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童玉女

金童玉女道教對得道之真人居處的仙童與仙女侍從之稱呼。唐徐彦伯《幸白鹿观应制》有“金童擎紫药,玉女献青莲”句。觀音大士身旁有善才尊者與龍女尊者隨侍,民間亦敬稱兩尊者為「金童玉女」。

此外,民間信仰吸納了佛教道教的說法,在死者靈位前以紙紮竹造,製作童男與童女之像並稱為「金童玉女」,也有此版本的紙錢。一來希望能如善才龍女一般接引死者,到極樂世界觀音寶殿;香花教則認為地府中有引魂王觀音所居的觀音亭。二來也把死者地位提昇,認為死者物化歸真,必然有仙童、仙女以為差遣之使用人。道教稱此二人,男為「領道」、女為「聽說」,或者男為「歸真」、女為「返璞」。臺灣殯葬業 之「桌頭嫺」並非〔金童玉女〕,金童玉女為神明。而桌頭嫺,又稱童男童女,放置在亡者魂帛之左右,是為亡者死後之僕人,多稱之為「清潔哥」、「伶俐姊」,現今民眾多誤解為是擁有神格的金童玉女。 也有將金童玉女大仙翁仔陣頭形式表現,多用於出殯儀式。

一枚中國大陸印有金童玉女的冥紙

文學作品

文學作品亦時常將俊秀姣好,相配登對的男女情侶,稱作金童玉女,如李好古《張生煮海》:「金童玉女意投機,才子佳人世罕稀。」此用法亦被用於日常生活中對情侶或夫妻之稱呼。

參考資料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