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歧视
由于人類的活動範圍大多在同一個地域,對其他地域的人民通常不熟悉,不论是同一民族之內還是不同民族之間,也可能會產生偏見甚至妖魔化,當外地人來到這一對他不熟悉的地域時,當地人便會依社會上的偏見來解釋其性格,因此而可能產生偏见和妖魔化。若某一地域有較多人移動到另一地域時,偏见和妖魔化的問題便會開始明顯,並變成一個社會問題。而且新移民更多来自社会底层,更容易造成人们对外地人的歧视,如很多新疆人流浪全国铤而走险,导致国民对來自新疆的人士有恐惧心理[1]。
地域歧視是歧視的一種。
地域妖魔化在网络上多表现为地域贴,地域笑话等。
当偏见和妖魔化以制度性的政府行为和企业行为,或者污辱性言词等个人行为出现,损害了他人的利益或者名誉的时候,可以认为这些行为属于歧视行为,称为地域歧视。地域歧视不同于地域妖魔化,地域歧视对被歧视人的利益和名誉造成实质性损害,因此不再是个人印象或者开玩笑那么简单,地域歧视一般需要诉诸法律程序解决。
针对中国各地人的地域妖魔化和地域歧视不仅发生在中国国内各地,也发生在世界各国。在中国某些地区,偷渡现象盛行,出国人员滞留不归现象严重,导致国际社会对这些地区,比如福建有不同程度的签证歧视[2]。
消除地域歧视的根本途径是消除地域发展的不平衡,缩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消除贫困和不平等,提高公民素质和文化程度。
中国古代
- 《宋史·王旦传》:真宗欲相王钦若,旦曰:“臣见祖宗朝未尝有南人当国者。虽称立贤无方,然须贤乃可。臣为宰相,不敢沮抑人,然此亦公论也。”真宗乃止。旦没后,钦若始大用,语人曰:“王公迟我十年作宰相。”
- 《梦溪笔谈》: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七岁,能属文。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召,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时相寇准曰:“惜殊乃江外人。”帝曰:“张九龄非江外人耶!”
- 《邵氏闻见录》:治平中,邵雍与客散步天津桥上,闻杜鹃声,惨然不乐。曰:“不二年,上用南士为相,多用南人,专务变更,自此天下多事。”
- 《宋九朝编年备要》:神宗相陈旭,问司马光:“外议云何?”光曰:“闽人狡险,楚人轻易,今二相皆闽人,二参政皆楚人,必援引乡党之士,充塞朝廷,风俗何以更得淳厚?”
- 《宋人轶事汇编》:司马光与吕惠卿在讲筵,因论变法事,至于上前纷挐。上曰:“相与论是非,何至乃尔?”既罢讲,君实气貌愈温粹,而吉甫怒气拂膺,移时尚不能言。人言:“一个陕西人,一个福建子,怎生厮合得者!”
- 《宋史·王岩叟传》:王岩叟入对,曰:“祖宗遗戒不可用南人,如蔡确、章惇、张璪皆南人,恐害于国。”
- 《宋元学案》:陈瓘弹蔡京云:“重南轻北,分裂有萌。”
- 《宋史·陈亮传》:公卿将相,大抵多江、浙、闽、蜀之人,而人才亦日以凡下也。
- 《全蜀艺文志》:梁周翰曰:“夫九州之险,聚于庸蜀,为天下甲也。五方之俗,擅于繁侈,西南为域中之冠也。多犷敖骜而奸豪生,因庞杂而礼义蠹。”
- 王安石《太子太傅致仕田公墓志铭》:蜀自王均、李顺再乱,遂号为易动,往者得便宜决事,而多擅杀以为威,至虽小罪犹并妻子迁出蜀,流离颠顿,有以故死者。
中国大陸
由于中国大陸的户籍制度使得中國公民在中國境内自由選擇戶籍所在地方面存在諸多限制,尤其以經濟相對發達的大都市限制最多,而在中國境内的某一城市居住但不具有當地戶籍的中國公民與具有當地戶籍的中國公民相比往往會遭遇不公平的差別待遇。这种因为户籍制度造成的地域歧视是中国特有的现象[3]。这种歧视包括教育、就業以及各種社會福利等方面的不平等待遇。具体形式包括:
大學入學
由于中国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均,一些教育资源缺乏,人口众多的省份,由于当地政府教育经费分配及支出相对少造成高校资源也相对薄弱。为了摆脱户籍的桎梏,许多考生甚至迁居外地参加高考,成为所谓高考移民[4]。
就业
