲線為無綫電視錄製記錄片,而更以業務總經理之便,在無綫收費電視主持《志雲飯局》節目,廣邀娛樂圈人物接受訪問。

同時,由於香港政治生態起了強烈的變化,行事較激進的團體漸漸冒起,而無綫電視被指在處理一次六四紀念活動的新聞時數不當,引來這些團體的指責。以香港人網為首的組織,以追擊陳志雲為目標。剛巧廣播事務管理局進行電視廣播中期檢討,陳志雲在每一場公眾咨詢會中備受追擊,蕭若元亦在其中一場咨詢會中控訴無綫電視強迫歌星簽署廉價合約,不准他們於其他電視台亮相。亦指控廣管局監控不力,而當時亞洲電視行政總裁亦在場,後來亞視正式向廣管局投訴無綫。

由於廣管局處理手法緩慢,事情漸漸淡化,但同時引來社會關注無綫霸權的問題。

亞視多次易手

亞洲電視的主導權在2007年落入以商人查懋聲為首的財團之手,而亞視亦進行改革,台徽亦作出更改。2008年末,亞洲電視宣佈由前電信盈科副主席張永霖為執行主席、城市電訊香港寬頻網絡主席王維基為行政總裁。兩人矢言要將亞洲電視大改革成新媒體,將電視電訊融為一體,不重複傳統電視拍劇運作,主攻中產高檔路綫刺激收視。由於兩人過往從商作風慓悍,張永霖曾以「青樓名妓」自稱,而王維基更有「電訊魔童」之稱,坊間普遍預期亞洲電視即將要進行相當徹底的企業內部改革。就在他們執掌亞視4日後,亞視4位高層同日請辭,包括副總監葉睿宇、總監(新聞及公共事務)關偉、新聞部副總監梁家榮、高級副總裁(工程)何乃賢。

張王二人入主亞視以後,王維基在內部的發言及動作經常引起爭議。王維基在上任不久以後,立即召見新聞部的員工,其會見新聞部員工的片段放上youtube,被視為對亞視新聞部原有的政策作出大幅度改變,於是引來副總監梁家榮等新聞部人員請辭事件。而同時亞洲小姐選舉出現選票爭議,王維基被指在查問亞姐時,曾問及亞姐「妳個波是咪假架?(國語:妳的胸部是否假的?)」。結果王維基上任不足半月,張永霖突然宣佈,經過連日來的合作,發現與王維基在處事作風上出現重大分歧,接受王維基辭職,引發辭職羅生門。張永霖在位一年多,就宣告辭職。

2009年,亞洲電視宣佈接受台灣商人旺旺集團兼中國旺旺主席蔡衍明入股。蔡氏在台灣亦持有中國時報及有線電視中天電視。蔡氏不單止把中天亞洲台引入為亞視數碼電視內的一條頻道,其把中天的政治模彷秀變為《香港亂噏》及複製台灣的歌唱選秀節目《亞洲星光大道》。

2010年,傳出查氏有意出售股權,而蔡氏亦有意入主亞視,但最後亞視的股權落在大陸商人王征家族的手上。儘管王征並沒有持有股權,更聲稱為「亞視義工」,但大股東黃炳均是王征的遠房親戚,而蔡衍明指查氏違反轉讓股權的協議,引致對簿公堂。蔡氏更不再續約轉播中天亞洲台。

在亞洲電視股權風波發生的時候,無綫電視卻成功在星期日時段,擊敗亞視,使亞視的收視跌至零點收視。而亞視則聲言放棄原本的計算收視制度,與學術機構合作以另一種方法計算收視。亞洲電視聲稱,無綫電視以往計算的收視方式已不合時宜,更甚至用「打假」一詞諷刺原有的計算收視方式只有利於無綫電視,有造假之嫌,無綫電視指原有的方法行之有效,決定控告亞洲電視。

