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地中海、中東及非洲戰場
第二次世界大战地中海、中东及非洲战场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同盟国和轴心国在地中海、非洲、中东的一系列战役和战斗。这些区域的战斗从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王國向英法宣战开始,到1945年5月2日年所有在意大利半島的納粹德國的部队投降为止。
地中海、中东及非洲战场 | |||||||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 | |||||||
这张地图显示战争开始时的态势 同盟国以绿色表示 轴心国以橙色表示 中立国以灰色表示 | |||||||
| |||||||
参战方 | |||||||
同盟国: |
轴心国: 维希法国 (1940年至1942年)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哈罗德·亚历山大 |
墨索里尼† 埃爾溫·隆美爾 |
北非
1940年6月11日,意大利王国向同盟国宣战的第2天,意大利军队就和英联邦的军队在北非开始了战争,1940年6月14日,英国陆军第11轻骑兵团、第7轻骑兵团以及第60步枪团的1个连攻占了卡普措堡垒和马达莱娜堡垒,并且俘获了220名俘虏。6月16日,英军对義軍的深入袭击击毁了12辆義軍坦克。6月17日,英军队在图卜鲁格至巴迪亚的公路上阻截了義軍的一支护卫部队並俘虏了一位意大利将军[1]。
貝尼托·墨索里尼渴望连接意属北非和意属东非并希望占领苏伊士运河和阿拉伯的油田,于8月8日命令入侵埃及。1940年9月9日,由魯道夫·格拉齊亞尼元帅指挥的意大利军队从他们的昔兰尼加基地入侵埃及。塞卢姆、哈法雅隘口和西迪巴拉尼被入侵的意大利军队占领,但在9月16日格拉齐亚尼停止了前进,他提到了补给问题。尽管墨索里尼激励格拉齐亚尼继续前进,意大利軍还是在西迪巴拉尼周围挖掘战壕并建立了一些加强营地(在旁边的地图上以红色小圆圈表示)。
格拉齐亚尼在英军位于迈尔萨·马特鲁的防御阵地以西80英里处停下。他计划在他的军队得到补给之后重新发动攻势。由于墨索里尼的催促,意大利军队计划于12月中旬开始向迈尔萨·马特鲁推进。10月19日,意大利空军轰炸了开罗附近一个重要的欧洲人区域马底[2]。
1940年12月9日,英联邦军队发动了罗盘行动,开始了反击行动,在1941年2月战役结束时,英联邦军队以2千人伤亡的代价俘获了13萬名意大利軍。在这次行动中,英联邦的西部沙漠军队(包括印度第4师的一部分和英国第7装甲师)被命名为第13军。
1942年初,阿道夫·希特勒命令派德军去北非增援意大利军队,并派隆美尔去北非指挥德国军队。当隆美尔到达北非以后,他的命令是采取防御态势并控制住前线。当发现英军的防御力量薄弱之后,3月24日,他于阿格海拉迅速的击败了盟军部队。随后他发起了一轮攻势,至4月15日,迫使英军退至位于塞卢姆的边境,重新夺回了除图卜鲁格之外的整个利比亚,图卜鲁格被包围。在这次推进当中,昔兰尼加总指挥部(第13军的新名称)的新指挥官菲利普·尼姆中将和奥康纳自己(他被召回援助),和新到达的英国第2装甲师的指挥官迈克尔·甘比尔·帕里少将一样被俘虏。随着尼姆和奥康纳被俘,英联邦军队恢复活动的西部沙漠军队指挥部再次停止了。诺埃尔·贝雷斯福德-普雷斯中将从他在东非战役指挥的印度第4步兵师返回开罗进行指挥,随后全体盟军组成了英国陆军第8集团军。
由艾伦·坎宁安(Alan Cunningham)中将指挥的第8集团军于1941年11月18日发起了战斧行动。尽管非洲军取得了一些战术上的成功(这是英国军队指挥官之间的争执导致的,并让奥金莱克用尼尔·里奇少将取代了坎宁安),它最终仍被迫撤退,并且除了在巴比迪亚和塞卢姆的要塞以外,隆美尔于3、4月间得到的所有领土都被夺回。
隆美尔在1942年6月开始了攻击行动,在一场被称为“大锅炉(the Cauldron)”的漫长的装甲战之后,他在加查拉战役中击败了盟军并攻占了图卜鲁格。奥金莱克撤掉了里奇并亲自指挥第8集团军,在第一次阿拉曼战役中将隆美尔阻止在距亚历山大仅仅70英里的阿拉曼一线。
