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港廳
花蓮港廳( Karenkō chō)是台灣日治時期的行政區劃之一,設置於明治42年(1909年)至昭和20年(1945年),並於1946年改制為現今的花蓮縣。
![]() 原花蓮港廳廳舍 | |
平假名 | |
原名 | |
羅馬拼音 | Karenkōchō |
廢除資料 | |
廢除理由 | 日本投降、撤離台灣 |
廢除時間 | 1945年 |
廢除時處置 | 改制為花蓮縣 |
現所屬 |
![]() |
廢除前地理位置 | |
國家 | ![]() |
地域 | 台灣 |
都道府縣 | 花蓮港廳 |
鄰近州廳 |
|
管轄 | 1市 3 |
![]() 花蓮港在 ![]() | |
廢除前相關數據 | |
面積 | 4,628.57 km² |
人口 (1940年數據) | |
總計 | 14萬7744人 |
密度 | 31.9/km² |
象徵 | |
原花蓮港廳舍 (以下資料現在可能已無法使用) |
沿革
花蓮港廳的管轄範圍最初於1895年5月由台南縣台東出張所管轄,於1896年4月改為台南縣台東支廳。臺東廳於1897年5月新設後,於同年10月在花蓮地區設立了奇萊辦務署,然而奇萊辦務署於1898年6月即廢止,並於同年10月設立花蓮港出張所,此為「花蓮港」名稱之始。於1901年11月,花蓮港出張所廢止,改設置花蓮港支廳。於1909年10月,台灣原有之二十廳改制為十二廳之際,台東廳下的花蓮港支廳和璞石閣支廳合併成立花蓮港廳,亦至此脫離台東成為獨立的行政區。[1]
行政區劃
1909年後 (直轄、支廳-區)
- 1909年:廳治設於花蓮港,下轄璞石閣支廳。
- 1914年:新設新城支廳、內タロコ支廳(內太魯閣支廳)。
- 1916年:新設鳳林支廳。
- 1918年:璞石閣支廳改稱玉里支廳。

所轄別 | 區名 | 管轄區域內街社庄 (粗體為街庄區役場所在) | 備註 |
---|---|---|---|
直轄 | 花蓮港區 | 蓮鄉:賀田村、壽村(原稱鯉魚尾社)、豐田村(1911年設)、花蓮港(原稱花蓮港街)、里漏社、米崙庄、軍威庄、吉野村(原稱七腳川社)、荳蘭社、薄薄社、月眉庄、 |
|
加禮宛區 | 蓮鄉:加禮宛庄、平野村(1911年設)、歸化社、十六股庄 | ||
鳳林支廳 | 鳳林區 | 奉鄉:鳳林(原稱鳳林庄)、六階鼻庄、林田村(1911年設)、萬里橋村(1917年設) | |
馬太鞍區 | 奉鄉:太巴塱社、馬太鞍社 | ||
貓公區 | 奉鄉:大港口庄、納納庄、石梯庄、新社、加路蘭庄、姑律庄、貓公社、水璉尾庄 | ||
瑞穗區 | 奉鄉:瑞穗村(1911年設)、拔仔庄、大和村(1911年設)、奇密社、烏鴉立社、舞鶴社(原稱馬於文社)、 |
原稱水尾區 | |
玉里支廳 | 三笠區 | 奉鄉:觀音山庄、末廣村(1911年設)、織羅社、三笠村(原稱迪佳庄)、 |
原稱迪佳區 |
玉里區 | 奉鄉:玉里(原稱璞石閣庄)、長良村(1911年設)、下朥灣社 | 原稱璞石閣區 | |
大庄區 | 新鄉:頭人埔庄、大庄 | ||
公埔區 | 新鄉:堵港埔庄、公埔庄 | ||
新城支廳 | - | - | |
內タロコ支廳 | - | - |
1920年後 (支廳-街庄區)
