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群島

澎湖群島,亦稱澎湖列島,是位於臺灣海峽上的一組群島,東距臺灣本島約50公里,西離中國大陸約140公里,由97個大小島嶼組成,總面積約為128平方公里,全境均隸屬中華民國臺灣省澎湖縣管轄,為中華民國實際管轄區域第一大離島群。16世紀時葡萄牙殖民者來到東方,發現澎湖海域魚產豐富,在島上住著許多漁民,因此稱呼澎湖為漁翁島()。澎湖群島多漁港,夜間萬點漁火流動,忽明忽滅,與水中映射之星互相煇映,1953年臺灣省政府將「澎湖漁火」選定作為臺灣八景之一。[1]觀光遊憩是現今澎湖群島的重要產業之一,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也在1995年於澎湖群島設立「澎湖國家風景區」。

澎湖
主權存议岛屿
從空中俯瞰澎湖群島
地理

澎湖群島鄉鎮分布圖
位置亞洲臺灣海峽
坐标23°29′40″N 119°31′05″E
群岛澎湖群島
总岛屿数90個
面积128 km2(49 sq mi)
海岸线1,239.5756 km(770.2366 mi)
最高点大貓嶼
实际管理方
 中華民國
臺灣省澎湖縣
最大城市馬公市(人口61,513人)
主權聲索方
 中華民國
臺灣省澎湖縣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台灣省澎湖縣
人口
人口总数105,913人(截至2021年1月)
人口密度834.85人/km²
澎湖群島
閩南語名稱?
全漢
全羅

歷史

史前

澎湖古名「島夷」、「方壺」、「西瀛」、「亶州」、「平湖」[2]。最早在四千五百年前即有人居,當時可能是前往澎湖一帶從事漁撈活動的短期居民。

九到十世紀時(約在朝中期以後),漢族開始長期定居澎湖[3]

宋代

這個時期,根據文獻記載,澎湖列島又稱彭湖、平湖嶼。

中國文獻對澎湖最早的記載出現於南宋樓鑰《攻媿集》卷八十八泉州知府〈汪大猷行狀〉:乾道七年(1171年)四月,起知泉州,到郡……郡實臨海,中有沙洲數萬畝,號平湖……」文中並描述汪大猷為保護在平湖的漢人不被毗舍邪國人(傳說是今菲律賓米沙鄢群島上的原住民)所劫掠,乃在平湖造屋二百間遣將駐守。平湖與澎湖在閩南語中發音相近,臺灣學界便普遍同意平湖即澎湖。由此可知中國最晚在南宋時已派兵駐守,將澎湖收為版圖[4]

元代

1278年,大元政府入主泉州後,將泉州升格為泉州路。到了1281年,始置澎湖寨巡檢司

根據相關史書記載,駐於澎湖馬公的巡檢官職,是元朝最基層的官員,而在1366年在任的澎湖寨巡檢司主官陳信惠是有文獻記載的首位漢人官員。

明代

郑和航海图中的平湖屿:澎湖群島
荷蘭人繪製的澎湖群島地圖

1370年(洪武三年),明政府“罢太仓黄渡市舶司”;1374年(洪武七年),明政府再下令撤销自唐以来即存在的、负责海外贸易的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广东广州三市舶司;1381年(洪武十四年),朱元璋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此后每隔一两年即将该海禁政策再次昭示天下[5]。1384年(洪武十七年),澎湖寨巡檢司亦廢。

15世纪永乐宣德年间郑和下西洋时留下的郑和航海图中的平湖屿就是澎湖群島。

16世紀時葡萄牙人來到東方,發現澎湖海域魚產豐富,島上住著許多漁民,因此稱呼澎湖為漁翁島(Pescadores)。

1563年,考量沿海安全因素,復置澎湖寨巡檢司。

1567年(隆慶元年),史稱隆慶開關

1604年(萬曆三十二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司令官韋麻郎(Wijbrant Van Waerwijck)率兩艘船抵達澎湖,並派員往福建請求貿易。福建當局立即嚴禁人民出海接濟,並派都司沈有容率兵船五十艘前往澎湖,要求荷蘭人撤退。韋麻郎見求通商無望,又缺乏補給,於是在當年底離開澎湖。明朝政府於島上立有沈有容諭退紅毛番碑

