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番記
《東番記》是一本記載17世紀初台灣地理與台灣原住民族的人事雜記,為明朝儒生陳第於西元1603年(明萬曆三十一年)所作。是現存較為早期漢人對台灣地形、港口、貿易與風俗記錄的文獻。
東番記 | |
---|---|
作者 | 陳第 |
类型 | 人事雜記類 |
语言 | 古典漢文 |
作品主题 | 文學、旅遊探險 |
发行情况 | |
出版地 | 台灣 |
由來
萬曆三十年(1602年-1603年),明朝将军沈有容为了去驱逐假倭而发兵至台湾安平外海,邀请陈第随从。
事後,陳第根據當時約20天的經歷(1603年1月21日抵達、2月10日離開)作成《東番記》。
閩南語發音的“大員”、“台員”
《東番記》全文一千四百餘字,提到“大員”一地,乃「東番夷人不知所自始,居彭湖外洋海島中。起魍港、加老灣,歷大員、堯港、打狗嶼、小淡水、雙溪口、加哩林、沙巴里、大幫坑,皆其居也」。
其後,莆田人周嬰在其所著《遠遊篇》中,引《東番記》以漢字記載為“台員”,是以當時的閩南語發音音譯的漢字,這是最早出現在漢字文獻上的“台灣”文字,但指的僅僅是現在台南“安平”一地。當時台江未淤積,“台員”乃一小島,也有稱之為“一鯤鯓”[1]。
《東番記》記述當時沿岸的原住民生活習俗與地理風光,為最早描繪台灣西部平埔族生活的著作。
註解
其他參考文獻
- 周婉窈,〈陳第〈東番記〉—十七世紀初臺灣西南地區的實地調查報告〉,《故宮文物月刊》第241期(2003.04),頁22-45
- 陳第《東番記》白話譯文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