收費電視開放及寬頻電視出現

2000年,政府向五間機構發出收費電視牌照,但其中星空傳媒與商人品海擁有的機構,先後宣佈退回牌照。

2004年,資金來自台灣,前身為太平洋數衛視的「譜樂視」及資金來自英國的「Yes Television」分別於4月1日及7月1日把牌照交還政府,退出本地收費電視行列,其中「Yes Television」轉為與和記環球電訊合作發展寬頻內容服務「Yes TV Plus」,「譜樂視」的台灣總公司則在其後結業。至此僅餘無綫電視旗下的銀河衛視並沒有退回牌照,該公司在2004年推出有關服務,即現在的「無綫收費電視」。

但與此同時,另外兩間機構香港寬頻網路有限公司(獲法庭裁定毋需申領電視牌照)及電訊盈科,在2003年內先後推出寬頻電視(IPTV)的收費電視服務(現時兩間公司的收費電視服務分別名為香港寬頻bbTVnow TV),其中now TV自服務推出後,用戶人數倍增;及至2005年中,HBO星空傳媒宣佈將其各頻道的多年期的獨家播映權批予now TV,並將分別於2013年及2011年屆滿。bbTV已在2017年停止運作。

2010年代

王征與誤報事件

2011年7月,傳出前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病重,於傍晚《六點鐘新聞》中報導江泽民病逝的消息[5],死亡原因是肝腫瘤[6],但同時未見其他媒體的報導。亞視曾一度作出臨時安排,抽起原定於9:30播放的節目並改為播放相關特輯,但其他又回復原來安排。由於事出突然而且其他媒體均沒有收到相關消息,至下午九時,不少媒體的即時新聞均只以「引述」方式報導有關新聞。翌日,新華社中午發出英文稿,引述權威消息指,媒體報道江死訊是純屬謠言。中聯辦指亞視這種是嚴重違反新聞職業操守的行為,表示極大憤慨。[7],亞視撤回有關江澤民死訊的報道並發聲明致歉,表示撤回7月6日有關江逝世的報導,並向收看觀眾、江澤民及其家人致歉,廣管局表示就此收到18宗投訴。亞視主要股東之一,江澤民的堂姨甥王征於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也是前晚收看亞視新聞才知道江澤民病逝的消息,亞視高級副總裁(新聞及公共事務)梁家榮則表示,自己盡了最大努力(與上司激辯15分鐘),仍然未能阻止該誤報播出,為事件負全責並引咎辭職。由於王征和江澤民的親戚關係,所以事件引起不少猜測。九月,亞視宣布新聞部高級副總裁梁家榮以私人理由辭職,即日生效。隨後副總裁譚衛兒亦請辭。梁家榮親自解釋,因為他已盡了所有努力,仍然未能阻止誤報之新聞登出,於是引咎辭職。言下之意,應該指有電視台高層施壓,該報道當日非播出不可。

廣播事務管理局公布共接獲45宗不滿亞視的投訴,考慮證據後認為亞視不準確報道新聞及延遲更正錯誤報道方面的投訴成立。廣管局對於亞視在回應其查詢時採取不負責任的態度,表示遺憾,決定向亞視罰款30萬港元。調查發現亞視高級副總裁(企業發展及對外事務)鄺凱迎7月6日致電亞視新聞部副總裁譚衛兒,指收到可靠消息,要求新聞部盡快播出江澤民逝世的新聞;而鄺凱迎更加不只一次強調會承擔責任。