1622年(天啓二年),由於與葡萄牙人爭奪澳門軍事攻擊行動失敗,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武裝艦隊(包括七艘軍艦、戰士九百人)最後占領了澎湖並且在馬公風櫃尾蛇頭山頂設立了基地,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武裝軍隊強迫當地的居民建設碉堡,並使得奴役工作的1500個工人的一單位制其中1300人死亡[6][7]。又封鎖了漳州出海口,明朝海軍無法出動。

1623年(天啓三年)11月,南居益故意邀請荷蘭人前往廈門談判,在宴會上囚禁荷蘭代表團,並乘機襲擊燒毀了入侵明朝沿海的荷蘭戰艦。

天啟四年(1624年)2月,福建巡撫南居益親自乘船到金門,下令明軍(總兵力達1萬人、兵船2百艘)渡海出擊收復澎湖。福建總兵俞咨皋、守備王夢熊,率領兵船至澎湖,登陸白沙島,與荷軍接戰。但荷蘭軍隊依仗堅固的工事與戰艦頑抗,澎湖久攻不下。『澎湖廳志』記載道:紅木埕城要塞「砲樓堅緻如鐵,巡撫南宮益,遣兵攻之,賊首高文律拒守不下,官軍以藥轟之,樓傾下海。」

天啟四年(1624年)7月,南居益又派出火銃部隊支援,明軍發動總攻,一直打到風櫃仔的紅毛城下,然後雙方又形成僵持的局面。

天啟四年(1624年)8月,明軍再次兵分三路,直逼夷城,荷蘭人勢窮力孤,不得不撤離占領了兩年的澎湖。明朝政府警告駐紮的荷蘭艦隊澎湖為其領土,並建議他們移往並非明朝領土的台灣設立基地。

天啟四年(1624年)9月,福建巡撫南居益、總兵俞咨皁統率三軍與荷軍苦戰七個月,炸毀紅毛城,終於收復澎湖,荷將高文律(Kobenloet)等十二人被補。此一戰役,明軍共動用兵船二百隻,兵力一萬人,交戰七月,耗軍費達十七萬七千餘兩,明軍生擒荷軍守將高文律,其餘荷蘭殘兵敗將倉皇逃往臺灣南部,建立熱蘭遮城,開啟了台灣史上近四十年的荷蘭統治時期。荷將高文律等人被被解送北京,明熹宗並『祭告郊廟,御門受俘,刑高文律等於西市,傳首各邊,以昭示天下』。

然而此戰之後,明朝雖再次取得澎湖,卻未復設澎湖巡檢司之職。

明鄭

1661年郑成功自鹿耳門登陸臺灣之後,在澎湖设置安抚司

清代

1682年,康熙排除朝廷中反对意见,决定攻台,命福建总督姚启圣“统辖福建全省兵马,同提督施琅,进取澎湖、臺湾”,授萬正色為步兵提督領軍12萬進駐福建,接應水師提督大將軍施琅,俱受姚啟聖節制。

1683年六月,施琅指揮清軍水師先行在澎湖海戰對明鄭水師獲得大勝。

1727年(雍正5年),雍正應閩浙總督高其倬之請,原附屬於台灣縣之澎湖設立澎湖廳,隸屬福建省台灣府管轄。

1885年3月14日,法國政府停止增援雞籠戰事,並命孤拔攻佔澎湖。3月29日,孤拔率領遠東艦隊8艘戰艦進攻媽宮城(今澎湖縣馬公市),清軍將領梁景夫死守四角仔要塞,與以砲轟還擊,但法軍火力強大,至3月31日時幾乎夷平整座要塞,鎮守清軍死傷慘重、完全瓦解,法軍得以順利佔領澎湖[8]

