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国道
107国道(“国道107线”、“G107线”、京港线[1])是在中国的一条国道,起点为北京,终点为广东深圳罗湖文锦渡口岸大门107国道终点标志,全程K2508+269公里。
107国道 | |
---|---|
最近通車日期 | 不詳 |
規劃總長度 | 2508 |
起點 | 北京市广安门 |
終點 |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文錦渡口岸 |
并行线路
与107国道基本并行的公路主要有京港澳高速公路。
里程表
城市名 | 距起点距离(公里) |
北京市 | 0 |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地区 | 24 |
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 | 72 |
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 | 97 |
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 | 105 |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县 | 136 |
河北省保定市区 | 162 |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 | 196 |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 | 225 |
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市 | 261 |
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 | 285 |
河北省石家庄市区 | 304 |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邑县 | 365 |
河北省邢台市区 | 437 |
河北省邯郸市沙河市 | |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 | |
河北省邯郸市区 | 497 |
河北省邯郸市磁县 | 524[2] |
河南省安阳市 | 558 |
河南省汤阴县 | 580 |
河南省鹤壁市 | 600 |
河南省淇县 | 620 |
河南省新乡市 | 670 |
河南省郑州市 | 753 |
河南省新郑市 | 800 |
河南省长葛市 | 822 |
河南省许昌市 | 848 |
河南省临颍县 | 877 |
河南省漯河市 | 907 |
河南省西平县 | 939 |
河南省遂平县 | 969 |
河南省驻马店市 | 992 |
河南省确山县 | 1014 |
河南省信阳市 | 1096 |
湖北省广水 | 1161 |
湖北省孝昌县 | 1205 |
湖北省孝感市 | 1256 |
湖北省武汉市 | 1333 |
湖北省崇阳 | 1427 |
湖北省赤壁市 | 1476 |
湖南省临湘市 | 1535 |
湖南省岳阳市 | 1580 |
湖南省长沙市 | 1734 |
湖南省湘潭市 | 1784 |
湖南省湘潭县 | 1793 |
湖南省衡山县 | 1859 |
湖南省衡阳市 | 1925 |
湖南省耒阳市 | 1992 |
湖南省郴州市 | 2075 |
湖南省宜章县 | 2050[3] |
广东省连州市 | 2256 |
广东省阳山县 | 2328 |
广东省清新区 | 2451 |
广东省清远市 | 2454 |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 | 2502 |
广东省广州市 | 2402 |
广东省东莞市 | 2590 |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 2656 |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福田区 | 2662 |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 | 2698 |
历史
107国道途径中国南北六大省级行政区省会,交通地位极其重要。虽然1981年才正式采用编号,但其路网发展也有百年,最早一段可追溯至1923年完工的长潭公路。但全线直至20世纪80年代末才形成双向四车道水泥路的规模。此后发展加快,经过沿路各地不断的扩建,改线,才形成现有的规模。因此里程变化较大。
湖南段
以长沙为分界,分为岳阳临楼司至长沙段,长沙至郴州宜章段。