早期,中国很多地区,地区性公务员主要招收本地户籍人员,甚至曾出现中央政府部门的公务员只招收持北京户口的人,农村户口更是不予考虑[5][6]。因为务工人数众多,容易形成劳资博弈,许多公司不招聘湖北籍[7]、四川籍[8]、河南籍、东北籍[9]的员工。許多中关村的公司拒绝招聘北京人,因为舆论认为北京本地人好吃懒做,眼高手低,导致本地人失业率居高不下[10]。
城鄉
在北方地区因为持农村户口,相对的社会保障和收入处于劣势[11]。
而与之相反的是,在南方很多发达地区,农村户口的居民由于有巨额的田地补偿和县级行政单位的征地分红以及生产队福利,农村户口成为金字招牌,很多城市户口的市区居民为得到郊区户口的医疗保障不得不花钱转移户口,如苏州、绍兴、温州等地。
城市居民多被认为在习俗上更现代、传统陋习更少、更文明、更开放。农村居民多被认为更淳朴、现代恶习更少、更传统、更和睦。基于这些不同,存在相互歧视的现象。
性别歧视之歧视
传统上女性地位较高的地区和一些先发展地区在性别平等上做的更好,对女性受压迫、性别歧视较严重的地区存在歧视和夸张谣言。 由于对性别平等的定义(女性更独立或一些方面较受照顾)不同,在性别平等上做的较好的地区之间也存在此类现象。
性服务者
因为区域发展平衡的问题,部分地区由于经济和生活水平的落后,为改善现状这些地区的部分人群会选择去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就业。但是由于这些人群当中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无法找到报酬较高的工作,大多数只能从事对技术要求相对较低的工作,少部分则成为性工作者。
部分性工作者来自相对经济落后,并人口稠密的地区,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在当中占有一定比例。近几年来,有观点认为部分从事性服务业的人是相对自愿的。有部分观点认为性服务潜在的好处,例如更多的可支配收入、脱离繁重的体力工作、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等,都可能成为性服务从业者放弃其他工作的原因。由于中国社会目前的风气上较为保守,而在中国的传统认知体系当中,性服务业的从业者所处地位相对低下,而一些因为经济发展等原因产生性工作者较多的地区就受到了地域性的歧视。
特定区域
由于文化、观念、经济发展不平衡,加上存在文化歧视,高考地域歧视,招工地域歧视。在中国也存在针对特定地域的歧视。由于中国主流文化地区在官话地区,而经济发达地区又集中在东南非官话地区,导致官方和非官话地区之间存在互相歧视的地域“拉锯战”现象。前者认为自己属于中原主流社会,人口数量众多,观念、习俗往往较为正统,后者的发达地区认为自己经济发达,观念、习俗更现代,双方各有优势。前者掌握更多政治话语权,后者经济实力更强、掌握更多大型媒体,因此中国的地域歧视可能较西方社会的地域、阶层歧视更为复杂。但是,这种现象随着东南非官话区逐步接受普通语;双方文化、习俗、观念日益加深的交流而减淡。
- 东北地域歧视,该地区原为重工业基地和国家农业基地,由于国企改革,失业下岗人员多数外出务工。由于国企改革后,存在东北籍贯失业工人在中原以及南方各省发达地区从事非法活动,致使东北籍人士遭到各省市的歧视。但同时,由于东北籍人士不认同某些客地习俗,因此也存在东北籍人士对当地人的歧视,如在海南三亚东北籍移民对当地人的歧视。
- 上海外来人口问题,由于上海19世纪末的几次人口大逃荒,导致从上世纪初开始自安徽、河南逃难来到上海的外来人口不断增加,被认为增加了不安全因素,造成上海本地人对外来人口,尤其是长江以北官话地区的外来人口之间的互相歧视,“江北人”一度成为一个专指外来人口的词语;反之其他地区的人也因此对上海人颇有偏见。本世纪初,上海市政府进一步增加外地入沪籍配额以及放宽一系列非上海户籍人员工作、就学和买房政策,带来新一轮人口迁徙高峰。仅2010年一年就巨增常住外籍人口近500万人[12],而同年的上海户籍人口为1400多万人。[13]集中体现为上海本地居民对一些素质行为差的外来人员的不满,并隐讳的用“yp”或“硬盘”来指代这些外来人员。同时,上海由于文化习俗和北方主流社会差异较大,也有很多北方地区人士对上海的歧视,如称上海话为“鸟语”,称呼上海人为“南蛮子”“土鳖”等。
