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
基建設施(英語:)亦称基盤設施、公共设施或公共建設,是為國家、城市或地區提供服務的基礎建設體或系統[1],並包含使經濟運作的設施與服務[2]。也包括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它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一般物质条件。基础设施不仅包括電網、通讯(電話、網路)、供水、交通(道路如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公共设施,即俗稱的基礎建設,亦都包括教育、科技、医疗卫生、文化及体育等社会事业即“社会性基础设施”。
公共設施 |
---|
![]() |
公共建築及設施 |
概念 |
問題和解決方案 |
研究領域 |
公共設施主題 |

美國的公路
歷史

西元前1世紀的古羅馬水道橋證明當時已有基礎建設的公共觀念
各類公共設施
不同时期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完善、配套有不同的要求。城市基础设施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的項目有能源供应系统、環保系统、交通运输系统、通讯系统、文化與休閒建設和防卫防灾安全系统。
通訊
包括郵政系統、電話線路、網際網路等。
安全
防衛居住地的安全系統包括城牆、軍事武器,也包含無形的網際網路防火牆等。
交通
包括飛機場、港口、公共道路、停車場、鐵路基礎設施、大眾運輸系統等。
文化與休閒建設
包括公園、美術館、博物館等供大眾休閒或增進生活品質的設施。
環保
處理廢棄物的公共建設,如廢棄物掩埋場、垃圾場、焚化爐
閒置公共設施
公共建設完成後若長期閒置,鮮少使用,因孳生蚊蟲,俗稱蚊子建設,或依據其型態給予不同稱呼,如「蚊子館」、「蚊子市場」、「蚊子停車場」。閒置公共設施不但是都市發展的問題,更是政治問題。會產生蚊子館,常是因為規畫不善,或需求改變。
參考文獻
- . www.dictionary.com. [2020-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6) (英语).
- O'Sullivan, Arthur; Sheffrin, Steven M.; Prentice-Hall, inc; Wall Street Journal (Firm). . Needham, Mass. : Prentice Hall. 2003.
![]() |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基础设施 |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