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皮圖章 (政治)

橡皮图章英語:,又译橡皮印章)是一种政治比喻,指代某些法理上权力很大而实际权力很小的人或机构。橡皮图章几乎不会否决,或不能否决某些被要求批准的提案[1]

含义

雇主(上级行政人员)的签名经常用于处理公文,于是社会中雇主(上级行政人员)授权雇员(下级行政人员)代理前者签署某些文件时,普遍将签名制成橡皮图章,予以下级使用。虽然“盖章人”对于“盖章”行为有义务进行个人调查,或深思熟虑后做出抉择,但实际上只是像个“橡皮图章”一样不假思索地“盖”了上去。这便是「橡皮图章」一词的政治比喻含义。

专政政体立法机关便是一种常见的橡皮图章,只会一味地通过法令。而一般而言,这种立法过程更多是为了营造出表面合法性与专政和谐统一的假象,而并非因为该立法机关具有相对应的权力。

历史学家愛德華·埃利斯称这种立法机关为“玩偶议会”英語:),并指出奥斯曼帝国第三十四届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在任时期的土耳其议会只是单纯的作为安抚欧洲列強的“橡皮图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會,投票中通常以絕對多數赞成甚至是全票的结果成功通過,所以亦常被戲稱爲「橡皮圖章」和「政治花瓶[2][3]。在近三千名全国人大代表组成的法定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年一度的全会上,从未有任何一项投票表决的草案未获通过[4]。1992年4月7日的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中,出席的2633名全国人大代表以1767票赞成,177票反对,664票弃权,25人未按表决器的结果表决通过了国务院关于三峡工程的议案,赞成率仅为67%。是全国人大历史上赞成票数的最低记录[5]

瑞典国王阿道夫·弗雷德里克在任期间(1751-1771),权力仅次于国王的庄园议会英語:)使用一个刻着名字的图章来签署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而这些文件有时甚至违背作为当时绝对君主的在任国王的意愿。

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期间,国会仅是政权机关,不论北洋政府及护法军政府均借国会代表自身政权,如孫中山成立军政府时,把国会议员南迁广州,以确立他在全中华民国政权的代表性。因此,段祺瑞另组安福国会。在国民政府和宪政动员戡乱时期,因迫于战争需要,国民大会立法院的任期不受限制(又称萬年國會),以维持法律统治秩序。直至1991年万年国会结束,過去国会与立法院的权力受到中国国民党及领导人制约,漸被批评为“橡皮图章”。[6]

与专政政体相反,在君主立宪政体中,尽管君主具有客观的保留权力或否决议会决定的权力,但实际上其只是议会的“橡皮图章”。在议会共和制政体的国家,比如印度共和国爱尔兰共和国,其总统也经常被描述为“橡皮图章”。

参考文献

  1. Webster's NewWorld Dictionary, Second College Edition, ISBN 0-671-41809-2 - page 1242 - "*rubber-stamp 2. [Colloq.] to approve or endorse in a routine manner, without thought - *rubber stamp - 2. [Colloq.] a) a person, bureau, legislature, etc., that approves or endorses something in a routine manner, without thought, b) any routine approval"
  2. . BBC. [2010-01-09].
  3. . 中央社. 2010年3月4日 (中文(繁體)‎).
  4. . 德国之声. 2015-03-04 [2020-05-28] (中文).
  5. . 2006-05-16 [2020-05-28] (中文).
  6. 维基文库中有關的文本
    维基文库中有關的文本
    维基文库中有關的文本
    维基文库中有關的文本

参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