1920年(大正9年)9月1日,原花蓮港廳直轄及四支廳改為花蓮支廳、玉里支廳、研海支廳。原鳳林支廳併入花蓮支廳,而原花蓮港廳直轄的花蓮港區拆分為「花蓮港街」、「吉野區」、「平野區」、「壽區」,加禮宛區併入平野區;原鳳林區、馬太鞍區合併為「鳳林區」;貓公區更名為「新社區」;瑞穗區維持不變。玉里支廳維持不變,轄下原三笠區、玉里區合併為「玉里庄」,原大庄區、公埔區合併為「大庄區」。新城支廳、內タロコ支廳合併為研海支廳[2]。 1922年4月1日,研海支廳的部分蕃地改編為「研海區」。1926年10月31日,花蓮支廳平野區米崙改隸花蓮港街。1928年2月20日,自花蓮支廳分出鳳林支廳,下轄原花蓮支廳下的鳳林區、新社區、瑞穗區[3],此時花蓮港廳下設有四支廳、二街、八區。1930年5月17日,研海支廳轄下的ボゴロフ社、バゼック社改劃入花蓮支廳[4]。


所轄別 | 區名 | 管轄區域內街社庄 (粗體為街庄區役場所在) | 備註 |
---|---|---|---|
花蓮支廳 | 花蓮港街 | 花蓮港、米崙 | |
吉野區 | 吉野村 | ||
平野區 | 薄薄、里漏、荳蘭、軍威、平野村、加禮宛、十六股、歸化 | ||
壽區 | 賀田村、壽村、月眉、豐田村 | ||
未設街庄區地域 | バトラン社、ムキドヨン社、ムクムゲ社、ムキイボ社、木瓜社、大直、初音、サカヘン社、コロバイシ社、銅文蘭、七腳川、朝日、天長、奇萊溪、聯帶山、ボゴロフ社、バゼック社 | ||
鳳林支廳 | 鳳林區 | 鳳林、林田村、萬里橋村、六階鼻、馬太鞍、太巴塱 | 1928年設 |
新社區 | 水璉尾、加路蘭、新社、貓公、姑律、石梯、大港口、納納 | ||
瑞穗區 | 拔子、大和村、烏鴉立、瑞穗村、奇密、舞鶴 | ||
未設街庄區地域 | タガハン社、バーナオ社、スブスバナン社、馬里勿社、マホワン社 | ||
玉里支廳 | 玉里庄 | 玉里、三笠村、末廣村、長良村、下朥灣、織羅、觀音山 | |
大庄區 | 大庄、頭人埔、公埔、堵港埔 | ||
未設街庄區地域 | コソン社、マフラン社、卓溪社、ババホン社、イソガン社、掃叭社、ロブサン社、タビラ社、ナモガン社、シロバタン社、カシン社、ババフル社 | ||
研海支廳 | 研海區 | 新城、北埔 | 1922年設 |
未設街庄區地域 |
1937年後 (郡市-街庄)
花蓮港廳於昭和12年(1937年)10月1日,與台東廳開始實施街庄制,改支廳為郡、改區為街。花蓮港街與部分平野區合併為花蓮港街;原花蓮支廳、研海支廳及鳳林支廳的水璉尾合併改設花蓮郡,原吉野區和部分平野區合併為「吉野庄」,原壽區及水璉尾合併為「壽庄」,原研海區和部分平野區合併為「研海庄」;原鳳林支廳的其餘部分改為鳳林郡,鳳林區改為「鳳林庄」,新社區改為「新社庄」,瑞穗區改為「瑞穗庄」;玉里庄、大庄區合併為玉里郡,大庄區改稱「富里庄」。 1938年2月11日,玉里庄升格為「玉里街」。1940年6月17日,鳳林庄升格為「鳳林街」。1940年10月28日,花蓮港街升格為「花蓮港市」。至昭和20年(1945年),花蓮港廳共管轄一市、三郡。

名稱 | 假名 | 郡市役所位置 | 轄屬區域 | 轄下街庄 | 備註 |
---|---|---|---|---|---|
花蓮港市 | かれんこうし | 花蓮港市 | 5大字 | - | 1940年由花蓮港街升格,今花蓮市 |
花蓮郡 | かれんぐん | 花蓮港市 | 31蕃地 | 吉野 | 今吉安鄉 |
壽 | 今壽豐鄉 | ||||
研海 | 今新城鄉 | ||||
蕃地 | 今秀林鄉 | ||||
鳳林郡 | ほうりんぐん | 鳳林街 | 1街21蕃地 | 鳳林街 | 今鳳林鎮、光復鄉一部分 |
瑞穗 | 今瑞穗鄉、光復鄉一部分 | ||||
新社 | 今豐濱鄉 | ||||
蕃地 | 今萬榮鄉 | ||||
玉里郡 | たまざとぐん | 玉里街 | 1街11蕃地 | 玉里街 | 今玉里鎮 |
富里 | 今富里鄉 | ||||
蕃地 | 今卓溪鄉 |
統計
郡市名 | 面積 (km²) |
人口(人) | 人口密度 (人/km²) | |||||
