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市
安阳市,古称殷、相州、彰德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市境东连濮阳市,南接新乡市、鹤壁市,西界山西省长治市,北达河北省邯郸市。地处太行山脉东麓,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山地、丘陵,东部为山前平原、黄卫冲积平原。漳河流经市境北缘,洹河从市区北部蜿蜒而过,淇河、汤河、卫河流经境内。全市总面积7,352平方公里,人口511.7万,市人民政府驻文峰区。
安阳市 | |
地级市 | |
![]() 七朝古都安阳 | |
![]() | |
别称 | 殷都 |
旧称 | 北蒙、殷、宁新中邑、相州、彰德府 |
所属 | ![]() |
行政区划代码 | 410500 |
下级行政区 | 4市辖区、1县级市、4县 |
设市时间 | 1982年3月 |
政府驻地 | 文峰区文峰大道568号 |
主要领导人 | |
- 市委书记 | 李公乐 |
- 人大常委会主任 | 徐家平 |
- 市长 | 袁家健 |
- 政协主席 | 葛爱美(女) |
城市政治 | |
- 城市精神 | 文明、和谐、创新、超越[1] |
- 城市称号 | 八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 |
位置 | 36°05′50″N 114°23′32″E |
面积 | |
总面积 | 7,352 km²(全省第11位,占全河南省4.44%) |
- 市区 | 543.6 km² |
- 建成区 | 76[2] km²(2011) |
- 陆地 | 6,994[3] km² |
- 水域 | 419[3] km² |
海拔 | |
- 最低 | 50 m |
- 最高 | 四方垴,1,632 m |
气候 | 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
- 年均温 | 14.1 ℃ |
- 年降水 | 556.9 mm |
- 年日照 | 2,225.3 h |
人口(2015) | 511.7万人 |
- 市区(2015) | 124.26万人 |
- 城镇(2015) | 239.7万人 |
密度 | 696/km² |
官方语言 | 普通话 |
方言 | 晋语邯新片、河南话(中原官话郑曹片) |
GDP(2019) | ¥2,229.30亿(全省第12位,佔全河南省4.10%) 317.02亿 美元(汇率) |
人均 | ¥36,695(全省第12位) 4,460 美元(汇率) 5,892 國際元(平价) |
邮政编码 | 455000 |
电话区号 | 372 |
时区 | UTC+8(东八区) |
市树 | 国槐 |
市花 | 紫薇 |
车辆号牌 | 豫E |
政府门户网站 http://www.anyang.gov.cn/ | |
本表面积、人口、经济数据参考《河南统计年鉴-2016》 |
安阳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以世界文化遗产殷墟而闻名,是早期华夏文明的中心之一,有3300多年的建城史,500年建都史。安阳的建都史除在殷建都的商朝外,还有在邺建都的六个魏晋南北朝政权[4],为“七朝古都”[5][6]。安阳是京广铁路、京广高速铁路以及京港澳高速公路上处于石家庄与郑州之间的重要城市。
名称
北蒙是安阳最早的名称。约前1300年,商朝的第20位国王盘庚将都城从“奄”(今山东曲阜)迁到“北蒙”并改名为殷,史称“盘庚迁殷”。
安阳的得名则始于战国末期。《史记·赵世家》记载:赵惠文王二十四年(前275年),“廉颇攻魏房子,因城而还,又攻安阳,取之”。这是“安阳”这一名称在史籍上最早的记载。一说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秦国攻克魏国宁新中邑,因“宁新中”位于淇水之北(山南水北为“阳”),又根据相近字义变“宁”为“安”,故名“安阳”。
401年,北魏在邺城设相州,取河亶甲居相之义为名,是为“相州”名称之始。580年,古邺城被焚毁,相州、魏郡、邺县三级治所及邺民迁至安阳,安阳遂称相州,自此亦有邺城之称,即为新邺城,后来也曾称邺郡。隋代、唐代、宋代都沿用“相州”一名。金明昌三年(1192年),相州升为彰德府,明、清两代沿用。直到中华民国初年废彰德府,复置安阳县,“安阳”一名便沿用至今。
历史
史前时代
今安阳县小南海的小南海洞穴遗址表明,在约25000年前至约13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这一带已经有人类居住。该洞穴遗址现在位于小南海西南的北楼顶山山腰上,坐西朝东,洞口约3米多宽。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专家曾对洞穴进行发掘。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中将此称为“小南海文化”。
先秦
