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泉生
呂泉生(1916年7月1日-2008年3月17日),筆名呂玲朗,是一位出身臺中市神岡區的福佬客音樂家,並以其作曲和聲樂上的成就為人所知。
呂泉生 | |
---|---|
![]() | |
音乐家 | |
国籍 | ![]() ![]() |
出生 | ![]() | 1916年7月1日
逝世 | 2008年3月17日![]() | (91歲)
职业 | 作曲家、聲樂家 |
呂泉生 | |
閩南語名稱? | |
---|---|
全漢 | |
全羅 | |
臺羅 |
生平概略
1916年7月1日,呂泉生出生於臺中州臺中廳葫蘆墩支廳神岡三角仔呂家一個信奉基督教的家庭。
幼年時,他受家人鼓勵加入教會唱詩班。
1930年前後,他考入臺中州立臺中第一中學校;在學期間,他在東京聽聞一場音樂會後受感動,向家人央求購買小提琴,並開始自學音樂。1932年前後,他因曠課多天練琴遭校方處以留級。同時,他又拜鋼琴家陳信貞為師學習鋼琴。
1936年,他進入東洋音樂學校鋼琴科就讀;但是,他隔年因意外脫臼且傷及手指,改主修為聲樂。
1939年,他畢業並受聘於東京寶塚劇場,擔任職業演唱者,同時向成田為三學習作曲。
1942年10月,他返鄉處理父親後事,但因太平洋戰爭情況激烈而無法返回日本,此後定居台北。[1]
1943年4月起,擔任成蹊實踐女學校音樂教師。[1]這是他第一份有收入的正式工作,至1944年底成蹊因戰爭因素遷校至草山(今陽明山),他覺得交通不便才辭職。[2]
1943年9月3-5日,厚生演劇研究會公演張文環作品《閹雞》。他負責配樂,使用其採集而改編成合唱曲的《丟丟銅仔》、《六月田水》和《一隻鳥仔哮救救》等台灣民謠。在當局推行皇民化政策的背景下,首演隔日即被禁唱。
戰後,他受臺灣省教育會理事長游彌堅聘任,主編引介各國歌曲的《101世界名曲集》,同時撰寫《國民學校音樂課本》,更主編《新傳歌謠》月刊,向大眾徵稿並發表新作,涵蓋兒童歌曲、合唱歌曲和民謠等。
1957年,他受辜偉甫邀請,創辦榮星合唱團,並擔任團長至1991年11月退休為止。
他自1958年開始任教於實踐家政專科學校,又於1968年創設該校音樂科,並擔任該科首位主任,後於1987年退休。
又在任職臺北市天主教靜修女子高級中學之音樂老師期間. 為第六任校長洪奇珍修女所作校歌譜曲。
1991年,他獲頒行政院文化獎。
2008年3月17日,他在美國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