对克劳德·奥金莱克工作能力不满的温斯顿·邱吉尔随后用英军第1集团军司令哈罗德·亚历山大代替克劳德·奥金莱克替代成为中东司令部总司令,并且任命伯纳德·蒙哥马利接任第1集团军司令,威廉·亨利·尤尔特·戈特赴埃及任第8集团军司令,但是威廉·亨利·尤尔特·戈特的在上任途中死于航空事故,伯纳德·蒙哥马利被改任第8集团军司令。1942年10月23日午夜,第二次阿拉曼战役开始,尽管隆美尔进行了杰出的后卫战斗,盟军重新占领埃及并继续前进穿过昔兰尼加和的黎波里塔尼亚,1942年11月8日,盟军在北非成功登录,从东西两线夹击德国、意大利军队。在法国殖民地会合后,盟军进入突尼斯,英国陆军第1集团军在肯尼思·安德森中将指挥下几乎要到达突尼斯了,但德军在瓦尔腾奈宁将军的率领下在朱代伊德发动反攻将英军逐回,到1943年1月,由隆美尔指挥的德国及意大利军由利比亚向西撤退到突尼斯。
在东面由伯纳德·劳·蒙哥马利指挥的英国第8集团军停留在的黎波里以等待增援,在西面肯尼思·安德森的部队于1月14日及2月19日分别在费德隘口及凯塞林隘口遭到攻击,盟军被迫溃退直至1月22日盟军大量增援部队击退轴心国军为止。
哈罗德·亚历山大将军在1943年2月底到达突尼斯指挥作战,轴心国军队在3月份再次进攻,3月6日,从麦迪迈向东发动进攻后被盟军轻易击退,隆美尔建议希特勒容许进行全面后撤至新的防线但被拒绝,3月9日,隆美尔离开突尼斯及由汉斯·于尔根·冯·阿尼姆代替,他把部队后撤超过160公里至突尼斯北部。
这些后撤令盟軍可集中其力量及改善其通讯线路和行政以新迎接新一轮主要进攻,第1及第8集团军进攻轴心国军队,战况十分激烈,但盟军的海上及空中力量切断了德国及意大利在突尼斯和西西里岛之间的供应线,5月6日,在火神行动的高潮中,英军攻占了突尼斯,美军攻占了比塞大,1943年5月13日所有在突尼斯的轴心国军共24萬人向盟军投降[3],北非战役结束。
东非
东非战役指二战期间英联邦军队和埃塞俄比亚帝国军队与意大利军队之间的战争。战争从1940年6月开始,意大利军队在发动进攻后不久就转入防御状态,1941年5月18日,意大利驻埃塞俄比亚总督投降,有少量意大利士兵坚持游击战争,但是他们在1941年11月全部投降。
马达加斯加战役是指同盟国占领维希法国控制下的马达加斯加的战役,这场战役于1942年5月2日开始,1942年11月6日,盟军成功占领马达加斯加岛。
1942年12月,盟军成功占领吉布提。
伊拉克
1932年,英国在名义上允许了伊拉克的独立,但是保留了一些条件,包括允许保留英国军事基地等,这引起了伊拉克人民和伊拉克政府里反英人士的强烈不满,1941年5月,德国为了给在中东地区的英军部队制造麻烦,不断地在暗地里鼓动伊拉克人发动暴动,1941年4月1日,伊拉克亲德的“金方阵”军官集团发动政变,废黜首相和摄政,由民族主义情绪强烈的拉希德·阿里掌政。新政府得到苏、意、日、沙特的承认,与纳粹德国复交,并要求英军撤出伊拉克。在起义开始后,德国不但给伊拉克人提供武器、弹药等补给,还帮助他们在北部的摩苏尔建立了一个空军基地。为了保护中东和苏伊士运河的安全,以及确保英波石油公司对伊朗西南部油田的控制,英国对伊拉克政变做出了激烈的反应。4月18日,正要调往远东的第10印度师1个旅和1个炮兵团在巴士拉登陆,此外约旦的“阿拉伯军团”也开入伊拉克。5月2日,英国飞机开始轰炸包围哈巴尼亚基地的伊拉克军队。此后两个星期中,后续的英印联军部队源源不断地在巴士拉登陆,5月29日,英军占领巴格达,拉希德·阿里和“金方阵”军官集团成员逃往伊朗、叙利亚和沙特阿拉伯。
在对付伊拉克人起义的同时,英軍还不得不分散精力对付驻扎在叙利亚境内的3.萬名的维希法国军队。
叙利亚和黎巴嫩
在1941年时,同盟国已经侦测到有德国空军在叙利亚和黎巴嫩活动,为防止纳粹德国及意大利王國以叙利亚和黎巴嫩为立足点对伊拉克、巴勒斯坦构成威胁,1941年6月8日,自由法国军队、英国军队、英属印度军队从巴勒斯坦开始进攻叙利亚和黎巴嫩,1941年6月底,部分伊拉克军队从伊拉克开始进攻叙利亚,维希法国的军队进行了激烈抵抗后于1941年7月14日投降,同盟国取得了叙利亚和黎巴嫩的控制权。
伊朗
1941年夏天时,同盟国能使用的唯一一条援助苏联的路线是从波斯湾港口出发,经纵贯伊朗的铁路,抵达巴库和里海。伊朗是联结苏联与同盟国的战略通道,而1941年4月发生在伊拉克的亲德政变使得英国、苏联提高了对伊朗的警惕。