殷商后期,安阳是商都殷墟。早期的商王朝频繁迁移都城。据史料记载,他们一共进行了13次迁都。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统治时期,都城从“奄”(位于今山东省境内)迁到“北蒙”(今安阳市区西北)并改称“殷”。史称“盘庚迁殷”。商朝都城迁殷后,殷成为此后商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商王朝在殷共传八代十二王,历时254年。前1046年,周武王率诸侯之师伐商纣,发动了牧野之战,纣王兵败自焚,殷亡。近代,这里出土了15万多片甲骨文、上万件青铜器(包括著名的后母戊鼎)、50多座宫殿遗址,发现有宫殿区、王陵区、平民区、铸铜遗址、手工作坊以及大型祭祀场等。
春秋时期,安阳先属卫国,继而属晋国;战国时期,安阳属魏国,后属赵国。“安阳”一名始于战国。其说有二,《史记·赵世家》载:赵惠文王二十四年(前275年),“廉颇攻魏房子,因城而还,又攻安阳,取之”。“安阳”一名始见于史册。另《史记·秦本记》载: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王)攻邯郸,不拨,去……攻汾城,即从唐拨宁新中,宁新中更名安阳”。即“安阳”之名是由“宁新中”改。
秦汉魏晋南北朝
秦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今安阳市所辖地区大致属邯郸郡。始置安阳县。秦末属河内郡和邯郸郡。
西汉初年,废安阳县并入荡阴县,此后直到西晋才得以重置。此间今安阳市所辖地区西部属河内郡,东部属魏郡(治所在邺城,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自东汉至西晋统一前,河内郡属司隶校尉部管辖范围,魏郡则属冀州管辖范围。
东汉末年属袁绍势力范围。204年,曹操打败袁绍,攻取邺,重建邺城,使邺城成为东汉实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自封为魏王,定魏国之都于此;220年,曹丕篡汉,迁都洛阳,邺仍然陪都,为“五都”之一。此时,今安阳市所辖地区仍分归魏郡(治邺)与河内郡管辖。
西晋时期,属司州魏郡(统8县,林虑县(今林州市)属司州汲郡)。十六国时期,仍属魏郡管辖。同时,邺先后成为后赵、冉魏、前燕三国的都城。
南北朝时期,北魏道武帝天兴四年(401年),在邺立相州。此时邺已经成为相州、魏郡、邺县三级治所。东魏初年,邺成为东魏的都城,安阳县与汤阴县一起并入邺县。武定八年(550年)七月,高洋(高欢次子)篡魏,改国号为“齐”,仍都邺。北齐统治极为残暴,后于577年灭于北周。北周静帝时,杨坚辅政。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隋公兼丞相杨坚镇压了对自己不服的相州(今安阳)总管尉迟迥,为了防止河北反杨势力死灰复燃,遂下令火焚邺城,相州、魏郡和邺县及所有居民一并南迁至安阳城。从此安阳城代替邺城成为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成为新邺城,原旧邺县地划入安阳县,同时安阳县更名为邺县。原旧邺县地置灵芝县。[7]
隋唐以后

隋开皇三年(583年)隋文帝废天下诸郡,实行州县二级制,安阳城为相州、邺县治所。开皇十年(590年)邺县治所迁回原地邺,复安阳县建制。隋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废诸州总管府,实行郡县二级制,废相州,存魏郡,治安阳,领11县。隋末今滑县一带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起义,是隋末农民起义的重要部分。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魏郡为相州,领8县。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分天下为十道,相州隶属于河北道。唐天宝元年(742年)至乾元元年(758年),相州一度改称“邺郡”。安史之乱期间,安阳城又是一个大战场,连年战争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破坏,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灾难。宝应元年(762年),唐雍王李适讨伐驻相州的史朝义(史思明之子)叛军,史朝义部将薛嵩(薛仁贵之孙)向唐节度使李抱玉投降。唐朝便在相州等六州置昭义军,以薛嵩为昭义军节度使,治所在相州。唐末藩镇割据时期,相州属魏博节度使管辖。唐肃宗乾元初,时值安史之乱末期,于魏州、博州置魏博军,田承嗣为魏博节度使。
地理
位置范围
安阳市位于东经113°37′-114°58′,北纬35°13′-36°22′之间,东与濮阳市毗邻,西与山西省长治市接壤,南与新乡、鹤壁两市相接,北隔漳河与河北省邯郸市相望。按直线距离计算,北距北京约460公里,南到郑州约160公里。市域总面积741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为543.6平方公里。
地势地形