誤報江澤民逝世事件,令公眾質疑亞視的實際控制者是否王征(由於王征並非香港永久居民,按香港法例不能進入亞視管理層,當初王氏入股的時候,曾簽署一份文件,向通訊局保證不控制亞視運作),結果廣管局於2012年,針對主要投資者王征被指操控亞視的事件,完成初步調查報告,指王征違反不會對亞視行使控制的承諾。執行董事盛品儒聘請王征為顧問,但容許王征執行他的職權,隱瞞修改及扣起亞視每星期管理會議的紀錄,藉以隱瞞王征在該些會議的參與程度,要求亞視在收到最終調查報告的七日內須要求盛品儒停止控制亞視,退出管理層。而且高級副總裁鄺凱迎配合盛品儒,容許在亞視沒有任何職位的王征控制亞視的日常管理,但當局無法推斷鄺在調查期間誤導當局,故未有提出對鄺作出任何處分。建議罰款亞視100萬元。而且決定按《廣播條例》發出指示,向提出三項要求,分別是不再准許王征參與亞視的管理、採取補救措施確保亞視不會由外人管理、以及向當局提交改善管治的建議書和由明年起提交年度進展報告,讓當局衡量亞視是否條例中所指的持牌人「適當人選」。亞視不滿調查報告,於是入稟高等法院申請司法覆核,其中一點是指通訊局的報告沒有公開「提供」對亞視不利資料的人是那些人,對亞視不公平。

2013年,香港高等法院正式判亞視敗訴,上訴亦被駁回。2013年8月,通訊局公佈詳細報告,報告內指執行董事盛品儒聘請王征為顧問,容許王征擁有過大的職權,接觸亞視的商業機密,而王氏參與亞視的董事會中,由王氏向管理層發號司令,盛只是在「玩手機」等,超越了一個顧問應有的界線。決定正式罰款亞視100萬元,執行董事盛品儒需於在亞視收到報告後的七日內離職,王征需退出亞視運作,以及亞視向通訊局提交報告。結果由主管新聞部的副總裁雷競斌出任執行董事。不到半年,雷競斌因為與王怔不合而被即時解除職務,由主管市場及營業部的高級副總裁葉家寶出任亞洲電視最後一任執行董事。

無綫電視壟斷歌手的缺口

無綫電視一直壟斷著主流歌手在自身的電視台演出,嚴禁他們在其他媒體(例如亞洲電視有線電視)亮相,隨著有線電視成立娛樂新聞台,亞洲電視亦開始進行藝人訪問業務,無綫電視亦下令嚴禁他們以廣東話接受訪問。

2009年末,香港音像聯盟(HKRIA)就旗下成員唱片公司的音樂作品版權收費問題無綫電視引發爭議,HKRIA指無綫電視為免費電視台,國際性標準計算版稅為收益的0.13%-1.2%,故收取0.45%為合理水平。此外,HKRIA指,會員的音樂作品版權價值被長期低估、無綫因廣播頻道與音樂性節目數量增加、及HKRIA給使用者為一年的綜合牌照,可無限量使用音樂作品;此費用實屬合理。

無綫電視自此開始漸漸封殺HKRIA旗下成員唱片公司(簡稱四大,後來再加入一間唱片公司,簡稱五大)的藝人,2010年1月1日,無綫電視於轉播商業電台的《叱吒樂壇流行榜頒獎禮2009》,時,把四大唱片公司歌手的相關片段全部刪去,改為訪問其他得獎歌手。1月16日,HKRIA成員旗下歌手全部未能於《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獲得獎項,英皇基本上成為大贏家。

而屬於HKRIA旗下較著名的藝人,例如被稱為無綫契仔(乾兒子)的李克勤譚詠麟張學友謝安琪陳奕迅孫耀威等。而同時亦分為兩大陣營,一派以與無綫電視有合作的唱片公司為主(例如英皇金牌大風東亞唱片),另一派是HKRIA旗下成員唱片公司。2011年的四台聯頒音樂大獎因而停辦一年。英皇、東亞唱片因而宣布永久退出「四台聯頒音樂大獎」,以示抗議。而無綫電視不播放香港電台的《第33屆十大中文金曲頒獎禮》及商業電台《叱吒樂壇流行榜頒獎禮2010》,其中一個主要原因為無綫電視和HKRIA有關版稅問題仍然未有達成協議,現階段播出HKRIA所屬唱片公司旗下的歌手片段,可能有法律或其他技術上問題。而商業電台不作電視播放,只在透過旗下的電腦及手機應用程式Hong Kong Toolbar作網上即時視像直播。而香港電台轉而向亞洲電視提供《第33屆十大中文金曲頒獎禮》作轉播。