1885年4月3日,孤拔將雞籠法軍撤至澎湖,準備調往越南增援。4月14日雙方開始談和,令孤拔解除對台封鎖。4月15日,法軍正式解除封鎖。但於和約訂下為止都仍占領澎湖。

1885年5月至6月間,澎湖發生瘟疫,法軍病死若干,甚至司令孤拔也罹患赤痢,並快速惡化成貧血。

1885年6月9日,在英國的調停下,李鴻章和法國公使巴德諾(Patenotre)在天津簽訂了《中法天津條約》。6月11日,孤拔病歿於澎湖馬公。

1885年6月13日,法國遠東艦隊接獲和談通知,6月16日由李士卑斯代理艦隊司令一職,前往雞籠交換俘虜,並於6月21日撤離雞籠,8月4日完全撤離澎湖。

1885年(光緒11年),台灣建省,澎湖改隸於臺灣省。

日本

1895年3月,在日清戰爭和談期間,日軍發動澎湖之役,於1895年3月23日派軍登陸澎湖本島,3月25日攻下澎湖。並設置「澎湖列島行政廳」。澎湖遂成為日本在台灣最早統治的地區。

1895年4月,依據《馬關條約》第二條之三「澎湖群島,即英國格林尼次東經百十九度起至百二十度止、北緯二十三度起至二十四度之間諸島嶼」,確定澎湖列島與台灣共同割讓給日本。设澎湖岛厅,1897年改称澎湖厅

1900年4月,澎湖島開始建造名為大山堡壘的要塞。1901年3月,第一期的要塞工事完工。

1902年5月,日軍在澎湖島設置要塞司令部。

1913年,島上的電氣會社開始供應電力。

1920年,整備郵遞制度,政策促進日本企業的投資。

1926年,澎湖水産會成立。

1927年,馬公巴士公司整備中。

1928年(昭和3年)11月8日,澎湖神社啟用,二次大戰後被拆毀,改為忠烈祠。

中華民國

1945年,二次大戰終戰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接管臺灣與澎湖,開啟臺灣戰後時期,就原辖地區設立了澎湖縣,隸臺灣省管轄。

1991年2月,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設立「澎湖風景特定區籌備處」。

1995年7月,正式成立澎湖國家風景區,目標和宗旨為建設澎湖成為「國際級海上觀光休閒渡假中心」。

地理

位置範圍

澎湖群島南海的虎井嶼與望安島之間海域有北迴歸線通過,絕對位置由北緯23°12至23°47,經度與百慕達相差約一百八十度,由東經119°19至119°43間,因此澎湖群島又被稱為東方的百慕達[9]

島嶼構成

澎湖群島由90個大小島嶼所組成,以下列出主要有人居住的島嶼

地質地貌

90個大小不等的島嶼裡面,除了最西邊的花嶼是由安山岩組成之外,其他都是由玄武岩組成。群島的熔岩是於約 1740 萬年前至 800 萬年前,由許多小的裂隙孔洞噴出。各島嶼的地貌和夾層沉積岩皆十分平緩。所以澎湖的平坦面是真正的熔岩流台地面,而不是差異侵蝕造成的侵蝕面。

面向太平洋的亞洲大陸邊緣地帶在大地構造上是一連串的斷層盆地,斷層盆地是因為地殼受到張力拉開造成的,會形成一系列的地塹地壘,而澎湖正好位於南海盆地的北端,因此也有類似的地形構造。