安阳市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倾斜,横跨中国地势的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地形多种多样,以平原为主。平原、山地、丘陵、泊洼分别占总面积的53.8%、29.7%、10.8%、5.7%。大致以京广铁路为界,西部系太行山东麓的山地、丘陵、盆地,东部属于华北平原的一部分。最高峰是林州市境内的四方垴,海拔1632米;最低点是滑县的金堤河沿岸,海拔50米。
气候
安阳市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处半湿润地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热同期。冬季寒冷干燥,多大风。夏季炎热,降水集中。年平均气温14.1℃。1月最冷,平均气温-0.9℃;7月最热,平均气温27.0℃。极端最低气温-21.7℃(1951年1月12日),极端最高气温43.2℃(2009年6月25日)。年平均气压1001.5毫巴,年平均日照时数约2225小时,无霜期约210天,年平均降水量约557毫米,最大日降水量249.2毫米。[8][9]
安阳市气候学上的冬季长约140天,夏季长约110天,而春季和秋季的过渡期均为50多天,因而本地冬夏较长,春秋较短。受季风等因素影响,夏季以偏南风为主,雨水充沛,天气炎热;秋季晴和,日照充足;冬春季则盛行北风,较为干旱,有浮尘天气。
安阳市(平均数据1971-2000年,极端数据1951-2010年)气候平均数据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历史最高温℃(℉) | 20.7 (69.3) |
27.2 (81) |
31.3 (88.3) |
37.0 (98.6) |
39.5 (103.1) |
43.2 (109.8) |
41.8 (107.2) |
39.5 (103.1) |
39.3 (102.7) |
34.6 (94.3) |
27.7 (81.9) |
26.3 (79.3) |
43.2 (109.8) |
平均高温℃(℉) | 4.4 (39.9) |
7.9 (46.2) |
13.8 (56.8) |
21.7 (71.1) |
27.1 (80.8) |
31.8 (89.2) |
31.7 (89.1) |
30.4 (86.7) |
26.8 (80.2) |
21.2 (70.2) |
13.0 (55.4) |
6.6 (43.9) |
19.7 (67.5) |
每日平均气温℃(℉) | −0.9 (30.4) |
2.2 (36) |
8.0 (46.4) |
15.7 (60.3) |
21.2 (70.2) |
25.9 (78.6) |
27.0 (80.6) |
25.7 (78.3) |
21.2 (70.2) |
15.0 (59) |
7.2 (45) |
1.1 (34) |
14.1 (57.4) |
平均低温℃(℉) | −5.1 (22.8) |
−2.4 (27.7) |
3.0 (37.4) |
10.0 (50) |
15.1 (59.2) |
20.1 (68.2) |
22.7 (72.9) |
21.6 (70.9) |
16.3 (61.3) |
9.9 (49.8) |
2.5 (36.5) |
−3.0 (26.6) |
9.2 (48.6) |
历史最低温℃(℉) | −21.7 (−7.1) |
−16.7 (1.9) |
−10.1 (13.8) |
−2.7 (27.1) |
5.5 (41.9) |
10.2 (50.4) |
15.8 (60.4) |
11.6 (52.9) |
5.5 (41.9) |
−1.4 (29.5) |
−11.4 (11.5) |
−18.1 (−0.6) |
−21.7 (−7.1) |
平均降水量㎜(英寸) | 4.8 (0.189) |
7.7 (0.303) |
17.8 (0.701) |
23.1 (0.909) |
39.7 (1.563) |
60.7 (2.39) |
178.7 (7.035) |
123.3 (4.854) |
44.8 (1.764) |
34.2 (1.346) |
16.3 (0.642) |
5.8 (0.228) |
556.9 (21.925) |
平均降水日数(≥ 0.1 mm) | 2.2 | 2.9 | 4.4 | 4.6 | 6.6 | 7.5 | 12.2 | 10.1 | 7.1 | 5.4 | 3.8 | 2.4 | 69.2 |
平均相对湿度(%) | 60 | 57 | 57 | 57 | 60 | 60 | 77 | 80 | 73 | 69 | 67 | 64 | 65.1 |
每月平均日照时数 | 142.0 | 148.9 | 180.2 | 219.4 | 251.6 | 232.5 | 190.2 | 200.1 | 187.1 | 180.2 | 152.8 | 140.3 | 2,225.3 |
来源:中国气象局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
政治
现任领导
机构 | ![]() 中国共产党 安阳市委员会 书记 |
![]() 安阳市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 主任 |