另一方面,亞洲電視積極拉攏HKRIA進行合作,包括提供平台供HKRIA旗下藝人亮相。2011年大除夕,亞視自行製作春節晚會,邀請HKRIA旗下歌手坐鎮,但收視卻只有三點,與無綫有一段相當距離。經過多年的爭持以後,無綫最後與四大和解,以後四大的藝人除了在無綫出席節目以外,亦可以出席其他電視台的節目。

多間公司爭辦免費電視

繼港府在2009年9月21日決定讓一直未有開設自家電視頻道的香港電台在未來數年內開設獨立免費數碼電視頻道[8]後,為了促進香港整體電視行業的發展,讓觀眾有更多不同種類的高質素電視節目,廣播事務管理局宣佈增發免費電視牌照。2010年1月,香港三間收費電視經營者城市電訊(後改名香港電視網絡)、有線寬頻(以奇妙電視名義)及電訊盈科(以香港電視娛樂名義)先後向廣播事務管理局申請營辦免費電視台,欲加入電視戰團,擴大競爭。廣管局接納上述申請,但由於亞洲電視兩度向廣管局提出上訴,新牌照至2013年6月仍未發出。

城市電訊由王維基執掌,自王維基改革亞視失敗以後,一直希望能參與免費電視的製作。而王維基向現有電視台進行高薪挖角,無綫一部份花旦以及甘草演員宣佈過檔城市電訊,此刻剛巧無綫股權作出變動,邵逸夫夫婦漸漸退出無綫運作,而被停職的總經理陳志雲,雖然在威遠行動一案中無罪獲得復職,未幾亦離職過檔商業電台,而無綫一大批小生花旦北上內地拍劇(因港星為內地拍劇薪酬較香港高)出走潮,引起無綫一輪震盪。而過檔到城市電訊的無綫工作人員指出在無綫待遇差及如何不受尊重、甚至行政混亂。就以演員秦沛及其一對子女為例,姜麗文簽約城市電訊,姜文傑因參與王維基一個宴會(實際上只是支持妹妹姜麗文),令姜文傑立即被無綫雪藏,抽起所有工作。秦沛向無綫高層求情卻不得要領,憤而轉投城市電訊。媒體報導傳出,王維基除了用銀彈攻勢以外,還親自出馬邀請無綫演員過檔,例如黎耀祥亦透露被王維基親自邀請過檔等。面對內外交困的局面,無綫不得不採取措施挽留人才。

王維基為了顯示進軍免費電視業的決心,把城市電訊的電訊業務香港寬頻以五十多億售出,而香港政府一直仍未宣佈批准牌照。

世界盃與奧運播映權問題

自1967年無綫電視啟播以來,市民一直可透過電視免費觀賞國際性的體育賽事,後來1973年麗的電視轉為免費電視亦有播映。

1970年,無綫電視首次播放世界盃決賽,但只是由主辦國墨世哥空運賽事精華及比賽片段的錄影帶,相隔兩天播出,並非直播賽事。至1974年,無綫電視首次直播決賽賽事。1978年,直播賽事增至4場,包括揭幕戰,兩場準決賽及決賽賽事,此安排一直沿用至今。1982年,無綫電視首次直播所有世界盃賽事,讓觀眾可免費收看每場直播賽事。

及後,因應轉播費高漲,無綫及亞視達成口頭協議,聯合洽購1988年漢城奧運會香港地區播映權。唯其後因亞視自行投得播映權,無綫入稟法院控告亞視,法庭裁定無綫勝訴,無綫與亞視可同時直播該屆奧運賽事。