群島地表平坦,缺少地形的高低變化。

植物與氣候

植物只有矮草和灌木,跟台灣本島的樹木蒼鬱有很大的差別,主因是氣候的關係。台灣年雨量約兩千五百公厘,但澎湖只有約一千公厘左右,降雨季也分布不均,強勁的東北季風是最主要的氣候特徵,當通過台灣與大陸之間的管狀地形風力便會加速,讓澎湖籠罩在冷冽的季風下,每年約有三分之一時間處於大風下,尤其是十月到三月之間,平均風速約每秒八公尺;最大風速每秒可達每秒二十公尺以上。季風不止影響農林植物的生長,也對土壤有很大的影響。因此,本地的樹木高不過附近的建築物,是因為風切壓住它的高度。另因島嶼位於海上,土壤鹽份偏高,不利於植物的生長。

潮汐

海水每天都有兩次規律性的漲退潮稱為潮汐,外海潮差約一公尺;但內海因受地形影響,潮差可達三公尺左右,因時因地潮差也不一樣。潮汐侵蝕地形能力並不大,可是卻可以日積月累搬運漂砂。因此潮汐對於海埔新生地沙洲海灘沙嘴等海岸地形有很大的影響力。

澎湖寺廟

澎湖因為是個海島,居民多半從事漁業生活,面對著變化無常的海域及澎湖自然環境影響,只好依靠神明寄託心靈,於是澎湖民間宗教開始蓬勃發展。

統計分析

下表是根據民政局2007年澎湖寺廟教堂數統計

宗教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新教一貫道合計
寺廟教堂數(座)381405132198

縣政府統計馬公市面積為33.99平方公里、共計34個里、人口54951人、有65座廟宇,平均每公里約有2座寺廟、平均每平方公里約有27座。跟台北市相比,台北市面積271.8平方公里、有208座廟,平均每平方公里約有1座廟。由此可看出澎湖的廟宇密度是臺北市廟宇密度的20幾倍,更可說澎湖廟宇密度是全臺之冠。

下表是澎湖民間信仰主神統計,由於民間信仰主神種類繁多,故以廟數前十名作為代表。

神明
名稱
王爺觀音菩薩文衡聖帝福德正神關聖帝君玄天上帝保生大帝天上聖母中壇元帥合計
小計321311106667495

澎湖將近200間寺廟,其中奉祀王爺神共32座,其次是觀音菩薩文衡聖帝關聖帝君儒家稱謂)等;福德正神土地公)、玄天上帝保生大帝天上聖母(媽祖)、中壇元帥各具信眾。若與其它主神相比下,王爺廟數約為其它主神的2到3倍之多,比海神媽祖的廟宇多10幾倍,從中可知澎湖王爺神是本地的重要信仰之一。主神為王爺的廟宇每年都會有「請王」、「送王」的祭典,不僅是代臺灣具有特色的王船祭,也成為澎湖獨特民間宗教特色之一。

建築特色

澎湖寺廟不但是村民信仰中心,更具有社會、經濟和文化的功能。因此澎湖居民對寺廟的建築相當重視,甚至不惜巨額興建,要求美侖美奐,以代表對神明的尊敬。

  • 建築材料:寺廟建築材料大致上可分為二種,一種是木料,用來作建築的主體,但由於澎湖本身並無森林,所以木材主要是進口而來。第二種是石材,主要是以花崗石為主,目的是防止石雕風化、侵蝕,也有部分寺廟用於牆身,對抗強烈的澎湖季風。另有當地石材-硓石(澎湖的珊瑚礁所形成的石材,一說應為硓石[10])。
  • 空間隔局:澎湖寺廟是以合院建築為主,廟宇屋脊背較大,是以防風來考量。
  • 泥塑:泥塑是將三合土摻入棉花,再塑出各種形象的藝術,也會加入貝殼,再嵌上瓷片稱之為剪花或剪黏。
  • 花窗:寺廟正面花窗,一般寺廟多用花鳥或螭虎圖案等吉祥圖案為主,不過澎湖常以洗石子技法為之,或加色灰泥塑而成,有地域的特色。
  • 彩繪:澎湖寺廟深受陰陽五行的影響,特別重視彩繪。不少寺廟樑柱和柱子都有使用「擂金畫」。「擂金畫」主要是將金箔磨成粉末狀,趁底漆未乾時用筆沾金箔粉敷上之畫法,主要用在木雕上,顏色豐富。
  • 柱子:功能是用來支撐整座廟,有圓柱、方柱、六角柱和八角柱,大多都有雕龍在柱身,身體盤繞柱子一圈,並用爪子捉珠,有的柱身更有豊富的蝦兵蟹將、和封神榜或八仙神話人物配置。