![]() 安阳市人民政府 市长 |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安阳市委员会 主席 |
---|---|---|---|---|
姓名 | 李公乐[10] | 徐家平[11] | 袁家健[12] | 葛爱美(女)[13] |
民族 | 汉族 | 汉族 | 汉族 | 汉族 |
籍贯 | 河南省濮阳市 | 河南省博爱县 | 安徽省肥东县 | 河南省濮阳市 |
出生日期 | 1962年3月(58歲) | 1964年12月(56歲) | 1971年3月(49歲) | 1957年7月(63歲) |
就任日期 | 2016年5月 | 2020年5月 | 2019年12月 | 2013年1月 |
区划沿革
1949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命名为安阳市,属平原省,为省辖市。1952年10月,平原省撤销,安阳市改属河南省,仍为省辖市。1958年12月,安阳市属新乡专区辖市。1961年10月,划归安阳专区辖市。1982年3月,复为省辖市。1983年,国务院决定把安阳县、林县、浚县、汤阴县、淇县划归安阳市,实行以市带县体制。1986年2月,河南省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将淇县、浚县划归鹤壁市,将濮阳市属的内黄县、滑县划归安阳市。1994年1月,撤销林县,设立县级林州市。2002年12月,撤销铁西区、郊区,将两区的各一部分合并设立殷都区,将郊区和安阳县的各一部分合并设立龙安区,将郊区剩余部分连同安阳县的部分乡镇一起并入北关区、文峰区。
行政区划
此外,安阳市还设立安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和安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安阳市行政区划图 | ||||||||||
---|---|---|---|---|---|---|---|---|---|---|
区划代码[14] | 区划名称 | 汉语拼音 | 面积[註 1][15] (平方公里) |
常住人口[註 2][16] (2018年末) |
政府驻地 | 邮政编码 | 乡级行政区划[17] | |||
街道 办事处 |
镇 | 乡 | ||||||||
410500 | 安阳市 | 7,351.54 | 5,176,000 | 北关区 | 455000 | 46 | 66 | 23 | ||
410502 | 文峰区 | 114.30 | 445,700 | 东大街街道 | 455000 | 15 | 1 | |||
410503 | 北关区 | 92.90 | 326,100 | 红旗路街道 | 455000 | 9 | 1 | |||
410505 | 殷都区 | 648.45 | 276,500 | 梅园庄街道 | 455000 | 9 | 5 | 5 | ||
410506 | 龙安区 | 366.20 | 287,200 | 民航路街道 | 455000 | 6 | 3 | 2 | ||
410522 | 安阳县 | 505.61 | 844,700 | 白璧镇 | 455100 | 7 | 2 | |||
410523 | 汤阴县 | 636.61 | 442,700 | 城关镇 | 456100 | 9 | 1 | |||
410526 | 滑县 | 1,780.94 | 1,071,000 | 道口镇街道 | 456400 | 3 | 14 | 6 | ||
410527 | 内黄县 | 1,144.58 | 667,100 | 城关镇 | 456300 | 10 | 7 | |||
410581 | 林州市 | 2,061.96 | 815,000 | 开元街道 | 456500 | 4 | 16 | |||
注:文峰区数字包含安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所辖3街道。 | ||||||||||
人口
截止到2012年底,安阳市共有人口573.77万人[18],常住人口508.3万人[18],有汉、回、蒙古、满、壮、苗、藏、彝等43个民族,201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4.32‰。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5172834人[19],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11728人,增长0.23%。其中,男性人口为2502746人,占48.38%;女性人口为2670088人,占51.62%。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93.73。0-14岁人口为1130615人,占21.85%;15-64岁人口为3649804人,占70.56%;65岁及以上人口为392415人,占7.59%。
城市规划与建设