---|---|---|---|---|---|---|---|---|
本國籍 | 外國籍 | 計 | ||||||
臺灣 | 內地 | 朝鮮 | 中華民國 | 其他國家 | ||||
花蓮港市 | 29.4095 | 27,160 | 11,644 | 109 | 900 | 0 | 39,813 | 1,354 |
花蓮郡 | 1,953.8854 | 36,180 | 5,346 | 50 | 581 | 0 | 42,157 | 22 |
鳳林郡 | 1,196.0917 | 44,650 | 3,074 | 1 | 506 | 0 | 48,231 | 40 |
玉里郡 | 1,449.1847 | 35,681 | 1,747 | 14 | 268 | 0 | 37,710 | 26 |
花蓮港廳 | 4,628.5713 | 143,671 | 21,811 | 174 | 2,255 | 0 | 167,911 | 36 |
人口
昭和16年(1941年)當時的統計
- 總人口:153,785人
- 詳細包含
- 內地人(日本人):20,914人
- 台灣人:130,720人
- 朝鮮人:119人
- 其他:2,032人
- 詳細包含
設施



中等教育
- 1927年設立花蓮港高等女學校,1937年改稱花蓮港廳立高等女學校(今國立花蓮女子高級中學)。
- 1936年6月花蓮地方熱心教育人士捐資興建設立花蓮港中學校,1937年10月改為花蓮港廳立花蓮港中學校(今國立花蓮高級中學)。
- 1940年設立花蓮港廳立工業學校(今國立花蓮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為著名的八大省工之一。
- 1921年設立花蓮港簡易農學校,1941年改名花蓮港廳立花蓮港農林學校(今國立花蓮高級農業職業學校)。
醫療
- 台灣總督府花蓮港病院(今署立花蓮醫院)
- 台灣總督府花蓮港病院玉里分院
- 台南陸軍病院花蓮港分院
- 台南陸軍病院玉里分院
- 台灣總督府鐵道部台北鐵道病院花蓮港分院
法院(裁判所)
昭和20年(1945年)當時設有
- 台北地方法院花蓮港支部
警察
昭和20年(1945年)當時設有
- 花蓮港廳警務課
- 花蓮港警察署
- 花蓮郡警察課
- 鳳林郡警察課
- 玉里郡警察課
交通
指定道路
昭和14年(1939年)當時包含以下「指定道路」
- 花蓮港台東道 (今省道台九線,花東縱谷公路:花蓮→台東)
- 上大和台東道(今省道台十一甲線:光復→豐濱。省道台十一線:豐濱→靜浦,台十一線花蓮至豐濱為戰後興築。)
- 富里都蘭道(今省道台23線,富里→東河)
- 瑞穗落合道(今縣道193線:瑞穗→玉里樂合)
- 花蓮港初音道 (今省道台九丙線:花蓮→吉安→銅門)
- 初音壽道 (今台九丙線:銅門→鯉魚潭→壽豐)
- 蘇澳花蓮港道 (今台九線,蘇花公路)
參見
- 台灣日治時期行政區劃
- 花蓮港廳長
參考來源
- 花蓮港廳. . 1917-11-10.
- . 花蓮港廳報 (東臺灣新報社). 1920-08-28.
- . 花蓮港廳報 (東台灣新報社). 1928-02-21.
- . 花蓮港廳報 (東臺灣新報社). 1930-05-17.
- 花蓮港廳. . 1935.
- 臺灣總督官房企畫部編. . 臺北: 臺灣總督官房企畫部. 1943.
廳轄市: | 花蓮港市 |
花蓮郡: | 吉野 | 壽 | 研海 | 蕃地 |
鳳林郡: | 鳳林街 | 瑞穗 | 新社 | 蕃地 |
玉里郡: | 玉里街 | 富里 | 蕃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