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分歧

南北分歧英語:),或稱貧富分歧英語:)、南北差距[1][2],是指(北方世界)與發展中國家南方世界)在社會經濟政治上的分歧。[3]

「南北分歧」一詞曾被廣泛使用,因為無論位於北半球南半球,經濟發達的發達國家或地區通常都屬於北方世界,而經濟稍弱的發展中國家通常屬於南方世界;但「南」、「北」的分類已經開始過時。[4]

歷史

依經濟和發展情況把國家分類的做法,始於冷戰時期,當時以中國蘇聯代表東營,而美國和其盟國列為西營。根據這個分類方法,世界上的國家被分為第一世界(西方民主國家)、第二世界(東方共產國家)和第三世界(發展更落後的國家)。後來,部分第二世界國家加入第一世界,而其他第二世界國家則加入第三世界,出現較簡單的新分類方法︰第一世界是北方世界,第三世界是南方世界。[5]

分類問題

圖中顯示,高低於購買力平價(PPP)的國際平均值的世界各國,現時平均值大約為$10,700資料來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簡稱:IMF/FMI)
藍色:高於購買力平價的國際平均值的國家
橘色:低於購買力平價的國際平均值的國家

北方世界成員包括八大工業國組織所有成員國、西方世界第一世界、大部分第二世界。雖然大部分北方世界成員位於北半球澳大利亞紐西蘭除外),但是地理位置不是劃分的標準。

隨著第二世界東方集團瓦解,不少成員國雖然位於北半球,但也被重新分類為發展中國家。另一方面,北半球南部的亞洲四小龍土耳其加入第一世界。同樣地,已開發國家的附屬地雖然是先進國家的一部分,但也被列入南方世界[6]

不少發展地理學家()認為,現時以南北分歧作為理解環球經濟的主要分類原則,忽略了美國日本歐洲之間在意識形態和經貿上的磨擦。[7]

發展定義

經濟發展是量度某個經濟體的進度,包括人均壽命教育程度貧窮問題貧富差距就業情況科學研究 (社會科學)等等。[8][9]

北方世界成員列表

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央情報局承認的北營成員包括︰

  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定義為高收入或先進經濟體系

美洲

亞洲

歐洲

大洋洲

跨國組織

其他北方世界成员(有爭議)

布朗特界線

显示南北分界线传统定义的世界地图。

1980年代,德國總理威利·布朗特為南北分歧擬定界線,以北緯30度為基礎,穿越北美洲中美洲非洲北部、印度後往下移,把澳大利亞紐西蘭列入北方世界。

外部連結

參考文獻

  1. .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2年.
  2. 钱箭星; 肖巍. . 教学与研究. 2002年, 2002 (4).
  3. . [2010-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09).
  4. . [2010-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05).
  5. Reuveny, Rafael X. “The North-South Divide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A Symposium.” International Studies Review 9.4 (2007): 556-564. Academic Search complete. EBSCO. Web. 23 Oct. 2009. <http://web.ebscohost.com/ehost/pdf?vid=2&hid=12&sid=0e1fde42-af75-45ea-bd90-bdf571d6ea2a%40sessionmgr10>
  6. Therien. J.P, (1999) Beyond the North-South Divide: the two tales of world poverty. Third World Quarterly. Vol 20. No. 4. pp723-742
  7. Corbridge, S., (1986), Capitalist World Development. MacMillian, see esp. sec. 5.3
  8. . [2010-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5).
  9. http://www.economics4development.com/%5B%5D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