自然生態

澎湖群島中設有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澎湖玄武岩自然保留區;另外還設有貓嶼海鳥保護區望安島綠蠵龜產卵棲地保護區等兩個野生動物保護區。另外,交通部也設置澎湖國家風景區,範圍涵蓋澎湖群島陸地和向海洋延伸20公尺等深線的海域。最北的島嶼為大磽嶼,最南為七美嶼,極東為查母嶼,最西為花嶼

旅遊

寂寞星球出版社推薦2011年全球十大最佳世外桃源島嶼時將澎湖群島列名其中[11][12]

自然景觀

玄武岩

  • 蒔裡海水浴場(蒔裡沙灘)
  • 太武山
  • 龍門鼓浪
  • 青螺沙嘴濕地
  • 虎頭山
  • 菓葉日出
  • 山水沙灘
  • 風櫃洞
  • 通樑古榕
  • 桶盤玄武岩石柱

古蹟廟宇

公園

  • 隆貴公園
  • 山水星空公園
  • 觀音亭濱海公園
  • 青灣仙人掌公園
  • 桶盤地質公園
  • 東衛石雕公園
  • 林投公園
  • 奎壁山地質公園
  • 中屯綠能源公園
  • 岐頭親水公園
  • 赤崁親水公園
  • 望安花宅公園
  • 火燒坪公園

公共設施

  • 澎湖開拓館
  • 澎湖跨海大橋
  • 七美九孔展覽館
  • 生活博物館
  • 澎湖水族館
  • 濱海公路
  • 小門地質館
  • 竹灣螃蟹博物館
  • 澎湖酒廠
  • 澎湖遊客中心
  • 菊苑
  • 西嶼燈塔
  • 七美嶼燈塔
  • 望安綠蠵龜觀光保育中心

地景景觀

海灘

  • 山水沙灘
  • 蒔裡海水浴場
  • 青灣情人海沙灘
  • 風櫃無名港沙灘
  • 隘門沙灘
  • 林投沙灘
  • 尖山海灘
  • 烏泥沙灘
  • 裡正角沙灘
  • 龍門後灣沙灘
  • 菓葉沙灘
  • 奎壁山遊憩區
  • 青螺海灘
  • 城前沙灘
  • 講美沙灘
  • 鎮海沙灘
  • 吉貝沙尾
  • 後寮沙灘
  • 后螺海灘
  • 橫礁沙灘
  • 後灣沙灘
  • 網垵海灘(大池角海灘)
  • 池西沙灘
  • 赤馬沙灘
  • 內垵遊憩區
  • 戶頭角沙灘
  • 網垵口沙灘
  • 大瀨仔沙灘
  • 長瀨仔沙灘
  • 西安水庫沙灘
  • 天台山沙灘

澎湖特產

植物

海產

特色美食

甜點類
海產類

交通

澎湖群島往來台灣的交通情形

澎湖群島與台灣島由於被台灣海峽所相隔,因此往來台灣都必須依賴航空、海運,其中以航空運輸最為頻繁。航空運輸一天最多可達到108班次(以來回算);海上運輸一天最多可達到25班次(以來回算)。

航空交通

台灣地區往澎湖群島的航空站有台北松山機場台中清泉崗機場台南機場嘉義機場高雄國際機場金門機場;而澎湖群島往其他地方的航空站有澎湖機場七美機場望安機場。有航行台灣往來澎湖群島航線的航空公司有遠東、立榮、華信、德安。
下表總和了目前航空的情形