岳阳临楼司至长沙段可追溯至1944年日本侵略军侵占长沙后,修建岳阳通长沙的行车便道,线路选择在粤汉铁路以东,长岳古驿道西侧的傍山地带,自岳阳三眼桥起,经郭镇、新开塘、木鱼山、越新墙河、再沿长湖、洪图、界牌、新市、黄柏、青山铺过黑石渡以达长沙,共210公里。全线路基甚低,有的仅与两侧田垅等高,有的沿山脊布线;路面宽仄不一,仅20公里铺少量砂石;新墙河设浅水便桥,黑石渡设临时渡口,以供其军用车勉强通行。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战时运输管理局”曾拨款2千元,交由第四方面军进行整修,临时利用该线从事“复员”运输。民国36年(1947)1月,因战前所建湘鄂东线(自平江界上通鄂)、湘鄂西线(自澧县东岳庙通鄂)已修复通车,岳阳、湘阴等县人民迭次请求省政府将此路还为田,长沙市参议会亦持此议,省政府遂允准沿线各县毁路还田。在湖南解放后的1955年,临湘县人民政府为发展境内交通,以民工建勤方式,按原便道走向,率先修筑尖山至临湘县城的公路14.13公里;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岳阳县主要采取民工建勤方式,以县城为中心,向南北两端筑路,分4期建成平田至范家铺53.7公里的简易公路;与此同时,汨罗县亦建成界牌岭至剑头山67.25公里的路基,临湘县建成县城至路口铺13公里的简易公路和羊搂司至尖山2.37公里的三级公路,长沙县建成青山铺至水渡河和水渡河至洪山庙共31公里的简易公路;70年代中期,岳阳县再建成范家铺至界牌岭6公里的三级公路;至1979年9月,长沙县接通剑头山至青山铺1.7公里的“断头路”。至此107国道湖南段正式全通。
长沙至郴州宜章段分为长潭公路,潭衡公路,衡郴公路,郴宜公路,宜小公路。民国时期已经全通,是当时湖南南下的唯一道路。
民国2年(1913)春,湖南都督谭延闿为使省城长沙与重镇湘潭,在军事上成犄角之势,以利控制政局,决定以省财税节余兴筑长潭公路,特成立“湖南军路局”进行施工,但当年冬季因政局动荡停建。民国5年8月,谭延闿复主湘政,又复工续修。嗣后,因军阀混战,工程时作时辍,至民国10年秋始完竣。时此路起于省城四十九标营房,经大托铺、暮云市、易家湾,至湘潭县城(今湘潭市)东岸盐码头止,全长50.11公里。由于财力与技术的局限线型不尽合理,标准较低,但为中国第一条现代公路。
长潭公路通车后的第二年(1923年)6月,湘南镇守使兼善后督办唐生智着手修建衡(阳)郴(县)公路。民国14年(1925)9月,衡阳东阳渡至耒阳驷马桥的路基工程完成,由官督民办的湘南汽车路局接办,分衡(阳)耒(阳)、耒郴(县)两个工区施工。16年10月,衡阳至高亭司一段竣工通车;17年12月,衡郴全段公路竣工通车。
衡郴公路接近竣工时,开始对(湘)潭衡(阳)线进行测设,并筹划兴筑施工事宜。民国18年11月续建潭衡公路,于次年(1930年)4月竣工通车。至此,长沙、湘潭、衡阳、郴县已一线相连。
在衡郴线竣工时,当局即开始测量兴修郴宜(章)公路。民国18年2月正式开工,是年秋,工地“疾疫大作”,“工人三千,非死则徙”,以致“工程无形停顿者三、四月”。湖南全省公路局成立后,继续组织施工,19年8月又因战事“奉令停工”;20年10月再度复工,直至21年6月始告完成。但宜章至小塘(10公里)接通粤境公路,因工程艰巨,几经勘测、研究,22年4月才动工,1千余名筑路工人和技职人员,历9个月的努力,至23年1月始完竣。至此,长沙至湘粤边境的公路历时20年遂全线贯通。此路修成后,时称“湘粤线”。[4]
解放后,政府对长沙至湘潭段进行改建,部分路段适应城市建设予以改线,在1980年之前基本上达到二级公路标准的沥青路面;湘潭至衡阳亦已建成沥青路,唯路面宽度尚在9~10米间;另建成湘潭湘江大桥、涟水大桥、涓水大桥、衡阳湘江大桥取代渡口。
各地分段
由北往南排列,斜体为重要节点
北京市
西城区:正阳门(中国公路零公里标志)——前门西大街——宣武门西大街——长椿街——广安门内大街——广安门桥(国道计数起点)——广安门外大街——广安路——北京西站南路口 丰台区:北京西站南路口——广安路——岳各庄桥——卢沟桥路——大瓦窑桥——卢沟桥南路——卢沟新桥(旧线;卢沟桥)——杜家坎圆环——周口店路(京周路)——赵辛店立交 房山区:赵辛店立交——京深路——琉璃河京冀界
保定市
涿州市:琉璃河京冀界——京深路——涿州桥——城西大街——长城桥——半壁店西街——三义街——学校街——京广北大街——
高碑店市:——京广北大街——高碑店车站路口——京广南大街——辛告村——
定兴县:——辛告村——新国道大街——大沟路口(旧线:辛告村——国道大街——大沟路口——)——北河车站街——国道路段——固城车站大街——六里铺——
徐水区:六里铺——长城北大街——徐水火车站——长城北大街——
莲池区:——长城北大街——北三环路口——北三环路——西三环路
竞秀区:——北三环路——西三环路——于家庄环岛——建国路——赵庄镇
望都县:赵庄镇——二环路——兴旺路——南阳村(旧线:赵庄镇——阳光北大街——阳光南大街——庆都西路——兴旺路——南阳村)
唐县:南阳村——兴旺路——王京
定州市:王京——国道路段——
清远市
连州市—清城区:清连二级公路(原 114省道(清新-连州)及 259省道(连州-凤头岭))
连州市中心:连江路——城南大道
阳山县中心:花溪大桥——韩愈路
清新区:迳口——清和大道——城西大道—清新大道路口
清城区:城西大道——清远大桥——江南北路——人民四路——富强路——清远大道——狮子湖大道——清三公路——新基路口——赤青大道
广州市
花都区:赤清大道——赤坭大道——风神大道——农新路——云山大道——花城路——新亚大桥——广花一级公路(广花六路——广花五路)
白云区:广花一级公路(广花四路——广花一路)——鹤边路口——机场路——黄石立交——黄石东路——白云大道南 ——大金钟路——广园中路——
天河区:——广园东路——沙河路口——广州大道——天河立交——天河路——中山大道——鱼珠路口
增城区:康南路口——广深大道——江南大桥
东莞市
莞穗路——蓬庙大桥——金鳌路——宏远路——三元路——长泰路——莞长路——黄郎二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