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骨茶

肉骨茶(閩南語:Bah-kut-tê)是马来半岛的一道汤菜。其起源地至今饱受争议,一说起源于马来西亚[2][3][4]巴生,另说起源于19世纪末的新加坡[6]。根据马来西亚巴生起源说,很久以前,中国人远渡重洋来马来西亚。由于先辈们的教育水平不高,也没有资本做生意,于是便到矿场里采锡矿当矿工。矿工们长期需要浸泡在矿井内或在矿山沟里采矿,因为当地常年多雨,不少矿工们因此积劳成疾需要进补,但买不起那些昂贵的中药材补身。后来有一位稍懂中药医理又怀有仁心的锡矿老板,体恤矿工们的疾苦,另一方面也希望属下员工可以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于是就写下了中药配方吩咐厨房熬了一锅药材骨头汤让员工驱寒。当时的一碗用肉骨熬煮驱寒的药材汤加上一大碗的白饭,就是老先辈们用来驱寒及消除疲劳,开胃又丰富的一餐了。肉骨茶不但美味,而且营养丰富,能提供所需的能量,并且能抗风寒,很快便在劳工间流传开来。渐渐地,肉骨茶就成了新马两地人人喜爱的美食。现在由于人们经济条件转好了,又演变成加了多姿多彩,材料丰富奢华的肉骨茶版本,有些甚至加了鲍鱼、海参等昂贵的山珍海味,药材配方也随着地域性的人群口味喜好慢慢的做出了更改。 而潮州派的版本是在新加坡发明的一道菜,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克拉码头和河谷地区出售[5]。之后也廣傳於印度尼西亚中國大陸臺灣海外華人地區。

肉骨茶
Bah-kut-tê
肉骨茶
起源地马来西亚[1][2][3][4]
新加坡(潮州版本)[5]
地区东南亚
Bak kut teh
汉语
字面意思meat bone tea

争议

肉骨茶的美味在國際傳開後,在2009年9月初,時任馬來西亞旅遊部部長拿督斯里黃燕燕為提醒大馬人要多瞭解本地美食,並瞭解大馬美食根源,並宣布可能為馬來西亞美食申請專利權後,鄰國新加坡在沒有根據的情況下,對外宣布肉骨茶是新加坡發明的,並搶先申請專利。這引起馬來西亞的華人不滿,目前較為有力之論述為肉骨茶最早在馬來西亞巴生港出現,因新加坡遲至1965年才宣布獨立,從馬來西亞分割出去。但1965年前肉骨茶已經在馬來西亞存在,所以肉骨茶誕生於馬來西亞巴生港後來才傳入新加坡。

簡介

肉骨茶混合中药、香料(包括八角茴香桂皮丁香大蒜)及肉排熬制多个小時的濃湯。在马来西亚的一些高級餐館會加入海參鮑魚一起熬制。

肉骨茶通常伴白飯或以油條蘸湯來吃。以醬油碎紅椒蒜蓉一起調味。通常會奉上中式濃茶解油膩。在馬來西亞,肉骨茶不但美味且價格經濟實惠,是一道典型的早點菜式。

来源

很久以前,中国人远渡重洋来马来西亚。由于先辈们的教育水平不高,也没有资本做生意,于是便到矿场里采锡矿当矿工。矿工们长期需要浸泡在矿井内或在矿山沟里采矿,因为当地常年多雨,不少矿工们因此积劳成疾需要进补,但买不起那些昂贵的中药材补身。后来有一位稍懂中药医理又怀有仁心的锡矿老板,体恤矿工们的疾苦,另一方面也希望属下员工可以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于是就写下了中药配方吩咐厨房熬了一锅药材骨头汤让员工驱寒。当时的一碗用肉骨熬煮驱寒的药材汤加上一大碗的白饭,就是老先辈们用来驱寒及消除疲劳,开胃又丰富的一餐了。肉骨茶不但美味,而且营养丰富,能提供所需的能量,并且能抗风寒,很快便在劳工间流传开来。渐渐地,肉骨茶就成了新马两地人人喜爱的美食。现在由于人们经济条件转好了,又演变成加了多姿多彩,材料丰富奢华的肉骨茶版本,有些甚至加了鲍鱼、海参等昂贵的山珍海味,药材配方也随着地域性的人群口味喜好慢慢的做出了更改。这道菜在早期的中国移民中很受欢迎,其中许多人也来自福建。