自此,無綫與亞視達成共識,日後將共同競投世界盃及奧運轉播權。

不過,自踏入2000年代,因收費電視的掘起,市民免費收看國際體育賽事的習慣起了變化。

有線電視投得了世界盃2002年及2006年決賽週全部賽事的香港區獨家直播權以後,改變香港人收看世界盃的習慣,以往免費電視投得世界盃的轉播權,由於是免費,觀眾可於家中收看。自有線購入以後,市民一是就改接有線收費電視,一是就到食肆(因為他們接駁了收費電視)惠顧並觀看賽事。

無綫電視與亞洲電視,只能播放其中四場賽事(包括揭幕戰以及決賽),2002年,由於中國首次成功打入決賽週,而剛巧是第一次有線獨家播放世界盃,在社會上引起很大的爭議。結果當時香港政府利用大球場播放中國參賽的賽事。在決賽時,有線播放廣告譏諷無綫電視播放決賽,引起當時主持林尚義在決賽節目中進行反擊。

2010年,有線電視再次奪得世盃決賽週事的香港區獨家直播權,唯國際足協已修改條例,若收費電視取得賽事的直播權,必須把其中22場賽事放在免費電視台播放(包括其中16場分組賽、其中3場8強賽,2場準決賽及決賽)。雖然賽事可由有線電視決定,但由於此條例只是指引,不具備法律約束力,故有線電視維持免費電視台只能播放其中四場賽事,更刻意提高免費電視轉播四場世界盃賽事的條款,要求無綫及亞視播放有線製作的節目以及廣告,這樣做最大得益者為有線,因為有線的廣告可以在免費電視播放,一來可以提高在該四場賽事的廣告收益,二來可以免費佔用免費電視台的該段所有時間。這樣做,令無綫及亞視損失甚大,基本上毫無收入,而且還要「零」廣告收益,浪費自己的資源來為有線賺錢。當時無綫及亞視打算進行杯葛,而有線則公開揚言,他的「有線第一台」可以作為免費電視台播放該四場賽事,但當時香港政府對於免費電視台的困境不聞不問,但對於「有線第一台」是否免費電視台的定義作出干預,指「有線第一台」的觀眾收看該頻道須繳付10元的一次性服務費,而且接觸層面不是全港市民,需要接駁後才能收看。故並非免費電視台。最後無綫及亞視屈服,以10元象徵式費用,轉播有線四場賽事,並依照有線電視的條款。

在四強賽前,無綫電視曾試圖以第三聲道加插自家評述,但有線電視威脅會中途停止訊號,最終放棄有關做法。此外,由於有關業者拒絕發放精華片段,當地媒體只能以圖片顯示,甚至自製動畫模擬,為多年首見。香港亦是兩岸四地中,唯一不能循免費途徑收看賽事(國際足協規定的四場除外)的地區。而有線電視則在世界盃決賽完結時,中止頒獎典禮的訊號。

當時世界盃決賽後不久,香港立法會為免費電視的申請進行公聽會(當時申請的三間機構分別是有線電視、now寬頻電視、城市電訊),會上有市民除了反對有線電視申請免費牌照,對有線電視的壟斷行為作出批評,指有線電視在「有線第一台」事件上,連免費電視及收費電視的定義混淆不清,並質疑在有線電視或其他收費電視台得到免費電視牌照以後,一投得這些重要國際賽事的獨家播映權,是否會「上半場免費,中場休息時中止轉播,並說「下半場請看收費電視」」的壟斷局面。

相對於有線電視的不理性,2012年歐洲國家盃是一個相反的情況,當時投得獨家播映權的now寬頻電視與無綫友好,無綫電視除了播放其中四場賽事(包括揭幕戰與決賽),亦可以轉播頒獎典禮的訊號。該四場賽事在無綫播放時不但可以使用自己電視台的評述員,而且now更將全部精華片段發放給無綫。

