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紮

紙紮華人地區傳統的祈福、祭祀用品。常用於各種傳統節慶和宗教儀式上,通常是透過焚燒,以傳遞給神明或者亡靈。

紙紮燒賣春捲
紙紮祭品別墅
燃燒中的紙紮祭品

祭祀用的紙紮

用於祭祀儀式的紙紮祭品有很多,如盂蘭節盂蘭勝會中常見的面燃大士普渡真君普渡公大士爺)、城隍判官山神土地神等神明的紙紮塑像,還有紙紮靈位金童玉女佛船(或稱仙船精靈船)、上的紙燈籠等。在神誕醮會太平清醮等除大士爺外則有五色馬

給先人的祭品通常是陰間常用的生活必需品奢侈品,例如房子汽車僕人紙衣等,並以實物呈現,不同於貨幣樣式的紙錢。以燃燒紙紮祭品的方式,傳送禮品先人

有些繪在紙上的,稱作經衣,可代替逐件製作。

現在的紙紮祭品中也有紙製的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手提電話隨身聽遊戲機麻將桌、按摩椅、保養品化妝品,甚至有電影明星寵物等。

其他紙紮品

有些紙紮品並非用作祭品,而是作實用、裝飾或玩樂用途,如紙紮燈籠。 在香港,亦有殯儀從業員推出紙紮公仔燈籠,將部份收益捐給慈善機構「龍耳」作慈善用途[1][2]

紙紮祭品的物料

紙紮祭品通常是竹篾及彩。紮成物品的外殼形狀,然後按不同需要而剪裁出的,糊在竹篾上,使祭品外觀上與實際物品相似。

因為可以任意扭曲,可以隨意造型,所以紙紮祭品的種類,可謂包羅萬象,如紙紮大傭人等等;隨著時代進步及娛樂需要,甚至有144張紙製麻將牌、天九、不同型號的智能手機手提電腦平板電腦遊戲機電視保險箱音響器材等,還可以訂造汽車摩托車遊艇飛機銀行舞廳等這些較大型的紙紮祭品給先人享用。

香港已故著名歌影藝人梅艷芳出殯時,她的徒弟們更專程訂造了一個紙紮大舞台,有一張乒乓球那麼大,讓師父可以於另一世界開演唱會,滿足表演慾。又如馬壇名人董驃去世,親友專程訂造一個馬場給他繼續策馬揚鞭。

紙紮祭品亦要通過燃燒才可以傳到先人手上,而部份民間人士認為:如紙紮祭品不經法師唸咒開光,火化後也如燒廢紙般,也不會傳到先人手中。(可參考冥鏹

每種不同的祭品製造過程都不同,許多紙紮的祭品,要用到較高技術,價錢亦有所差異;大型與複雜的紙紮祭品,價錢定會較高。

小型的紙紮品,在香港,可以在一般香燭用品店(俗稱紙紮舖)買到,至於一些大型且複雜的紙紮祭品如大士王之類,就要找專門的紙紮工匠或者店舖訂作。

傳統市場內的紙紮用品。

而於香港亦有以造作創新紙扎品而聞名的寶華扎作[3]

參考

參考

  1. . 香港經濟日報. 2017-09-07 [2018-04-02] (中文(香港)‎).
  2. . 頭條日報. 2017-09-07 [2018-04-02] (中文(香港)‎).
  3. . [2018-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2).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