- 江苏内部的地域偏见,由于历史原因和文化差异,江苏省苏南和苏北地区之间存在着地域偏见,表现为互有优越感。一方面苏北认为自己属于北方民系,是中国主流社会,不屑与非主流的江南地区人相处;另一方面,苏南因为经济发展和本土教育水平高而对苏北有优越感。表现在工作、教育上存在不同的差别对待。在苏南一些企业,操江淮官话的往往团结一致,限制江南地区人的晋升;而江南本地人往往因为放弃吴语转用普通话,缺乏团结媒介。从苏南的角度来说,通常将省内的其他区域统统归类为苏北;从苏中的角度来说,往往把更北的区域划为苏北单独划出[14]。
- 广东地域偏见,该地区地处中国极南之端,为岭南文化区,在饮食、习俗、观念上相对独特,成为中国的亚文化区域,北来的外地人口以社会底层居多,来源广泛,加之通行粤语与普通话相距甚远,导致与广东族群矛盾。
- 河南地域歧视,由于农村生活方式与城市的差异,导致城市人口对农村户籍外来务工人员有反感心理。而该省农村户籍人口数量大且经济发展缓慢,因而到外省市务工人员多,连带致使了对河南籍人士的反感。
- 西南地域歧视,主要发生在浙江、广东当地人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人互相地域歧视,原因是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略为缓慢,但是由于人口巨大,外出打工的人数较大。他们也通过自己的勤劳、智慧和团结在当地占有一席之地,因此存在当地人有经济优势(家庭财富、教育水平等),西南人有文化优势(如川菜、四川话得到全国大多数人喜欢)的情况。表现在当地人无法接受西南人的一些习惯;而西南人认为自己方言很好听,不愿意对当地人使用普通话,在应聘、合作时要求当地人须听懂四川话,但是却极力反对当地人使用母语,而一同聚餐不愿意照顾当地人,只愿意去川菜馆的现象。
- 新疆地域歧视,长期以来,西部边疆地区经济发展略为缓慢,常有新疆人外出经商、务工。由于近年来一些发生在新疆等西北地区的民族宗教性质暴力事件,导致南方各省市人士对新疆人有恐惧心理。
- 乌兰察布地域歧视,乌兰察布市在内蒙古自治区内经济较为落后,外出务工人员多,其中部分务工人员有偷窃等不良行为。且方言与内蒙古其他地区差别较大。因而受到区内其他城市(尤其是邻近的经济较发达的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居民的歧视,如曾有房屋出租者拒绝乌兰察布人[15]。并衍生出很多歧视乌兰察布人的笑话,甚至曾因此而酿成血案[16]。
港澳地區
在香港和澳門這兩個中國劃分的特別行政區內,有部分人歧視中國大陸人士,一般會稱中國大陸人民為「大陸仔」,意思就是來自大陸,後來又有「阿燦」、「大陸妹」[17],北姑等稱呼。部份香港人更会稱北方人为:北佬或死北佬。因為有部份香港人和廣東人都片面認為北方人做事是太不知所謂,敗壞該地區的名聲,更迫逼他們使用普通話來溝通和強佔他們的地方,所以現在有一部份的人繼續使用這些詞語。北方人也反对粤语,并认为它只是一种方言,而不是一种语言。近來北方人亦開始反擊並以「港燦」相稱。
台灣
在台灣,部分人士會稱香港留學生為「港仔」,遇到馬來西亞人會問對方「是不是住在樹上」,令留學生感到不快[18][19]。另外近年來南韓經濟遠超台灣加上和台灣的國際賽事頻頻出現爭議,也讓部份台灣人嘲諷為是高麗棒子或南朝鮮,而來自東南亞的新住民或外勞也因語言和生活習慣的不同常遭受台灣人的歧視,歐美的白人在台灣受到的歧視較為少見,但當這些歐美白人與台灣女友交往時也容易遭台灣人戲稱為是ㄈㄈ尺與CCR,也有少部份台灣人認定歐美白人跟小孩子一樣不懂事。
某些台灣人指香港人或廣東人說的國語很奇怪,帶有廣東腔(又稱香港腔),會說「廣東腔很好玩」之類令對方難堪的說話。台灣人或外来華人來到香港上班或出席會議,還反過來要求在地人千萬不要說廣東話。台灣人也經常批評,嘲笑,「糾正」香港或廣東人的發音。模仿香港人或其他族群說國語當作笑點的人也不少[20]。
台灣媒體訪問香港人的時候也特別強調香港人說話有「廣東腔」,原因不明。而普通民眾遇到騙子,一聽到對方有廣東腔,就會先入為主假定對方必定是香港人。情況就好像香港人遇到說國語的旅客,就假定對方必定是大陸人。
某些台灣旅客也經常批評香港人「傲慢」。由於香港人的普通話/國語水平非常有限,可能勉強聽的懂卻不會說,甚至完全不懂,遇到台灣人或大陸人問路的時候,可能無法以普通話回答,只能以廣東話或英語回覆,甚至乾脆不回答,可能會予人傲慢的感覺。儘管廣東話和英語都是香港的法定語言,前者是香港人的母語,後者是香港學生的必修課,也是工作常用的語言。而普通話在香港尚未普及,可是不少台灣人常假定香港人一定懂聽懂說。有時香港的本土居民會因為對旅客說英文而被冠上「英奴」和「殖民優越感」等惡名。
