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山空難

黑茶山空难,或称四八空难,是1946年4月8日在中国山西省兴县黑茶山发生的一起空难,一架由重庆飞往延安的编号为43-16360的C-47因天气原因迷失航向,导致撞毁在延安东北方向的山西省兴县黑茶山。机上乘客14人、机组成员4人全部罹难,罹难者包括中共中央委员王若飞秦邦宪新四军军长叶挺,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邓发

黑茶山空難
與失事客機相似的C-47在中国航空博物馆
概要
日期1946年4月8日
摘要天气原因导致迷航
地點 中華民國山西省兴县黑茶山
乘客14
機組人員4
受傷0
死亡18(全部)
生還者0
機型C-47
營運者美国陆军航空军
註冊編號43-16360[1]
起飛地 中華民國重庆白市驿机场
最後地 中華民國西安西关机场
目的地 中華民國延安东关机场

经过

1946年4月8日,编号为43-16360的C-47运输机重庆白市驿机场起飞,飞机在西安经停。起飞后不久,飞机即与美军延安观察组取得联系。12时25分,飞机在陕西甘泉上空同延安电台联络一次。之后即中断联络。下午2时左右,飞机经过延安上空,但延安当时小雨,云雾浓重,无法降落。飞机在返航时迷失方向,误向晋绥边区方向飞去,最终撞毁在山西省兴县黑茶山。9日至11日,延安通过重庆方面派出美军飞机,在陕甘宁边区境内反复搜寻,但无结果,11日夜,晋绥边区有关方面向中共中央报告,在黑茶山发现坠毁飞机,机上18人全部遇难[2]

遇难人员

  • 王若飞秦邦宪(博古):中共中央委员,当时在重庆参与修改宪法草案[3]:429。由于国共双方存在重大分歧,二人必须回延安汇报请示[3]:439
  • 邓发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从巴黎参加世界工会代表大会和第二十七届国际劳工大会归来,随行携带毕加索毛泽东的油画[4]
  • 叶挺新四军军长,皖南事变中被俘,1946年3月4日获释。此时返回延安参加整军工作会议。同行的有夫人李秀文、女叶扬眉、子叶阿九、保姆高琼
  • 李少华彭踊左魏万吉赵登俊: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军官。
  • 黄齐生王若飞舅父,教育家,较场口事件后专程从延安赶来慰问伤者,此时结束活动返回延安[5]。同行的有其侄孙,青年音乐家黄晓庄[6]
  • 美军机组成员:兰奇上尉(C·E·Lange),瓦伊斯上士(Dallas Wise)、迈欧上士(M·S·Maier)、马尔上士(TE·R·Martin)

[7]

纪念

这天大的损失呵怎样补偿?
千人万人的眼泪汇成了海洋。
浇不息的烈火呵燃烧着你们的胸膛。
你们的躯体化为了一片红光,
你们如火焰天使自天而降。
宇宙的黑暗也得向你们投降,
人民的前途照耀得光明无量。
……
这是你们的呼声如雷震响。
永远领导着我们呀,火中的凤凰。
领导着我们高涨到千丈,万丈,万万丈,
我们要把法西斯魔鬼们扫数灭亡,
让人们安乐在红光明亮的地上。

——郭沫若《挽四八烈士歌》,1946年4月23日[8]

空难发生后,中共中央决定将遗体从黑茶山运往岚县机场,再转运延安[3]:440,当地民众知道此事后,灵柩过处,群众跪伏道上,拦路吊祭,扶棺痛哭,深致哀悼[3]:445-446。4月15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党校大礼堂举行干部大会,悼念被难烈士,大会推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任弼时康生、彭德怀、林伯渠贺龙习仲勋徐向前蔡畅15人为主席团成员,林伯渠主持悼念活动。秦邦宪夫人张越霞、邓发夫人陈慧清、黄齐生孙女黄晓芬等烈士遗属参加了悼念活动。4月17日,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在岚县机场举行了隆重的公祭[3]:447。4月18日,由晋绥边区公安总局局长谭政文等人护送,飞机载着遗体抵达延安,当夜中共中央委员轮流坚持守灵[3]:450毛泽东在《解放日报》上发表悼词说:“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毛泽东以中共中央名义题写了一副挽联:“天下正多艰,赖斗争前线,坚持民主,驱除反动,不屈不挠,惊听凶音哀砥柱;党中留永痛,念人民事业,惟将悲痛,化成力量,一心一德,誓争胜利慰英灵。”朱德提词:“为全国人民和平民主团结而牺牲。”周恩来写了《“四八”烈士永垂不朽》的悼念文章。19日,延安各界将举行公祭追悼大会和遗体安放仪式,烈士墓地选择在延安城郊王家坪北侧、清凉山下的飞机场旁,修建烈士陵园;延安《解放日报》编辑悼念“四八”被难烈士专刊[3]:456。中共解放区各地也相应开展纪念活动。