安阳城市建设历史可以上溯到3300年前的商朝后期,那时的安阳叫“殷”,是商朝的都城,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之后,城市逐渐被废弃,沦为废墟,即殷墟。一直到秦始皇十一年(前236年)才再修城墙。北魏天兴元年(398年)重修。明洪武元年(1368年),安阳城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新城高二丈五尺,厚二丈,外砖内土,有城门4个,各城门之上均建有楼宇,四个城角建有巍峨的角楼;城内有雄伟壮观的三重檐鼓楼,北大街有凌空欲飞的钟楼,城垣外有宽十丈、深一丈的护城河。自此,安阳老城定型,延续至今。今天安阳老城内的钟楼、鼓楼、三角湖的西南角楼等建筑均为明初的遗迹。清朝官府曾对老城进行三次修复。至清末有街道90余条,主干道为东、西、南、北大街,东西大街全长1657米,南北大街全长1548米,宽9米以上。南北向街道共有18条,谓“十八罗汉街”。大街小巷纵横交错,有“九府十八巷七十二胡同”的称誉。
截止到2010年底,建成区现有市政道路210条,总长度320公里,总面积811.47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8.23%,绿地率33.6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45平方米。城市内道路纵横交织,东西向多称“某某大道”,南北向多称“某某路”。东西向主干道自北向南有人民大道-安钢大道、文峰大道、文明大道、文昌大道、黄河大道、长江大道等,横贯东西的文明大道是目前安阳市最长的大道,西起南林高速安阳西出口,东至京广客运专线;文峰大道有安阳的“长安街”之称,其中段为安阳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之一,也是安阳老城的中心;南北向主干道自东向西有海兴路、光明路、朝霞路、永明路、中华路、平原路、东风路、红旗路、彰德路、铁西路、梅东路、华祥路等,中华路是安阳最长的纵向道路,连接安阳、汤阴两地,并计划与邯郸中华大街相连,形成北起邯郸、南至汤阴的城际快速道路。目前,安阳城区正在逐步向东扩展,建设重心逐渐东移。规划中的安阳新区就位于城市的东边,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将其功能定位为城乡一体化先行区、现代化复合型功能区、对外开放示范区、产业转型升级先导区、豫晋冀交界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区域物流中心。[20]
经济
根据初步核算的结果[18],2012年安阳市实现生产总值1593亿元,大致居河南省第6位。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1340元[21]。三次产业结构为11.7:58.1:30.2。
2011年,安阳市完成地方财政收入(一般预算)合计77.36亿元,其中税收收入53.65亿元。[2]
2012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21042元,比上年增长12.6%;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11863元(2011年),增长12.4%。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618元,增长13.6%;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4304元(2011年),增长15.5%。[18]
位于安阳市区南部的安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1992年8月4日成立,是国家级显示器件产业园和中国光伏产业示范基地,以生化医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光伏新能源产业、机械装备制造产业为优势产业。红旗渠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安阳林州市东北部,为河南省第8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更是中国中西部地区首家县域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产业有高端装备制造孵化园、生物科技产业园、钢铁装备产业园、汽车装备产业园和电子信息产业园。
工业
安阳市是河南省重要的工业基地,现已形成以钢铁、电子、机械、电力、轻纺、烟草等为主的工业体系。重点规划有9个省级产业集聚区。2010年,安阳市工业增加值73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648亿元,增长19.7%,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高位增长,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88.5%;实现利润183亿元,增加34%。有11家企业入选河南省工业企业100强,占河南省总数的九分之一。安阳钢铁集团是国家特大型钢铁企业,河南省内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
