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淑蕾

羅淑蕾(1952年11月28日中國國民黨(國親聯盟)及親民黨中華民國臺北市政治人物,會計師出身,曾連任三屆立法委員中華民國會計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台北市會計師公會理事長。

羅淑蕾
 中華民國第6-8屆立法委員
任期
2007年11月26日-2016年1月31日
选区全國不分區(第6屆)
全國不分區及僑居國外國民選區(第7屆)
臺北市第三選舉區
多数票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 (1952-11-28) 1952年11月28日
 中華民國臺灣省臺北市大同區(今臺北市大同區
国籍 中華民國
政党 中國國民黨 親民黨背書)
(2008年-)
其他政党 親民黨
(2002年-)
专业會計師

2018年9月,李新生前的女友郭新政出面指控羅淑蕾與現任立委黃昭順,指李新的死與羅、黃等人有關,至臺北地檢署提告,直言羅淑蕾設局害死李新[1][2]

政治生平

  • 2002年,初次參與政治,代表親民黨競選台北市議員,於區以不到900票落選,成為落選頭。
  • 2004年,當選台北市會計師公會理事長,是該會第一個女性理事長,後列入親民黨不分區立委第7名。不過,最終仍成為落選頭。
  • 2006年,參加倒扁運動。
  • 2007年,劉憶如轉戰無盟不分區第一名而辭去立委職務,羅淑蕾遞補進入立法院,擔任任期僅兩個月的第六屆親民黨不分區立法委員。
  • 2007年,親民黨與國民黨協商,2008年第七屆立委選舉由國民黨讓出四席不分區立法委員席次與親民黨共推,羅淑蕾因僑選立委梅長錡失去僑民身分又在台設籍未達半年而喪失資格,原本國親高層欲整合意圖參選區域立委到底的沈智慧、但因其已登記參選而未果,最終才幸運得以由第30名改列為第14名的安全名單。
  • 2008年,國民黨獲得20席不分區立委席次,順利連任國親聯盟立法委員。
  • 2011年,在臺北市第三選舉區國民黨初選民調中以不到0.6%的差距爆冷門擊敗時任立法委員身兼國民黨副主席蔣孝嚴(標註粗體者),雖然國民黨臺北市黨部聲明不是最終的結果,但蔣孝嚴決定退出初選、不爭取不分區且全力輔選羅淑蕾,並展現君子風度主動擔任羅淑蕾競選團隊主任委員。
2011年中國國民黨臺北市第三選舉區立法委員黨內初選結果
號次 候選人 政黨 得票率 提名標記
1羅淑蕾 中國國民黨 35.976%
2蔣孝嚴 中國國民黨 35.398%
3王浩 中國國民黨 28.626%
  • 2012年,以近三萬票之差擊敗民進黨徵召的時任市議員簡余晏,首次參選區域立委便奪下近十二萬票,成為臺北市最高票的區域立法委員當選人,風光三連霸。台北市的最高得票紀錄直至2020年才由高嘉瑜所打破,但其在該選區118,503票之紀錄則至今仍未打破。
  • 2015年,國民黨內採兩階段,若現任者得以在第一階段取得5%以上之領先得以獲得徵召,而羅淑蕾在與蔣萬安和市議員王鴻薇於臺北市第三選舉區的競爭中僅取得4%的領先;進入第二階段國民黨初選民調後,王鴻薇退選導致深藍選票集中,終以超過一成之差敗給昔日於初選敗給羅淑蕾的前立委蔣孝嚴之子蔣萬安,外界揣測羅有意憑藉過去選區經營的基礎脫黨競選連任,不過事後本人否認,改為爭取不分區立委,不過亦未獲國民黨提名。11月李鴻鈞退出國民黨,羅淑蕾成為唯一一位2008年起仍保持國親聯盟身分的立委。同年卸任中華民國會計師公會理事長。
2015年中國國民黨臺北市第三選舉區立法委員黨內初選結果
號次 候選人 政黨 得票率 提名標記
1羅淑蕾 中國國民黨 44.624%
2蔣萬安 中國國民黨 55.376%
  • 2016年,卸下連任三屆的立委職務,結束八年餘的政壇生涯,國親聯盟成員在立法院亦隨其卸任而結束在政壇的影響力。

選舉

201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2012年臺北市第三選舉區立法委員選舉結果
號次 候選人 政黨 得票數 得票率 當選標記
1簡余晏 民主進步黨89,417 42.31%
2楊長燕 台灣國民會議3,423 1.62%
3羅淑蕾 中國國民黨118,503 56.07%
選舉人數 280,311
投票數 214,244
有效票 211,343
無效票 2,901
投票率 76.43%

政策

  • 2013年11月8日,羅委員在立法院的質詢稿中認為,少數團體基於「同性婚姻」、「伴侶制度」、「多人家屬及收養制度」之三大訴求,推動「多元成家法案」將會為台灣帶來家庭的不穩定性及耗費大量社會成本,兒童的權益得不到保障,衍生更多社會問題,感到憂心。爰此,衡平台灣整體社會發展及少數特殊家庭需求,相關主管機關應在維護法制穩定性的前提下,建立起個案考量及處理之機制,特向行政院提出質詢。

