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玉蘋

連玉蘋英語:[10]1969年[5]),中華民國經濟學家、外交官。畢業於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經濟學系學士、怀俄明大学國際關係研究所碩士、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東亞研究所博士。曾任文化部文創發展司長/參事、經濟部投資業務處長、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常駐世界貿易組織代表團副常任代表、代理常任代表等職務。[11]

連玉蘋
Yu-Ping LIEN
 中華民國常駐世界貿易組織代表團
代理常任代表
任期
2019年9月-2020年7月
前任朱敬一[1]
继任趙光訓[2](代理)
林良蓉[3](代理)
羅昌發[4](正任)
中華民國經濟部投資業務處長
任期
2014年2月-2017年1月
前任邱一徹[5]
继任王劍平[6]
中華民國文化部文創發展司長
任期
2012年5月-2013年7月
前任
继任徐宜君[7]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1969年
国籍 中華民國
母校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怀俄明大学國立政治大學
专业经济学家外交官

任內

連玉蘋的首份工作是1991年進入經濟部工業局海外事務科,其後參與世界贸易组织(WTO)、自由貿易協定(FT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談判。[12][13]

2012年5月,中華民國文化部即將成立前,內定部長的文化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龍應台找上經濟部工業局產業政策組長連玉蘋,擔任文化部文創產業司長。是借重其對外談判、產業政策規劃與法令研擬的經驗。[12]

2013年1月,對於文化部用纳税人的錢所作的文創投資,從有沒有獨厚電視製作人王偉忠到電影《花漾》有無圖利「中資」的爭議,文創發展司長連玉蘋重申沒有圖利之外,坦承《花漾》票房若持續低迷造成虧損,國家發展基金的投資確實有可能無法回收,但就相關投資機制來看,盈虧的問題至少在7年內不會對外公告。並表示文創投資10件中若有1件成功,就可能帶來極大效益,「不能說不討好就不投資」,要看投資背後的意義。[14]

2014年5月,越南發生排華暴動,超過百家台商連帶受害,其中有11家台商的廠房或廠區遭到縱火。經濟部投資業務處長連玉蘋表示,由於台商暫時無法返回進行損失盘点,所以現階段難以估計,「一定要回去,才能掌握。」依照台灣與越南在1993年簽署的《投資促進和保護協定》,台商可向越南政府提出金額賠償、恢復原狀等要求。如果不能透過調解達成目的,而必須進入友好協商(friendly negotiation)再交付國際仲裁,時間一拖就要三年。「因為時間太長,而且仲裁費用高,我方不希望走友好協商,而是直接由雙方政府決定賠償方式並落實,最快最有效。」連玉蘋強調,越南是台商在東南亞各國中的投資首選,也是台商全球布局的重要基地,這次的排華暴動事件,恐影響台商投資意願,不過並未傳出撤資、撤消息。[15][16]2015年8月,對於《台越投保協定》並未將透過第三地到越南投資的台商納入,與國際通用的投保協定有落差,連玉蘋表示,將盡快與越南討論洽談時間與規劃。相較於台日、台紐台星協定屬高度保障,該協定僅屬中度保障,因此會就投資定義、文字部分訂定更具體、細緻的規定。[17]

2015年7月,經濟部投資業務處長連玉蘋率領緬甸投資考察團,前往仰光實地考察投資環境,與緬甸投資暨公司管理局達成加強投資合作共識、建構臺商安全防護網,並由雙方政府共同協助臺商布局緬甸。[18]

2016年7月,越南河靜省台塑鋼鐵廠被指控排放毒污廢水,越南政府要求賠償5億美元,經濟部投資業務處長連玉蘋表示,政府已在第一時間提供台塑必要的協助並尊重台塑最終的決定,但企業在海外投資最重要的就是遵守當地法規,若沒有法治概念將影響後續投資狀態。[19]

2017年1月,國家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陳添枝推薦連玉蘋擔任常駐WTO副常任代表。[6]2019年8月,常任代表朱敬一退職後就由連玉蘋代理。[2]

2020年2月,常駐WTO副常任代表連玉蘋將擔任駐馬來西亞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公使,原職務由經濟部國際貿易局長楊珍妮擔任。[註 1][2]但由於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在歐洲擴散,WTO許多會議停開,導致楊珍妮延後就任,連玉蘋繼續代理。[21]

注釋

  1. 2012年9月,中華民國外交部為統一駐外人員內部職稱,明定大使館、代表處設大使、公使,代表處對外仍稱代表、副代表;辦事處設總領事、副總領事,對外仍稱處長、副處長。[20]

參考資料

  1.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20-04-0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6-12).
  2. 鄭鴻達. . 聯合新聞網. 2020年2月24日.
  3. 簡恒宇. . 風傳媒. 2020年6月24日.
  4. 鄭鴻達. . 經濟日報. 2020年7月16日.
  5. 黃佩珊. . 鉅亨網. 2014年2月11日.
  6. 黃佩君. . 自由時報. 2017年1月24日.
  7. . 中華民國文化部. 2013年7月15日.
  8. 連玉蘋. . 遠景基金會季刊第15卷第2期. 2014年4月.
  9. 連玉蘋. (PDF). 展望與探索月刊第14卷第4期. 2016年4月.
  10. (PDF).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Republic of China (Taiwan). 2020-02-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年4月3日).
  11. (PDF). 中華民國駐外單位聯合網站. 2020年2月4日.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年4月3日).
  12. 呂雪彗. . 中時電子報. 2012年5月10日.
  13. 黃亦筠. . 天下雜誌468期. 2011年4月28日.
  14. 凌美雪. . 自由時報. 2013年1月8日.
  15. 林信男. . ETtoday新聞雲. 2014年5月14日.
  16. 羅倩宜. . 自由時報. 2014年5月27日.
  17. 黃巧雯. . 富聯網. 2015年8月28日.
  18. 游青雲. . 指傳媒. 2015年7月10日.
  19. 戴祺修. . 中国评论通讯社. 2016年7月13日.
  20. 陳培煌. . Yahoo!奇摩引用中央通訊社. 2012年8月31日 [2020年4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11月30日).
  21. 賴昭穎、張加. . 北美世界日報. 2020年3月31日.

參見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