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公共租界
在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占领了鼓浪屿,直到1845年才撤军。1843年后,厦门根据《中英南京条约》开辟为通商口岸,英国另在厦门本岛内港海岸获得了一块滩地兴建英租界,鼓浪屿则保持原有风貌。
鼓浪屿公共租界 Gulang Yu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 ||||
公共租界 | ||||
| ||||
管理机构 | 鼓浪屿公共租界工部局 | |||
歷史 | ||||
- 成立 | 1902年1月 | |||
- 廢除 | 1943年5月 | |||
現隸屬於 | 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 |
福建歷史系列条目 | ||||||||
---|---|---|---|---|---|---|---|---|
史前福建 昙石山文化 七閩 · 古閩人 · 閩越人 | ||||||||
閩越 334 BC – 111 BC 秦 闽中郡 222 BC – 209 BC | ||||||||
兩漢 扬州刺史部 會稽郡 | ||||||||
孙吴 扬州 會稽郡 会稽南部都尉 建安郡 | ||||||||
六朝 扬州 江州 闽州(陈宝应政权) 557 – 564 丰州 建安郡 晉安郡 南安郡 | ||||||||
隋唐 江南道 岭南道 江南东道 福州 建州 泉州 漳州 汀州 临汀郡 福建观察使 威武军(王氏政权) 893 – 909 | ||||||||
闽 909 – 945 殷 943 – 945 威武军(李仁达政权) 945 – 947 清源軍 949 – 978 南唐 永安军 945 – 956 忠义军 956 – 976 吴越 威武军 947 – 951,977 – 978 彰武军 951 – 977 | ||||||||
兩宋 福建路 985 – 1278 福州 建州 泉州 漳州 汀州 南劍州 邵武軍 興化軍 建寧府 福安府 兴安州 | ||||||||
元 江浙等处行中书省 福建道宣慰司 福建等处行中书省 兴化分省 泉州分省 泉州行中书省 福建平海等处行中书省 亦思巴奚政权 1357 – 1366 | ||||||||
明 福建等处承宣布政使司 1376 – 1646 南明 隆武政权 1645 – 1646 明郑政权 1646 – 1680 | ||||||||
清 福建省 1647 – 1911 耿精忠政权 1674 – 1676 厦门英租界 1852 – 1930 鼓浪屿公共租界 1902 – 1943 | ||||||||
中華民國 福建省 1912至今 闽南护法区 1918 – 1920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福建省 1932 – 1935 闽浙赣省 1932 – 1935 闽西特区 中華共和國 1933 – 1934 福州特别市 厦门特别市 闽海省 兴泉省 龙汀省 延建省 中華人民共和國 福建省 1949至今 |
鼓浪屿公共租界是中国在清末到民国时期的2个公共租界之一(另外一个公共租界是上海公共租界)。
歷史
- 1902年1月10日(光绪二十七年十二月初一日),英国、美国、德国、法国、西班牙、丹麦、荷兰、瑞典-挪威、日本等9国驻厦门领事与清朝福建省兴泉永道道员延年在鼓浪屿日本领事馆签订《厦门鼓浪屿公共地界章程》[2],鼓浪屿成为公共租界[3],1903年1月,鼓浪屿公共租界工部局成立。在此前后,陆续有英、美、法、德、日等13个国家先后在岛上设立领事馆。
这样,厦门地区就形成2个租界隔海对峙的局面。厦门英租界面积狭小,完全是商贸区;而鼓浪屿面积较大,形成大规模的西式住宅区。
参考文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