航線航空公司航行時間往返班次
澎湖至台北立榮、遠東、華信50分鐘44班
澎湖至高雄立榮、遠東、華信30分鐘34班
澎湖至台中立榮、華信、遠東40分鐘24班
澎湖至嘉義立榮30分鐘2班
澎湖至台南立榮30分鐘8班
七美至高雄德安35分鐘4班
望安至高雄德安40分鐘2班

海運交通

澎湖群島往來台灣的船隻有台華輪、遠翔公主號、南海之星、今一之星、滿天星、凱旋3號、雲豹號、藍鵲號,其航線有馬公至高雄、七美至高雄、馬公至嘉義(布袋)、馬公至台南(安平)。
下表總和了目前海運的情形

航線輪船航行時間往返班次承載人數
馬公至高雄台華輪日航:4小時30分
夜航:6小時30分
3班1150人
七美至高雄南海之星2小時40分1班197人
馬公至嘉義今一之星1小時20分2班317人
馬公至嘉義滿天星1小時20分4班355人
馬公至台南凱旋3號2小時3班346人
馬公至台南今日之星2小時2班699人
馬公至台南金星3號2小時6班302人

澎湖本島往來澎湖離島的交通情形

前往澎湖離島主要分為:

(有些離島是生態保護區或無人島,因此無法前往。)
除了馬公本島至望安島和馬公本島至七美嶼有德安航空往返外,其他島嶼都必須依賴輪船才能往返,而去東海離島必須前往岐頭港口搭船;去南海離島必須前往南海遊客中心搭船;去北海離島必須前往赤崁遊客中心搭船或後寮遊客中心搭船;去內海離島必須前往重光港口搭船。前往搭船處均有定期的交通船及不定期的民間快艇可搭乘前往。

澎湖群島島上的交通情形

島嶼島上主要的交通工具
澎湖本島(澎湖島、白沙島、漁翁島)、望安島、七美嶼公車、汽機車計程車腳踏車、徒步
大倉嶼、員貝嶼、鳥嶼、吉貝嶼、桶盤嶼、虎井嶼、將軍澳嶼機車、腳踏車、徒步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1. 《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二土地志勝蹟篇,第十五至十六頁
  2. 國家文化總會,2009,《走讀臺灣:澎湖縣》,頁10,台北市。網路版:走讀臺灣-澎湖縣,2016年2月8日檢索
  3. 臧振華,1989,〈地下出土的澎湖古史〉,《澎湖開拓史:西台古堡建堡暨媽宮城建城一百週年學術研討會實錄》,頁63-102,澎湖:澎湖縣立文化中心。
  4. 方豪,1994,《台灣早期史綱》,頁33-34,台北:學生書局。ISBN:957-15-0631-1
  5. 明史 朱纨传》:初,明祖定制,片板不许入海
  6. Blussé, Leonard (1994). "Retribution and Remors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Administration and the Protestant Mission in Early Colonial Formosa". In Prakash, Gyan. After Colonialism: Imperial Histories and Postcolonial Displacement.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691037424.
  7. 村上直次郎著,許賢瑤譯,2001,〈澎湖島上的荷蘭人〉,《荷蘭時代台灣史論文集》,頁14。宜蘭縣宜蘭市:佛光人文社會學院。
  8. Garnot, L'expédition française de Formose, 1884–1885 (Paris, 1894) P193
  9. 夏日追蹤!東方的百慕達
  10. . [2012-04-12]. 余樹楨教授寫了一篇《 從硓𥑮石到𥑮硓石》,文中提出珊瑚礁應該稱為𥑮硓石。他認為𥑮硓石的語源可能來自於英語 coral
  11. 全球10大秘密島嶼 澎湖入選第7
  12. The world’s best secret islands, 寂寞星球新聞稿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