安阳是中国第二个中国光伏产业示范基地,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合作共建了中国第二个太阳能中心光伏产业化与技术研发基地,目前已形成了安阳高新区光伏产业园区等三个园区,有林州中升、河南新能、凤凰光伏、安彩高科等光伏骨干企业6家,配套企业10多家,已经初步形成多晶硅和非晶硅薄膜电池生产两大产业链。
安阳市矿产资源较为丰富,有铁、煤炭、石灰岩、大理石、石膏等20多种。安阳市东临中原油田,濮阳至安阳的天然气管线长达100多千米,为安阳市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交通
安阳市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有“豫北重镇”、“三省通衢”之称,是中国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中原经济区5个区域物流枢纽之一。

铁路
京广铁路纵贯市区,在安阳市境内从北至南有柏庄、安阳、宝莲寺、汤阴、宜沟五站,从安阳站向北到北京里程为508公里,动车组最快运行时间4小时6分钟;向南至河南省省会郑州为180公里,动车组最快运行时间1小时30分钟。安阳火车站成立于1905年,归郑州铁路局管辖,为一等站。另有安李(珍)、石(涧)林(钢)、汤(阴)鹤(壁集)、汤(阴)台(前)四条铁路支线。
京广高速铁路北京至郑州段已于2012年12月26日正式通车运营。该线穿过安阳市区东部,设有安阳东站。由安阳东站向北至北京西站,高速动车组列车最快运行时间2小时20分钟;向南至郑州东站,高速动车组列车最快运行时间42分钟。
晋中南铁路从安阳市境内穿过,设有红旗渠站、安阳西站、汤阴东站、五陵站、井店站,其中汤阴东站以东沿既有汤台铁路增建二线。目前已建成通车。建成后,安阳市将形成“二纵一横”的铁路格局。
公路
安阳市处于豫北地区,且大部分为平原地形,公路四通八达。2011年公路客运周转量47.8亿人公里。
南北方向的 京港澳高速,与东西方向的南林高速纵横交错,形成十字型交通骨架。除此之外,经过安阳市境的高速公路还有
范(县)辉(县市)高速公路、
大广高速、
林(州)桐(柏)高速(规划)、
安阳西北绕城高速公路。
107国道纵贯市区。此外,经过安阳市境的重要公路还有
301省道,
302省道,
215省道等。
公共交通
安阳市区主要的公共交通运输方式是公共汽车及出租汽车。
公共汽车
安阳市区的公交车服务由安阳市公共交通总公司运营。安阳市公共交通总公司成立于1958年,运营车辆647台,营运线路48条,线路总长度688.5公里,年营运里程3500万公里,年均客运量7660万人次。[23]
科教
安阳市是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市,科技综合实力较为雄厚,截止到2012年底,拥有科研院所8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家(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9家。全年申请专利1758件,授权951件,科技成果推广率达到90%以上。[18]著名的科研院所有:
2011年底,安阳市共有科研活动人员15759人,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4685人。[2]
2012年底,安阳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701所[18],在校生106.94万人(2011年)[22],教职工6.58万人(2011年)[22],其中专任老师5.57万人(2011年)[22]。高等院校6所,其中河南省属师范类普通高校安阳师范学院和安阳市属理工类普通高校安阳工学院均坐落在市区南部的高新区;普通高中37所,中等职业学校18所,初中260所,小学1401所,特殊教育学校8所,幼儿园910所,职业技术培训学校61所。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99%,全市被本专科院校录取27480人,录取率78.89%。[18]
安阳市2011年末共有各类博物馆、纪念馆15个,公共图书馆7个。[22]
高级中学
|
|
|
初级中学
|
|
完全中学
安阳市实验中学(高中部已更名为安阳市第三十九中学,初中部已更名为安阳市第六中学)安阳市外国语学校(高中部已撤销,初中部已与安阳市第八中学合并)
传统文化
安阳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形式多种多样。
戏曲文艺
截至2011年底安阳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5个,群艺馆、文化馆15个。[3]
豫剧大师崔兰田创立的崔派艺术在豫剧界独树一帜。崔兰田是豫西流派的杰出代表,其唱腔融会了秦腔、曲剧等多个剧种的音调,音域宽广,适合饰演端庄贤淑善良坚贞但却命运悲惨的妇女形象。
饮食特产
旅游