1941年8月25日凌晨零点,苏联红军开始进入伊朗境内,同一天,英国军队在南方登陆伊朗,9月17日,苏联红军与英国军队一起进入德黑兰,礼萨国王在英苏两国压力下被迫退位,21岁的王储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在议会大厦宣誓成为国王。
海上的战斗
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王国正式向英法宣战,地中海战役正式开始,意大利轰炸机对马耳他展开空袭。同时,法国海军对意大利西北海岸进行炮轰,特别是热那亚的港口。1940年6月24日法国投降后,轴心国容许维希法国继续控制其海军。1940年7月2日,英国为防止法国舰队落入轴心国手中,在北非的米尔斯克比尔港向维希法国舰队开火,并摧毁了这支舰队。作为报复,维希法国的空军开始对直布罗陀进行轰炸。
1941年3月27至29日,在安德鲁·布朗·坎宁安上将的指挥下,英国与澳大利亚联合海军截击并击败了意大利舰队。盟军击沉了意大利方三艘重巡洋舰、两艘巡洋舰和击毁一艘战列舰,英方仅有一架战机损失、一艘巡洋舰轻微损毁。
巴尔干
巴尔干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意大利王国、匈牙利王國、保加利亚王国入侵南斯拉夫、希腊的战役,它从1940年10月20日意大利入侵希腊开始,1941年6月1日德国、意大利占领希臘全境结束。
希腊
意大利于1940年10月入侵希腊后,攻势不但不能持续,还被希腊军队打回了阿尔巴尼亚。德国于是被迫把军事重点从准备“巴巴罗萨行动”转移到南欧的军事干涉上来,来援助她的意大利盟友。一场德国闪击战于1941年4月打响。到了5月中旬,希腊已被纳粹德国占领。德国就此开始统治希腊最重要的各地区,只有雅典、西克里特以及塞萨洛尼基。希腊其他地区分给了德国的盟友意大利和保加利亚。
1941年5月20日,德国伞兵开始进攻克里特岛,6月1日占领了全岛。
南斯拉夫
1941年4月6日,轴心国部队开始入侵南斯拉夫,最終德軍攻占貝爾格萊德,南斯拉夫皇家军队在4月17日无条件投降,領土被軸心国的分占,随后德國意大利在南斯拉夫扶植了克羅地亞獨立国和塞尔维亞救國政府兩个傀儡政權。
直布罗陀和马耳他
1704年,英国击败西班牙,占领了直布罗陀。由于战争失利,西班牙被迫在1713年签订的《乌得勒支条约》中将直布罗陀永远割让给英国。二战开始后,德国希望占领直布罗陀,並希望拉攏西班牙法西斯政权佔领直布羅陀,这样就可以阻止盟军进入地中海,由英国皇家海军中将詹姆斯·方嘉柏·萨默维尔的H部队负责抵御德军及西班牙的进攻,二战期间,轴心国没有发动过登陆行动,而西班牙亦繼續保持中立沒有作任何攻擊,德軍亦只是袭击直布罗陀。
马耳他因为距意大利很近,1940年6月意大利王国对英国、法国宣战后,马耳他岛成了意大利军队的重要袭击目标,在1940年年底时,由于意大利王國在北非接連失利,纳粹德国开始插手北非,纳粹德国对北非的补给线要穿越地中海,盟军以马耳他岛为基地对德军的补给线构成了很大的骚扰,1941年1月时,德军也开始进攻马耳他岛,在1940年6月到1942年12月之间,马耳他是地球上遭轰炸最多的地区之一。在二战中,马耳他是被围攻和遭破坏最严重的战场之一,一些历史学家称这场战役为“地中海的斯大林格勒”。整个二战期间,德國及義大利始终没办法占领马耳他。
多德卡尼斯群岛战役
1943年9月,盟军登陆西西里,墨索里尼政府垮台,意大利新政府同盟军秘密打成协议退出战争,但是纳粹德国开始了抢夺意大利所占领的战略据点的计划,多德卡尼斯群岛就是其中之一。多德卡尼斯群岛也称南斯波拉提群岛,是以罗得岛、萨摩斯岛、莱罗斯岛、科斯岛等大岛为主组成的岛链。
1943年9月9日英军尝试占领罗德岛,但被德军击退,随后德军大大加强了罗德岛的防御力量,在其他岛屿英军进展顺利,9月底时,英军占领了卡斯特洛里佐岛、科斯岛、莱罗斯岛和萨摩斯岛。
随后德国军队展开了反击行动,10月3日,德国空降兵占领了科斯岛。11月12日清晨,德国陆军军队在莱罗斯岛强行登陆,同时,空降猎兵实施伞降,配合登陆行动,经过激烈的战斗,德军以死伤、失踪1109人的代价夺取了莱罗斯岛,共俘英军3200人、意军5350人[4]。11月18日,德军陆续夺占了利索岛、帕特莫斯岛、富尼岛和伊凯拉岛,11月12日,驻萨摩斯岛英军向德军投降,11月23日,德军鱼雷艇和猎潜艇开进瓦锡湾,占领了岛屿,俘英军和意军2500人[4]。