2012年,有線電視獲得201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獨家轉播權,但是其條款是需要免費電視轉播200小時賽事。有線電視本想把該200小時賽場於自家的免費電視台播放,但由於香港政府遲遲未發放免費電視牌照,於是需要在無綫與亞視播放。有線電視把2010年轉播世界盃的條款再一次應用,亦也受到無綫與亞視的杯葛,無綫電視為了杯葛到底,特地把暑假的節目作出變陣,以最強的劇集及節目應付(因為主辦地倫敦的時區比香港慢六小時)。並動員全台人員趕拍玩轉三週1/2節目。而有線電視一度成功拉攏亞視,在亞視的國際台播放200小時賽事,有分析認為亞視國際台收視較低,可以為亞視低成本地吸引觀眾,有線亦可以不需付出的情況下使用免費電視的時段,像世界盃時賺取廣告費。

未幾,亞視宣佈因為廣東省落地權問題,宣佈兩台協商暫時停止,雖然有線聲稱已經協助亞視解決該問題,但是亞視仍然堅持該問題仍然存在並不為所動。而無綫電視亦宣佈向國際奧委會申請播放200小時賽事,有線亦需要面對違約局面,此時國際奧委會宣佈派員來港協商,而香港奧委會主席霍震霆亦指協商很快會有成果。面對這個僵局,香港政府召集三台協商,最後三台達成協議,200小時賽事由無綫與亞視平分,兩台可以自行製播節目及廣告,以及賽事可以選擇。

無綫股權易手後,於2013年成功擊敗有線,奪得2014年世界杯播映權。然而,無綫卻只根據國際足協新例,只把其中22場賽事放在旗下的免費電視台播放,其餘賽事則安排在旗下的無綫收費電視播放,惹起各界不滿,指做法與有線電視無異。其中香港藝人蔡卓妍更在微博投訴無綫,指如8強的大型賽事卻沒有安排在免費台播放。儘管無綫積極籌備,動用全台藝員宣傳,以及邀請著名旁述員如何輝等,更與now寬頻電視共享版權,亦無法像以往播放世界盃般取得龐大收入,甚至錄得虧損。而無綫制作的節目,以及旁述員的表現,均引起觀眾的批評。

無綫電視對世界盃的播映安排,有學者分析,情況在將來會更加嚴重。因為現時獲發牌的兩家免費電視台(奇妙電視、香港電視娛樂)的母公司旗下均擁有收費電視(有線電視、now寬頻電視),加上無綫電視,若其中一家競投成功,則可效法無綫電視的做法,只把法例規定的賽事安排在旗下免費台播放便可。

2018年世界盃,轉播權原由樂視體育投得。唯其後因出現財政問題,樂視把轉播權轉售予Now TV。而Now TV亦只是把其中19場賽事放在免費電視台Viu TV播放,Now TV則直播全部64場賽事。世界盃期間,因Now E網上直播出現斷線問題,Now TV把其中2.5場賽事臨時安排在Viu TV播放,令免費直播場次增至21.5場,接近國際足協的新例。不過,此次Viu TV播放世界盃,反而錄得收入,更取得開台以來最高的收視。

香港免費電視牌照爭議

香港免費電視牌照爭議是指香港政府於2010年至2013年間計劃增加免費電視台,而在香港電視業界觸發的一場爭議。這場爭議其實早於2009年已經開始,但直至2011年,王維基開始發動挖角攻勢,事件才廣為大眾所討論。至2012年中,此爭議更趨白熱化,在2013年10月15日奇妙電視香港電視娛樂獲政府批發新的免費電視牌照王維基香港電視網絡不獲接納[9]。但因出現三選二的情況,而政府亦未解釋香港電視網絡不獲發牌原因,因此被認為是黑箱作業,並掀起一場巨大社會爭議風暴。在10月20日,數萬香港民眾遊行集會抗議及包圍添馬政府總部。