爭議事件

  • 2008年3月12日總統大選前夕,羅淑蕾、費鴻泰羅明才陳杰等四名國民黨立委「侵門踏戶」擅闖民主進步黨謝長廷蘇貞昌之總統副總統候選人競選總部維新館有門禁的辦公室,被控無故侵入他人住宅。此脫軌演出被輿論稱為是濫用立委權責的「四傻踢館」事件,一度造成馬英九選情緊繃,該黨主席吳伯雄只好帶著4名闖禍立委鞠躬8次道歉。[3][4][5][6]
  • 2012年4月,對於旺旺中時媒體集團接續數天修理職司議程的立法院交通委員會召委葉宜津,羅淑蕾直稱「離譜!」她強調,若無法對跨媒體有所限制,發生在葉身上的事也會發生在每個人身上,她本來還認為不至於發生壟斷,但發生葉宜津事件,「我堅決反對!」她表示從沒痛恨一個媒體到這樣程度,她氣憤質疑:「難道是順我者生、逆我者亡嗎?吐血!恐怖到極點」。[7]
  • 2013年4月,國民黨副主席、立法院副院長洪秀柱在國民黨中山會報上,點名黨籍立委羅淑蕾發言「傷害黨」。對此,羅淑蕾氣憤表示,「假如今天換成民進黨執政,也是一樣監督,他們就會愛死我嗎?」洪秀柱則回應,重點是黨的紀律,非針對個人。[8]
  • 2013年9月,馬英九王金平爆發馬王政爭後,羅淑蕾用「手段粗糙」[9]、「太可怕了,毛骨悚然」、「把鬥爭拿來拚經濟多好」等詞句批評馬英九團隊。[10]她表示,國民黨黨部在文宣上稱馬英九不知王金平出國是嫁女兒,「但王院長出國嫁女兒,國安局會不知道?滿扯的。」
  • 2014年9月19日,羅淑蕾遭爆料持有千附實業股票107萬股,財產申報卻只有50萬股;自2011年開始擔任該公司獨立董事,至遭爆漏報財產,其股價至少漲三成,獲利至少一千八百萬元。千附實業近3年的年報顯示,羅淑蕾持股皆超過百萬,但監院的申報資料自2011年就未更新。[11]羅淑蕾接受訪問時,表示這部分是助理搞錯,並已向監察院提出更正。但最後簽核記錄仍是羅本人。[12]
  • 2014年9月10日,立法委員羅淑蕾公開指控臺北市長參選人柯文哲洗錢,公然教唆、協助他人逃漏稅。稱為MG149[13]。全案不起訴處分確定。柯陣營氣憤的說「這是魚目混珠」、柯文哲回應:「我非常厭倦這種抹黑、這種選戰打法,我們陣營沒有像蔡正元、羅淑蕾這種人。如果連勝文拿羅淑蕾的話同樣來講,我親自上陣回答,你問什麼,我答什麼,但是用這種方法,這就是宇昌案」。
  • 2018年9月28日,墜樓身亡的台北市議員李新生前的女友郭新政,選擇在李新的忌日前夕,於臉書成立「誰摔死了李新」粉絲專頁,並發布三集由知名主持人盛竹如主持的紀錄短片,直指造成李新死亡的幕後黑手為時任立委羅淑蕾,也指控同黨立委黃昭順亦涉及此事。羅淑蕾隨即又爆料郭新政和林松茂有大筆金錢往來。郭新政回稱:合法買賣房屋。[14]羅淑蕾認為該影片對她造成名譽傷害,向法院聲請下架影片,但因案件尚在審理及言論自由..等因素,法院裁駁回該聲請,可抗告。[15]

軼事

國民黨立委羅淑蕾表示自己有特殊管道可以代為訂購江蕙演唱會門票。[16][17]

参考文献

  1. YouTube上的女友在李新忌日提告 控羅淑蕾設局害命-民視新聞.民視綜合頻道.2018-09-28
  2. YouTube上的20181130 李新是怎麼摔死的 完整紀錄版(誰摔死了李新).LH誰摔死了李新.2018-11-29
  3. 公督盟:費鴻泰等人脫軌演出 僅冰山一角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央通訊社.2008-03-14
  4. 黃良傑.曹啟鴻批藍鴨霸 大開民主倒車.自由時報.2008-03-14
  5. 踢館四笨蛋 鞠8次躬道歉 何志欽「想了一夜」決辭財長.蘋果日報.2008-03-14
  6. 顏凡裴.重提四傻踢館事件 潘建志譏蕾蕾6年沒進步.蘋果日報.2014-09-19
  7. 蘇聖怡、李英婷.羅淑蕾:恐怖到極點 中天護主 連四天狂剿葉宜津.蘋果日報 (台灣).2012-04-27
  8. 陳佳雯.藍皮綠骨? 羅淑蕾怒:換民進黨執政,就會愛死我嗎?.ETtoday新聞雲.2013-04-26
  9. . 華視新聞網. 2013-09-13 [2013-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1).
  10. 陳佳雯. . ETtoday新聞雲. 2013-09-13 [2013-09-17].
  11. 翁嫆琄.羅淑蕾持千附107萬股 監院申報僅50萬股.新頭殼newtalk.2014-09-19
  12. 股票少報五十萬股?羅淑蕾:是助理搞錯了.三立新聞網.2014-09-25
  13. . 美麗島電子報. 2014-09-18 [2014-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9).
  14. 被羅淑蕾指和林松茂有大筆金錢往來 郭新政:合法買賣房屋.ETtoday新聞雲.2018-12-11
  15. 林孟潔. . 聯合報. 2018-12-15.
  16. 何哲欣.羅淑蕾與江蕙是姊妹淘 選民服務幫忙搶票.蘋果日報.2015-01-05
  17. 黃立翔.羅淑蕾另類選民服務 代訂江蕙演唱會門票.自由時報.2015-01-05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羅淑蕾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