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
钓鱼,又名垂钓,是一種捕魚方法,也是一種运动或娱乐的方式。
歷史
六七千年前的先民就開始釣魚。周文王曾和兒子們在靈沼釣魚取樂。戰國時范蠡也愛釣魚,常把所釣之魚供給越王勾踐食用。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大陸的各級釣魚協會成立,釣魚地點也從自然水域向養殖水域過度,所釣之魚則從粗養向細養過度。人數增多、水體污染及濫捕濫撈導致釣魚難度上升。釣魚協會開始與漁民和農民簽訂文件,使更多釣者能夠在養殖水域釣魚,達到了雙贏的目的。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來自台灣的懸釣法走紅大陸,各地開始建造標準釣池。 二十世紀末,發達國家的釣者提倡回顧自然,引發新一輪野釣戰,而中國的釣者則更青睞精養魚池。[1]
工具
最基本的钓具包括:鱼竿、鱼线、鱼钩、沉坨(又名沉子)、浮标(又名鱼漂)、鱼饵。[2]:1其他辅助钓具包括:失手绳、钓箱、线轮、抄网、鱼篓、渔具盒、钓鱼服、钓鱼鞋等。[2]:1
钓竿一般由玻璃纖維或碳纖維轻而有力的竿状物质製成,钓竿和鱼饵用丝线联接。一般的鱼饵可以是蚯蚓、米饭、蝦子、菜叶、苍蝇、蛆等,现代有专门制作好(多数由自己配置的半成品)的粉製鱼饵出售。鱼饵挂在鱼鉤上,不同的對象鱼有不同的釣組配置。在周围水面撒一些誘餌通常会有較好的集魚效果。
钓具
识鱼
鱼类的视力不如人类,距离、宽度均无法和人类的视力比较,鱼类对水色、绿色比较敏感,鱼类的嗅觉非常灵敏,鱼类的听觉也非常灵敏,钓鲤鱼时,不能在岸上大声谈笑、走动不停,鱼类的思考能力非常弱,鱼类应对周边环境随着气象、水温、水色、潮流、流速、水量的变化而变化,于是便出现了在同一个池塘、水库、湖泊,往日钓鱼收获大,今日少,上午收获大,下午少,晴天大,雨天少等情况。[2]:114-117淡水钓鱼,中国大陆经常垂钓的鱼类对象是本地鲫鱼、日本鲫、非洲鲫、鲤鱼、游鱼、罗非鱼、黄刺鱼(黄鸭叫)、黄尾、鳊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台湾经常垂钓的鱼类对象是本地鲫鱼、日本鲫、吴郭鱼(罗非鱼)、溪哥仔和红猫(粗首马口鱲)、斗鱼、罗汉鱼、苦花、三角姑(河鮠)、竹蒿头(密鱼)。[2]:117
影响鱼类的6大因素主要是:季节变更、气温高低、水的涨落、风的大小、水的清浊、天气阴晴。[2]:118
- 风:在河流中,钓鲤鱼、鲫鱼、鲠鱼,阴天和微风比无风效果好,因为微风可以增加水中含氧量,又不影响鱼漂。[2]:118台风来临前,钓鱼效果好,因为气压波及鱼类。[2]:119从秋季9月开始,鱼类开始躲藏一直到寒冷的冬天。[2]:120
- 水温:大部分的鱼类,气温低时,不活跃,不摄食。[2]:121夏天炎热水温太高,鲤鱼、鲫鱼都躲藏在树荫、岩石下,垂钓时间主要是清晨和傍晚,中午效果差。[2]:124俗语:春钓滩、夏钓潭、秋钓荫、冬钓阳。[2]:125
- 天气阴晴:无晴无风气闷的天气,鱼类不摄食,微风、微雨的天气,增加水中含氧量,适合钓鱼,大风大雨也不宜钓鱼。[2]:135
- 水位涨落:俗语“涨水鱼奔滩,落水鱼奔潭”。[2]:136
- 水的清浊:水污染严重时,无法钓鱼,即便钓上鱼,也不敢食用;水带青色,岸边的水底可以见底,这种青浊状态适合钓鱼。[2]:137
钓位
钓鱼之前必须选择钓鱼的位置,称之为钓位。汉语中关于钓位的俗语非常多,包括:宽钓窄、窄钓宽,不宽不窄钓中间;方塘钓四角,园塘钓回湾;有草草边钓,无草钓木桩;流水应当钓缓处,石头钓后不钓前;流水口,桥墩下,木排左右有鱼藏等。[2]:140池塘钓鱼必须注意,尽量找不曾钓过的水域钓鱼,池塘水面积小,好钓位天天有人,久而久之,鱼儿便滑了,见到鱼饵就避而远之,但是河流、水库、湖泊,水域宽广,鱼类回游范围大,则无需注意,而且老钓位比新钓位效果好,因为老钓位天天有人打窝子,受惊的鱼儿走了,新的鱼儿还会来。[2]:140
方式
钓鱼的方式多种多样,有溪钓、塘钓、湖钓、海钓、船钓、夜钓等。
夜钓
夜钓就是在夜晚钓鱼,一般指太阳西下前后到第二天天亮前后的时间段钓鱼。
矶钓
矶钓,是指在突出水面的岩石或礁石滩上垂钓。
筏釣
筏釣,主要在海上排的。
冰钓
冰钓,是指在冰面上凿开一块,进行钓鱼。
意义
休闲:钓鱼是古代人获得食用鱼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如今成了现代人的一種休闲活動。每到节假日公园、河边、海边都是钓友的好去处,有车的人甚至驱车到农村享受。釣法依釣竿形式主要可粗分為手竿以及甩竿兩種。亚洲国家偏向于用真饵钓鱼,而欧美国家偏向用拟饵钓鱼。
釣場
字面解释:所有能从事钓鱼活动的场地称为钓场。在实际的垂钓过程中,我们习惯把一个完整的水面称为一个钓场,比如:A钓场旁边是B钓场(篮球场旁边是足球场)。一个钓场有多个钓点,一个钓点有多个钓位。
参考书目
- 杜健鹰. .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 ISBN 9787122045966 (中文(简体)).
- 盛文林. . 北京市: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3. ISBN 9787563933501 (中文(简体)).
- 金波、卢德娥. . 武汉市: 武汉出版社. 2012. ISBN 9787543070387 (中文(简体)).
- 王长工. . 金盾出版社. 2011. ISBN 9787508269689 (中文(简体)).
参考文献
- 长弓. . 钓鱼. 2010, (10).
- 刘缨、张晓衡. . 海南省: 海南出版社. 1996. ISBN 7-80609-120-3 (中文(简体)).