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八景

太魯閣

臺灣八景,指的是臺灣的八大景色,隨著時代而有所變遷。

清代

澄臺觀海、斐亭聽濤遺址碑。位在五帝廟後方,永福國小圍牆旁。

在清代,1696年(康熙35年)的《台灣府志》中,就有台灣八景的描述。那時選出來的八景分別是:

  • 安平晚渡:安平位於昔日鳳山縣境,即今台南市安平區
  • 沙鯤漁火:沙鯤為位於昔日鳳山縣境台江內海上的七個海上沙洲,分為稱為「一鯤鯓」至「七鯤鯓」,即今台南市安平區與南區的海岸地帶。
  • 鹿耳春潮:鹿耳指鹿耳門,位於昔日台灣縣境,即今台南市安南區鹿耳門一帶。
  • 雞籠積雪:地點有寒冬可能下雪的七星山大屯山,以及下雪機會極小的雞籠山(今新北市基隆山)、大雞籠嶼(今基隆市和平島)、彰化縣等不同說法,2016年基隆再現雪景,證實古人所見風景,1696年正處於小冰期[1][2]。1893年1月東亞寒潮是最後一次台灣平地下雪事件。
  • 東溟曉日:東溟位於昔日諸羅縣境,實際地點不詳,疑似文人為求與「西嶼」對仗的想像之作。
  • 西嶼落霞:西嶼位於昔日台灣縣境,即澎湖群島漁翁島
  • 斐亭聽濤:斐亭位於昔日台灣府城(今台南市)台廈道衙署後院,為高拱乾所建。
  • 澄台觀海:澄台位於昔日台灣府城(今台南市)台廈道衙署後院,為高拱乾所建[3]

由於當時台灣已開發的地方不多,因此取景也自然而然地受到限制,大部分景色均位於今台南市附近。以今日的觀點而言,實難以代表全台灣的景色分佈狀況。

日治時代

1927年(昭和二年)8月,台灣日日新報舉辦透過民眾投票方式,選出「台灣八景十二勝」[4] [5],另加「二別格」。所選出的台灣八景如下:

基隆旭岡
淡水
八仙山
日月潭
阿里山
壽山西子夕照
鵝鑾鼻
太魯閣峽谷

另有一說選出的台灣八景為:

烏來
淡水
八仙山
日月潭
阿里山
八卦山
台南安平
墾丁

票選出的台灣十二勝為:

草山
新店
大溪
角板山
五指山
獅頭山
八卦山
霧社
虎頭埤
旗山
大里簡
太平山

「別格」二處則為台灣神社與新高山(玉山[6]

民國時期

1953年,臺灣省政府重新制訂台灣八景如下[7]:9

雙潭秋月
玉山積雪
安平夕照
阿里山雲海
大屯春色
魯谷幽峽
清水斷崖
澎湖漁火

2005年,交通部觀光局有鑑於景色隨著時空變換而不復舊貌,因此重新票選出臺灣八景如下:[8]

臺北101
國立故宮博物院
日月潭
阿里山
玉山
高雄愛河
墾丁
太魯閣峽谷

參考資料

  1. 許玉青,《清代臺灣古典詩之地理書寫研究》,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2005-06-17.
  2. 許世旻. . 《科學史通訊》. 2016, (40): 頁18-49。.
  3. 《婆娑之洋,美麗之島──臺灣八景與八景詩》,台灣文學創意教學網
  4. 《70年前的台灣八景十二勝票選活動趣味述說【北投之最】》
  5. . [2010-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8).
  6. . [2009-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7. 廖財聰. .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6-12-30. ISBN 957-00-8398-0.
  8. . 臺北: 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 2006-12. ISBN 9789860055634.(中文)(英文)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