某些台灣學生喜歡稱呼香港留學生為共匪和大陸人。這種事即使在1997年以前也有發生,儘管當時的香港還是英國殖民地,而且大陸人也從不會稱香港人為「大陸人」。有時台灣人以為香港人說普通話寫簡體字,也會令後者深感困擾。
日本
- 二戰前對朝鮮及台灣等外地的歧視。
- 關東關西間的地域歧視
- 對琉球的地域歧視
- 京都對大阪和東京的地域歧視
韓國
- 全羅道與慶尚道間的地域歧視。
- 對濟州島的地域歧視。
- 對北韓人與中國朝鮮族的地域歧視。
美國北方及南方
1. 较发达地区,对南方落后、贫穷的各州的歧视。比如对阿拉巴马州、密西西比州、路易斯安那州各州的歧视。
2. 东北地区(Yankeedom)对南方各州(内战中的美利堅聯盟國各州)的歧视。与之相对的,南方各州(内战中的美利堅聯盟國各州)对东北地区(Yankedoom)也有歧视。
3. 较发达地区,对阿巴拉契亚山脉地区居民的歧视。贬义称号如 Hillbilly。
参考文献
- . [2007-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8-13).
- . [2007-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30).
- . [2007-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8-10).
- . [2007-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6-30).
- . 网易. 2004-11-02 [2010-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3-07).
- . 网易. 2004-11-01 [2010-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4).
- . 天府早报. [2011-06-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2011-06-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11-13).
- . [2007-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7).
- . [2007-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4-30).
- . [2007-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8-16).
- . 上海市人口与计生委员会. [2013-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31).
- http://news.ifeng.com/a/20150730/44308324_0.shtm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中国地域歧视为什么世界第一?
- . 狐说网络文化工作室. 2018年2月7日 [2018年9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0月1日).
- . [2013-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04).
- . [2013-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妹」字本指少女,本來無貶義,但大陸少女到香港後做妓女的很多,形成變得有貶義
- . [2013-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31).
- . [2020-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8).
- . [2013-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