亞視欠薪及不獲續牌事件

2014年12月,亞洲電視股東蔡衍明向法院要求委任獨立監管人進入亞視董事局,重組公司結構,法官裁定蔡衍明勝訴,高等法院頒令委任德勤中國華南區主管合夥人黎嘉恩及企業重組服務主管何熹達,擔任亞洲電視經理人。其後,亞視發生欠薪事件,令亞視被逼縮減節目制作,包括縮短新聞時段,導致大量員工離職。2015年,欠薪問題持續,亞視更把旗下劇集版權及資產變賣,其中買家有其對手無綫電視,包括購買亞視片庫中的舊式長片、購買亞視劇集二十年的轉播權等。而早年任職麗的故事策劃的蕭若元,則透過其子蕭定一的中國3D數碼娛樂有限公司購入蕭氏在麗的年代創作的29套電視劇「永久版權」,亞洲電視只能播放這些劇集最多五年,而這五年的播放權亦不能轉手。亞視多次變賣資產,才得以繳交牌費及利息等,但薪金問題仍然持續。

通訊局於2014年提交建議予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決定。原定於同年11月公布結果,但由於期間發生亞視股東官司以及欠薪問題,亞視經理人向行會申請延遲公布結果,以便亞視有足夠時間尋找買家。最後政府決定以2015年3月31日為最後期限。無論王怔還是經理人,亦不斷為亞視尋找賣家。2015年3月31日,亞視於《六點鐘新聞》單方面宣佈大股東黃炳均及主要投資者王征將旗下控股權轉讓予香港電視網絡主席王維基,並將豁免亞視所欠的大部分債務。但翌日早上香港電視網絡發出澄清公告,指王維基並未與王征達成股權轉讓協議。亞視經理人德勤會計師行於下午2時突然召開記者會,宣布成功為亞視找到投資者,雙方於該天早上簽訂買賣協議條款書。然而,在3月31日限期屆滿後,亞視仍然未能找到合適買家。行政會議於4月1日召開特別會議,雖然在會議途中收到經理人的信,表示已經有賣家願意接手,最後亦一致通過亞洲電視不獲續牌,牌照將於2016年4月屆滿。

2015年9月9日,亞視管理層舉行記者會,執行董事葉家寶宣佈司榮彬的中國文化傳媒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購入黃炳均52.41%的股權,其中41.66%完全交易成功。雖然亞視不獲續牌,但仍受法例監管,股權變動必須得到政府同意,但政府未有同意這個變動。變成亞視私下交易股權但不獲政府承認的混亂情況,而新投資者司榮彬的入主,仍然未為亞視的財政帶來改善,欠薪、欠租、欠罰款等事件仍然不斷發生。最後葉家寶在法庭就欠薪判罰後,宣佈辭去執行董事的職務。雖然何子慧出任行政總裁,但亞視仍處於一片內部混亂與不穩之中,2016年1月起,亞視有不少員工因為拖久薪金過久,決定按《僱傭條例》的自動遣散條款離職,到了3月,甚至出現司榮彬與亞視經理人就發薪的爭議,差點發生牌照最後一個月才停播的困境。

2016年4月1日是亞視本地免費電視牌照的最後一日,亞視於4月2日零時起終止地面電視廣播,多間傳媒機構均有直播亞視「熄機」過程。2016年4月1日晚上11時59分57秒,亞視所有頻道播出藍色畫面,藍色畫面由亞視大埔總台控制室播出,作為通知慈雲山發射站中斷訊號的訊息[10]。慈雲山發射站「熄機」及頻道交接程序如下:

  • 模擬頻道:4月2日0時0分,發射站亞視員工中斷模擬頻道的訊號,觀眾會看到雪花。到0時2分,香港電台開始在原來的亞視模擬頻道傳送訊號,港台電視31A取代本港台,港台電視33A取代國際台,港台電視31A畫面上寫著「歡迎收看港台電視31A」,港台的工程人員在確定訊號穩定,在約凌晨零時7分,港台電視31A開始提供節目。[11][12]
  • 數碼頻道[13]
    • 多頻網頻譜:接手亞視部份頻譜的ViuTV的工作人員切換訊號,即時接手原本由亞洲電視使用的多頻網數碼頻譜廣播,部份觀眾需要在電視機重新搜台才能收看ViuTV。訊號切換期間並沒有中斷,只是刪除訊號內11台本港台及16台國際台,並增加99台ViuTV,因此並不會影響透過相同大氣電波頻道傳送的81台翡翠台
    • 單頻網頻譜:於午夜起再沒有訊號傳送。

