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姓

曾姓中文姓氏之一,被收入《百家姓》。当今中國大陸姓氏中排名第32,在台湾排名第17。曾姓的主要历史聚居地有鲁国庐陵武城长沙扶风冀州青州吉阳南丰韶州虔州交州会稽蜀郡豫章吴郡河内南阳内乡江夏襄阳宁化长乐梅县平远镇平五华龙川惠州河源和平广州兴宁等。 来自中国公安部2009年身份证数据库数据,现曾姓约占中国大陸汉族人口0.5%,人口大约有680多万(排第32), 以湖南四川广东江西湖北福建等省为多。 中國大陆之外多分布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臺灣等国家或地区。

姓氏
 
百家姓》第385位
48:
49:
50:

郡望  鲁郡

起源

  • 源自姒姓,夏王少康封其次子曲烈为甑子爵,在甑(今山东临沂市兰陵县向城镇)建立鄫国。古代习惯以封地为姓,曲烈便从此姓鄫。实力并不强大的鄫国历经夏朝商朝周朝,直到春秋,即公元前567年才被莒国所灭。怀着亡国之痛的太子巫出奔到邻近的鲁国。其后代用原国名“鄫”为氏,除去邑旁(阝),表示离开故城,不忘先祖,称为“曾”。據上海博物館藏兩周之際的南方青銅器曾子倝鼎銘(《集成》02757)“惠于剌曲”,學者多以爲剌曲即《世本》之曲烈。據出土材料,曾姓并非单一来源。[1]

迁徙分布

曾姓最初发源于今山东省兰陵县西北一带。先秦时期,逃至鲁国的曾姓后代在鲁为官,并且就此繁衍生息下来,同时向四周地区播迁,使曾姓族人遍布于山东、河北等地。

曾氏字輩

曾氏東宗、南宗派語:

63代至67代(明建文2年賜):
宏、聞、貞、尚、衍。

68代至77代(明崇禎元年定):
興、毓、傳、紀、廣
昭、憲、慶、繁、祥。

78代至87代(清同治二年定):
令、德、維、垂、佑
钦、紹、念、顯、揚。

88代至97代(清同治九年賜):
建、道、敦、安、定
懋、修、肈、懿、长
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各地語言譯法

其他語言譯法說明:西文拼音常見的有 Zeng(中文拼音)、Tseng(台灣威妥瑪拼音)、Tzeng(台灣國音二式)、Chang (澳門政府葡文譯音)、Tsang(香港政府粵語拼音)、Tjan(印尼華語拼音)、Cheng(馬來西亞砂拉越閩東語系發音)、Tăng(越南語發音)。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與註釋

  1. .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2011-12-26 [2013-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27).
  2. 黄凤春 说西周金文中的“南公”——兼论随州叶家山西周曾国墓地的族属 《江汉考古》 2014年第2期
  3. 36年“曾随之谜”破解 专家:史书未记载曾国即随国 存檔,存档日期2015-09-24.
  4. . [2015-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百家姓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曾姓部》,出自《古今圖書集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