潮州派的版本的肉骨茶是早期新加坡移民开发的一道菜,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克拉码头和河谷地区出售。 到1960年代,肉骨茶已成为新加坡流行的街头美食。 某些业务主要集中在提供这道菜上,并将其业务从不起眼的手推车发展成为餐厅连锁店。[5]

其起源问题一直是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之间的争端主题; 在2009年,马来西亚旅游部长,黄燕燕,声称肉骨茶是马来西亚出产的一道菜,而邻国已经“劫持”了许多马来西亚的原始菜。[7]

變化

隨着肉骨茶在東南亞以至亞洲及世界各地流傳,其烹飪風格亦隨着當時當地的華人而有所影響。 常見的肉骨茶風味可以分為以下三種:

  • 潮州派:顏色較淺,但湯裡用上更多的胡椒,所以有較重的胡椒味。
  • 福建派:顏色較深,因為用上較多豉油(黑酱油)作調味,所以有較重的藥材味。
  • 廣東派:加入中國藥酒,以加強其藥效。

現時在新加坡,潮州派較為盛行,而在馬來西亞則以福建派較為盛行。

在馬來西亞,特別是在巴生,現時還開始興起一種新的「乾肉骨茶」。雖說是「乾肉骨茶」,但即把肉湯煮成更濃稠的肉汁,再添入其他成分​​,如:枸杞子、乾棗、乾辣椒和魷魚等。與原來的肉骨茶相比,「乾肉骨茶」吃起來更有質感、有更清晰的味道,比傳統的更有藥味,還被譽為是解酒良藥。

由於伊斯蘭教禁吃豬肉,肉骨茶在馬來西亞亦出現了「清真版本」,以雞肉取代豬排,稱之為「雞骨茶」[8][9][10]。而當豬流感爆發期間,由於當地居民因為疫情擴散而對豬肉恐慌,當地食店除了改賣清真版本以外,甚至還以海鮮來取代豬肉,又或研發出「全素」的「肉骨茶」。

世界紀錄

2008年11月22日,在馬來西亞巴生市,雪蘭莪州州議會議長鄧章欽與巴生市中華總商會會長見證世界最大碗肉骨茶 [11]。當天在此舉行的2008肉骨茶嘉年華會上,馬來西亞中華工商聯合會所屬巴生市中華總商會推出世界最大碗肉骨茶。這碗肉骨茶由當地5家肉骨茶店用500公斤豬肉、450公升肉骨茶湯和50公斤藥材製成,碗口直徑182.88厘米,高91.44厘米,已被列入馬來西亞記錄大全 ,並將申報。

參見

參考資料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肉骨茶
  1. Yoshino, Kosaku. (PDF). Globalization, Food and Social Identities in the Asia Pacific Region (Tokyo: Sophia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Comparative Culture). 2010: 4 [2020-04-2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05-02).
  2. Chua Lam. (PDF). G.F. Publishing(M) Pte Ltd. 5 April 2011: 26. ISBN 9789675381119.
  3. Damien Lim. . National Library Board of Singapore.
  4. WANI MUTHIAH. . TheStar newspaper.
  5. Temasek Polytechnic. . Marshall Cavendish International (Asia) Pte Ltd. 15 July 2015: 93–96. ISBN 9789814677868.
  6. 黃敬翔. . 香港01. 2019年9月28日 [2021年2月7日] (中文).
  7. .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18 September 2009.
  8. 米蛋. . 2010-09-23 [2011-11-07] (中文).
  9. . 星洲日報. 2010-08-17 (中文).
  10. [吉隆坡的華人食品] (英语).
  11. . 新华网新闻. 2008-11-22 [2008-11-25].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