安阳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共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殷墟),国家级A级景区16处,其中,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6家。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有国家森林公园1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处。[26]2012年全年接待游客2504.0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68.93亿元。[18]
名胜古迹
安阳市西部有很多自然景区。
- 石板岩风景区:位于林州市城区西20公里的石板岩乡,境内山峦起伏,是太行山的旅游胜地,有“八大景”:太行隧洞、王相岩、桃花谷、冰冰背、水仙洞、“天险”寨门、龙床瀑布、太行平湖。
- 黄华山风景区:位于林州市城区西10公里的林虑山中,主要是山景,素有“太行最秀林虑峰,林虑黄山更胜名”的美谈。
- 洪峪山风景区:洪峪山是林虑山中一大山谷,位于林州城西南15公里,不仅有瀑布等自然景观,还有摩崖石塔等一些人文景观。


- 珍珠泉风景区:位于安阳县水冶镇西,由马蹄泉、宝剑泉、卧龙泉等3个主泉组成,面积约1300平方米。
- 小南海风景区:又名南海松涛,为安阳八大景之一,位于安阳市区西南25公里处,因位于古邺城之南又长有海带而得名。有小南海洞穴遗址和小南海石窟。
安阳同样也是一个古迹遍布的地方,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52处。较著名的有:
- 殷墟:中国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2006年7月13日,安阳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从清末在此发现甲骨文至今,出土甲骨文15.46万片,青铜器万余件(包括著名的后母戊鼎)及大量陶器、骨器、石器等。目前於此遺址出土的文物有建築地基、石、玉、青銅器、幾何與人形圖案的繩紋陶器。[27]
- 中國文字博物館:位于安阳市区东部,是世界上唯一一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建成于2009年。
- 曹操高陵:魏武王曹操的陵墓,位于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一带。
- 天宁寺塔:又名“文峰塔”,初建于五代后周时期,特征是上大下小呈伞状。坐落在安阳市区中心。
- 修定寺塔:位于安阳县,修建于唐代。
- 明福寺塔:位于滑县,为七级楼阁式砖塔。
- 汤阴岳飞庙:为纪念南宋抗金名将岳飞而修建,明代重建。
- 羑里城遗址:中国最早的监狱,周文王曾被拘于此。
- 袁林:即袁世凯墓,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袁世凯的陵墓。位于安阳市北关区洹河畔。
- 红旗渠:人工天河红旗渠,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 颛顼帝喾陵:也叫“二帝陵”,中国古代传说中五帝中的颛顼、帝喾的陵墓。位于内黄县。
- 小南海洞穴遗址:位于安阳市区西南25公里的小南海附近,是一个原始人类洞穴遗址,是河南省唯一一个旧石器时代人类遗址。
- 小南海石窟:北齐石窟,也在小南海附近,面临洹水,背靠大山,依山而凿。
- 灵泉寺石窟:在安阳县,是东魏至宋代的石窟群。灵泉寺号称“河朔第一古刹”。
- 三杨庄汉代遗址:位于内黄县,被誉为中国的“庞贝古城”。
- 昼锦堂记碑:刻于北宋治平二年(1065年),欧阳修撰文,蔡襄书丹,记述了三朝名相韩琦的事迹,人称“四绝”。位于安阳老城内。
- 马氏庄园:位于安阳县境内,是清朝末年的官僚府第。
休憩场所
目前,安阳市区内的公园都已经免费向市民和游客开放,包括人民公园、洹园、三角湖公园、易园等。另外,市内还有很多广场,有的设置了健身器材等设施,供人们健身、娱乐和休息。
体育
2011年末,安阳市共有体育场6个(市区4个),体育馆3个(市区1个),航空运动机场1个,国际滑翔基地(林州)1个,其余各类体育场地1037个,体育场地总占地面积435万平方米。在省级以上比赛中共获得金牌67枚,银牌49枚,铜牌55枚,体育彩票销售总额达到2.89亿元。[22]
安阳被称为“中国航空运动之都”,又是全国通用航空产业园区试点市,自2009年起每年都举办中国(安阳)国际航空运动旅游节,进行各种航空表演以及滑翔伞、跳伞比赛。安阳市还设有一所安阳航空运动学校,为国家体育总局直属单位,是目前中国航协最大的航空俱乐部和航空体育训练、比赛中心,具备承办大型世界航空体育比赛的综合能力。
友好城市
国际[28]
注释
- 土地面积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数据。
- 常住人口为河南省2018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
参考文献
- 郭晓东. . 新华网河南频道. 2007-09-19 [2012-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21).