空难后,位于重庆各报纷纷刊登新华社的电讯,报道了王若飞等人空难的消息。重庆《新华日报》刊登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周恩来、董必武、吴玉章、陆定一、邓颖超联合具名的《讣告》,正式向社会各界报告王若飞等遇难的消息。一时间,重庆中共代表团驻地轮流招待应接不暇的吊唁者。4月19日上午9时,重庆各界追悼王若飞、博古、叶挺、邓发诸先生大会在重庆青年馆举行,大会由李公朴主持,张澜主祭,周恩来、沈钧儒孙科邵力子等人陪祭[3]:453。4月30日,由宋庆龄左舜生黄炎培柳亚子马寅初陶行知许广平叶圣陶夏衍潘梓年等人发起,上海各界在玉佛寺举行追悼大会[3]:454-455

1957年,中共中央从党费中拨出100多万元,将延安东关机场的陵园迁至王家坪。1970年,王家坪因建造延安革命纪念馆,四八烈士陵园再迁至李家村。陵园北靠大山,面对延河。主体建筑为六层石阶陵墓台,排列27位烈士墓碑,最上层为王若飞、秦邦宪、叶挺、项英邓发张浩关向应郑耀南墓碑。1992年,又建纪念塔祭[3]:459

叶挺长子叶正大因此事件,日后决定学习飞机制造专业。1949年,他进入五年制的莫斯科航空学院飞机制造系学习[9]

事件调查

对于此次“四八空难”的失事原因。中共方面对此次空难一直抱有怀疑,派晋绥公安总局顾逸之前往调查。顾逸之在调查处理后,上报书面报告中,既明确了飞机是因云雾浓重、低空飞行导致撞山起火,也排除了人为爆炸的可疑迹象;也提出了对飞行迷失方向和仪表问题等疑点[10]。当时正值国共和谈时期,只能对外宣称是一起意外事故[11]。据叶挺之子叶正大回忆,周恩来1951年时分析认为,座机失事肯定是国民党特务做了手脚,但因时下局势且无确凿证据而不好直说[12][13][14][15]

2003年,期刊《档案时空》中刊发了《叶挺将军座机失事真相揭秘》一文[16],其中称时任军统中美合作所特工队长的杜吉堂临终前陈述,当年他受军统组织策划了此次空难。杜吉堂称飞机在西安经停时,其找到下属王平虎安排杨耀武混到飞机检修的人员当中,在检修飞机时把磁铁放在了飞机高度表和磁罗表的反面[17]。2006年,秦邦宪之子秦铁、叶挺之子叶正大、王若飞之子王兴、邓发之子邓北生等人查找媒体逢事件60周年、葉挺誕辰110周年而纷纷转载的该报道的最原始出处[15],但未能找到,经各种渠道询问,得出结论是根本没有“杜吉堂”这个人[18]。秦铁口述认为,这篇文章漏洞百出:其一,国共会谈期间,双方行动都是透明的,博古等人离开重庆,报纸都有公开报道,国民党一些官员还到重庆机场送行,所以所谓国民党特务刺探到了这一条情报,是无稽之谈。其二,驾驶这架C-47的是美国“飞虎队”的飞行员,国民党特务不会有胆量连美国人也一起害。故此秦铁认为,“四八空难”还是场意外[19]

另据报道,关于失事原因,还有葉正大弟弟葉正光于2005年听新加坡朋友转述的燃油被特务更换说,以及飛機設計專家葉正大从航空技術角度得出的仪表定时破坏说[15]

参考文献

  1. . Aviation Safety Network. [2018-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8).
  2. 卢权. . 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4: 576–578. ISBN 7-218-01478-X.
  3. 吴葆朴; 李志英. . 北京: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7. ISBN 978-7-80199-685-5.
  4. . 人民网. 2014-03-17 [2018-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26).
  5. 段雨生; 赵酬; 李杞华. . 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9: 408. ISBN 978-7-205-06542-3.
  6. 汪毓和. . 人民音乐. 2006, (4): 20-22 [2018-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8).
  7. 汪建新. . 凤凰网. 2016-12-29 [2018-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6).
  8. 郭沫若. . 北京: 开明出版社. 2016: 88. ISBN 978-7-5131-2647-2.
  9. 叶正大等著. . 北京: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4: 245–248. ISBN 978-7-5034-4371-8.
  10. 少华. .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5: 138.
  11.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242.
  12. 叶正大. . 马洪武 (编). . : 622.
  13. Zui Shen; Meijuan Shen. .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1 August 1986: 220. ISBN 978-0-8351-1599-5.
  14. 叶正大. (PDF). 北京档案. 2003, (2) [2019-04-05]. 原载《党史信息报》
  15. 秦立海. . 新華澳報. [2019-04-05].
  16. 月会. . 档案时空. 2003, (03) [2019-04-05].
  17. 张庆军. . 黄山书社. 2005: 262-263. ISBN 978-7-80707-165-5.
  18. 魏然. .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2年04月06日 [2019-04-05].
  19. 秦铁口述; 李菁主笔. . 三联生活周刊. 2010, (46) [2018-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07).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