步入新的電視時代

2014年1月6日,香港電台加入電視廣播,港台電視推出數碼地面電視廣播服務啟播,隨著2016年亞洲電視結束本地免費電視廣播,其模擬和數碼頻道分別由港台電視及香港電視娛樂接手。2016年4月香港電視娛樂ViuTV)開台,提供一條廣東話中文頻道,主打破格真人騷搶收視。與香港有線電視同系的奇妙電視香港開電視)亦於2017年5月啟播,計及無綫電視、港台電視、ViuTV及奇妙電視,香港已經步入公共電視廣播及再有四台鼎立的全新時代。

2017年3月9日,奇妙電視的母公司有線寬頻,其大股東九倉於其業績報告中表示,與有線寬頻潛在買家的商討已全部終止,並未達成出售協議。除現行由九倉提供的4億融資資金承擔外,九倉未來無意再增持有線股權及提供任何進一步資金承擔,引發外界對有線寬頻是否要停播的疑慮。未幾永升表示有意入股,於是向政府撤回免費電視的申請,最後永升在2017年9月,成功入股有線寬頻成為主要股東。後來,鳳凰香港電視香港電視網絡撤回免費電視牌照申請,同時永升收購有線寬頻而放棄申請。

步入網絡年代,影片分享網站串流媒體OTT平台愈趨普及,電視雖仍然為家庭觀眾最主要的資訊接收渠道,但收視人數已經有所減少[14]。香港電視廣播業面對競爭對手的出現,正積極轉型並加大在互聯網上的投入。港府亦正積極研究檢討過時的《廣播條例》,放寬對電視廣播業者的規管,拉近電視業和互聯網媒體在規管上的差別對待,保障他們能夠面對競爭、持續經營及保持收視[15]。無綫在2020年第四季起推出新安排,將多齣重頭劇如《使徒行者3》、《踩過界II》安排在myTV Gold付費用戶及TVB Anywhere訂戶優先收看,與中國大陸、海外付費串流平台同步,象徵了免費收看的翡翠台被串流平台取代領導地位[16][17]

另一方面,香港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2019年2月11日宣布,香港將在2020年11月30日終止模擬電視服務,並在2020年12月1日開始全面數碼電視廣播。[18]

廣播政策檢討

隨着頻道數目激增,加上近年有不少人士及組織要求政府全面檢討落廣播政策,而《大陽報》引述消息指廣管局將全面檢討《廣播條例》並放寬部份規定。另外,廣播事務管理局電訊管理局合併為通訊事務管理局,以有效監管。

参考文献

  1. 香港電視恩怨史 無線、亞視兩台大戰40年
  2. 《亞洲電視46週年特刊》。亞洲電視,2003年:第42頁
  3. 《電盈年底推高清電視》,明報 2005.10.05
  4. 《電盈搶攻高清電視市場,將推出18M寬頻服務》,經濟通 2005.12.18
  5. . 2011-07-06 [2011-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06).
  6. . [2013-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9).
  7. 中聯辦斥亞視報道江澤民已死純屬造謠違反操守
  8. 港台地位不變獲資源新頻道 明報 2009年9月22日
  9. . 政府新聞公報. 2013-10-15 [2013-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1).
  10. NOW新聞台直播亞洲電視廣播訊號中斷
  11. . 香港電台. 2016-04-01 [2016-04-01].
  12. . 香港電台. 2016-04-01 [2016-04-01].
  13. . now新聞. 2016-04-01 [2016-04-01].
  14. . 明報財經. 2018-02-14.
  15. . 香港政府新聞公報. 2018-02-20.
  16. 搶先播TVB重頭劇 開拍原創劇集頭條日報,2020年9月14號
  17. 香港免費電視遭串流電視奪位的一天
  18. .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