意大利战役
1943年5月13日盟军成功肃清了北非的轴心国军队之后,将目标投向了法国和意大利,1943年7月10日,英军、加拿大军和美军发动了代号为爱斯基摩人行动的西西里岛登陆战,并在8月17日完全占领西西里岛。9月3日,盟军在意大利卡拉布里亚登陆(代号为海湾城行动),意大利政府随即在9月8日向同盟国投降。9月9日,英军第1空降师在意大利重要的海军基地塔兰托登陆(代号闹剧行动),美国陆军第5集团军在萨莱诺登陆(代号雪崩作战),9月17日,所有盟军占领区连在了一起,由于盟军要将大量的准备和人员由于1944年的诺曼底登陆,在意大利的盟军人员与装备均不足,盟军向北进展地非常缓慢,1944年6月4日盟军才占领罗马。
1945年4月28日,驻意大利德军总司令海因里希·冯·维廷霍夫派出密使到达盟军司令部,在4月29日他们签署了投降协议,协议在5月2日生效。海因里希·冯·维廷霍夫确认书直到5月2日早上才送到盟军第15集团军群司令部,因为德军西线总司令阿尔伯特·凯塞林得知海因里希·冯·维廷霍夫的投降计划后用G集团军群司令弗里德里希·舒尔兹代替海因里希·冯·维廷霍夫。但是阿尔伯特·凯塞林得知了希特勒的死讯后,同意了海因里希·冯·维廷霍夫的投降计划,并将其复职[5]。
交战双方战斗序列
同盟国中东战区
同盟国欧洲战区
英国皇家海军地中海司令部
英国皇家海军地中海司令部由两部分,一部分在直布罗陀另一部分在埃及的亚历山大。
纳粹德国1944年在南斯拉夫的力量
- 德国国防军最高统帅部直辖
- 陆军第1山地师
- 武装党卫队第18“霍斯特·维瑟尔”装甲掷弹兵师
- 武装党卫队第8“弗洛里安·盖依”骑兵师
- 陆军第98步兵师
- C集团军群
- F集团军群
- 陆军第2装甲集团军
- 陆军第69军
- 武装党卫队第1哥萨克骑兵师
- 陆军第373步兵师
- 陆军第15山地军
- 陆军第1防空高射炮团
- 陆军第392步兵师
- 陆军第264步兵师
- 陆军勃兰登堡第1团
- 陆军勃兰登堡第4团
- 陆军第92摩托化步兵团
- 陆军第5山地军
- 武装党卫队第13“弯刀”山地师
- 武装党卫队第7“欧根亲王”山地师
- 陆军第369步兵师
- 陆军第118猎兵师
- 陆军第21山地军
- 陆军勃兰登堡第2团
- 武装党卫队第4“警察”装甲掷弹兵师
- 陆军第181步兵师
- 陆军第297步兵师
- 武装党卫队第21“斯坎德培”山地师
- 陆军第69军
- 陆军第2装甲集团军
参见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北非战场
- 第二次阿拉曼战役
- 火炬行动
- 地中海战役
注释
- Churchill, Their Finest Hour, p. 372
- MacGregor, p. 229
- See: Tunisia Campaign info. box for more details on the number of Axis prisoners taken, the competing claims and the ones named as the most accurate.
- . [2012-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15).
- [Blaxlad. pp279-80]
参考书目
- Douglas Porch, 2004, The Path to Victory: The Mediterranean Theater in World War II. New York: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ISBN 0-37420-518-3)
- Ready, J. Lee. . McFarland & Company. 1985. ISBN 978-0899501291.
- Ready, J. Lee. . McFarland & Company. 1985. ISBN 978-089950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