昨天召开的安阳市党政联席会议决定,将“文明、和谐、创新、超越”定为安阳市的城市精神。
- 《河南统计年鉴—2012》编委会. . [2013-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4).
- 《安阳统计年鉴—2012》编委会. . [2013-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21).
- 这六个政权分别是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
- 吕何生. . 安阳日报社 (安阳: 安阳日报). 2012-11-27 [2013-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9) (中文(中国大陆)).
- . 国际在线. 2011-04-17 [2013-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9).
- 安阳日报. . 安阳日报. 2011-01-04 [2013-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9).
- 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 的存檔,存档日期2015-03-02.
- . [2014-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7).
- . 人民网地方领导资料库. [2017-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0).
- . district.ce.cn. [2020-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9).
- .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综合. [2020-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31).
- . 中国经济网. [2017-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0).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2015-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
- . 安阳市国土资源局. [2018-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5).
- 河南省统计局. .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9年10月 [2020-06-28]. ISBN 978-7-5037-89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8年10月. ISBN 978-7-5087-5594-6.
- 安阳市统计局. .
- 省政府办公厅. . 河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2011-05-21 [2012-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24).
- 依2012年底安阳市常住人口(508.3万人,《2012年安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计算。
- 安阳市统计局. . 河南省统计网. 2013-03-12 [2012-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21).
- . 安阳公交网. [2012-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19).
- 安阳市第三十五中学(洹北中学)与安阳市第二中学签署联合办学协议,安阳市第三十五中学成为安阳市第二中学北校。
- 校址在滑县。
- . 安阳市人民政府. 安阳在线(政务版). 2013-05-22 [2013-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01).
- 藝術與建築索引典—安陽 (商代風格) 於2011 年3 月18 日查閱
- . 中国国际友好城市联合会. [2012-09-01].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2013-07-26 [2013-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31).
- . 安阳市人民政府招商引资办公室. 2009-05-26 [2014-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